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创业成功的例子精选集
很多年轻人对自主创业很神往,那意味着挑战、智慧、财富、价值。学习啦小编精心为大家搜集整理了关于创业成功的例子,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关于创业成功的例子篇1
3000万到身家910亿,27岁创业,他是全球第一狂人
他有“全球华人第一狂人”、“财富黑马”、“中国厚待员工第一人”之称。在国内他首创了BT模式,被誉为“中国BT模式鼻祖”。从他3000万创建太平洋公司,到他如今身家高达910亿,在这财富爆炸式裂变的背后,隐藏着怎样的真相?
80年代,在江苏淮安,还是高中语文老师的严介和,就已经显露出了他的“不安分守己”。1986年,26岁的严介和离开中学教师的岗位,去当地国有企业当临时工。第二年,严通过公开竞争承包了一家当地的乡镇企业,开始创业。
1992年,严介和辞职注册了自己的建筑公司,紧接着承接的南京绕城公路建设项目是严介和自己创造出的打开“省门”的机遇。因为这个项目,他挖掘到他人生中真正的第一桶金800万元,由此开启了他的太平洋时代。
为了能够在政府心中留下良好的形象,他甚至提出了“亏五万不如亏八万”的经营思想。一百四十天完成的工程量,只用了七十二天就干完。业主大吃一惊,检测结果质量全优!“吃亏”是富,第二年工程指挥部便放放心心地把1000万的工程交给了严介和。
2002年以前,严介和一直不声不响地在路桥建设业内“掘金”。这以后,他开始与许多地方政府部门打得火热,陆续收购、托管了31家亏损的国有大中型企业,集团旗下的成员企业达到115家,严介和因此获得了大量市政工程建设项目。严介和找到了一条发财捷径——通过收购业绩不佳的国有企业,从而博得当地政府的好感,进而在当地的市政工程中分得一杯羹。
收编亏损国企,不仅验证了严介和“吃亏是富”的座右铭,更让严介和与政府走得更近。“重组前的国企连一根火柴棒都不值,但我要将一个极端差的企业做成极端好。”严介和称。就拿ST纵横来说,当时严介和付出的成本5亿至10亿元。表面看来好像吃亏了,实际上最终赚的钱更多。
直到2002年,太平洋集团的年产值也不过20亿元,真正令严介和的身家急剧膨胀的是2005年初开始的一系列对国有企业的并购。严介和已成功收购了31家国有企业,涉及资产总额达60亿元。仅一年内以年产值不过20亿元的身家去收购高达60亿元的国有资产这一项,其财技就非常人能及。
“BT”模式,让财富极具暴涨
2002年,白手起家的注册成立太平洋。虽然前面已有一定的原始积累,当时的个人财富不会超过3000万元。个人财富以几何级数裂变般暴增的起点,源自大规模复制自己垫资为地方政府兴建暂时无力兴建的基础设施项目,即“BT”模式。
第一次采用BT模式运作基建项目始于1996年。当时,位于经济欠发达苏北地区的宿迁市政府希望建立一条南北走向的市府大道,但市财政又一下子拿不出那么多钱来,就由太平洋垫资上马。
从宿迁一役以后,太平洋就将“BT”模式迅速复制到全国其它经济欠发达地区,至今共承接了近2700亿元的订单。按照设想,太平洋基础设施的单子要在2008年前突破5000亿元。
