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中暑的表现及预防措施
中暑是指在高温环境下人体体温调节功能紊乱而引起的以中枢神经系统和循环系统障碍为主要表现的急性疾病。下面是小编整理的2021中暑的表现及预防措施_中暑的急救方法及其误区,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暑的表现
1.先兆中暑
在高温环境下,出现头痛、头晕、口渴、多汗、四肢无力发酸、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协调等,体温正常或略有升高。
2.轻症中暑
除上述症状外,体温往往在38℃以上,伴有面色潮红、大量出汗、皮肤灼热,或出现四肢湿冷、面色苍白、血压下降、脉搏增快等表现。
3.重症中暑
包括热痉挛、热衰竭和热射病。
热痉挛是突然发生的活动中或者活动后痛性肌肉痉挛,通常发生在下肢背面的肌肉群(腓肠肌和跟腱),也可以发生在腹部。肌肉痉挛可能与严重体钠缺失(大量出汗和饮用低张液体)和过度通气有关。热痉挛也可为热射病的早期表现。
热衰竭是由于大量出汗导致体液和体盐丢失过多,常发生在炎热环境中工作或者运动而没有补充足够水分的人中,也发生于不适应高温潮湿环境的人中,其征象为:大汗、极度口渴、乏力、头痛、恶心呕吐,体温高,可有明显脱水征如心动过速、直立性低血压或晕厥,无明显中枢神经系统损伤表现。热衰竭可以是热痉挛和热射病的中介过程,治疗不及时,可发展为热射病。
热射病是一种致命性急症,根据发病时患者所处的状态和发病机制,临床上分为两种类型:劳力性和非劳力性热射病。劳力性者主要是在高温环境下内源性产热过多,多见于健康年轻疼,常见重体力劳动、体育运动(如炎热天气中长距离的跑步者)或军训时发病。高热、抽搐、昏迷、多汗或无汗、心率快,它可以迅速发生。其非劳力性主要是在高温环境下体温调节功能障碍引起散热减少(如在热浪袭击期间生活环境中没有空调的老年人),它可以在数天之内发生。其征象为:高热(直肠温度≥41℃)、皮肤干燥(早期可以湿润),意识模糊、惊厥、甚至无反应,周围循环衰竭或休克。此外,劳力性者更易发生横纹肌溶解、急性肾衰竭、肝衰竭、DIC或多器官功能衰竭,病死率较高。
中暑急救三误区
误区1 中暑后要赶快进入空调房
中暑后,应立即离开高温环境,但不宜迅速到温度过低的空调房里。此时,身体抵抗力较低,温差过大容易引起感冒,甚至肺部感染。
【对策】应该让体温逐步下降。
误区2 中暑发热要用退烧药
中暑后发高烧很常见,一些人想通过服用退烧药来降温,而此时身体处于消耗过度的状态,药物代谢可加重身体负担。
【对策】中暑发高烧时,最好采取物理降温方式,如用冰袋、冷毛巾敷额头、腋窝等处。
误区3 中暑后应大量喝水
中暑后,短时间内快速、大量饮水,会引起急性胃潴留,进而影响消化功能。
【对策】采取少量、多次饮水的方法,每次以不超过300毫升为宜。
预防中暑小妙招
1、暑热季节加强一定要有防暑知识,不能无知者无畏;
2、改善活动及工作环境,合理安排休息;
3、备用防暑降温药品:清凉油、风油精、人丹、十滴水、藿香正气水等中药、行军散;
4、多饮水:以温水和运动饮料为宜,饮水应少量多次,补充足够的能量、蛋白质、维生素,饮食宜清淡易消化;
5、尽量避开高温时段外出,避免长时间直接暴露于阳光照射下;
6、还要注意调节心理和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结伴而行,关心高危人群;
7.穿合适的衣服,涂抹防晒霜:穿轻薄、浅色的衣服,佩戴太阳镜,遮阳帽。
中暑救助方法
1、夏天日长夜短,气温高,人体新陈代谢旺盛,消耗也大,容易感到疲劳。充足的睡眠,可使大脑和身体各系统都得到放松,多喝水也是预防中暑的措施。不要等口渴了才喝水,因为口渴已表示身体已经缺水了。
2、停止活动并在凉爽、通风的环境中休息。脱去多余的或者紧身的衣服。如衣服被汗水湿透应更换降温,头部可捂上冷毛巾,可用酒精,白酒,冰水或冷水进行全身擦浴然后用扇或电扇吹风,加速散热。轻度中暑可以为患者泼水,泼在皮肤上的水,蒸发较快,以增加降温的效率。或者用冷毛巾湿敷患者,如果可能,将患者移到有冷气设备的地方。
3、初期与轻度时,患者仍有意识时,可给一些清凉饮料,在补充水分时,可加入少量盐或小苏打水。如果患者有反应并且没有恶心呕吐,给患者喝水或者运动饮料。也可服用人丹、十滴水、藿香正气水等中药。但千万不可急于补充大量水分,否则,会引起呕吐、腹痛、恶心等症状。
5、让患者躺下,抬高下肢15~30cm。
6、用湿的凉毛巾放置于患者的头部和躯干部以降温,或将冰袋置于患者的腋下、颈侧和腹股沟处。
7、如果30分钟内患者情况没有改善,寻求医学救助。如果患者没有反应,严重中暑时需要紧急送往医院救治给予适当处置。
8、对于重症高热患者,降温速度决定预后。有条件的情况下用4℃冰盐水进行胃或直肠灌洗,也可用4℃的5%葡萄糖盐水或生理盐水1000~2000ml静脉滴注,既有降温作用,也适当扩充容量,但开始速度宜慢,以免引起心律失常等不良反应。
2021中暑的表现及预防措施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