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新闻资讯>热门专题>四个全面>四个全面心得>

2015四个全面学习心得体会1500

宁静分享

  精神文明创建在改革开放新时期蓬勃兴起,群众基础深、社会影响广,为改善城乡环境面貌、提高社会文明程度发挥重要作用,已成为精神文明建设的响亮品牌。当前,全党全国人民正沿着党的确立的奋斗目标阔步前进。精神文明创建必须把握新的历史方位、适应新的战略布局,大力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作出应有贡献。

  着力提高认识,认清精神文明创建新形势

  党的以来,以同志为的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提出并形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这“四个全面”集中反映了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认识,体现了以同志为的党中央治国理政的新韬略,是我们做好各项工作的新遵循。它要求我们从更高站位、以多维视角审视精神文明创建,进一步增强做好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

  从国际视野看。当今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不断提升,国际社会更加关注中国、借重中国。但西方敌对势力也始终把我国的发展壮大视为对其价值观和制度模式的挑战,千方百计进行西化分化、干扰遏制,竭力抹黑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更要大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宣传教育,大力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保持国家的精神独立性,凝聚起全体人民共同奋斗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追求。

  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看。我们确立了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奋斗目标。现在距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只有短短6年时间,我们必须既推动经济健康增长、又促进文化繁荣发展,既使物质基础更加雄厚、又让精神定力更加牢固,实现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水平同步提高。

  从战略要求看。在“四个全面”中,全面深化改革进入关键期,精神文明创建要切实在统一思想、更新观念、凝聚力量、提振信心上发挥更大作用,同时自身也要以改革的思路、创新的办法开展工作。全面依法治国进入新征程,需要大力推进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弘扬法治理念、法治精神,引导人们自觉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全面从严治党持续深入,必将营造党风政风清正廉明的“大气候”,精神文明创建工作要抓住党风政风好转的有利契机,乘势而上、顺势而为,树立先进典型,弘扬新风正气,打击歪风邪气,提高社会文明程度。

  从群众期盼看。“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随着我国物质生活水平持续提高,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日趋旺盛,关注和参与道德建设、文化建设的热情空前高涨,盼望生活得更有信仰、更有道德、更有文化、更有品位。精神文明创建工作要切实回应人民群众对环境卫生、交通秩序、公共行为、网络净化、社会治理等方面的新关切,把群众创造的好经验好做法上升为工作决策、转化成具体抓手,让人们更多地享有文明创建成果。

  着力贯穿融入,汇聚推进“四个全面”新力量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精神文明创建必须紧紧围绕“四个全面”,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融入其中,为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提供有力道德支撑和精神动力。

  补理想信念之“钙”。理想引领人生航向,信念决定事业成败。同志把理想信念比作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指出“缺钙”就会得“软骨病”。坚定理想信念、筑牢精神支柱,是对全体人民的普遍要求,是精神文明建设一以贯之的战略任务,必须深入持久地抓下去。要把深入学习贯彻同志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坚持学而信、学而用、学而行,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不断加深对讲话精神的理性认同和实践自觉。把学习贯彻同志关于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论述作为重点,列出专题学,结合工作学,引导文明办系统的同志从物质和精神的辩证关系上认清精神文明建设的地位作用和基本遵循,认清肩负的使命和责任,以理想信念的定力、改革创新的动力、实际工作的能力履职尽责、爱岗奉献。

  铸价值引领之“魂”。主流价值导向是社会进步的灵魂。要把创建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作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战场和排头兵,运用多种方式和渠道,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叫响做实、落地生根。广泛刊播“讲文明树新风”公益广告和“图说我们的价值观”,面向广大干部群众开展诚信、孝敬、勤俭和礼仪教育,既利用好春节、清明、端午、中秋、重阳等传统节日,又利用好“七一”、“八一”、“十一”和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国家公祭日等重要活动,在全社会特别是青少年中广泛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大力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优良美德,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一年到头有声音、有气势。抓好实践养成,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人们的生产生活结合起来,进农村、进企业、进社区、进机关、进学校,做到百姓日用而不觉。深入贯彻落实同志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使文明创建与文化文艺结合起来,用文艺的形式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生动形象地传播真善美,传递向上向善的价值观。

  强道德建设之“基”。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精神文明创建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宣传教育和主题实践,为“四个全面”提供强大道德力量。要广泛开展道德模范、身边好人、最美人物评选表彰和学习宣传活动,善于用讲故事的方式宣传他们的感人事迹和高尚品质,引导人们向往和追求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生活,用无数普通百姓的生动形象扮靓美丽中国。立足城乡社区,以学雷锋精神为魂、以志愿服务组织为体,开展关爱空巢老人、留守儿童、残疾人、困难群众等志愿服务,营造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社会氛围。坚持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作为文明城市评选的前置条件,进一步完善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网络,开展“争做美德少年”“童心向党”和创建文明校园、文明班级、文明宿舍活动,引导未成年人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会同有关部门,制订“十三五”乡村学校少年宫建设规划,加大投入,扩大覆盖,为农村孩子搭建寓教于乐、学技学艺、立德树人的平台。

