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园林的漏窗_古典园林的漏窗
窗是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人类对窗实用功能之上的艺术、审美需求也随之而来,使之呈现出更加丰富多样的文化特征。形态各异的窗是中国古典园林中一道亮丽眩目的风景线。下面由学习啦小编为你整理中国古典园林的漏窗的相关资料,希望能帮到你。
中国古典园林的漏窗
一、窗牖简史
窗,本作囱,小篆字,象天窗形,即在屋上留个洞,既可以透光,也可以出烟。《说文解字》中曰:"窗通孔也。"人类历史上最早的窗是原始穴居时代的"袋形竖穴",上部覆盖着树枝杂草制成的顶盖,先民们在顶盖一侧留一缺口,正是为了上下出入和通风采光,这一缺口兼有门和窗的双重功能。
当半穴居演变成原始地面建筑,维护结构分化成墙体与屋盖两大部分时,出现了在固定的屋顶上开口用以通风排烟和采光的结构式样,古代称之为"囱",这种窗的原始样式一直保持到商周时期。囱虽然解决了室内通风、排烟和采光的基本要求,但很难解决雨雪的侵袭。当原始的巢居和穴居建筑的锥形屋顶逐渐演变成两坡屋面时,在侧面开孔来解决室内排烟排气和采光照明需要"牖"产生了。牖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防水问题,是我国古代通风技术的一个重大进步。《说文·穴部》云:"在墙曰牖,在屋曰囱。
"又有《礼记·月令》疏所记载的"穴皆开其上取明",即证实了囱是专指天窗,是开在屋顶上的,而牖才是开在墙壁上的。由此可见,古人对窗的特指是"通孔",即具有通风和采光作用且在屋顶上的空洞。而囱与牖的主要区别在于前者位于屋顶而后者设于墙上。囱在漫长的岁月中逐渐细化,演变成天窗和烟囱等形式,而牖也发展成檐下的通风窗和横窗。随着古代建筑的发展和生活的需要,通风和采光的面积逐渐扩大,墙上的通风口也越来越大,数量也越来越多,当门的一侧或两侧出现了较大的采光通风口,这时真正意义上的窗也就出现了。到后来,窗与牖已没有了太大的分别,以至渐渐通用了,在现存的许多古文献中"窗"与"牖"是相通的。
二、窗之审美
中国古典园林中的窗牖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古典园林中窗的运用是园林总体规划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表现方式上常常运用象征、隐喻、寓意等手法,将民族宏大而幽深的哲理与审美情趣融入其中,将人引入一种广阔的审美意境,这种审美意境是通过窗的美学思想、窗的借景与窗的"审美转换"三个方面来体现的。
1、窗的美学思想
中国古典园林中窗的设置主要是为了能够望出去,望到一个新的境界,使人们获得美的心理感受。清代美学家李渔在其《闲情偶记·居室部》中着重论述了窗的设计及其美学思想。他不仅强调窗棂与栏杆的设计应讲究装饰美,而且还力求把窗从整体上变成一幅画,例如他设计了便面窗外推板装花式、尺幅窗、山水图窗、梅窗等,以求达到"移天换日之法,变昨为今,化板成活,俾耳目之前,刻刻似有生机飞舞"的境界。在窗上雕以花卉、虫鸟等"人力补之",将人工雕造的花鸟草虫做成扇形窗棂。"居移气,养移德",众多的吉祥寓意纹样经过艺术加工处理,精细地装饰在古典园林中,使人达到从"卧游"到"居游"的理想境界,从而使主人足不出户也可以置身于丹崖碧水、茂林修竹之中,随意欣赏四季花卉与珍禽异兽。李渔曰:"棂不取直,而作欹斜之势;又使上宽下窄者,欲肖扇面之折纹","俨然活树生花",达到"会心之处不在远,过目之物尽是画图"的境界。
2、窗的借景
借景是造园家创造和扩展艺术空间、增加审美价值的主要手段,也是整个造园活动中布置和组织艺术空间的基本原则。李渔在其《一家言》中论述了"取景在借"的思想,而窗正是造园家在营造借景的空间效果时运用的一个重要元素。
不同的景区运用不同的窗形式,有时即使是同一个景区也运用不同的窗形式,苏州拙政园的游廊共运用了几十种窗形式。每一个窗就象一个取景框来框取不同的景物,是画也是窗,是窗也是画。在江南古典园林中,景点或景区多由建筑、山石、水泉、林木以及花草或禽兽鱼虫等组成,而通过不同的观赏景面和观赏角度,就会得到不同的景观,从而达到空间层次上的变化与丰富,引起人们不同的心理感应。明代计成关于园林的借景时说:"借者,园虽别内外,得景则无拘远近。晴峦耸秀,绀宇凌空,极目所至,俗则屏之,嘉则收之。不分町疃,尽为烟景,斯所谓巧而得体者也"。在这里,实际上就是通过窗来将美的景致收入到有限的空间内。
