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学设计>环境设计>室外设计>园林设计>

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史_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

其芳分享

  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是人类文明的重要遗产,它深浸着中国文化的内蕴,是中国五千年文化史造就的艺术珍品,下面由学习啦小编为你整理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史的相关资料,希望能帮到你。

  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史

  一、历史演变

  中国古典园林景观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深厚的积淀,是渊源久远、博大精深的园林体系,发轫于夏商周。至先秦,“天人合一”的造园理念已初见端倪。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化与宗教的兼收并蓄,使园林艺术进一步发展,并促成了唐宋园林的兴盛。至明清,中式园林最终成熟并发展成博大精深、异彩纷呈的体系。通过对历史文献和实物的分析看,中国古典园林大体上可以分为五个时期,即生成期、转折期、全盛期、成熟前期、成熟后期。

  二、自身特点

  中国古典园林讲求源于自然而又高于自然的造园理念,擅长“小中见大”的造园手法,追求诗情画意相熔铸的情境韵味,因而显示出含蓄、凝练、隽永,犹如诗歌的情调与韵律以及绘画般的构图形式和笔墨意趣。可以说,这正是中国古典园林在世界上独树一帜的主要标志。

  1. 源于自然、高于自然

  山水植物是构成自然风景的基本要素,也是风景式园林的构景要素。但中国古典园林绝非一般地利用或者简单地摹仿这些要素的原始状态,而是有意识地加以改造、调整、加工、剪裁从而表现一个精炼概况的自然、典型化的自然。中国古典园林强调“虽由人做,宛自天开”,强调“源于自然而高于自然”,强调人对自然的认识和感受。唯其如此,颐和园才把具有典型性格的江南湖山景观在北方的大地上复现出来。

  2. 建筑美与自然美的融糅

  中国古典园林中,有堂、廊、亭、榭、楼、台、阁、馆、斋、舫、墙等建筑。无论其多寡,也无论其性质、功能如何,都能够与山水花木有机地组织在一系列风景画面中。突出彼此谐调、互相补充的积极一面,限制彼此对立、互相排斥的消极一面。并且把后者转化为前者从而在园林总体上达到一种人工与自然高度和谐,这种和谐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人“天人合一”的哲理境界,体现了道家对待大自然的“为而不持、主而不宰”的态度。

  3. 追求曲折多变

  中国园林师法自然,多变的自由式构图手法和园中园式的空间布局原则常常将园林整体分隔成许多不同形状、不同尺度和不同个性的空间,并将形成空间的诸要素糅合在一起,参差交错、互相掩映、分别表现,使人看到空间局部交错,以形成丰富得似乎没有尽头的景观。正如钱咏所说:“造园如作诗文,必使曲折有法、前后呼应;最忌堆砌,方称佳构”。中国古典园林运用各种构景要素于迂迥曲折中形成渐进的空间序列,这个序列的安排一般必有前奏、起始、主题、高潮、转折、结尾、形成内容丰富多彩、整体和谐统一而连续的流动空间。

  4. 诗画情趣、蕴含意境

  中国古典园林创造,融铸诗画艺术于园林艺术,使得园林从总体到局部都包含着浓郁的“诗情画意”。而中国的诗画艺术又十分强调意境,讲究抒情表意。园林艺术由于其与诗画的综合性、三维空间的形象性,它的意境内涵的显现,比之其他艺术门类更为明晰,也更易把捉。不仅藉助具体的景观——山水花木建筑所构成的各种风景画面间接传达意境的信息,而且还运用园名、景题、刻石、匾额、对联等文字方式直接通过文学艺术来表达、深化意境内涵和景观厚度。

