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学设计>环境设计>室外设计>园林设计>

常见园林植物病虫害_园林植物病虫害

其芳分享

  园林植物是城市园林绿化中不可或缺的要素,它不仅能为城市创造自然优美的生态景观,还能调节气候、净化空气、过滤噪音、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下面由学习啦小编为你整理常见园林植物病虫害的相关资料,希望能帮到你。

  常见园林植物病虫害

  1.牡丹锈病

  【症状】植株受浸染后叶片出现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的褐色病斑,叶片褪绿,叶背着生黄褐色抱于堆,夏孢子可在草本寄主上重复浸染。

  【病原及发病规律】病原为松芍柱锈菌(CrOnartium flaccidnm)。松芍柱锈菌为转主寄生菌,本本寄主为牡丹、松树,草本寄主为芍药、风仙花等。在松树上锈茵4-6月产生性孢子和锈孢子,锈孢子借风雨传播到草本植株上,草本植株受浸染后。夏孢子可在草本寄主上重复浸染。生长后期产生冬孢子,冬孢子萌发产生出担孢子。担孢子浸染松树,在其上越冬。

  【防治方法】①加强栽培管理,植株要种在地势较高、排水良好的地段。②发病期间用15%粉锈宁800倍液喷施。

  2.牡丹褐斑病

  牡丹褐斑病是牡丹的常见叶部病害之一,在牡丹栽培地均有发生。

  【症状】感病的叶片最初在叶面产生大小不一的圆形斑点,褐色,有同心轮纹,后期病斑上产生黑色霉状物,邻近病斑相连成不规则形大斑,严重时叶片枯死。

  【病原及发病规律】病原为尾孢菌。病菌在枯枝、落叶等病残体上越冬。翌年借风雨传播,7-9月为发病高峰。

  【防治方法】①秋季清扫枯枝、落叶,集中烧毁,减少浸染源。②发病期可喷80%代森锌700倍或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10天左右喷1次。

  3.紫荆枯梢病

  【症状】感病的植株先从枝条尖端的叶片枯黄脱落开始,在一丛苗木中,先有一两枝枯黄,随后全株枯黄死亡。感病植株茎部皮下木质部表面有黄褐色纵条纹,横切则在髓部与皮层间有黄褐色轮状坏死斑。

  【病原及发病规律】病原为一种镰刀菌病茵在病株残体上及土壤里越冬。来年6-7月,病菌从根侵入,顺根、茎维管束往上蔓延,达到树木顶端,病茵能破坏植物的输导组织,使叶片枯黄脱落。

  4.蔷薇白粉病

  【症状】感病的植株,幼叶淡灰色,叶变扭曲,上覆一层白粉,严重时叶片枯萎、花朵小而少,甚至不能开花,病菌也可浸染花柄、茎等部位。

  【病原菌及发病规律】病原为蔷薇单丝壳茵。病菌以菌丝体在病芽、病叶或病枝上越冬。病害与气温关系密切,当气温17-25℃时为发病盛期,即4-5月、9-10月为发病盛期。

  【防冶方法】①改进蔷薇生长条件。适当通风、透光,少施氮肥,多施磷、钾肥。②冬季修剪后喷1.02千克/升石硫合剂杀死越冬病菌。发病前可喷施200倍等量式波尔多液预防。

  5.紫荆角斑病

  【症状】该病主要为害叶片,病斑呈多角形,黄褐色,病斑扩展后,互相融合成大斑。感病严重时叶片上布满病斑,导致叶片枯死,脱落。

  【病原及发病规律】病原为尾孢属一种真菌(Cercospora chionea)。该病一般在7-9月发生,一般下部叶片先感病,逐渐向上蔓延扩展。植株生长不良,多雨季节发病重,病菌在病株残体上越冬。

  【防治方法】①秋季清除病落叶,集中烧毁,减少来年浸染源。②发病时喷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700-1000倍液,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10天喷1次,连续喷3-4次均有良好的防治效果。