  正社会文明之“风”。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社会不正之风,是精神文明创建的当务之急。必须坚持专项教育治理,着力培育良好社会风尚。狠抓影响中国形象的旅游不文明问题,发挥好部际联席会议作用,把好护照关、组团关、出境关、交通关、落地关、行程关“六关”,努力使出境旅游的每一个游客都成为中国的“文化名片”和“文明使者”。狠抓影响百姓日常生活的诚信问题,会同有关部门联手惩治失信“老赖”,发布偷漏税款、制售有毒有害食品药品等方面的“黑名单”,让百姓“吃得安全、用得放心”。

  谋利民惠民之“实”。群众安居乐业、社会和谐稳定,“四个全面”才有坚实的群众基础、社会基础。要坚持创建为民、创建惠民,推动各地各部门多办作用大、影响大的好事实事,不断改善城乡环境面貌和群众精神风貌。大力倡导生态文明理念,着力整治脏乱差现象,努力改变垃圾围城、雾霾遮天现象,保护绿水青山,保护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和古村落古民居,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突出文化惠民,加快各类道德讲堂、文化礼堂等文化惠民项目建设,开展三下乡、四进社区、文化进万家等活动,让人们享受到更加丰富、更有品质的精神文化生活。突出服务惠民,深入开展文明行业、文明单位、文明窗口等创建活动,创造优美环境、优良秩序、优质服务,让人民群众过上更加安全、有序、健康、文明的现代生活。

  着力改革创新,形成精神文明创建新优势

  改革是不竭动力,创新是源头活水。精神文明创建服务“四个全面”,必须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和社会转型时期新要求,积极创新内容形式、方法手段和体制机制,使工作既体现连续性又富有创造性,做到老品牌有新亮点、新品牌有硬举措。

  强化群众观点。精神文明创建最显著的特征和最大的优势,就是群众性、普惠性、公益性。“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要把群众需求作为第一信号,按照群众意愿办事,群众期盼什么就努力做好什么,群众反对什么就着力解决什么。着眼基层、下移重心,开展群众乐于参与、普遍受惠的基层创建项目,推进小广场、小公园、小菜场、小诊所、小银行等便民设施建设,激活创建“细胞”,夯实工作“墙基”。把工作触角延伸到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中,延伸到北漂、海归、海待等特殊群体中,减少创建工作的空白点。把群众满意作为最高标准,在考核测评中提高群众评价的权重,力戒以形式主义搞创建、伤民扰民搞创建;对于那些出现严重违纪违法和重大环境污染、安全生产事故的,严格执行“一票否决”,使创建工作真正通得过民心关、舆论关、法纪关。

  强化法治理念。法律是道德的保障。“老人跌倒不敢扶”等现象,表面上是道德问题,实质上是法律缺失。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把法治教育纳入精神文明创建内容,开展群众性法治文化活动,强化规则意识,弘扬公序良俗。加快完善市民公约、乡规民约、学生守则、行业规范和团体章程,引导人们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借鉴道德立法的好做法,推动中央和地方在志愿服务、诚信建设、文明旅游等方面立规立法,把精神文明建设载体性要求更多地转化为刚性的法律约束。

  强化问题导向。问题是时代的声音,是我们工作的指向。发现问题是政治上的敏锐,分析问题是思想上的清醒,解决问题是实践上的自觉。要在“立”上下功夫,立行为规矩、立先进典型、立良好风气,把正确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道德规范鲜明地立起来。根据实际情况把握“立”与“破”的辩证关系,有“破”的胆识和担当,破思维定势、破陈规陋习、破“潜规则”,引导人们守牢思想底线、不踩道德红线,更不触犯法律高压线。

  强化网上文明。目前,我国有网民近6.5亿、手机用户12.5亿、各类网站270多万个,很多基层社区、单位、社会组织和个人都建有自己的网站,上网真正成了生活常态。当下的精神文明建设,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建设网上文明。要大力倡导文明建网、文明上网、文明用网,借力网络网站,传播主流价值。强化网络阵地意识,依托中国精神文明网,建设一大批联盟网站,把更多的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网站连接起来,形成一个牢固的文明网盟,推动网上评选“好人365”,推动精神文明网上传播。强化“微传播”意识,多运用微博、微信、微视频和手机客户端等新媒体,多运用微传播、快阅读的方式,增强传播的针对性、活动的互动性,唱响网上思想文化主旋律。

  强化统筹能力。精神文明创建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工作领域宽、涉及部门多、见效时间长,必须统起来抓、分开来做。要立足“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跳出文明办看精神文明创建,加强顶层设计,科学谋划部署,实施分类指导,推动各地各部门文明委真正把“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要求落到实处。全国文明办系统的同志要改进思想作风,提升业务水平,着力提高宏观谋划能力、实际调查能力、改革创新能力、法治思维能力、探索规律能力“五个能力”。坚持求实务实、虚功实做,以骑车、步行的方式搞调研,用“钉钉子”精神抓落实,使精神文明创建更加贴近群众需求、富有生机活力。

    194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