  三、 发展流派

  中式园林在三千余年的历史进程中,兴衰演变,在相对封闭的社会环境中,一脉相承,自我完善,地域与

  人文环境的差异,政治、经济、文化的影响又促进体系内部演变分化,最终形成多姿多彩的体系类型。

  按照园林基址的选择和开发的不同方式,中国古典园林可以分为人工山水园和天然山水园两大类型。

  按照园林基址的选择和开发的不同方式

  人工山水园

  天然山水园

  即在平地上开凿水体、堆筑假山,人为地创设山水地貌,配以花木栽植和建筑营造,把天然山水风景缩移摹拟在一个小范围之内。

  一般建在城镇近郊或远郊的山野风景地带,包括山水园、山地园和水景园等,对于基址的原始地貌采用因地制宜的原则做适当的调整、改造、加工,再配以花木和建筑。

  这类园林多出现于城镇内的平坦地段上,故也称之为“城市山林”。人工山水园因造园所受的客观制约条件很少,人的创造性得以最大限度的发挥,艺术创造游刃有余,形成了丰富多彩的造园手法和园林内涵。所以说,人工山水园是最能代表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成就的一个类型。

  兴造天然山水园的关键在基址的选择,就是“相地合宜,构园得体”,若选址恰当则能以少量的花费而获得远胜于人工山水园的天然风景之真趣。有的大型的天然山水园,其总体形象无异于名胜区,所不同的是后者经长时期的自发形成,而前者则在短时期内得之于自觉的经营规划。

  按照园林的隶属关系,中国古典园林可以归纳为若干个类型,其中主要类型有三个: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观园林。

  按照园林的隶属关系

  皇家园林

  私家园林

  寺观园林

  属于皇帝个人和皇室所拥有,古籍称之为苑、苑圃、宫苑、御园等。

  古籍中称之为园、园亭、园墅、池馆、山池、山庄、别业、草堂等。

  指佛寺、道观、历史名人纪念性祠庙的宗教、祭祀园林,是寺观、祠堂等与园林相结合的产物。

  一般多建在京城,与皇宫相连。有些则建在郊外风景优美、环境幽静之地,多与离宫或行宫相结合,表现出明显的皇权象征。

  私家园林主要是一些王公贵族、官吏富商、文人雅士等私人投资建造供自家居住享用的园林,分布于全国各地,数量可观,尤以江南(太湖流域)为多,尤其苏州、扬州、无锡一带最具代表性。

  寺庙园林是寺庙建筑、宗教景物、人工山水和天然山水的综合体。遍及我国的名山大岳,就现存数量,为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的几百倍。

  其特点是:

  1.规模宏大,真山真水较多;

  2.建筑体型高大,形式多样,功能齐全,富丽堂皇;

  3.集天下能工巧匠,收天下之美景,耗费巨资建成,尽显皇权威严。

  其特点是:

  1.规模较小,多建于城市,常用假山假水;

  2.主题突出,很注重构图;

  3.建筑小巧玲珑,色彩淡雅素净,注重诗情画意;

  4.受环境及园主经济条件所限,对造园者的艺术造诣和技巧要求更高,其效果达到了“虽由人做,宛自天开”的境界。

  其特点是:

  1.环境静穆,景色优美,多建于自然山林;

  2.布局严谨,多为轴线对称;

  3.广植特定品种树木,突出肃穆、庄严、神秘气氛。

  现存为著名皇家园林有:

  北京的颐和园、北京的北海公园、河北承德的避暑山庄。

  现存的私家园林如:

  北京的恭王府;苏州的拙政园、留园、沧浪亭、网狮园;

  上海的豫园等。

  按照园林的地域特征来分,风格最明显的是北方园林、江南园林、岭南园林和巴蜀园林。

  按照园林的地域特征

  北方园林

  江南园林

  岭南园林

  巴蜀园林

  主要地处黄河流域的西安、洛阳、登封、开封、曲阜、北京等古都古城,其中以北京园林为代表。

  指长江下游太湖流域一带,以南京、无锡、扬州、苏州、上海、杭州、嘉兴等地为多,苏州为最。

  主要分布在以珠江三角洲为中心的潮汕、东莞、番禺、广州等地,以宅园为主。现存岭南类型园林,有著名的广东顺德的清晖园、东莞的可园、番禹的余荫山房等。

  包括西南地区的四川、贵州、云南园林,遗存至今的古园林有新都桂湖、新繁东湖、崇庆庵画池、眉山三苏祠、成都杜甫草堂、贵阳黔灵公园、昆明大观园等。

  主要特点:

