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高一语文必修一第二单元知识点归纳

梦荧分享

步入高中同学们的学业日益繁重,对语文知识点总结自然会落下,那么我们该如何复习语文呢。以下是小编准备的一些高一语文必修一第二单元知识点归纳,仅供参考。

高一语文必修一第二单元知识点归纳

高一语文必修一第二单元知识点

烛之武退秦师

1、《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尽的编年体史书,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又称《左氏春秋》、《春秋左氏传》因为《左传》、《公羊传》、《谷梁传》都是为解说《春秋》而作,所以它们又被称作“春秋三传”。

2、通假字

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已同矣)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共通供)

秦伯说,与郑人盟(说通悦)

失其所与,不知(知通智)

3、一词多义

①辞

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推辞)

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言辞,词句)

《归去来兮辞》(一种文体)

②若

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假如)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及,比得上)

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似乎,好像)

③微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没有,用来表示一种否定的假设或条件)

见其发矢十中八,但微颔之(稍微,略微)

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深奥,微妙)

动刀甚微(轻微)

周室卑微,诸侯相并(衰败,衰弱)

④鄙

越国以鄙远(边邑,以……为边邑)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浅陋)

蜀之鄙有二僧(边境)

过我而不假道,鄙我也(轻视,看不起)

鄙臣不敢以死为我 (谦辞,谦称自己)

4、古今异义

①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古义: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主人

今义:请客的主人

②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古义:出使的人

今义:出门时所带的包裹、箱子等

③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古义:那人

今义:妻子

5、词类活用

①名词做状语

夜缒而出,见秦伯(在夜里)

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在东面)

②名词做动词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驻军)

③动词做名词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恩惠)

④形容词活用做动词

邻之厚 ,君之薄也(加强,削弱)

⑤使动用法

若不阙秦,将焉取之(使……消减)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使……灭亡)

⑥意动用法

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以……为疆界)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以……为边界)

⑦特殊句式

判断句:是寡人之过也

省略句:(烛之武)辞曰:臣之壮也

若舍郑以(之)为东道主

敢以(之)烦执事

倒装句:以其无礼于晋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

夫晋,何厌之有

荆轲刺秦王

1、字词

荆轲 拜谒 督亢 谬误 偏袒 扼腕 厄运 濡染 怯懦

淬火 猝然 忤逆 铁杵 创伤 创办 目眩 鲰生

箕踞:一种轻慢傲视对方的姿态

戮没:杀戮和没收

拊心:搥胸,这里形容非常痛心

2、成语

切齿拊心:咬牙捶胸,形容极端痛恨的样子又作切齿腐心

无可奈何:没有办法,无法可想

图穷匕现:比喻事情发展到最后,真相毕露

发上指冠:形容极度愤怒

悲歌击筑:用以抒写悲壮苍凉的气氛

变徵之声:常作悲壮之声

3、文学常识

《战国策》既是一部国别体史书,又是一部历史散文集又称《国策》,由西汉末年刘向编订

鸿门宴

1、字词

樊哙 目眦 卮酒 参乘 啖肉 刀俎 彘肩 瞋目

鲰生:意思是浅陋无知的小人鲰,短小、浅陋

飨:用酒食款待宾客,这里意为犒劳

2、成语

劳苦功高:指勤劳辛苦,立下大功

秋毫无犯:秋毫,秋天鸟兽新长的毛;原指细小的东西都不侵犯,现多形容纪律严明,丝毫不侵犯群众的利益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别人是刀和砧板,自己是放在砧板上被宰割的鱼和肉比喻生杀之权掌握在他人手里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比喻表面上有一个堂皇的名目,实际上却另有所图

3、文学常识

司马迁,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黄帝到汉武帝三千年间的历史它不仅是一部相当完备的古代史书,同时又是我国古代史传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作品鲁迅曾誉它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高一语文必修一第二单元练习题

一、基础巩固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挥斥(chì)遒劲(qiú)橘子洲(jú)

B.逶迤(yí)看守(kàn)沁园春(qìn)

C.磅礴(pánɡ)中肯(zhōnɡ)怅寥廓(chànɡ)

D.遏止(è)当初(dànɡ)岁月稠(chóu)

【解析】B项,“看”应读“kān”;C项,“中”应读“zhònɡ”;D项,“当”应读“dānɡ”。

【答案】A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漫江碧透火势蔓延轻歌慢舞漫无边际

B.百舸争流苛政如虎道路坎坷克敌制胜

C.苍海桑田苍茫大地满目疮痍天下苍生

D.鱼翔浅底材料翔实神态安祥周密详细

【解析】A项,慢—曼;C项,苍海—沧海;D项,安祥—安详。

【答案】B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电视剧《恰同学少年》叙述了一批优秀青年风华正茂的学习和生活故事。