  6.金盏菊白粉病

  【症状】病菌可浸染叶和茎。感病的叶片出现直径为0.5-1.2毫米粉状圆形病斑,不规则分布,以后遍布全株,叶面上覆盖一层白粉,茎同样为白色感病严重时植株茎叶发黄,不久枯死。

  【病原茵及发病规律】病原为二孢白粉菌(Erysiphe cichoracearum)。病菌以闭囊壳或菌丝在被害的叶、茎的病组织中越冬,病菌主要通过风雨传播,在气温17-25℃、气候干燥时,发病严重。

  【防冶方法】发现病株立即拔除,减少浸染源。

  7.樱花褐斑穿孔病

  樱花褐斑穿孔病是樱花叶部的一种重要病害,在我国樱花种植区均有发生。

  【症状】病害主要发生在老叶上,也浸染嫩梢,感病叶片最初产生针头状紫褐色小点,不久扩展成同心轮纹状圆斑,直径5毫米左右,病斑边缘几乎黑色,易产生离层,后期在病叶两面有褐色霉状物出现,病斑中部干枯脱落,形成圆形小孔,几个病斑重迭时,穿孔不规则。

  【病原及发病规律】病原为核果尾孢菌,是一种真菌。病菌在落叶、枝梢病组织内越冬。子囊孢子在春季成熟,翌年气温适宜便借风雨传播。一般从6月开始发病,8~9月为发病盛期。风雨多时发病严重。当树势生长不良时,也可加重发病。该病除为害樱花外,还可为害桃、李、梅、榆叶梅等植物。

  【防冶方法】①加强栽培管理,创造良好的通风透光条件,多施磷、钾肥,增强抗病力。②秋季清除病落叶,结合修剪剪除病枝,减少来年浸染源。③展叶前喷施1.02-1.04千克/升石硫合剂。

  8.贴梗海棠锈病

  【症状】感病的叶片初期在叶片正面出现黄绿色小点,逐渐扩大,表面为橙黄色斑,6月中旬病斑上生出略呈轮状的黑点,即性孢子器,后期背面生出黄色粉状物,即锈孢子器,内产生锈孢子,秋冬季为害松柏。

  【病原及发病规律】病原为山田胶锈菌。病菌在松柏上越冬,3月下旬冬孢子形成,4月遇雨产生小孢子,借风雨传播,浸染海棠,7月产生锈孢子,借风传播到松柏上,侵入嫩梢,雨水多是该病发生的主要条件。

  【防治方法]①避免将海棠、松柏种在一起。②于3月下旬冬孢子堆成熟时,往松柏上喷施1:2:100的波尔多液。

  9.月季枯枝病

  【症状】通常发生于枝干部位,病斑最初为红色小斑点,逐渐扩大变成深色,病斑中心变为浅褐色,病斑周围褐色和紫色的边缘与茎的绿色对比明显,病茵的分生孢子器在病斑中心变褐色时出现,随着分生泡子器的增大,茎表皮出现纵向裂缝,发病严重时,病部以上部分枝叶萎缩枯死。

  【病原及发病规律】病原为蔷蔽盾壳霉。病菌以菌丝成分生抱子器在病枝上越冬,翌年产生分生抱于借风雨传播,该病茵一般从伤口侵人,嫁接及修剪时的切口易感染此病。

  【防冶方法]①秋未收集病枯枝集中烧毁。②修剪应在晴天进行。

  10.月季黑斑病

  月季黑斑病是世界性病害,为害十分严重,病菌为害叶片,引起大量落叶,致使植株生长不良。

  【症状】叶片受浸染后,叶面出现圆形紫黑色病斑,或不规则状斑,病斑边缘呈红褐色或紫褐色,放射状。逐渐病斑连在一起,形成大斑,周围叶肉大面积变黄。病叶易于脱落,严重时整个植株下部叶片全部脱落,变为光干状。

  【病原菌及发病规律】病原菌属蔷薇双壳菌。黑斑病菌以菌丝体或分生孢子盘在病残体上越冬。借助雨水或喷灌水飞溅传播,昆虫也可传播。在温暖潮湿的环境中,特别是多雨的季节。寄主植物发病严重。特别是新移植的植株,根系受损、长势衰弱极易发病。一般浅色花、小朵花以及直立性品种易于感病。