  1.北方园林的特色在皇家、寺观、私家园林中都有表现,主要表现于前朝后寝、轴线对称、一池三山、仿景缩景、障景漏景等方面,从内容的布局特点上看,主要表现为儒道佛三家对园林的渗透。

  2.建筑的形象稳重、敦实,因寒冷和多风沙而形成的封闭感,别具刚健之美。水池的面积都比较小。叠石为假山规模较小。其石形象均偏于浑厚凝重。叠山技法深受江南的影响,颇能表现幽燕沉雄气度。

  3.从设计要素上看,北方园林的小品、装饰、建筑、植物、堆石都有很强的特点。北方园林小品有盆景奇石、鎏金动物(龙、凤、象、雀)、石狮等,装饰上用彩画,有和玺彩画、旋子彩画、苏式彩画等。在建筑上用抬梁式、琉璃瓦、短出檐、厚墙身、红黄墙、三交六窗花等。植物上用松、柏、槐等。堆石上用青石、房山石等。

  主要特点:

  1.江南园林多为士大夫和达官贵族所建,规模较小,布局精巧。讲究写意,通过园林来表达出园主的思想情怀与生活情趣,讲具体的形式美升华为抽象美。

  2.园林里空间多变,多视点、多空间的变化,整体与局部的相互呼应,形成了江南园林特有的“壶中天地”的特点。

  3.江南园林沿文人园轨辙,建筑风格淡雅、朴素。布局自由,厅堂随宜安排,结构不拘定式,亭榭廊槛,宛转其间,一反宫殿、庙堂、住宅之拘泥对称,而以清新洒脱见称。

  4.江南园林景观中多采用亭榭廊槛,叠石理水,花木种类众多,终年翠绿以为园林衬色,或多植蔓草、藤萝,以增加山林野趣,与江南水乡特有的风情构成一致,融合为一体。

  主要特点:

  1.岭南园林发展历史较晚,既吸取了江南园林之“秀”,也师道于北方园林风格,近代又受西欧造园技法的影响,建筑高而宽敞、结构简洁、轻盈秀雅、室内造景、内外呼应,具有综合型园林的特征。

  2.岭南的建园原则是尽可能离开闹市,把园林宅第建在真山真水的大自然环境中,甚至将宅园融入大自然,成为其中一部分。建园者崇尚自然,追求平实,不太重视人工制造的假山流水。

  3.园林多为景观欣赏与避暑纳凉结合,其布局往往以大池为中心,绕以楼阁,高树深池,阴翳生凉。花木种植颇广,它们与建筑小品相映衬,更显得园林色彩浓丽,绚烂精巧。

  4.叠山常用姿态嶙峋、皴折繁密的英石包镶,即所谓“塑石”的技法。理水的手法多样丰富,不拘一格,少数水池为方整几何形式,则是受到西方园林的影响。植物品种繁多,还大量引进外来植物。

  主要特点:

  1.巴蜀园林自然天成、古朴大方,以“文、秀、清、幽”为风貌,以“飘逸”为风骨。

  2.注重天然野趣,充分利用地域的自然优势,把巴蜀山川的深邃、幽静和郁秀表现的淋漓尽致。

  3.巴蜀园林多小巧秀雅,石山甚少,水岩朴直,以清简见长。植物品种丰富,多以常绿阔叶林作天幕和背。

  4.园林建筑不拘一格,造型与地形景貌相协调,着色和选材极富地域特色,格调质朴素雅,更兼古韵野趣。

  5.巴蜀园林造园具中国写意山水画的意蕴,构成的园景意境也更为含蓄、幽深。非常合乎中国传统造园的精辟论述“园有异宜而无成法”。

  四、 中西差异

  1. 世界园林体系

  世界各民族都有自己的造园活动,由于各自文化传统的不同有各具不同艺术风格,其中风格最具典型的三种园林:东方园林、欧洲园林和西亚园林。他们都有光辉灿烂的艺术成就,对从古到今的造园活动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东方园林

