教人学会乐观的事例5则
乐观是失意后的坦然,乐观是平淡中的自信,乐观是挫折后的不屈,乐观是困苦艰难中的从容。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教人学会乐观的事例,欢迎阅读!
教人学会乐观的事例1:
英特尔公司的总裁安迪-葛鲁夫曾是美国《时代》周刊的风云人物。很多人只知道他是美国巨富,却不知道他也有鲜为人知的苦难经历。
由于家境贫寒,安迪-葛鲁夫从小便吃尽了缺衣少食和受人藐视的苦头,他发誓要出人头地。他在上学期间便表现出了商业天分,从市场上买来各种半导体零件,经过组装后低价卖给同学,他只从中赚取手续费。由于他组装的半导体比原装的便宜很多,而质量却不相上下,所以在学校里很走俏。他的学习成绩也异常优秀。尽管他很优秀,可他是个极度悲观的人,凡事都爱走极端。
那是安迪-葛鲁夫第三次破产后的一个黄昏,他一个人漫步在家乡的河边。他从早早去世的父母,想到了自己辛苦创下的事业一次次破产,内心充满了阴云。悲痛不已的他在号啕大哭一番后,望着滔滔的河水发呆,他想如果他就这样跳下去的话,很快就会得到解脱。突然,对岸走来一位憨头憨脑的青年,他背着一个鱼篓,哼着歌从桥上走了过来,他就是拉里-穆尔。安迪-葛鲁夫被拉里-穆尔的情绪感染,便问他:“先生,你今天捕了很多鱼吗?”拉里-穆尔回答:“没有啊,我今天一条鱼都没捕到。”安迪-葛鲁夫不解地问:“你既然一无所获,那为什么还这么高兴呢?”拉里-穆尔乐呵呵地说:“我捕鱼不全是为了赚钱,而是为了享受捕鱼的过程,你难道没有觉得被晚霞渲染过的河水比平时更加美丽吗?”一句话让安迪-葛鲁夫豁然开朗。于是,这个对生意一窍不通的渔夫拉里-穆尔,在安迪-葛鲁夫的再三央求下,成了他的贴身助理。
很快,英特尔公司奇迹般地再次崛起。在创业的数年间,公司的股东和技术精英不止一次地向总裁安迪-葛鲁夫提出质疑:那个没有半点半导体知识、毫无经商才能的拉里-穆尔,真的值得如此重用吗?
安迪-葛鲁夫说:“是的,他确实什么都不懂,而我也不缺少智慧和经商的才能,更不缺少技术。我缺少的只是他面对苦难的豁达心胸和面对人生的乐观态度,而他的这种豁达心胸和乐观态度,总能让我受到感染而不至于作出错误的决策。”
教人学会乐观的事例2:
2004年的第57届戛纳国际电影节上,评委会主席是个40岁的美国人,叫昆汀塔伦迪诺,一个从音像出租店走出来的好莱坞鬼才。 1963年,昆汀出生在美国田纳西州,母亲是个狂热的电影迷,当年有部电影中的男主角名叫昆汀,她就直接给孩子起了这个名字。受母亲影响,小昆汀去得最多的地方就是电影院,耳濡目染,慢慢地也爱上了电影。
他从小有个梦想,长大了拍电影。可是梦想与现实相距太远,由于家境并不宽裕,他根本没有机会接受系统的电影教育。18岁那年,他高中还没毕业就辍学了,迫于生计,只好出去打工,在曼哈顿的一家音像出租店做伙计。他每天都要整理数不清的录相带,顾客上门,他就帮他们推荐、查找需要的录相带,然后登记出租。 音像店的工作不是太忙,每天总有些空余时间。闲暇之时,昆汀就找出感兴趣的电影,一盘一盘地观看。那时,正是香港电影的春天,港产动作片在世界影坛独树一帜,他对香港动作片情有独钟,还是李小龙、成龙等人的忠实影迷。看过无数电影之后,不知不觉中他看出了一些门道,电影在他眼里不再神秘,他心想,或许自己也能做到。
儿时的电影梦总在他脑海萦绕,利用业余时间,他开始学习表演,并尝试创作电影剧本。他一边构思剧本,一边不停地看电影,由原先的随意观看变为有目标的研究。就这样,利用在音像店的工作便利,他每天至少要看一至两部电影,几乎看遍了全世界所有经典电影。渐渐地,他不仅对世界各国电影的风格特点、构思技巧烂熟于胸,而且掌握了大量电影知识和拍摄技法,摸清了电影创作的基本规律和套路。俗话说,熟读唐诗300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他写起剧本从此得心应手。
出乎意料,他的第一部剧本竟被好莱坞导演看中,以5万美元买走。初试牛刀便大获成功,昆汀信心大增,从此便迈进电影大门。
1993年,昆汀的电影《低俗小说》获得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和奥斯卡最佳编剧奖,一举奠定了他在好莱坞的大师级地位。2004年,他又师法香港功夫片,拍出《杀死比尔》系列电影,风靡全球。