  【防治方法】①及时清除枯叶、残枝,集中烧毁,减少浸染源。②加强栽培管理,多施磷、钾肥,提高植株的抗病力。③及早喷施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50%代森铵10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波尔多液(1:1:200)。

  11.月季白粉病

  月季白粉病是世界性病害,我国各地均有发生。该病对月季为害较大,病重时引起月季早落叶、花蕾畸型或完全不能开放,温室发病比露地严重。

  【症状】发病部位为叶、嫩梢和花,明显的特征是感病部位出现白色粉状物。生长季节感病的叶片出现白色的小粉斑,逐渐扩大为圆形或不规则状的白粉斑,严重时白粉斑相互连接成片。老叶比较抗病。叶柄及皮、刺上的白粉层很厚,难剥离。花蕾染病时,表面被满白粉,花朵畸型。

  【病原及发病规律】病原为蔷蔽单丝壳菌,属子囊菌亚门,无性阶段为白尘粉抱。病原茵以菌丝体在芽中越冬,翌年,病菌随芽萌动而开始活动,浸染幼嫩部位,产生新的病菌泡子,借助风力等方式传播。露地栽培月季以春季5-6月和秋季9-10月发生较多,北方地区主要在春季为害,温室栽培可周年发生。当室温为2-5℃以上时,便可发生自粉病夜间温度较低(15-16℃)、湿度较高(90%-99%)有利于孢子萌发及侵入,白天气温高(23-27C)、湿度较低(40%-70%)有利于孢子的形成及释放。品种间抗病性也有差异,小叶、无毛的蔓生多花品种较抗病;芳香族的多数品种,尤其是红色品种均易感病。

  【防治方法】①改善种植条件,温室要通风透光,降低湿度,避免施过多的氮肥,适当多施磷钾肥,②结台修剪剪除病枝、病芽和病叶,减少浸染源。③发病初期喷洒1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均有良好的防治效果。也可喷施1千克/升的石硫合剂。

  12.白兰花炭疽病

  【症状】该病主要为害叶片,发病初期叶面上有褪绿小点出现并逐渐扩大,形成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边缘深褐色,中央部分浅色,上有小黑点出现,如病斑发生在叶缘处,则使叶片稍扭曲。病害严重时病斑相互连接成大病斑,引起整叶枯焦、脱落。

  【病原及发病规律】病原为胶胞炭疽菌。病菌在病残体中越冬,翌年6-7月,借风雨传播。雨水多、空气潮湿、通风不良时发病,7~9月为发病盛期。白兰花的幼树发病较重。

  【防治方法】①植株间距不可过密。以利于通风透光。及时剪除病枝叶,集中销毁,减少浸染源,②发病初期喷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

  13.桃细菌性穿孔病

  桃细菌性穿孔病发生在全国各地,是造成桃早期落叶的主要原因之一。

  【症状】感病的叶片初期出现圆形、多角形褐色水渍状病斑,周围有淡黄色晕圈,边缘易产生离层,造成穿孔。病斑连在一起时,穿孔形状不规则,病叶提前脱落。果受害后产生油渍状褐色小点,病斑扩大。最后呈凹陷龟裂。病枝以皮孔为中心产生水渍状紫褐色的斑点,后凹陷龟裂。

