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手抄报图片打印
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端午快到了,制作一幅端午节手抄报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端午节手抄报图片,仅供参考,喜欢可以收藏分享一下哟!
端午节手抄报图片
端午回娘家有什么讲究
端午回娘家的习俗,不仅是沈榜所处的明朝才有,而是从唐朝开始就有了,并一直延续到清末,嫁出去的女儿在端午那天都要“归宁”,也就是回娘家,而且妻子回娘家后,做丈夫的在五月初六那天还得去迎接,迎接时不可能空手,得带上礼品赠送给岳父岳母。另外,我国各地端午回娘家的讲究各有不同,一起来看看。
广州人对端午节很重视,旧俗在农历五月初二至初四便有送节之举。年轻“新抱”(媳妇)们,用“全盒”六个或四个,盛以粽子、猪肉、生鸡、鸡蛋、水果、酒等回娘家向长辈贺节;姑娘和儿童们挂香包,挂包以五色丝线编织,一般均为新媳妇所送,一方面体现新媳妇的贤良,一方面体现新媳妇的手艺,俗称“新抱手艺”。
在湖北秭归民间有“端午比年大,姑娘回娘家”之说,端午节甚至比春节还隆重,已婚女子要带着丈夫和小孩回到娘家,拜见父母。他们或步行,或坐轿,或骑马,或坐船回娘家,与娘家人团聚过端午。女儿娘家的父母要准备好酒菜,并邀请来亲朋好友,一起度过一天的快乐时光。
在以前的老北京,出嫁的女人要在端午节的时候回娘家探亲,探亲时,手臂上系着彩色丝线、胸前戴着红绒花。巧手媳妇还会编织五彩粽子(内壳用硬纸叠成,大小一般在2厘米左右,外面缠上五彩丝线,连成一串)佩戴身上祈福增寿。
当然,如今各地庆祝端午节已经没有以前那么讲究,出嫁的女儿在端午这天回娘家也不必遵循旧俗准备太多东西,现代人简便的做法,多数是提个粽子礼包,带点时令水果回去看看家人,封份大红包给父母,主要还是追求那一份团聚的温馨。
古代端午节有归宁的风俗
“归宁”的习俗古代女儿出嫁,长住丈夫家,难得见到自己父母。而从唐朝开始到清末,就有端午回娘家的习俗,俗称“归宁”。明朝沈绑的《宛署杂记》记载:“五月的女儿节,要系上端午节的荷包,佩戴艾草还有五毒灵符。宛地的名俗是从五月初一到初五(五月初五是端午节),打扮小女儿,极尽全力的展现她的美态。出嫁的女儿也都回到娘家来。”因此,端午节亦称“女儿节”。
“躲午”的习俗在中国民间农历五月有“毒月”之称,而重五更是个不吉利的日子。因此在端午节期间男女不宜房事,不然容易导致人们元气大伤。而聪明的古人为了防止这样的事情发生,就有了五月让妇女回娘家住一个月的习俗。另外还有端午节在周岁以内的婴儿,要送到外婆家去躲藏以逃脱灾祸的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