  欧洲园林

  西亚园林

  以中国为根,包括日本,朝鲜,东南亚区,以自然式园林为主,典雅精致,意境深远。

  西欧园林体系以英国、法国和意大利为代表,以规则式的建筑和植物配置为主,规整而有序。

  西亚园林体系以巴比伦、埃及、古波斯为代表,影响到中东地区,主要是花园和教堂,形成了伊斯兰教的园林特色。

  东方园林尊崇与自然和谐为美的生态原则,以非规则式园林为基本特征,园林建筑与山水环境有机融合,自然和谐,浑然一体,涵蕴人伦教化,诗情画意的写意山水园林。

  欧洲园林主要均依地势而建,以占地绿化和宏大建筑为主体。其中,

  规则式园林气势恢宏,视线开阔,严谨对称,构图均衡,花坛,雕像,喷泉等装饰丰富,体现庄重典雅,雍容华贵的气势。

  自然式园林着意讲究人与自然的融合,以起伏开阔的草地、自然曲折的湖岸、自然生长的树木为要素构成了一种新的园林。

  西亚体系采取方直的规划、齐正的栽植和规则的水渠,园林风貌较为严整,后来这一手法为阿拉伯人所继承,成为伊斯兰园林的主要传统 。

  面积较小,建筑封闭,十字形的林阴路构成中轴线,全园分割成四区,以代表源于神力的、由四部分组成的宇宙。

  中式园林(略)

  文艺复兴意大利园林——

  1.特点:意大利台地园一般依山就势,分成数层,庄园别墅位于上层,下层为花草、灌木植坛,园林风格为规则式。向下俯视,图案十分精美,园中多水景、雕塑。

  2.设计理念:

  强调实用功能,户外活动设施多;

  采用对成式布局,靠轴线组织庭园各个部分,主次分明比例协调;

  在细部精雕细刻,有古典主义美学特征;

  注重对水体运用,喷泉、溪流、瀑布注重与地形结合。

  3.发展阶段:

  初期/台阶式园林、有层次感、立体感,有利于俯视,容易形成气势;

  中期/巴洛克式的庄园不求刻板,追求自由奔放,并富于色彩和装饰变化,形成了一种新风格;

  后期/追求主题的表现。

  4.必备元素:草坪、花坛、喷泉小品

  5.代表作:兰特庄园(villa lrnte )、埃斯特庄园、梅提契(villa medici )

  埃及园林——

  1.特点:“绿洲”作为模拟对象,几何概念用于园林设计。

  2.设计理念:

  尼罗河每年泛滥,退水后需要丈量土地,因此发展了几何学,同时把几何的概念用于园林设计。

  水渠和水池的形状方正规则、房屋和树木按几何规则加以安排,是世界上最早的规则园林。

  奴隶主把追求湿润的小气候为主要的目标,把树木和水池作为主要的内容。

  3.必备元素:树木、水池等

  日式园林——

  1.特点:简练而精于细节

  2.设计理念:岛国,接近海洋而且风景秀丽,形成了它独特的自然景观,较为单纯和凝练,后受到中国园林的影响,发展了独特风格而自成一个体系。

  3.必备元素:碎石、残木、青苔

  4.园林类型:枯山水、茶庭、皇家园林。

  5.代表作:日本龙安寺

  17世纪法国古典园林——

  1.特点:几何造型象地毯一样的园林,整个构图严谨完善。

  2.设计理念:

  构思为皇权至上的体现,秩序和理性的体现;

  中轴线是园林的骨架,园林被控制在条理清晰、等级分明的几何形网络中,完全人工化、理性化、秩序化;

  园林面积很大,地形平坦;