  【病原及发病规律】病原为核果单胞杆菌。病菌在老病斑上越冬,5月份开始浸染新叶、新梢。气候潮湿时,病害加重。

  【防治方法】①冬季清除病落叶和枯枝,加强水肥管理,注意通风透光。②可在发芽前喷1:1:120倍波尔多液,10天左右喷1次,共喷3-4次。

  14.桃流胶病

  【症状】发生于主干及主枝,渗出胶质物,引起叶色变黄,长势衰弱甚至枯死。

  【病原】各种原因都可引起桃流胶病,如生理失调、细菌寄生、伤害(包括霜施肥。②及时防治桃经常发生的病虫害。

  园林树木春季养护管理十要点

  1、整形修剪:春季可继续对大小乔木的枯枝、病虫枝进行修剪,另外对于越冬遭受冻害的枝条也需进行修剪,同时注意枝条剪口的消毒杀菌促愈合处理。

  2、防倒春寒:近几年来,全国范围内气候变化异常剧烈,冰雪、低温天气更加频繁且持续时间加长。倒春寒等异常气候在春季经常发生,对于已经开花、正在发芽长叶的树木影响巨大,经常会导致花苞早衰、新芽新叶冻伤冻死,严重影响园林树木正常生长。

  3、防春旱:最近几年,全国各地暖冬现象越来越突出,且春季干旱少雨,导致春旱现象严重。为了防止春旱对树木生长的影响,对于移栽的树木和绿化带苗木,可以通过灌水和全冠喷施蒸腾抑制剂来减弱树表面的蒸腾作用,减少水分的散失。同时,结合缠保温保湿带和搭建防护网来减弱光照对树木的影响。(北方地区只需要灌水就可以)

  4、浇返春水:因春季雨水少且多风,地面蒸发量大,为防止春旱,对绿地苗木等应及时浇水(返春水)。返春水浇得越早,越能促进植物快速返青;另外,通过早浇返春水,能有效增加地面土壤温度,保护树木根部,增强根系萌蘖能力。近几日全国出现的大范围雨雪天气,对植被的缺水有一定的缓解。

  5、中耕松土:在3月下旬、4月初,有条件的地方可以进行中耕,既可以改善土壤的透气性、增强苗木发根能力,又能破坏杂草的生长,减轻杂草危害。

  6、培肥地力:春季对园林树木施肥,主要选择补充高氮型速效肥,或根据当地土壤有机质含量状况,选择合适的园林有机质、或有机肥等,促进树木及时发芽长叶。

  7、虫害防治:春季这段时间内大部分园林害虫完成越冬,虫卵开始孵化形成幼虫,主要以蚜虫、蚧壳虫为主。(1)蚜虫的防治:棉蚜、桃蚜、松大蚜等常见蚜虫开始爆发,主要危害蔷薇科、锦葵科、松柏科等常见园林树木;(2)蚧壳虫的防治:多数蚧壳虫在4月上旬开始孵化,抓住其孵化期,选用针对疥虫的农药,在气温相对较高时使用,效果会相对明显;(3)螨类害虫的防治:根据气温的回升情况,随时关注螨类害虫的活动,一旦发现,应及时防治;(4)做好其余吸汁害虫、食叶害虫、蛀干害虫等园林害虫的预防工作。

  8、病害预防:春季时期是菌丝体、孢子囊、分生孢子器等病原物越冬后大量分生季节,尚未初侵染园林树木。所以园林树木病害发生较少,主要以病害预防为主,可采用国光“银泰”800倍液全株喷施进行预防。另外注意对树木腐烂病、溃疡病等常见枝干病害进行预防,可采用“树乐树禾”产品或治愈率高的产品防治。

  9、杂草防除:春季绿化地、苗圃地杂草主要以阔叶草为主,主要在春末形成危害。可以在春初杂草未出土前地表施用有效的除草剂,封闭土壤、防止杂草种子发芽出土。

  10、其他管理:(1)补种补栽:此时期土壤开始解冻,树液开始流动,但温度还相对低,蒸腾作用弱,有利于树木生根、发芽和伤口的愈合,抓住这段时机种树,能够较好保证树木成活率。在土球起挖好后,及时用生根粉系类产品,喷施根切口及有毛细根的部位,增强植株的发根能力,提高成活率。树木补种补栽时注意对土壤病菌的杀灭,可采用“多菌灵”、“根灵”配合施用,防止树木土传病害的发生;(2)对于缠草绳树木在气温稳定回升时,应及时取下草绳焚烧,灭掉在草绳中越冬的虫卵和病菌孢子。