B.登上仰慕已久的泰山,同学们眼界大开,他们一会儿俯瞰脚下的云雾松柏,一会儿举目仰望远处的落日,指点江山,心潮澎湃。

C.《东方红1949》以全新的角度诠释了那段观众早已熟悉的历史,带着观众重新回忆了那段红色的峥嵘岁月,因此受到观众的一致好评。

D.一匹脚踏飞燕、身姿矫健的骏马气宇轩昂,凌空奔腾,骏马矫健的身影与基石上镌刻的“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几个金色大字交相辉映。

【解析】C项,“峥嵘岁月”,形容不平凡的年月。A项,“风华正茂”,风采才华正胜,形容朝气蓬勃、富有才华。不能用来形容“学习和生活故事”。B项,“指点江山”指评论国家大事,此处属于望文生义。D项,“气宇轩昂”,形容精神饱满,气度不凡,一般用于形容人。

【答案】C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微信是一种更快速的即时通讯工具,具有零资费、跨平台沟通、显示实时输入状态,与传统的短信沟通方式相比,更灵活、智能,且节省资费。

B.近日,受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消息的影响,选购其文学作品书籍的人数猛增。

D.通过阅读红色经典,能使生命达到一种自由的状态,使我们以一种全新的眼光看待自我与世界,从而提升生命质量。

【解析】A项,成分残缺,缺少“具有”一词的宾语,应在“显示实时输入状态”后加“的功能”。C项,语序不当,应为“稳定粮食生产,增加农民收入,拉动农村消费的建议”。D项,乱用介词,造成整个句子无主语,删掉“通过”。

【答案】B

5.默写下面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恰同学少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指点江山,激扬文字,________________。

(3)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曾记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2)粪土当年万户侯(3)漫江碧透百舸争流(4)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二、课内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1925年

6.作者从山上、江面、天空、水底选择了几种典型的景物进行描写,远近相间,动静结合,对照鲜明。试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从山上选取了“林”,从江面选取了“舸”,从天空选取了“鹰”,从水中选取了“鱼”来进行描写。其中“林”是静景,“舸”“鹰”“鱼”是动景。“层林”所处的“万山”是远景,“鱼翔浅底”的“鱼”是近景。此外,写景由上到下,层次分明。

7.面对美丽的秋景作者为何“怅”?“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含意是什么?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诗人面对着生机勃勃的大自然和广阔的宇宙及在大自然和宇宙中竞自由的“万物”,自然地想到了万物的主宰者,想到祖国的命运和革命的未来,于是思绪万千、百感交集而生“怅”。②“主沉浮”在这里是指主宰国家命运,掌握民族前途之意,实际上诗人提出了一个革命领导权的问题。

感情: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以天下为己任的博大胸怀和豪情壮志。

★8.(对应本课“重难突破”第3题)“层林尽染”“百舸争流”中的“染”和“争”形象生动,极富表现力,试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染”字形象地写出了岳麓山一带的枫林,仿佛人工染成一样的壮丽美景。“争”字让碧绿无尘的江面充满了昂扬奋进的气氛,活现出了千帆竞发的热闹场面。

9.上片“看万山红遍”以下各句,下片“恰同学少年”以下各句,是铺叙,也就是古人所说“赋、比、兴”手法中的“赋”。此处使用“赋”有怎样的艺术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诗人使用铺陈、排比的手法,先抒发了对美好秋景的赞美之情,后回忆了“同学少年”的激情岁月。这样写,使词句连贯直下,非常有气势,为后文的抒情、议论做了铺垫。

三、课外阅读

(一)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0~13题。

浪淘沙北戴河

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岛外打鱼船。 知向谁边?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10.“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恰似一幅生动、传神的剪影,简洁而鲜明地勾勒出曹孟德当年策马扬鞭、登山临海的雄姿。你是怎样理解“挥鞭”一词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词中关键词的赏析。诗歌语言讲究精练,一字传神。鉴赏关键词时应联系全词的主旨,从遣词造句及修辞等方面仔细揣摩、推敲、理解,同时注意名词“鞭”的象征意义,兼顾动词“挥”的动态、力度。

【答案】“挥鞭”是一个典型的蕴藉丰富的动态意象,作为片段过程,它概括了人物驰骋沙场、南征北战的戎马生涯;作为瞬间动作,它显示了人物沉雄豪放、威猛英武的性格特征。

11.词中描写的是一幅什么样的景象?“秦皇岛外打鱼船。”倾注了词人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概括景物特点的能力及分析借景抒情这种表达技巧的作用的能力。解答第一问应抓住几组关键意象“大雨”“白浪滔天”“等去分析特点,第二问可以结合作者一贯的创作风格去作答。

【答案】概括描写了壮阔的海景,倾注了词人对人民大众无限关切的思想情感。

12.联想与想象是诗歌的两只翅膀。作者由上阕秦皇岛外白浪滔天,联想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解答本题应根据词中的设问句“知向谁边?”与时间跨度句“往事越千年”这两句来寻找答题的区间,再将词中的关键句——“东临碣石有遗篇”用合理的语言表述出来。

【答案】联想到一千多年前曹操登临碣石山观海的历史往事和那首《观沧海》诗。

13.这首词的主旨句是哪一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解答本题应首先明确,作品的主旨往往就是作者本人的观点。其次应明确主旨句常出现的位置,一般来说,主旨句常出现在作品的开头、结尾部分。再次还要明确主旨句在性质上大都是议论、抒情的句子。