  静态水景多,气势辽阔、深远。

  3.必备元素:草坪、鲜花、喷泉小品

  4.代表作:凡尔赛宫

  伊斯兰造景——

  1.特点:建筑雕饰精致,几何图案,色彩纹样丰富,花木丰富,明暗对比很强烈。

  2.设计理念:地区多为高原,雨水稀少,高温干旱,因此水被看成是庭园的生命,所以西亚一带造园必有水。

  3.必备元素:鲜花、树木、水池

  4.代表作:泰姬陵、沙拉穆尔花园、阿尔罕布拉宫

  18世纪英国风景园林——

  1.特点:强调人工与自然

  2.设计理念:

  把自然与人工做了明确的划分,主角是自然风格,其造景严格按照风景画构图设计,建筑成为风景的点缀。

  3.发展阶段:

  初始,基于本地气候湿润、土地肥沃,为草原牧场式;

  16-17世纪,受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影响,为规则式园林;

  后中国自然山水园的传入,为自然风景园林。

  4.必备元素:河流、树木、花草、山石等

  2. 中西园林差异

  中西园林由于历史背景和文化传统的不同,在不同的哲学、美学思想支配下而风格迥异、各具特色。具体差异如下:

  1)人工美/自然美

  中、西园林从形式上看其差异非常明显。西方园林所体现的是人工美,布局对称、规则、严谨,花木修整方正,从而呈现出一种几何图案美,从现象上看西方造园主要是立足于用人工方法改变其自然状态。中国园林则完全不同,山环水抱,曲折蜿蜒,不仅花草树木任自然之原貌,即使人工建筑也尽量顺应自然而参差错落,力求与自然融合,"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2)人化自然/自然拟人化

  既然是造园,便离不开自然,但中西方对自然的态度却很不相同。西方美学著作中虽也提到自然美,但这只是美的一种素材或源泉,自然美本身是有缺陷的,非经过人工的改造,便达不到完美的境地,也就是说自然美本身并不具备独立的审美意义。而园林是人工创造的,理应按照认得意志加以改造,才能达到完美的境地。中国对自然美的发现和探求所循的是另一种途径,主要是寻求自然界中能与人的审美心情相契合并能引起共鸣的某些方面,进而在深切领悟自然美的基础上加以萃取、抽象、概括、典型化,强调主客体之间的情感契合点,即"畅神"。因此西方造园的美学思想人化自然而中国则是自然拟人化。

  3)形式美/意境美

  由于对自然美的态度不同,反映在造园艺术上追求便各有侧重。西方造园虽不乏诗意,但刻意追求的却是形式美;中国造园虽也重视形式,但倾心追求的却是意境美。在西方形式美的法则不仅支配着建筑、绘画、雕刻等视觉艺术,甚至对音乐、诗歌等听觉艺术也有很大的影响。因此与建筑有密切关系的园林更是奉之为金科玉律。西方园林那种轴线对称、均衡的布局,精美的几何图案构图,强烈的韵律节奏感都明显的体现出对形式美的刻意追求。中国造园则注重"景"和"情",景自然也属于物质形态的范畴。但其衡量的标准则要看能否借它来触发人的情思,从而具有诗情画意般的环境氛围即"意境"。一个好的园林,无论是中国或西方的,都必然会令人赏心悦目,但由于侧重不同,西方园林给我们的感觉是悦目,而中国园林则意在赏心。

  4)明晰/含混

  西方园林主从分明,重点突出,各部分关系明确、肯定,边界和空间范围一目了然,空间序列段落分明,给人以秩序井然和清晰明确的印象。主要原因是西方园林遵循形式美的法则显示出一种规律性和必然性,而但凡规律性的东西都会给人以清晰的秩序感。中国园林的造景借鉴诗词、绘画,力求含蓄、深沉、虚幻,并借以求得大中见小,小中见大,虚中有实,实中有虚,或藏或露,或浅或深,从而把许多全然对立的因素交织融会,浑然一体,而无明晰可言。

