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生活课堂>安全知识>逃生急救知识>

我国地震救援现状及自救常识

若木分享

  我国地震救援现状及自救常识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消防救援理念的革新,国内消防救援与国际接轨,逐步缩小了在消防救援领域上的差距。地震救援也成了消防救援的一个组成部分。

  2002年4月,我国正式成立了国家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根据国务院的要求,全国各地都在积极推进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的组建工作。国家地震救援队在国际上虽然参加了多次夸领域救援(包括土耳其、泰国、印尼的地震救援),但是它的发展还处于初期阶段,在很多救援领域上都还不够成熟、不够完善。各省市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成立的时间也很短,任务繁重。就现阶段来说,虽然全国相继成立了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13个(国家队2个、有3个救援队分别成立在武警和省地震局,其余8个救援队成立在各省[市]消防总队特勤大队)。但不论是在训练上,还是在实际救援、管理、出动原则上都还是一个盲区。特别是在一些夸省联合救援演练上更是一片空白。

  在地震发生后救援的第一步是搜索。我们救援人员必须在很短的时间内找到幸存者,把伤害降低到最低限度。那么我们必须借助一些先进的仪器进行帮助。就目前来讲,在救援方法上与国际相比,也是几种单一的模式,现在国家地震救援队引进了“蛇眼”探测仪,“蛇眼”就是一种搜索仪器,它的学名叫“光学生命探测仪”,是利用光反射进行生命探测的。仪器的主体非常柔韧,像通下水道用的蛇皮管,能在瓦砾堆中自由扭动。仪器前面有细小的探头,可深入极微小的缝隙探测,类似摄像仪器,将信息传送回来,救援队员利用观察器就可以把瓦砾深处的情况看得清清楚楚。

  常用的搜索仪器还有另外两种:热红外生命探测仪和声波振动生命探测仪。热红外生命探测仪具有夜视功能,它的原理是通过感知温度差异来判断不同的目标,因此在黑暗中也可照常工作。声波振动生命探测仪靠的是识别被困者发出的声音。人类有两个耳朵,这种仪器却有3-6个耳朵,它的耳朵叫做“拾振器”,也叫振动传感器,它能根据各个耳朵听到声音先后的微小差异来判断幸存者的具体位置。说话的声音对它来说最容易识别,因为设计者充分研究了人的发声频率。如果幸存者已经不能说话,只要用手指轻轻敲击,发出微小的声响,也能够被它听到。关键是噪声的影响不能太大。

  以上3种搜索仪器都是国际上比较先进的,可它们还不是最“聪明”的搜索能手,在此基础上国家救援队和部分省(市)救援队还引进了一批特殊的“队员”--搜索犬。经过专业培训后,它们成了百发百中的搜索行家。犬对气味的辨别能力比人高出百万倍,听力是人的18倍,视野广阔,有在光线微弱条件下视物的能力,是国际上普遍认为搜救效果最好的“设备”。用犬搜索是现场搜索最为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经验表明:如果用人工搜索需要30-60分钟才能完成一个地方的搜索,而用犬则只需5-10分钟。在某一地点,如果连续用两条搜索犬都未发现幸存者,则100%可以认为该地区不会有幸存者。当然,犬搜索也不是“万能”的,在使用犬搜索时,应当注意风向。有时搜索犬只能告诉你有幸存者,而无法告诉你准确位置,此时应结合电子设备进行准确定位。另外,搜索犬对气味的要求较高,现场化学物质、尸体腐烂、夏天的消毒杀虫剂等都会对搜索犬的工作有干扰。

  我国的地震预报由于国家的重视和其明确的任务性,经过一代人的努力,已居于世界先进行列。但由于地震是一种十分复杂的自然现象,地震预报仍处于探索阶段,带有一定的经验性和局限性。因此,减轻地震灾害必须走综合防御的道路。其中搞好防震减灾宣传,普及地震科学和防震抗震知识,提高全民防灾意识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地球上每天都在发生地震,一年约有500万次。其中约有5万次人们可以感觉到;能造成破坏的约有1000次;7级以上的大地震平均一年有十几次。地震时如被埋压在废墟下,周围又是一片漆黑,只有极小的空间,你一定不要惊慌,要沉着,树立生存的信心,相信会有人来救你,要千方百计保护自己。

  地震是地球内部缓慢积累的能量突然释放或因人为因素而引起的地球表层的振动而形成的建筑物破坏、山崩、滑坡、泥石流、地裂、地陷、喷砂、冒水等地表的破坏和海啸。因地震造成的次生灾害有火灾、水灾、煤气、有毒气体泄漏,细菌、放射物扩散、瘟疫等对生命财产造成的灾害。地震是一种危害极大的自然灾害。我国是个多地震的国家,发生在我国境内的地震具有频率高、强度大、震源浅及分布广等特点。因此,我国成为世界上地震伤亡人数最多的国家之一。对此,社会公众普遍怀有恐震心理,甚至谈震色变。

  地震发生后,往往还有多次余震发生,处境可能继续恶化,为了免遭新的伤害,要尽量改善自己所处环境。此时,如果应急包在身旁,将会为你脱险起很大作用。在这种极不利的环境下,首先要保护呼吸畅通,挪开头部、胸部的杂物,闻到煤气、毒气时,用湿衣服等物捂住口、鼻;避开身体上方不结实的倒塌物和其它容易引起掉落的物体;扩大和稳定生存空间,用砖块、木棍等支撑残垣断壁,以防余震发生后,环境进一步恶化。

  设法脱离险境。如果找不到脱离险境的通道,尽量保存体力,用石块敲击能发出声响的物体,向外发出呼救信号,不要哭喊、急躁和盲目行动,这样会大量消耗精力和体力,尽可能控制自己的情绪或闭目休息,等待救援人员到来。如果受伤,要想法包扎,避免流血过多。

  维持生命。如果被埋在废墟下的时间比较长,救援人员未到,或者没有听到呼救信号,就要想办法维持自己的生命,防震包的水和食品一定要节约,尽量寻找食品和饮用水,必要时自己的尿液也能起到解渴作用。

  地震发生后,外界救灾队伍不可能立即赶到救灾现场,在这种情况下,为使更多被埋压在废墟下的人员,获得宝贵的生命,灾区群众积极投入互救,是减轻人员伤亡最及时、最有效的办法,也体现了 “救人第一”崇高美德。

  抢救时间及时,获救的希望就越大。据有关资料显示,震后20分钟获救的救活率达98%以上,震后一小时获救的救活率下降到63%,震后2小时还无法获救的人员中,窒息死亡人数占死亡人数的58%。他们不是在地震中因建筑物垮塌砸死,而是室息死亡,如能及时救助,是完全可以获得生命的。唐山大地震中有几十万人被埋压在废墟中,灾区群众通过自救、互救使大部分被埋压人员重新获得生命。由灾区群众参与的互救行动,在整个抗震救灾中起到了无可替代的作用。

51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