一个高中还没毕业的音像店伙计,引发了一场好莱坞地震。而他学习电影的方法和途径,更令那些根正苗红的导演无地自容,瞠目结舌之余,只好把他称作鬼才。有记者问昆汀,你的创作灵感从何而来?他说,我的灵感一半来源于生活,一半来源于看过的电影。一语道破天机,他的成功之道并不神秘,只有四个字熟能生巧。
任何伟大的事业都有一个微不足道的开始,成功并不难,就是把简单的事情重复做,你也可以。
教人学会乐观的事例3:
有人曾经根据美元价值等时代因素计算,认为美国工业巨子卡内基创造的财富至今尚没有人能企及。他是怎么起家的呢?他小小跟着父母从苏格兰移民美国,一上岸就当童工,时年13岁。他第一个工作在纺织厂里,一天12个小时,一周6天,周薪1.2美元。他成为世界首富后回忆说:“我挣的钱早已以百万计了。但是,没有任何钱能比第一周那1.2美元给我更大的幸福!”在干了12个小时后,他还拖着疲惫之躯去上夜校。15岁时,终于有了另一个机会:给匹兹堡的一家电报公司当报童,也就是挨家挨户地送电报。他将此视为天赐良机,义无反顾地接受了。
报童是典型的跑腿族,看起来无足轻重。但卡内基不这么看。当然,报童的工作一周2.5美元,收入翻番,但这不是他要图的东西。用现在的话来说,他看重这是个白领工作,属于信息高科技的行业。在1850年,电报就相当于今日的互联网。那时用电报的多是公司企业。跑跑腿看似很下层,但聪明的卡内基发现,匹兹堡的商业信息就捏在他手上。哪家总是从哪里收发电报,哪家生意兴隆,商业网络怎么运行,他一清二楚。也就是从这里,他又跳到铁路公司,最终自己建起钢铁厂。那时苏格兰人在英国人眼里是叫花子。卡内基家也确实穷得叮当响,但是,最终他的工厂生产的钢铁,超过了整个英国的钢铁产量。
现实是狰狞的,但是,我们不能等待现实被改造好了以后再开始生活。如今与150多年前的世道早已经大不相同了。但是,跑腿族知道许多阔少们的消费习惯和规律,也并非没有从跑腿发展出某种特殊的快递业务的可能。
教人学会乐观的事例4:
他是黑人,1963年2月17日出生于纽约布鲁克林贫民区。他有两个哥哥、一个姐姐、一个妹妹,父亲微薄的工资根本无法维持家用。他从小就在贫穷与歧视中度过。对于未来,他看不到什么希望。没事的时候,他便蹲在低矮的屋檐下,默默地看着远山上的夕阳,沉默而沮丧。
13岁的那一年,有一天,父亲突然递给他一件旧衣服:“这件衣服能值多少钱?”“大概1美元。”他回答。“你能将它卖到两美元吗?”父亲用探询的目光看着他。“傻子才会买!”他赌着气说。
父亲的目光真诚又透着渴求:“你为什么不试一试呢?你知道的,家里日子并不好过,要是你卖掉了,也算帮了我和你的妈妈。”
他这才点了点头:“我可以试一试,但是不一定能卖掉。”
他很小心地把衣服洗净,没有熨斗,他就用刷子把衣服刷平,铺在一块平板上阴干。第二天,他带着这件衣服来到一个人流密集的地铁站,经过6个多小时的叫卖,他终于卖出了这件衣服。
他紧紧地攥着两美元,一路奔回了家。以后,每天他都热衷于从垃圾堆里淘出旧衣服,打理好后,去闹市里卖。
如此过了十多天,父亲突然又递给他一件旧衣服:“你想想,这件衣服怎样才能卖到20美元?”怎么可能?这么一件旧衣服怎么能卖到20美元,他顶多只值两美元。
“你为什么不试一试呢?”父亲启发他,“好好想想,总会有办法的。”
终于,他想到了一个好办法。他请自己学画画的表哥在衣服上画了一只可爱的唐老鸭与一只顽皮的米老鼠。他选择在一个贵族子弟学校的门口叫卖。不一会儿,一个开车接少爷放学的管家为他的小少爷买下了这件衣服。那个十来岁的孩子十分喜爱衣服上的图案,一高兴,又给了他5美元的小费。25美元,这无疑是一笔巨款!相当于他父亲一个月的工资。
回到家后,父亲又递给他一件旧衣服:“你能把他卖到200美元吗?”父亲目光深邃,像一口老弗幽幽地闪着光。
这一回,他没有犹疑,他沉静地接过了衣服,开始了思索。
两个月后,机会终于来了。当红电影《霹雳娇娃》的女主演拉佛西来到了纽约宣传。记者招待会结束后,他猛地推开身边的保安,扑到了拉佛西身边,举着旧衣服请她签个名。拉佛西先是一愣,但是马上就笑了。我想,没有人会拒绝一个纯真的孩子。
拉佛西流畅地签完名。他笑了,黝黑的面庞,洁白的牙齿:“拉佛西女士,我能把这件衣服卖掉吗?”“当然,这是你的衣服,怎么处理完全是你的自由!”