  5)入世/出世

  《圣经》中所描绘的伊甸园和中国人所幻想的仙山琼阁异曲同工。但随着历史的发展西方园林逐渐摆脱幻想而贴近现实。法国的古典园林最为明显,王公贵族的园林中经常宴请宾客、开舞会、演戏剧,从而使园林变成了熙熙攘攘,热闹非凡的露天广厦,丝毫见不到天国乐园的超脱尘世的幻觉,一步一步走到世俗中来。而羡慕神仙生活对中国古代的园林有着深远的影响,在营建园林时,总要开池筑岛,并命名为蓬莱、方丈、瀛洲以象征东海仙山,从此便形成一种"一池三山"的模式。而到了魏晋南北朝,士大夫阶层多逃避现实、纵欲享乐、邀游名山大川以寄情山水,滋生出一种消极的出世思想。这深深影响到以后的园林。文人雅士每每官场失意或退隐,便营造宅院,以安贫乐道、与世无争而怡然自得。因此与西方园林相比,中国园林只适合少数人玩赏品位,而不像西方园林可以容纳众多人进行公共活动。

  6)唯理/重情

  造园艺术和其他艺术一样要受到美学思想的影响,而美学又是在一定的哲学思想体系下成长的。从历史上看,西方不论是唯物论还是唯心论都十分强调理性对实践的认识作用,早在古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拉斯就从数的角度来探求和谐,并提出黄金率。它强调整一、秩序、均衡、对称、推崇圆、正方形、直线等,欧洲几何图案形式的园林风格正是这种"唯理"美学思想的影响下形成的。与西方不同,古代中国没有专门的造园家,由于诗人、画家的直接参与和经营,中国古典园林深受绘画、诗词和文学的影响,致使中国造园从一开始就带有浓厚的感情色彩,这也就决定了中国园林"重情"的美学思想。

  古典园林类型

  综述

  园林中建筑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它可满足人们生活享受和观赏风景的愿望。中国自然式园林,其建筑一方面要可行、可观、可居、可游,一方面起着点景、隔景的作用,使园林移步换景、渐入佳境,以小见大,又使园林显得自然、淡泊、恬静、含蓄。这是与西方园林建筑很不相同之处。中国自然式园林中的建筑形式多样,有堂、厅、楼、阁、馆、轩、斋、榭、舫、亭、廊、桥、墙等。

  具体介绍

  厅:是满足会客、宴请、观赏花木或欣赏小型表演的建筑,它在古代园林宅第中发挥公共建筑的功能。它不仅要求较大的空间,以便容纳众多的宾客,还要求门窗装饰考究,建筑总体造型典雅、端庄,厅前广植花木,叠石为山。一般的厅都是前后开窗设门,但也有四面开门窗的四面厅。

  堂:是居住建筑中对正房的称呼,一般是一家之长的居住地,也可作为家庭举行庆典的场所。堂多位于建筑群中的中轴线上,体型严整,装修瑰丽。室内常用隔扇、落地罩、博古架进行空间分割。

  楼:是两重以上的屋,故有“重层曰楼”之说。楼的位置在明代大多位于厅堂之后,在园林中一般用作卧室、书房或用来观赏风景。由于楼高,也常常成为园中的一景,尤其在临水背山的情况下更是如此。

  阁:与楼近似,但较小巧。平面为方形或多边形,多为两层的建筑,四面开窗。一般用来藏书、观景,也用来供奉巨型佛像。

  榭:多借周围景色构成,一般都是在水边筑平台,平台周围有矮栏杆,屋顶通常用卷棚歇山式,檐角低平,显得十分简洁大方。榭的功用以观赏为主,又可作休息的场所。

  舫:园林建筑中舫的概念,是从画舫那里来的。舫不能移,只供人游赏、饮宴及观景、点景。舫与船的构造相似,分头、中、尾三部分。船头有眺台,作赏景之用;中间是下沉式,两侧有长窗,供休息和宴客之用;尾部有楼梯,分作两层,下实上虚。