  园林树木春季养护管理是一种集树木保护、病害预防、虫害治疗为一体的养护管理体系,需要苗木养护管理人员加强春保护意识,需要苗木管理人员早发现、早预防、早落实,才能保证园林树木在后期健康成长和正常生长。

  园林树木种植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精选

  一、乔木种植后如何检查才能确认苗木是否成活

  几乎所有的施工人员都知道苗木问题要及时发现,及时处理,但往往很多施工单位都是在苗木枯萎死亡后才发现。在此,我们希望施工人员能重视施工后的检查,及早发现问题进行解决,提高苗木的种植成活率。

  解决方法:

  1.了解苗木的情况,是否山苗,泥球大小,运输时间,种植季节等。

  2.了解土方情况,是否深土层,PH值,土壤密实度,是否积水等问题。

  3.用手有意识地推动树杆,看泥球与土壤是否结合紧密。

  4.检查是否种植过深或泥球表面覆土过多,以免造成根系窒息死亡。

  5.检查大型乔木是否有支撑或支撑是否牢固。以免大风吹杆造成根部松动,与土壤分离,致使树木死亡。

  6.检查树杆及枝条是否有破损或修剪方法不当,以免病菌从伤口倾入树体内,造成树木衰弱。

  7.观察树体上部情况,叶片是否有卷曲枯萎或非正常脱落,如有应及时用掏洞法查看根系情况,是否有腐烂,腐烂到何种程度,再来考虑是否能救活。因为根的好坏是树木成活的关键。

  关键点:有问题及时掏洞看根系情况。

  二、种植山苗为什么成活率低下

  一般的施工人员都知道山苗种植成活率很低,但是随着大乔木的日渐减少,尤其是个别大乔木苗圃已难觅,所以不得不用山苗。

  分析原因:

  1.由于环境的因素决定了山苗大多是直根系,长期依靠一个主根或多个主根向下生长。如果移植,主根切断,树体自身的水养分流失,根压减小,不能吸收土壤中的水养分而导致死亡。

  2.山上土层较薄,树木间的生存竞争使得树木的根系扎根很远,如果移植,能带的有效须根很少。

  3.一般山上的生长环境较好,水份充足,湿度较高,排水又好,土壤多偏酸性,较适合苗木生长。如果移植,苗木不能及时适应种植地的环境。

  4.山上的土壤多混有石块,所以苗木起挖,打泥球技术难度很大。

  解决方法:

  1.移植前半年最好先做好切根和树冠修剪工作。

  2.起苗时注意保护泥球的完好不损伤,粗大根拔起而不是切断,保证树体的水养分的流失。

  关键点:粗大根不要切断。

  三、如何在非移植季节种植乔木

  施工单位都知道夏季种植乔木,由于温度高,苗木自身挥发量大,地上部分的蒸发与地下部分的供给不成正比,所以种植成活率低,风险大。但有时因为甲方的要求或配合总工期,不得不在夏季高温时种植乔木。

  解决方法:

  1.建议选用容器苗,切过根的苗或移植过的苗。

  2.最好选用近郊的苗木,在傍晚太阳落山后起苗,连夜运输,用二次沉降法种植并支撑固定。种植时应讲究种植质量而不是数量。

  3.种植后要搭遮荫棚,草绳或麻片绕杆,有条件的可以局部喷雾,以减少树体水分的蒸发。

  4.选择成活率高的植物,选用常绿树种。

  关键点:

  1.土壤与泥球的紧密结合。

  2.尽可能少让泥球与树叶被阳光直射。

  四、带主根的树木为什么容易死亡?

  有些大规格的苗木如枫香等,苗圃中备苗较少,丘陵、山区较多,所以有时只能选择山苗。山苗因为大多为直根系,因此在起挖时多将主根切断,造成水养分流失,根压减少,使得根系不能及时吸收土壤中的水养分而造成苗木死亡。

  解决方法:

  1.参照山苗移植。

  2.起苗时注意保护泥球的完好不损伤,粗大根尽量拔起,种植时掏洞灌土将根种下。

  关键点:

  1.粗大根不要切断。

  2.增加泥球厚度。

  五、大树能否做到全冠全叶移植?