他“哈”的一声欢呼起来:“拉佛西小姐亲笔签名的运动衫,售价200美元!”经过现场竞价,一名石油商人出1200美元的高价收购了这件运动衫。
回到家里,他和父亲,还有一大家人陷入了狂欢。父亲感动得泪水横流,不断地亲吻着他的额头:“我原本打算,你要是卖不掉,我就找人买下这件衣服。没想到你真的做到了!你真棒!我的孩子,你真的很棒……”
一轮明月升上夜空,透过窗户柔柔地洒了一地。这个晚上,父亲与他抵足而眠。
父亲问:“孩子,从卖这3件衣服中,你明白什么了呜?”
“我明白了,您是在启发我,”他感动地说,“只要开动脑筋,办法总是会有的。”
父亲点了点头,又摇了摇头:“你说得不错,但这不是我的初衷。”
“我只是想告诉你,一个只值一美元的旧衣服。都有办法高贵起来,何况我们这些活生生的人呢?我们有什么理由对生活丧失信心呢?我们只不过黑一点儿、穷一点儿,可这又有什么关系?”
就在这一刹那间,他的心中,有一轮灿烂的太阳升了起来,照亮了他的全身和眼前的世界。“连一件旧衣服都有办法高贵,我还有什么理由妄自菲薄呢!”
从此,他开始努力地学习,严格地锻炼,时刻对未来充满着希望!20年后,他的名字传遍了世界的每一个角落。他的名字叫——迈克尔·乔丹!
教人学会乐观的事例5:
童年本应该是一个人最幸福、最快乐的时光,然而不幸的是,他却患上了一种名叫骨结核的病。由于发现不及时,加上家里贫困,未能得到良好的治疗,结果导致膝盖永久僵硬,成为了残疾人。
小小年纪的他,不光要承受身体上的痛苦,还要承受心灵上的折磨,未来对于他来说,简直一片黑暗。每每看到别人蹦蹦跳跳,活跃在运动场上时,他的心就如同被刀绞一样难受。他觉得自己是这个世上最不幸、最可怜的人,活在世上,除了给父母和社会带来拖累外,根本没有丝毫的益处。关心他的人看到他这个样子,都不免叹息,心想,这个孩子完了,也许一生都要依靠父母养活。
有一次,他绝望地对母亲说:妈妈,你让我死了算了,我活着有什么意义呢?只会给你们带来麻烦。
儿子的请求,让母亲的心都快碎了。说实在的,母亲的心里比他还要痛苦,因为孩子的不幸到了母亲那里,常常是要加倍的。母亲的泪水在眼眶里直打转,但她强忍着没让它落出来,因为母亲知道,此刻孩子最需要的是鼓舞和温暖,而不是伤心和眼泪。母亲没有直接回答他,而是郑重其事地问:孩子,你听说过上帝造人吗?他点了点头。
母亲又接着说:孩子,其实,上帝是很公平的,他造就了你这方面的优点,就一定会造就你那方面的缺点。比如,上帝赐予了你智慧的头脑,就可能不会再赐予你漂亮的面孔;赐予了你强健的体魄,就可能不会再赐予你细腻的思想;赐予了你动听的歌喉,就可能不会再赐予你敏捷的身手……因此,这个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人,也没有一无是处的人,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优点,但每个人也都有每个人的缺陷。大可不必为自己的优点沾沾自喜,也大可不必为自己的缺陷自暴自弃。每个人都有他自身存在的价值,有的人在科学上作出贡献,有的人在文艺上作出贡献,有的人在体育上作出贡献,有的人在建筑上作出贡献……虽然你的双腿残疾了,但那只是上帝跟你开的一个小小的玩笑,相信他一定会在其它方面补偿你的。
听了母亲的诉说,他的灵魂受到了极大的震撼,心里立刻充满了阳光,原来上帝没有抛弃自己,活着是有价值的,是可以为社会作出贡献的。从那以后,他不再为身体的残疾自卑、烦恼,而是全身心地投入生活和学习。多年后,他以优秀的成绩考入了维也纳大学医学院,致力于耳科神经学的研究,并最终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他就是1914年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的获得者罗伯特 巴雷尼。巴雷尼的故事告诉我们,不要随便轻视自己,也不要向命运妥协,更不要轻言放弃,即使你是一个不完整的人。世上之事,没有绝对的可能,但也没有绝对的不可能,奋斗可以改变一切,可以弥补身体上的缺陷。
看过“教人学会乐观的事例”还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