【答案】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二)阅读下面的两首词,完成第14~16题。

卜算子咏梅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1961年12月

卜算子咏梅

[宋]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14.请简要分析“犹有花枝俏”中“俏”字的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分析“俏”字的表达效果时首先要注意分析它写出了梅花的什么形态,然后分析其中所体现的梅花的精神或品质。

【答案】一个“俏”字不仅描画出梅花的艳丽形态,更凸显了在恶劣环境中梅花傲岸挺拔的精神气质。

15.请分析《卜算子咏梅》的主要表现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可以从修辞等角度考虑作答。

【答案】(1)反衬:上片主要用恶劣的生存环境来反衬梅花的铮铮铁骨和挑战精神。

(2)拟人:下片一个“笑”字赋予梅花人格化的特征,写出了梅花的神韵——既谦逊脱俗、又豁达大度的精神风采,升华了词的艺术境界。

16.在《卜算子咏梅》这首词前有一句引语:“读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请分析这两首词各自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首先要找出词里的关键词语,然后再联系词人的身份、心情等去分析。

【答案】表达了词人在险恶的环境下决不屈服,勇敢地迎接挑战,直到取得最后胜利的乐观主义精神。

陆游的词:词人借孤高寂寞的梅花表达了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操守和高洁的傲骨。

四、语言表达

17.用不同的表达方式扩写“鹰击长空”,要求所写语句符合表达方式的特点。不少于40字。

(1)用描写的方式扩展。(其特点是:能反映出事物的具体情形,如形、声、色、动态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议论的方式扩展。(其特点是:语句中有观点,有分析判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解答“语句扩展”类题目要注意分析题干的要求,第一问要用描写的方式扩写,可以将鹰的外形、声音、动态、特点作为修饰语,加入到句中,应重点扩展“击”的具体动态。第二问要用议论的方法,观点要明确,既可赞美雄鹰,也可赞美天空,支撑观点的句子不可太空泛。解答这两问都要注意语言有文采,不超过规定字数。

【答案】(1)一只矫健的苍鹰,奋力挥动着翅膀,翱翔在清晨的碧空,它在这阴森荒凉的山谷间盘旋、盘旋,陡然冲过冈峦重叠的高峰,飞向远方。

(2)雄鹰振翅高飞,划过天空。那一片蓝天包容了它的不羁,承载了它的稳重。为此,蓝天才多了一份神秘,多了一份美丽。

18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回答问题。

“诗词教育”已成为某小学的办学特色。走进校园,不仅处处可见学生的诗词作品,就连平时搞活动,也和诗词分不开。为了营造诗词创作的氛围,学校把诗词创作和班级考评挂钩,每周检查反馈。

对学校的这种做法,有的反对,有的赞成。请以赞成者的身份,仿照反对者的句式写一句话。

反对者说:实际功利色彩的考评,助长形式主义的风气,岂不是与诗教的初衷相悖吗?

赞成者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仿写句子的能力。仿写时要注意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形式上,要注意分析例句所给的形式,即前两个分句的基本结构为动宾结构,宾语部分为偏正结构,第三个分句为反问句。内容上,是对“诗词教育”做法的肯定,仿写时要注意体现这一点。

【答案】提升校园文化的品位,倡导诗意栖居的生活,不该从小学开始吗?

高一语文阅读鉴赏题型答题模板

(一)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散文),埋下伏笔(记叙类文章),设置悬念(小说,),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

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3、文末:点明中心(散文);深化主题(记叙类文章文章);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类文章文、小说)

(二)修辞手法的作用:(1)它本身的作用;(2)结合句子语境。

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 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 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

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

4、对比:强调了……突出了……

5、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

(三)句子含义的解答: 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

(四)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

动词:不行。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

形容词: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

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五)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不能。因为:

(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

(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六)段意的概括归纳

1.记叙类文章: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 格式:(时间+地点)+人+事。

2.说明类文章: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格式:说明(介绍)+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特点)

3.议论类文章:回答清楚议论的问题是什么,作者观点怎样。格式:用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论证了)+论点

(七)表达技巧在古代诗歌鉴赏中占有重要位置,表现手法诸如用典、烘托、渲染、铺陈、比兴、托物寄情、情景交融、借景抒情、动静结合、虚实结合、委婉含蓄、对比手法、讽喻手法、象征法、双关法等等。诗中常用的修辞方法有夸张、排比、对偶、比喻、借代、比拟、设问、反问、反复等。分析诗歌语言常用的术语有:准确、生动、形象、凝练、精辟、简洁、明快、清新、新奇、优美、绚丽、含蓄、质朴、自然等。复习时要系统归纳各种表达技巧,储备相关知识。首先要弄清这些表达技巧的特点和作用,再结合具体诗歌进行仔细体味、辨析。至于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则包括总结作品的主旨,分析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现实,指出其积极意义或局限性等。

    19787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