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兴趣爱好>学书法>书法字体>其它书法字体>

沁园春长沙毛泽东书法作品图片

礼镪分享

  沁园春长沙是毛泽东1925年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有独特的文学地位,受到许多人的喜爱。现如今,这首诗被人们创作成书法作品,有非常高的艺术特色。下面是学习啦小编整理的沁园春长沙毛泽东书法作品图片。

  沁园春长沙独特的书法图片

  《沁园春·长沙》,毛泽东诗词,作于1925年。形象地指出主宰中国革命的领导力量是用马列主义武装起来的中国共产党。作此词时作者时年32岁。当时,革命形势高涨,群众运动风起云涌。上阙写景,下阙抒情,“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正是作者当时要大展抱负,对未来充满信心的真实写照。这首词最早发表在《诗刊》一九五七年一月一号。同时刊载的还有《七律·长征》《沁园春·雪》等17首。

  沁园春长沙精美的书法作品欣赏

  时间是1925年,这一年毛泽东正值32岁,刚过而立之年,就在这一年深秋,他在湘江之畔写了这首洋溢着青春、理想和大无畏的诗篇。作者一面感怀了他于1911年至1923年在长沙求学的生活及各种热情澎湃的经历,一面激励自己对改造未来祖国的雄心壮志,要么独善其身,要么兼及天下,但更重要的却是后者。他在江畔徘徊,伫立,沉思,面对壮丽秋光慷慨发问:谁是这片大地的主人?情怀溶于青天,一个年轻的导师,一代青年的精神之父,他从风景中走来了,他在回忆长沙,或者在回忆1911年,要么是1920的,新世纪带着它的激动,曙光与意志在锻炼和抒发一群年轻书生的抱负,他们在湘江之畔、橘子洲头、岳麓山巅热情地长谈着各自的理想及祖国的未来,他就是他们之中年轻而激烈的核心。他知道他应该为自己的一生的斗争贯注长生不老的青春热血,那时是1925年,但还有多少岁月在等待着他,他需要的正是他所实行着的“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他没有通常诗人们的伤春、悲秋,也没有感叹年华流逝,人生短促,他内在的精神力太强大了,他要冲出束缚,“与天斗其乐无穷,与地斗其乐无穷,与人斗其乐无穷。”不是吗,他游泳的身体在凉快激越的水流中,阻挡了飞舟;不是吗,他于1966年在武汉畅游长江,仍以他年轻时代独立寒秋、中流击水的书生意气再显他青春的激情。

  沁园春长沙的诗词特色

  毛泽东创作的秋景词《沁园春·长沙》,历来备受世人推崇,这是一首别具特色的秋之歌。该词脱尽了古人悲秋的窠臼,一扫衰颓萧瑟之气,以其绚丽多彩的湘江秋景、壮阔高远的深秋境界,引领读者去感受词人毛泽东的博大情怀和革命的豪情壮志,从而独步诗坛。

  《沁园春·长沙》是一首长调,他以传统的形式反映现代的生活内容,颇有创意,可见词人的匠心独运。词中描绘的“独立寒秋图”、“湘江秋景图”、“峥嵘岁月图”、“中流击水图”拼成了一幅色彩绚丽、生动活泼的全景式写意风景画。全词共分上、下两片,上片主要写寒秋景物,描绘了一幅壮丽的湘江寒秋图画,并即景抒情,大胆发问,“谁主沉浮”。词的开篇“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既点明了时令和地点,又为读者勾勒出了特定的环境。“独立”二字,进一步突现了词人雄立橘子洲头、凝望湘江奔流的英姿,一代伟人的青年风采由此跃然纸上,横空而出。接下来的七句由一个“看”字总领,通过“万山”、“漫江”、“霜天”、“飞鹰”、“游鱼”等一系列意象,不断地变换“看”的视角,将“远眺”、“近观”、“仰视”、“俯瞰”四个角度所见景物有机地揉合起来,形成了远近相间,动静结合,色彩鲜明的艺术张力,寒秋景物因此而生动、活泼、壮丽起来了。上片的后三句,通过一“怅”一“问”,则更道出了词人的雄心壮志,表现了他的博大胸怀。

  秋天,是万物凋零的季节,是萧杀、感伤的季节,是文人骚客容易产生“悲秋”情调的季节。“自古文人多悲秋”,“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而毛泽东同志面对“寒秋”,他欣然命笔的《沁园春·长沙》一词,则一反传统手法,描绘的是色彩斑斓的秋之壮景,展示出他阔大的胸襟和卓尔不群的抱负。正如王国维所说“一切景语皆情语”。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这一句开启下片,以“峥嵘”形容岁月,新颖,形象,将无形的不平凡的岁月,化为座座有形的峥嵘的山峰,给人以巍峨奇丽的崇高美。一个“忆”字,使词人从上片的独往旧地重游,自然引起对往昔生活的回忆。那时候,同学们正当青春年少,意气风发,才华横溢,激情奔放,敢说敢干,革命斗志十分旺盛。面对祖国大好河山,指点评论,激扬文字,视军阀统治者如粪土。一个:“记”字,词人为我们勾勒出了一幅“中流击水图”,手法极为夸张,壮志豪情万丈,一代敢于改造旧世界的革命青年形象,横空出世:他们有自信,“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击水三千里”;他们有理想、有抱负,“以天下为己任”;他们有胆识、有志气,“粪土当年万户侯”,———他们就是主宰中国命运和前途的“同学少年”。

  清代的吴乔在《围炉诗话》中说:“夫诗以情为主,景为宾...情哀则景哀,情乐则景乐”。景是客观存在的,情则是主观的,因事而生的。情和景不是平行的,更不是对立的。作者在描写客观景物的时候,都是带着自己的主观情感去观察、描绘的,作者情感的哀乐则直接笼罩在他所描写的客观景物上,或哀或乐,或喜或悲。大多数人,尤其是古代作家,写寒秋常常离不开“其意萧条,山川寂寥”的萧杀之气,而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中展示在读者眼前的是一片色彩鲜明、生机勃勃的壮丽秋景,一派“万类霜天竞自由”的活泼场面。在词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词人在以一种昂扬向上的精神,面对这大好的自然,有一种勇敢地投身于革命的风浪中,急流勇进,担负起主宰国家命运前途大任的大无畏精神。整首词的情调是慷慨激昂的,风格是豪爽奔放的。至此词中豪情的抒发与壮景的描写是和谐统一的,正所谓“情乐则景乐”。

  “独立寒秋”,毛泽东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生动、活泼、壮丽的湘江秋景图;“浪遏飞舟”,毛泽东同志以天下为己任,于改造旧世界的壮志豪情,力透纸背,今天,我们诵读、鉴赏、品味《沁园春. 长沙》一词,面对祖国如此多娇的江山,我们仍能为一代伟人的才情所叹服。


猜你感兴趣:

1.沁园春长沙的隶书书法作品

2.毛泽东沁园春长沙楷体书法作品

3.沁园春长沙草书书法

4.沁园春雪行草书法

5.毛泽东沁园春雪毛笔作品图片

    3773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