有人说,严介和的成功在于他坚持“吃亏”是富和经商游走边峰,他的不“循规蹈矩”、不按“规矩”行事为他创造一条不同寻常的财富之路。虽然许多人对其一年增长百亿颇有质疑,但不可否认严介和的财技很有过人之处。2015年,胡润百富榜,严介和与他的儿子严昊,家族资产高达910亿。
关于创业成功的例子篇2
他60多岁转型再创业,80岁收获一个中国好莱坞,又砸300亿
浙江横店,一个户籍人口只有8.9万的小镇,每天有超过10个剧组在这里取景拍摄,每年2/3的国产古装剧在这里完成。美国《好莱坞》杂志将它称为“中国的好莱坞”,而仅论规模,它比好莱坞还大。一手打造出这个世界级影城的,是80多岁、至今仍以农民自居的徐文荣。
从1996年为谢晋的《鸦片战争》搭第一个影视拍摄基地,到在“争议”中投入300亿修建圆明新园,60多岁、在别人“你没有文化”的质疑中“非要做文化”的徐文荣,在应该退休的年纪,让一个不起眼的乡村,变成了与美国好莱坞齐名的影视文化旅游重镇。就连马云进入影视圈,也得先找他“拜码头”。
被货郎挑进横店
虽然一辈子的事业都离不开横店,但严格来说,徐文荣并不是一个纯粹的横店人。
徐文荣1935年出生于浙江东阳的新东村,他3岁时,家里决定南迁横店。妈妈和哥哥姐姐们轮流抱着徐文荣搬家,抱一会、歇一会,最后找了个货郎帮忙将他挑进了横店。
徐文荣出生地新东村
徐文荣的童年在穷苦和自卑中度过。一家七口人的生活靠父亲做点小生意维持,兵荒马乱的年代没有稳定的收入来源,家中常常揭不开锅。
父亲挑着担子走街串巷卖糖饧,年幼的徐文荣拿着一个口袋、一杆秤跟在后面,换来的稻谷由他来背。
他的邻居做火腿生意,两家人时常走动。一次赶上火腿腌晒的季节,院里一排排火腿在太阳底下晒着,油一滴滴往下淌。母亲见状,趁着跟女主人讲话的空档,让徐文荣赶紧回家拿空碗来接油,然后拿回家炒菜做饭吃。
“我顶着太阳、举着碗,在一排排火腿架子下钻来钻去。那时候虽然还小没有上学,但是心里非常伤心。”徐文荣回忆说。因为家境贫寒,他经常得帮忙干活,并因此被同龄人嘲笑,自卑的情绪就此蔓延。
后来,徐文荣自卑到不愿出门,因为一家大染坊主的儿子见面就嘲笑他。时间一长,自尊心极强的徐文荣坚定了一个想法:“苦难不解决,人生一世,活着没什么意义。”
截至2015年底,在横店演员公会注册的人员已达3.1万人,明星美女在横店成了街景
1950年抗美援朝,全国各地积极响应。迫切要走出贫穷和自卑的徐文荣未满16周岁,但也偷偷报了名。他侥幸过了初审,却因“全连个头最矮”被带兵军官退回原籍。
回到原籍的徐文荣由此开始了在横店的打拼。他先是在公社里当了7年的“小干部”,后来辞职跟着父亲做游商、捣腾一些小买卖。这段经历激发了徐文荣自己做生意的想法。
游商期间,徐文荣发现地广人稀的安文山区肥料奇缺,而此前他在上海听说有一种比尿素肥力还高的农家肥“马桶砂”(人体排泄物积在马桶壁上的固状结晶体)。凭借信息的优势,徐文荣向安文公社提出“以肥料换粮食”,得到对方同意后,他数次北上上海,收集了1500多斤“马桶砂”,运回来交换了同等重量的玉米。除留少量给家里应急外,徐文荣将大部分粮食分给了横店的低产户们。
做成这笔“大买卖”后,徐文荣又打起了用废铅提炼真铅的主意。他凭借当时的土风箱和铁炉,再次一路收购到上海,还用赚来的钱坐上了飞机,成了当地社员心目中的“大人物”。
曾经备受嘲笑和奚落的穷小子,转身赢得了横店人的广泛信任,1966年,徐文荣成为横店大队党支部书记,他的商场传奇正式拉开序幕。