杜甫的"窗含西岭千秋雪"、王安石的"西山排闼送青来"、李白的"檐飞宛溪水,窗落敬亭山"等著名诗句也都是因窗得景,通过窗户把外面的广大空间和优美景观都尽收眼底,使内外空间发生交流,正所谓是"纳千顷之汪洋,收四时之烂漫"。因而计成总结到:"借景,园林之最要者也。"李渔也说:"开窗莫妙于借景"。中国古代造园家巧妙的通过借景、通过窗,使园林空间得以无限的扩展,使有限成无限,园林内外构成了一个有机的、空间互为的艺术整体。
宗白华先生曾说过:"古希腊人对于庙宇四周的自然风景似乎还没有发现。他们多半把建筑本身孤立起来欣赏。古代中国人就不同。他们总要通过建筑物、通过门窗,接触外面的大自然。"深刻地道出了中国园林善于通过窗来借取景致的重要特点。
3、窗的审美转换
窗在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另一个审美特点是通过窗来达到"审美转换",即通过窗将一般事物确定为审美对象。一方面,窗的出现实质上是为主体确定了一个特定的审美视角,使主体进入到特定的审美情境之中;另一方面,窗又为客体划出了一个特定的范围,窗起到了画框的作用,正如李渔所说的:"同一物也,同一事也,此窗未设以前,仅作事物观;一有此物窗,则不烦指点,人人俱作画图观矣。"
窗的转换是处理集中审美视点的切入点,为主体提供一个特定的审美角度,使主体进入特定的审美情境,同时,窗又为客体划出了一个特定的范围,使漫无边际的对象有了边际。李渔说道:"然此皆为窗外无景,求天然者不得,故以人力补之;若远近风景尽有可观,则焉用此碌碌为哉?"当窗不存在的时候,我们主体的人与客体的物是处在同一空间的,主体与客体的关系并不明确。而当有了窗,空间发生了微妙的变化,窗里的物成了主体的视觉中心,因而成为主体,而窗外的人成了客体,由于有了窗,人与物之间就有了距离,这种距离既指空间距离同时又指心理距离,空间距离是指由于有了窗,物与人之间有了"隔";而心理距离是主体由脱离现实而进入审美情境之后与物之间的"隔"。
同时,窗本身还具有"通"的特性,虽然主体与客体之间发生了"隔",但无论是漏窗还是洞窗,窗总会或多或少的将由于"通"而把窗外的物显露出来。"通"与"隔"是相对的,正因为有了"隔",所以才有了"藏"、有了"虚";正因为有了"通",所以才有了"漏"、有了"实";也正因为有了窗的这些功能,人才可以以"见"视"不见",以"漏"见"藏",人才可以有更多的空间去想象窗以外的无限空间,窗在园林中的设置实质上是为人们提供了更大的审美空间。
我们常把眼睛视为心灵的窗户,而窗牖则被喻为中国古典园林中的"眼睛"。窗牖不仅以其自身千姿万态、体现着独特民族审美意象的形式美化装点着园林,更在园林的整体景观创意中发挥着无可取代的重要作用,它们沟通和交流园林内外的景致,捕捉和收摄赏心悦目的"画面",寓"通"于"隔",以有限见无限,大大拓展了园林欣赏的空间、层次和趣味。可以说,窗牖的布置和意匠,是中国古典园林得景、成景和文化艺术精神得以体现的一个重要方面。
北方园林植物配置特点
1、以乡土树种为主,实行适地适树和引入外来树种相结合。
由于银川市为植物区系过渡地带的特性,决定了市区的园林树木品种只能是适应于北方气候条件下的树木品种。为了扩大种源,积极引入一些适应本地气候条件的外来树木品种,是增加树木品种的重要途径。因此在树木品种的选择中,在以乡土树种为主的前提下,大量引入外地树木品种,才能更好地筛选出优良的园林树木品种来。
2、以主要树种为主,主要树种和一般树种相结合。
在长期的应用实践中,经过人工筛选,出现了一批适应性强、优良性状明显、抗逆性好的主要树种,这些树种是本地区园林绿化的骨干和基础,是经过长期选择的宝贵财富。在生产中,除了大量应用这些树种外,还要经过选择应用一般树种,只有这样的结合,才能丰富品种,稳定树木结构,增强城市的地域特色和园林特色。
3、以抗逆性强的树种为主,树木的功能性和观赏性相结合。