  几乎所有的甲方都希望种上去的树能保留全冠全叶,不修剪,施工完就能呈现良好的效果。可在实际施工中为提高成活率等因素,苗木都会经过修剪,除非特别培育的苗木。如在国外,一株胸径20 cm的树木,从小苗开始经过5-6次的切根移植,定向修剪(去除大枝条,便于运输中的缩蓬),最终以容器苗的形式移栽,所以无论移栽到那里都能做到全冠全叶。

  解决方法:

  1.苗圃培育容器苗,使苗木通过容器中的养分就能保证自身良好的生长。

  2.在移植中保证容器苗的泥球完整无损。

  3.种植时要浅种,排水透气都要好,因为容器苗在培育时多放置于地面,四周通气排水都良好。

  4.容器苗的形式有多种,有塑料容器,种植袋,无纺布袋。砖块围堰等。

  关键点:

  1.苗圃培育生长良好的容器苗,且泥球大小适当。

  2.移植时保证泥球的完整。

  六、树皮与树根损伤怎么处理?

  在移栽大型乔木时一般多用吊车或挖机辅助,传统的操作是用钢丝绳加保护物起吊树杆或树杆与泥球同时起吊。由于保护物易脱落,所以一不小心,树皮或树根就有可能被钢丝绳或机械损伤。

  解决方法:

  1.由于树皮破损,会使皮质部和木质部中间的养分输送断裂,从而影响苗木成活或生长,所以应尽可能保护树皮不被损伤,预防为主,用吊车代替钢丝绳,并用麻片和竹片包扎树杆。

  2.对于树皮块状起翘或部分脱落,可先消毒,将树皮恢复原样,用树杆注入液浸灌,再用草绳或麻片绑扎,裹紧,每隔一段时间重复用树杆注入液浸灌,并于一周左右用喷雾器再次消毒。

  3.对于树皮完全脱落的,用伤口涂补剂,再用草绳或麻片绑扎。

  4.如果是树根损伤,则先修剪坏根,用伤口涂补剂封口,促进其愈合,使养分不流失。

  关键点:

  1.预防为主。

  2.及时处理并做好养护工作。

  七、泥球破损怎么办?

  在施工中泥球破损是经常碰到的问题,由于泥球损伤,有效须根受损,根压减小,不能吸收土壤中的水养分,影响成活率。

  解决方法:

  1.尽可能不用泥球破损的苗木。

  2.如果必须要种植,则在吊运、移动中尽可能保持未破损泥球部位的完好。

  3.种植泥球破损的苗木土壤必须要好,树穴排水要顺畅,为种植后根系促发新根创造最好的土壤环境。建议用二次沉降法来种植,覆土高度以恢复原有泥球高度为好,用稀释的植物活力素根部浇灌液浇灌。

  4.植后进行修剪,加大修剪的量,伤口用伤口涂补剂封口。绕杆绑扎要细致,有条件的可进行局部喷雾,以提高空气湿度。

  关键点:

  1.种植深度。

  2.良好的土壤。

  3.牢固的支撑。

  4.裸根是否与土壤100%的接触。

  5.良好的排水。

  八、冬季怎么预防树木冻伤

  由于产地、习性等不同,各种苗木的耐低温程度也不同。南方植物较易受到冻害,有些虽不至于死亡,但会影响苗木的生长势。

  解决方法:

  1.在进入冬季前就应做好防护措施,对树杆枝叶进行包裹,尤其是心叶的保护很重要,有条件的对泥球进行覆盖,以增加地温。天气冷暖变化不定时不要急于拆掉包裹物,以免在早春被冻伤。

  2.对于蓬形较大的乔灌木,可以搭建遮荫网,以减少寒风的危害,此外用蒸腾抑制剂喷洒枝叶,在枝叶上形成保护膜,也可以起到一定的防冻作用。

  3.可在土壤中混入一定的木屑或有机质,可以起到增加地温的作用。

  4.选择耐寒性强的植物。

  关键点:

  1.预防为主。

  2.品种的选择。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