论本事可以做“皇帝”,论错误可以枪毙
徐文荣身上有两个标签:敢为人先、不服管。当地一位乡党副书记曾说:“我们乡里有个人,论本事可以做皇帝,论错误可以枪毙。”
这个乡干部眼里“可以枪毙”的人,后来靠着“敢为人先”成了市长的座上宾,更一手主导了横店的经济腾飞。
横店集团的萌芽始于徐文荣创办东阳横店丝厂,据《徐文荣口述风雨人生》一书记述,1975年4月18日,在徐文荣多次跑到省里催问后,东阳横店丝厂的批文终于发了下来。
企业创办资质有了,钱从哪儿来却成了大问题。思前想后,徐文荣想到了一个如今被说滥的手段——众筹。他来回游说于全公社39个大队,最终筹集了50254元的三年无息借款。然而,这笔钱对于丝厂而言只是杯水车薪,不得已之下,徐文荣只好去求银行。
为了讨好当时的银行行长,徐文荣几乎盯在了行长家门口,他使尽了各种方法做“公关”,甚至去给行长的夫人找过胎盘。最终,他从银行拿到了26万元的贷款,丝厂的启动资金终于有了着落。
丝厂投产是横店走向规模经济的起点。徐文荣不是个墨守成规的人,总能抓住大势,跟着潮流走,他将之形容为“个人的命运,总是同国家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的。”
借助国家政策东风,徐文荣将丝厂升级为现代化的轻纺和针织厂,随即又涉足当时即便是大企业也不敢轻易进入的磁性材料领域。此后,他又带领横店将商业版图扩展至医药、化工、汽车等领域。
改革开放之初,横店已经成了中国乡镇企业的标杆,受到经济、社会学家的瞩目。1988年,社会学家费孝通专程考察横店,总结称:苏南以集体经济为主,温州以个体私营经济为主,横店模式则是两者的结合。
在横店模式中,徐文荣不断开拓新的经济增长点,将横店打造成了年营收近500亿的超级乡镇企业。他先后参与创办了700多家公司,电气、电子、医药、化工是其中的“大头”,而给他带来巨大名声的横店影视城,产值只占横店帝国的10%左右,仅仅是冰山一角。
“你这点文化,做什么文化产业”
徐文荣杀入影视文化领域,源自一个让他颇为苦恼的现象:横店人富裕起来之后,却缺乏娱乐休闲的地方,外来的人才也很难留住。“那时,我就想把横店装修一下,装修的材料就是文化。”
做文化产业需要政策的支持,徐文荣为此天天往省里跑,一位副省长对于他不断登门拜访的行为不胜其烦,说:“你真是走火入魔,你要做工业我们支持你,你这点文化,做什么文化产业。”
徐文荣较上劲了,非要搞文化,反正他已经有了钱,别人也“拦不住他”。他的“执拗”给横店带来了新的蜕变,起初,徐文荣建影剧院、体育馆、歌舞厅、文化村,这些文化设施虽然常见,但在横店还很新鲜,很快在乡民中引发轰动。之后,徐文荣又趁热打铁,搞了神话荟萃、封神宫等建筑。
起初,徐文荣投建文化产业的目的是让横店更多彩、有活力,但小项目做多了之后,他意识到文化产业同样很有经济潜力,到影剧院、歌舞厅消费的乡民们络绎不绝。徐文荣想:这样“自产自销”的生意不成气候,如果能依靠文化产业吸引外面的人来消费,那一定是个大买卖。
关于创业成功的例子篇3
捡牙膏皮成亿万富翁 拥有飞机20架 破产入狱后再创业
从一无所有到腰缠万贯,再从高空跌落而后触底反弹。任何一段都能写一部电视剧,兰世立会悠悠地告诉你,THIS IS MY LIFE!强悍的人生不需要解释!