抗逆性强是指抗病虫害、耐瘠薄、适应性强的树种,选用这种树木作为城市的主体树种,无疑会增强城市的绿化效益。但是抗逆性强的树种,不一定在树势、姿态、叶色、花期等方面都很理想。为此,在大量选择抗逆性强的树种的同时,还要选择那些树干通直、树姿端庄、树体优美、枝繁叶茂、冠大荫浓、花艳芳香的树种,加以配置,只有这样才能形成“千姿百态、五彩缤纷”的绿化效果。
4、以落叶乔木为主,实行落叶乔木与常绿乔木相结合,乔木和灌木相结合。
城市绿化的主体应该是落叶乔木,只有这样才能起到防护功能、美化城市和形成特色的作用。银川市现有的园林树木中落叶乔木占41.9%,就证明了这一点。在园林树种的选择中,应以落叶乔木作为主体,占有优势。由于银川市是北方城市,选择落叶乔木更有利于漫长冬季的采光和地面增温。此外,为了减少某些落叶乔木产生的飞絮污染,在选择这类树种(如杨、柳、桑等)时,要注意选择雄株。
当然,为了创造多彩的园林景观,适量地选择常绿乔木是非常必要的,尤其是对于冬季景观更为重要。但是常绿乔木所占比例,应控制在20%以下,否则,不利于绿化功能、作用的发挥。
实行落叶乔木与常绿乔木相结合,乔木和灌木相结合。适量地选择落叶灌木和常绿灌木是十分重要的,因为灌木不仅能增加绿量,还能起到增加绿化层次和美化、彩化作用。
5、以速生树种为主,实行速生树种和长寿树种相结合。
北方地区,由于冬季漫长,植物生长期短,选择速生树种会在短期内形成绿化效果,尤其是街道绿化。长寿树种树龄长,但生长缓慢,短期内不能形成绿化效果。所以,在不同的园林绿地中,因地制宜地选择不同类型的树种是必要的。在街道中,应选择速生、耐修剪、易移植的树种;在游园、公园、庭院的绿地中,应选择长寿树种。当然,速生树种和长寿树种相互结合地配置,应是园林绿化的方向。速生树种有易老早衰的问题,可通过树冠更新复壮和实生苗育种的办法加以解决。在园林树种选择中,还要注意选择根深、抗风力强、无毒、无臭、无飞絮、无花果污染的优良树种,但是一个好的园林树种的优点都是相对的。选择的目的,就是不断把具有优良性状的树种选出来,淘汰那些生长不良、抗性较差,绿化美化效果不良的树种。
北方园林树种的选择园林树种选择分为三类:即主要树种、一般树种和边缘树种。主要树种是指在银川市生长健壮、适应性强、树姿优美,可广泛用于多种绿地,应当大力发展和广泛应用的树种。一般树种是指在银川市生长良好,适应性和抗逆性均强,可作为一般绿地和特殊需要的树种。边缘树种是指从外地引入银川市,需要驯化和保护,很有应用价值的树种。
藤本植物在城市园林中的应用
1.墙面垂直绿化
建筑外观是硬质景观,选用藤本植物进行垂直绿化,会增强建筑物的生命力和美感。同时,大面积种植藤本植物可有效地遮挡夏季阳光的辐射,降低建筑物的温度。
一般在建筑物的南墙或西墙下设花台种植藤本植物,种植位置应在两门或两窗的中心。栽种间距1至1.5米,如用小苗定植,可适当缩小距离,或一穴二株,长大后间伐。植物材料可选用蔷薇、木香、金银花、爬山虎、五叶地锦等。
2.构架的蔓爬绿化
利用藤本植物布置构架,已成为园林绿化中一道亮丽的景观。在公园、小游园和庭院的游廊、花架、拱门、灯柱、栅栏、阳台等构架上,可以种植各种藤本植物,如此既可以实现繁花似锦、硕果累累的景观效果,又可为人们提供纳凉的场所。植物材料可选用紫藤、葫芦、金银花、葡萄等。
3.立交桥的绿化
随着城市交通量的日益增加,新修建的高架路、立交桥越来越多,其本身的绿化和周边环境的绿化成为新的课题。这些地方在绿化空间上存在局限性,利用藤本植物绿化再适合不过了。
藤本植物种植方式
1.地栽
常见的垂直绿化多采用地栽的形式,地栽易于藤本植物生长,且方便管理。种植宽度一般为50至100厘米,土层厚度为50厘米以上,株距50至100厘米。
2.池栽
在不适宜地栽的条件下,特别是高架桥或高速公路两侧的大面积斜坡,可砌种植槽种植藤本植物,种植槽一般高60厘米,宽50厘米,并保证池内土壤有机质含量高、通气性好。
3.容器栽
以盆栽为主的容器栽植,多用于绿化面积较小的场所或室内。
4.架空花槽
多用于庭院,花槽内采用营养基质,亦可在槽内摆设花盆。宜栽植一二年生草本植物,如牵牛、茑萝、观赏葫芦等。也可栽多年生植物,如爬山虎、凌霄、金银花等。另外,为满足不同季节的需要,可以依据其生态习性的不同,采用多种藤本植物的组合式种植,以实现春季绿色满墙、秋季色彩绚丽的季相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