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生活课堂>安全知识>灾害防范知识>

有关防地震知识的手抄报

卓洵分享

  通过防地震知识的手抄报可以提高人们正确认识灾害及其相关问题的水平。下面小编精心整理了有关防地震知识的手抄报,供大家参考,希望你们喜欢!

  有关防地震知识的手抄报欣赏

  在学校紧急避震的方法

  正在上课时怎样避震:无论教室是楼房还是平房,同学们都要在老师的指挥下,迅速躲在各自的课桌下;千万不要慌乱拥挤外逃,待地震过去后,在老师带领下有组织地疏散。

  在操场或室外怎样避震:若在开阔地方,可原地不动,蹲下,注意保护头部;注意避开高大建筑物或危险物;震时千万不要回到教室去;不要乱跑、乱挤,待地震过去后,再按老师指挥行动。

  地震引发主要公共卫生问题

  一生态环境破坏

  1. 城市供电供水系统中断,道路阻塞,群众不得不喝坑水、沟水、游泳池水等不洁饮用水,并生活于露天之中。

  2. 粪便、垃圾运输和污水排放系统及城市各项卫生设施普遍被破坏,造成粪便、垃圾堆积,苍蝇大量滋生。

  3. 人员伤亡严重,由于受条件限制,许多尸体只能临时就地处置,在气温高、雨量多的情况下,尸体迅速腐败,产生恶臭,严重污染空气和环境。

  4. 人员密集,居住拥挤,感染机会多,对传染病病人又缺乏隔离条件。

  5. 当地各级卫生机构和群众防病组织遭到严重破坏。

  二水源污染

  1. 供水条件变化地震后,城市集中式供水设施遭受严重破坏,泵房倒塌、管道断裂、供电与供水中断。分散式供水和农村给水有水井淤沙、井管错裂等,一般破坏程度相对较轻。

  2. 供水水质恶化震后厕所倒塌、粪便垃圾污物大量堆积、下水道堵塞、尸体腐败等,都能污染水源,导致饮用水水质恶化。

  三食品污染

  1. 灾民居住生活环境污染严重,容易造成食品污染。

  2. 缺乏清洁水、食品、炊具和餐具,灾民家庭或集体起伙做饭在震后初期存在困难。食品、食品容器和餐具没有条件充分洗净、消毒,容易引起食品污染。多人共用餐具和食品容器,容易引起食源性疾患和经生活接触传播的疾病的发生和流行。

  3. 运输和分发求援熟食品的车辆往往不是运食品专用车,容易造成食品的污染。

  4. 灾民家庭缺乏食品防护设施,食品易受苍蝇、尘土等污染。剩余食品再加热条件差,饮用开水困难。

  5. 鼠害严重地震区在震前有前兆反常现象,表现为鼠成群结队洞外活动频繁,在各种场所尤其是食品厂、库、店和居民家中,鼠与鼠迹显著增多。震后初期的建筑物多为简易棚,建筑材料和构筑物基本不具备防鼠作用,使鼠患严重,到处盗洞作窝,对食品造成污染和损害。

  6. 灾区的食品卫生违法行为灾后初期,会出现一时性食品短缺,一些不法分子会乘机将超期、变质和伪劣食品在灾区销售。

  7. 灾后初期,由于食品供应暂时紧张,还会出现以下食品卫生问题:

  (1)灾区砸死或其他原因致死的畜禽被灾民食用。

  (2)灾区甩出、抛洒、丢弃的食品较多,这些食品被有毒有害物质污染的可能性较大,在灾区有被食用的情况发生。

  (3)灾区仪器缺乏,加之有些地区人民有采食野菜、野菇的习惯,野菜中毒和毒菇中毒也是地震灾区应该警惕的问题。

  四媒介生物滋生

  1. 蝇类滋生震灾发生后,死亡的人和动物的尸体被掩埋在废墟下,还有大量的食物及其他有机物质。在温暖的气候条件下,这些有机成分会很快腐败,提供了蝇类易于滋生的条件。

  2. 蚊类滋生地震造成建筑物(包括贮水建筑与输水管道)大量破坏,自来水浸溢,特别是生活污水在地面上的滞留,会成为蚊类大量滋生的环境。

  3. 鼠类增殖由于地震造成大量的房屋破坏,一些原来鼠类不易侵入的房屋被损坏,废墟中遗留下大量的食物使得家栖的鼠类获得了大量增殖的条件。

  五传染病流行

  地震后,由于饮用水供应系统破坏、食物短缺、居住条件被破坏等原因,极易导致肠道传染病和食物中毒的发生和流行。如唐山在7月28日凌晨开始地震后,8月1日至18日的累计肠道传染病(痢疾、肠炎)发病率约为10%(个别居民点甚至高达30%)同时,由于人口迁移、流动,干扰了一些正常免疫工作的开展,造成无免疫人群某些疾病的发生和流行。


看过“有关防地震知识的手抄报”的人还看了:

1.关于礼仪的手抄报图片大全

2.地震逃生的手抄报内容

3.地震逃生自救的手抄报

4.安全知识手抄报内容

5.有关文明礼仪的手抄报图片大全

6.四川汶川地震手抄报内容资料

    37549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