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语文学习>诗词大全>

关于月亮的诗句分析

晓敏分享

  一钩新月从远处的林子里升了起来,它那样白净,就像刚炼过的银子似的。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关于月亮的诗句分析,欢迎大家阅读参考,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月亮的诗句分析1

  第1首,《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王建。王建擅长写宫词,风格婉约,具有一种深入人心的细腻笔触。而他这首中秋诗,短短28个字,却有一种贯通古今的大情怀,让人可以在千年后感悟古人的生活,怀想今日的思绪。

  前两句直接写景,选择了栖息着乌鸦的树,选择了湿冷的桂花露水,带有一种淡淡的忧伤。而后两句则揭示出诗人忧伤的原因,乃是看到明月团圆,忍不住泛起思乡之意。

  但是诗人最妙的地方在于,不是说自己秋思,而是“不知秋思落谁家”,巧妙将个人的愁绪与千千万万人的愁绪连通起来,让诗味扩大,余味悠悠,真是妙不可言。

  月亮的诗句分析2

  第2首,《霜月》:初闻征雁已无蝉,百尺楼高水接天。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

  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李商隐。虽然这首诗没有确切的写作时间,本来不是写中秋节的,但是因为诗歌后两句写出了月亮的独特美。所以后人也往往用这两句来形容中秋节的月亮。

  青女是传说中掌管霜雪的仙女,素娥则是我们熟悉的嫦娥仙子。青女素娥俱耐冷,乃是大胆想象,让静态的月亮在秋天的晚上充满了活泼的生命力,瞬间让人精神一振。

  “月中霜里斗婵娟”这一句真是奇思妙想,令人拍案叫绝。说不定也正是这句诗让苏东坡灵感触动,写下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千古名句。

  月亮的诗句分析3

  张九龄的《望月怀远》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这首诗的诗名就已经将诗的意境和环境交代清楚,诗人望着天边的皎皎明月,想起自己远方的故乡和亲朋。整首诗的语言流畅,情感真挚,虽然有感怀但不见有感伤,虽然有相思但不见有悲思,意境营造得十分到位,将月光和心事的流淌都刻画得很细致,很细腻,使人读完以后有了情感和美感的双重享受。

  首联便是传诵千古的名句。海上升起了一轮皎洁的明月,我和我的亲朋好友、知己爱人共赏这一轮明月,虽人没相见,但是月亮都可以看到。这句话没有什么特殊或者拗口的字眼,但是却能从中感受出非常真挚的情感,那种对于亲人故乡的思念之情。这一联上句写景,下句抒情,由景入情,浑然天成。

  颔联情感更进一步,描写了情人之间的思念之情。情人之间相隔两方,望着这轮明月,怨恨起这漫长的夜晚,只能陷入苦苦的思念之中。“竟夕”是通宵的意思,也就是说有情人思念着自己的心上人而整宿不能入睡,一个“怨”字把这种情感描写得相当传神。

  颈联情感继续发展,诗中的人整晚因为相思怀想不能入睡,所以只好将屋子里的蜡烛灭掉。披上衣服,在庭院中漫步。但是即使没有了蜡烛的光,还有满满的月光,在照着屋子,在照着自己的心。晚上气温下降,草叶尖也有了露水,但是那露水在月光的照耀下水润闪耀,像极了自己心中滋生不已的思念。这一联将思念的深厚进一步晕开,将这种对月不眠的情景写得丝丝入扣。

  尾联继续将情感递进,也为这个思念的夜晚,这份夜晚的思念做了一个收尾。这样一个夜晚,有情人相见不得,亲人相见不得,没什么可以赠的,只有这满手的月光,这也是对方都能感受到的礼物,通过这份月光,心意也有可能相通。但是这终究只是想像,对方是不能接收到的。所以,还是回屋睡吧,也许会在梦中相聚。“不堪”二字又一次升华了思念的情绪,将那种相见见不到的感觉描写得更加真实。至此,整首诗的情感烘托完毕,整首诗也在这样的余韵袅袅之下收尾,使人不断回味。

  这首诗堪称张九龄最好的首诗之一,无论是景是情,都写得毫无瑕疵,而且在这样的篇幅之下写出了层次丰富的情感,使人感同身受,这也是它成为千古名篇的原因所在。因为我们读书,共鸣很重要,尤其是写月的诗。

    299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