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兴趣爱好>学书法>书法作品欣赏>

江苏沙曼翁经典书法作品

克浩分享

  沙曼翁是当代著名学者、画家和书法家。他著作丰富,通晓语言文字学,甚至对已成为历史陈迹的八股文也很有研究;他做得一手好诗词,同时又是古书画鉴定家,尤精碑帖之学。而他的书法造诣更是对当代的影响颇大。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你整理的江苏沙曼翁经典书法作品,希望对你有用!

  江苏沙曼翁经典书法作品欣赏

  江苏沙曼翁经典书法作品图片1

  江苏沙曼翁经典书法作品图片2

  江苏沙曼翁经典书法作品图片3

  江苏沙曼翁经典书法作品图片4

  沙曼翁个人简介

  曼翁先生,满族人,一九一六年生,八岁学书,14岁练刻。

  书法酷爱褚遂良,印宗秦汉。稍长,临王羲之行草,学石鼓、钟鼎文,旁涉汉碑、秦诏版、甲骨文、简牍。

  曼翁先生曾以三十年代从虞山萧蜕庵先生学习籀、小篆、隶、分各体书法及中国文字学,长期来对书法、篆刻艺术理论及实践进行研究;复纵览古人名迹,使其作品形成了古朴淳雅、苍劲秀逸的艺术风格。

  曼翁先生五十岁以后学画,深爱虚谷、八大、石涛等人的笔墨情趣,学得的画风高雅绝俗,清新秀逸之气,扑人眉宇,颇多佳趣。于八十年代先后在南京博物馆、河南省博物馆、先后四次应邀赴新加坡举办个人书画、篆刻展览,均博得海内外人士的高度评价。

  沙曼翁2011年10月8日在苏州逝世,享年96岁。

  书法名家论执笔法

  掌握劳动技能的第一步是正确合理地使用工具。人们在书法实践的过程中,对执笔法也进行了探索、归纳和优化。清代梁巘有《评书贴·执笔歌》:“学者欲问学书法,执笔功能十居八,未闻执笔之真传,钟王学尽徒茫然。一管分为上下中,真字小字靠下拢,行书大字从中执,:书执上始能工。大指中指死力掐,圆如龙睛中虚发,食指名指上下推,亦须着力相撑插,禁指无用任其闲,手背内坎半朝天,始能沉著坚而实,个中精力悟通玄,笔管上向怀中入,下截笔锋向外出。

  腕力挺住不须摇,转运全在肘力熟。悬腕悬肘力方全,用力如抱婴儿圆,勿令偏窄贴身边。总之执笔功期远,紧要着力力无浅,古人有言良不诬,抉破纸兮撮破管。”明代解缙的《春雨杂述》说:“执之法,虚圆正紧,又曰浅而坚,谓拨橙,令其和畅,勿使拘挛。”“虚”是指执笔时掌心欲虚,不能与笔杆、手指接触。如果接触了,会影响毛笔的使转,也就是把笔“执死”了。“圆”是执笔时虎口欲圆,否则会影响到力的传递。“正”指书写时笔竿欲正,不得歪斜,否则容易偏锋行笔。“紧”是手执笔杆要稳实。卢携的《临池诀》说:“用笔之法:拓大指,扌厌中指,敛第二指,拒名指,令掌心虚如握卵,此大要也。凡用笔,以大指节外置笔,令动转自在。然后奔头微拒,奔中中钩,笔拒也勿令太紧,名指拒中指,小指拒名指,此细要也。皆不过双苞,自然虚掌实指。把笔深浅,在去纸远近,远则浮泛虚薄,近则温锋休重。”李煌在《书述》中说:“所谓法者,扌厌压、钩揭、抵拒、导送是也扌厌者,扌厌大指骨上节,下端用力欲直,如提千钧。压者,捺食指著中节旁。钩者,钩中指著指尖钩笔,令向下。揭者,揭名指著指爪肉之际揭笔,令向上。抵者,名指揭笔,中指抵住。拒者,中指钩笔,名指拒定。

  导者,小指引名指过右。送者,小指送名指过左”。解给在《春雨杂述》中说:“真书去笔端二寸,行书三寸,草四寸。掣三分,而一分着纸,势则有余,掣一分,而三分着纸,势则不足。此其要也。”许多人都以为“笔画有力”的“力”是“力气”的‘“力”。其实,这个力是一种通过毛笔施加到纸上的“笔力”,是书写者艺术功力的表现。林蕴《拨橙序》:“用笔之力,不在于力,用于力,笔死矣。掌虚指实,指不入掌,东西上下,何所阂焉。”明代董其昌也在《画禅室随笔》中说:“发笔处便要提得起笔,不使其自偃,乃是千古不传语。盖用笔之难,难在遒劲,而遒劲非是怒笔木强之谓,乃大力人通身是力,倒辄能起,此惟褚河南、虞永兴行书得之。须悟后始肯信余言也。”如果没有掌握用笔的方法,毛笔只能在纸上“飘”过。梁巘《评书贴》:“作草书,执笔高,转折始圆,然须防其飘逸。”归结起来,正如宋曹《书法约言》所说“学书之法,在乎一心,心能转腕,手能转笔。大要执笔欲紧,运笔欲活,手不主运而以腕运,腕虽主运而以心运。右军曰:‘意在笔先。’此法言也。

  但是,书法是极具个性的创造性活动,执笔也就不可能有统一的法式。任何规则也不是绝对的,所以除了使用相对比较多的“五指执笔法”外,还有“四指执笔法”,传说苏轼还会用“两指执笔法”。苏轼在艺术上是很有见地的。他在《论书》中说:“把笔无定法,要使虚而宽。献之少时学书,逸少从后取其笔而不可,知其长大必能名世。仆以为知书不在于笔牢,浩然听笔之所之,而不失法度,乃为得之。然逸少所以重其不可取者,独以其小儿子用意精至,碎然掩之,而意未始不在笔。不然,则是天下有力者,莫不能书也。”

    2885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