  廊:是一种“虚”的建筑形式,由两排列柱顶着一个不太厚实的屋顶,其作用是把园内各单体建筑连在一起。廊一边通透,利用列柱、横楣构成一个取景框架,形成一个过渡的空间,造型别致曲折、高低错落。廊的类型可分为双面空间、单面空间、复廊和双层廊等等,从平面来看,又可分为直廊、曲廊和回廊。

  亭:体积小巧,造型别致,可建于园林的任何地方,其主要用途是供人休息、避雨。亭子的结构简单,其柱间通透开辟,柱身下设半墙。从亭的平面来看,可分为正多边形亭、长方形和近长方形亭、圆亭和近圆亭、组合式亭等等,从立体构形来说,又可分为单檐、重檐和三重檐等类型。

  塔:是重要的佛教建筑。在园林中往往是构图中心和借景对象。

  桥:在园林中不仅供交通运输之用,还有点饰环境和借景障景的作用。

  墙:园林的围墙,用于围合及分隔空间,有外墙、内墙之分。墙的造型丰富多彩,常见的有粉墙和云墙。粉墙外饰白灰以砖瓦压顶。云墙呈波浪形,以瓦压饰。墙上常设漏窗,窗景多姿,墙头、墙壁也常有装饰。

  中国古典园林常见的构景手法

  (一)抑景

  中国传统艺术历来讲究含蓄,所以园林造景也绝不会让人一走进门口就看到最好的景色,最好的景色往往藏在后面,这叫做“先藏后露”、“欲扬先抑”、“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采取抑景的办法,才能使园林显得有艺术滋力。如园林入口处常迎门挡以假山,这种处理叫做山抑。

  (二)添景

  当甲风景点在远方,或自然的山,或人文的塔,如没有其他景点在中间、近处作过渡,就显得虚空而没有层次;如果在中间、近处有乔木、花卉作中间、近处的过渡景,景色显得有层次美,这中间的乔木和近处的花卉,便叫做添景。如当人们站在北京颐和园昆明湖南岸的垂柳下观赏万寿山远景时,万寿山因为有倒挂的柳丝作为装饰而生动起来。

  (三)夹景

  当甲风景点在远方,或自然的山,或人文的建筑(如塔、桥等),它们本身都很有审美价值,如果视线的两侧大而无当,就显得单调乏味;如果两侧用建筑物或树木花卉屏障起来,使甲风景点更显得有诗情画意,这种构景手法即为夹景。如在颐和园后山的苏州河中划船,远方的苏州桥主景,为两岸起伏的土山和美丽的林带所夹峙,构成了明媚动人的景色。

  (四)对景

  在园林中,或登上亭、台、楼、阁、谢,可观赏堂、山、桥、树木…… 或在堂桥廊等处可观赏亭、台、楼、阁、檄,这种从甲观赏点观赏乙观赏点,从乙观赏点观赏甲观赏点的方法(或构景方法),叫对景。

  (五)框景

  园林中的建筑的门、窗、洞,或乔木树枝抱合成的景框,往往把远处的山水美景或人文景观包含其中,这便是框景。

  (六)漏景

  园林的围墙上,或走廊(单廊或复廊)一侧或两侧的墙上,常常设以漏窗,或雕以带有民族特色的各种几何图形,或雕以民间喜闻乐见的葡萄、石榴、老梅、修竹等植物,或雕以鹿、鹤、兔等动物,透过漏窗的窗隙,可见园外或院外的美景,这叫做漏景。

  (七)借景

  大王皇家园林,小至私家园林,空间都是有限的。在横向或纵向上让游人扩展视觉和联想,才可以小见大,最重要的办法便是借景。所以计成在《园冶》中指出,“园林巧于因借”。借景有远借、邻借、仰借、俯借、应时而借之分。借远方的山,叫远借;借邻近的大树叫邻借;借空中的飞鸟,叫仰借;借池塘中的鱼,叫俯借;借四季的花或其他自然景象,叫应时而借。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