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问遂优秀行书书法作品
胡问遂先生他引领了"率真入书化质实"的艺术实践;当申城大型文化设施落成,他总是奉献墨宝以示祝贺。他以情动人,说得十分精辟:"书法艺术的高尚之处,正是在于一个'情'字。这才是法外之大法,乃是艺术的真谛所在。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你整理的胡问遂优秀行书书法作品,希望对你有用!
胡问遂优秀行书书法作品欣赏
胡问遂优秀行书书法作品图片1
胡问遂优秀行书书法作品图片2
胡问遂优秀行书书法作品图片3
胡问遂优秀行书书法作品图片4
胡问遂个人简介
1918年生,浙江绍兴人。师从沈尹默。为其入室弟子。曾在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国画系、上海出版学校和上海市青年宫任书法教师。现为上海中国画院一级美术师、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上海书法家协会主席团成员、上海文史馆馆员。书学论文曾入选全国第一、二届书学讨论会。为《辞海》《美术辞典》书法词条撰稿人之一。师从沈尹默,为其入室弟子。生前曾任上海中国画院一级美术师、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上海书法家协会主席团成员、上海文史馆馆员。1951年师从沈尹默先生学习书法。1960年调入上海中国画院,参与筹建"上海中国书法篆刻研究会"。
1961年"上海中国书法篆刻研究会"成立,任主要业务干部。1962年任上海美术专科学校、上海出版学校书法教师。《大楷习字帖》由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1971年为韶山毛主席纪念馆书毛主席《七律·到韶山》大型诗碑。1972年在《文汇报》发表行草书鲁迅《七律·自嘲》。1978年参加编写《常用字字帖》行书部分,由上海书画出版社出版。1979年被选为上海市书法家首次访日代表团成员,访问日本。1980年任第一届全国书法展览会评委会委员。1981年参加在绍兴举办的全国首届中国书学研究交流会,发表论文有《论入帖和出帖》。为小学生书《小学生字帖》(上海书画出版社出版)。
1985年为小学生书《欧体大楷》字帖,由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1986年荣获市文联颁发的首届上海文学艺术奖。1989年应香港中华文化促进中心之邀赴香港举办个人书法展览。在港出版《胡问遂书法选集》。1991年应邀赴绍兴举办个人书法展览。1993年在上海美术馆举办《胡问遂从艺六十年书法回顾展》。出版大型作品集《胡问遂书法集》。1994年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举办第四次个人书法展览。1995年荣获第三届上海市文学艺术奖。由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胡问遂行书字帖》。
行书基本笔画的应用
行书是楷书与草书的结合体。他既具备了草书的幸运流畅又具备了楷书的端正大方。行书快而稳,圆而折。现在很多孩子从小就学习行书,相对于篆书而言稍稍简单。同时写得一手好字也能代表一个人的品行。那么在学习行书时,应当掌握哪些要点呢?
1、点。行书的点与楷、草相比,多采用又断又连的方法,如写三点水和“以”字时,都是两点相连,一处断开。
2、横。横的运笔都要注意上下俯仰的引带关系,凡是横上接笔的都要挑上,凡是横下有笔画或接写下一字时,都用带下横相呼应。
3、竖。近于楷书的悬针、垂露,可依楷字的方法去写。有的竖因连接下笔而有一种圆曲的带钩竖,和照应左边的向左竖,还有呼应右边的向右竖。数字密排时,也可用一个加长的悬针竖疏透一下。
4、撇。行书撇势一部分出锋,一部分要引带下画而不出锋,这种撇叫回锋撇;有的斜撇要在上端带出笔画,可以用挑钩带上,这种撇叫做挑脚撇。
5、捺。在一个字里有两个捺笔时,上捺用反捺,出钩可以稍长、带起下画。在一连两个字都有双捺时,也可一用长捺,一用反捺以取变化。
行书的捺最富于变化,在一篇字里,可以多种捺法交互使用,如回锋捺,是把捺笔写到收尾处又回锋收笔;圆捺用在走之旁,末尾也须轻轻带住。
6、提。行书提笔除近楷书的一种写法外,还有两种连接上一画的提法,如写提手旁时,是用钩带起提笔;写衣旁时,是用上撇带出个长提,写法是写撇取虚笔。到撇尾又顿笔上提,改用实笔,形成撇提,这一提相连的折笔,势在引带下笔。
7、钩。行书环转的笔势增多,带来了笔势变化的不同,适量地减少了横、直笔画,如写左向的竖钩时,可以变的圆曲一些,称为左曲钩。钩须右向时,也要圆曲转过,称为右曲钩。不向左曲或右曲的就不能露出方折的刻板锋棱,应要流畅饱满,显出精神。钩多是上挑的,钩多了使行书的行气不便与下画呼应,所以行书里有一种反钩,就是到出钩处不出钩,反而回锋折过,把笔带向左下,但是反钩只适用于浮鹅钩,不适用于戈钩。
8、折。折在行书中有方、圆两种折法,方笔折法与楷书差别不大,圆折笔在行书中用的范围较大,常见的写法是逢折处都是提笔圆转过去,不再顿锋另起,更不露方折锋芒。许多笔画的牵针引线,也靠这种圆折转递。折笔穿插在行书中,起到灵活调度笔画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