捡牙膏皮起家成为小康大学生
没错,这开挂的人就是兰世立,出生农村的他1987年考上了武汉大学,据说大学报到时,身上只有七块钱,勉强交了学费后,生活费就没了着落。
都说这饱的神经连接着懒神经,意思就是吃饱了就不想动脑子了呗。这人肚子都吃不饱的时候,大脑就开始飞速运转,怎么才能给自己整点饭吃,赚点生活费。其实在当时来讲,兰世立还是很有经济头脑的,脑子聪明,而且能观察入微。小到这牙膏皮都入了他的眼。学校的洗漱间里,很多同学们用完丢掉的牙膏皮,他记得当时废品收购站的价格是,铝制一两分钱收购,学校食堂里卖的馒头是一分钱一个,这牙膏皮在他眼里分分钟就变成了热气腾腾的白馒头,瞬间让兰世立看到了生活的希望,吃饱起码不成问题了。
就这样,兰世立在学校里到处搜集牙膏皮,男生寝室收集完了,还想要更多,那就去女生寝室收集。趁着宿管阿姨不注意,就偷偷溜进女寝,别人溜进女寝室看女朋友,兰世立可真是干正事儿啊,所以说,谁成功,谁平凡,真不是天生就决定的,而是一点点地拉开了距离。但男生出现在女寝,完全不合理啊,被女孩儿发现后,一度被认为是小偷,误会解释清楚后,兰世立得到了更多的理解。兰世立和其他同学一样在读书,但他捡牙膏皮也越来越多,除了自己学校,还到其他学校,慢慢地不仅改善了自己生活,也让他有了自己赚钱,创业的想法。
白手起家创业成为亿万富翁
在我们看来, 兰世立这么有经济头脑的大学生创业应该会很顺利,但其实,任何人创业都不会一帆风顺,所谓成功的人,也只是付出了比别人更多的辛苦,经历了更多的困难,才最终做出一番事业来,毕竟,牙膏皮都能捡,其他的还会更难面对吗?
兰世立创建了自己的电子公司,生意越做越好,此后的几年他增加了很多创业项目,比如代理、酒店、房地产、旅游等行业,15年内收到20亿财富积累。
1995年,他开始涉足旅游行业,到2005年,经过十年的壮大,他的东星国际旅行社成为国内最大的民营旅行社。国内国际旅游蓬勃发展,当时的旅行社包飞机出游成了热门。
2005年6月20日,兰世立筹建了东星航空公司,注册资金8000万元。成立不久,他就放出消息,要购买20架飞机。在这儿看起来,真的是财富积聚的太快,让兰世立也有点飘飘然了。对民航一无所知的他,不仅轰动了整个中国航空界,连世界航空界也轰动了。后来一算,20架飞机就要100多亿,太夸张了。但兰世立并不是那种夸下海口,就放在一边不去理会的人,他在一年之后真的在资金有限的情况下,从法国接走了四架飞机。
谈判神话将兰世立推上风口浪尖
买飞机需要钱,并且是一大笔钱,兰世立找银行担保,这种钱银行是断然不会放出来的,但兰世立还是想挑战一把,于是就有了和世界航空公司的巨头--美国通用电气金融航空服务公司和欧洲空中客车公司那场“神谈判”。
这场著名的谈判前前后后经历了两个多月,最重要的一次谈判,创造了连续27个小时不下谈判场的记录。这场谈判持续了两个月的时间,2006年5月9日,他与美国通用电气航空服务公司以及欧洲空客分别签订了一份租赁购买意向协议,准备分五年从两家公司租赁10架和购买10架空中客车飞机,总价值估算为120亿人民币。
最终,2007年8月14日,法国时间下午两点,欧洲空中客车公司的副总裁博龙正在把钥匙交给了兰世立,兰世立这个名字和他的中国东星航空公司名噪一时。
高空下落跌到谷底
做生意就是这样,不可能始终顺风顺水,从2008年开始,东星航空资金链紧张的问题就被媒体所关注。2009年3月14日,应武汉市人民政府请求,民航中南地区管理局决定,自15日0时起,暂停东星航空公司航线航班经营许可。3月15日兰世立在珠海机场试图出境时被警方控制,随后被带回武汉小范围监视居住,其所涉案件由武汉市公安局经济犯罪侦查处办理。武汉市中级人民法院于3月30日立案受理了通用电气商业航空服务有限公司等六家公司申请东星航空有限公司破产一案,人民法院裁定东星航空破产。
在法院作出清算裁定后,先是油料公司、多家机场公司等向武汉中院提出对东星航空进行重整的申请。但民航有明文规定,现行法律是不允许机场、航油公司参股航空公司的。
2009年6月22日,东星国旅向人民法院递交申请,引进上海某公司作为战略投资者进行重整。
2009年8月26日,武汉市中级人民法院裁定,东星航空有限公司破产。
东星航空有限公司实际控制人、董事兰世立,因犯逃避追缴欠税罪,2010年4月9日,被武汉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判处有期徒刑四年。
锒铛入狱却不改创业初心
兰世立在被拘押期间,并没有闲着,在那个时候,他也思考了很多的问题,并且写了两部文稿,一部《东星18年》,一部是自己的监禁生涯。东星航空被宣告破产后,兰世立所建立的东星集团已然如风中残烛,就只有东星旅游还在坚持经营,但兰世立并没有放弃自己,他心中依然坚信自己可以东山再起。依靠东星旅游的经营而去慢慢打开局面。作为公司核心人物的兰世立没有放弃,他的部下们,有许多也依然在坚守,因为他们相信兰世立的能力,愿意和兰世立一起去奋斗。这样看来,作为领导,兰世立绝对是有着相当的领袖气质和凝聚力的。
“兰世立一直认为自己是冤枉的,自入狱后,他开始启动系列的自救行动。”一长期关注东星集团人士介绍, 2011年3月,服刑期间的兰世立,传出了一份《遗书》,遗书内容以太太、女儿、东星同仁和其母校武汉大学为对象,为自己喊冤,成功地引起了外界广泛的关注。兰世立还让外国国籍的侄女兰剑敏作为庭外代言人,聘请律师、联络媒体,同时在各种相关场合奔走、活动,通过民航界首度“民告官”的形象,在司法界叫冤,并利用舆论压力,陈述案情。所以,那段时间,兰世立虽然人在牢里,但他的消息却一直没有间断,监狱里的人也能把自己经营成这样,心思确实不是一般的缜密。
出狱后依然能咸鱼翻身离不开朋友的鼎力支持
就这样,出狱的日子到了,兰世立自己说,从监狱出来以后,他什么都没有,但监狱都熬出来了,真没有什么事情能难倒兰世立了。
兰世立花了几个月时间,拜访了很多朋友,如王石、任志强、戴志康、陈东升、雷军等等。去聆听朋友们的建议。也获得了朋友们真金白银支持,后来,兰世立花了几个月时间整合航空、旅游等相关资源。建立旅游全产业链,从机票、酒店、餐饮、购物、都亲力亲为自己去谈判,然后利用规模优势,充分的去发掘行业内的利润点,使产品价格低于对手,而对于出境旅游最大的花费项目,航空和酒店,兰世立选择的是从“库存资源”入手。
事实上就是将酒店和航空公司那些卖不出去的产品集中采购下来,以月甚至是年为单位,实行长期批量采购,实现了以市价1/10的价位拿到房源的不可思议之举。而这一切的前提是巨大的客流作为支撑。通过整合资源,兰世立把旅游产品真正做到品质优良价格亲民。
经过这番努力,他的公司已拥有上百亿资产,1700多名员工。
兰世立2015年11月7日在微博上写下了这样一句话:从事旅游业,将大有作为。
出身贫寒却又极具智慧,白手起家创下一片天空,锒铛入狱却又备受关注,出狱后很快身价上亿。他人生的每一个阶段都像是电视剧的情节,带给人们一个又一个的惊叹,这经历,简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