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学设计>环境设计>室外设计>园林设计>

中西方园林风格有哪些

其芳分享

  因为历史文化的差异和地域方面的区别,所以中西方国家在园林设计布局上都有自己独特的风格,也产生了风格上的不同,下面由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西方园林风格有哪些,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中西方园林风格有哪些一

  追求意境是中国古典园林的本质特征和最高艺术追求。陈从周认为意境是诗与画的境界在实际景观中的体现,它是一种审美的精神效果,表达了一种言外之意、话外之音,使情、境交融。中国园林与文学艺术、诗词绘画、音乐等结合,园内诗词歌赋、楹联匾额、水墨丹青、碑林石刻与园林融糅,形成中国古典园林的特有魅力。

  而西方园林的人文景观相对单调,主要通过雕塑和喷泉等来描述宗教故事、神话传说。西方园林深受希腊文明的影响,强调审美对象的秩序和匀称,认为和谐是一种数量关系,古希腊数学家毕达哥达斯说:“数为万物的本质。”由此“征服自然”成为西方在处理人与自然关系中的指导思想。因此在欧洲园林中处处可以见到强迫接受人指挥的喷泉,按人的意志改变成几何样式的树木、刺绣花圃和绿色雕刻。园中的一切都有人工穿凿的印记。

  中西方园林风格有哪些二

  山水是中国园林的主要标志。几乎无园不山,无园不水,在中华先人的自然崇拜中,名山五岳是上帝之下都,又是神仙居住的灵境,远离尘世的山林,成为隐士高人的理想选择。儒家的山水作为志士仁人的精神拟态,积淀着士人的高雅和风流,山水成为中国园林最基本的抒情物质建构。

  中国园林中的山水同时负载着与道德相联系的情愫。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孔子认为水之美,在于它具有与君子(智者)相同的智、德、勇等品质,而仁者则具有高山般广阔的胸怀和无私奉献的美德。“夫水遍而诸生而无为也,似德”(《苟子》)。智者之所以“乐水”是因为水具有川流不息的特点,具有“动”的特征,即儒家“入世”的处世方式。“水至平,端不倾,心术如此像圣人”,品行端正是水人格魅力的主要表现。水又可以作为时间的“意象”,对人起警示激励的作用。“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古人还从水的动静体悟到了养生的精髓,一动一静之间构成了对生命规律的认识。道家的创始人老子从水的意象总结出了处世治国的道理,水之所以可以弱胜强,源于它的以不变应万变。清静无为遂成为老庄学派的核心思想。古人云“真水无香”,水能涤荡净化人的心灵。因此园林无水不园,它寄托着回归江湖之情。

  西方园林是以建筑为核心的园林体系,山石本身并不成为独立的景致,因此,园林中几乎让人感觉不到它们的存在。即便是多山的意大利,也只是用当地的石材做成装饰性很强的台阶、栏杆、挡土墙等,成为建筑向花园的延伸。至于水体的营造,地势平坦的法国园林中大多是大面积宁静的水池或水渠。相比之下,意大利园林则利用陡峭的地形,设计了很多跌宕起伏的水景,再观了自然界中的各种水形式,如清泉,溪流,直泻而下的瀑布,沿斜坡而下的水阶梯,当然最活泼生趣的还是各式与雕塑结合的喷泉,其中有音响效果的水风琴,水法喜、水剧场更是让人惊喜连连。

  总之,无论是从容典雅的法国静水,还是灵动活泼的巴洛克活水,都充分展示了西方造园所追求的形式美以及清晰的秩序感。

  中西方园林风格有哪些三

  建筑被黑格尔称为“最早诞生的艺术”,其决定因素是文化观念的差异。作为世界原生型建筑文化之一的中国园林建筑是一个很独特的体系,建筑材料普遍采用温和的木头,这种木构建体系迴异与西方建筑的石结构。究其原因,起支配作用的应该是受到传统农耕文化的影响。“木”乃是一种饱含生命的材料,这对具有黄土情结的中华先人具有天然的亲和力。在强调天人合一的国度里,建筑与自然环境巧妙结合,水乳交融,园中建筑依据环境的特点配合着各种地形地貌,自由组合,穿插错落,灵活应变,创造出各种不同的建筑类型:亭、台、楼、阁、廊、轩、水榭、石舫。

  西方古典园林中,园林服从建筑的构图原则,园林高度“建筑化”。建筑多位于主轴尽端的高地上,相对集中,尺度、体量巨大,统帅整个园林,同时作为整个园林的背景。其建筑特点为:气势磅磗,装璜豪华,装饰工艺精湛,设计典雅精致。柱式是欧洲主流建筑艺术造型的基本元素,也是古希腊留给世界的最具体的建筑遗产,是他们将人体的完美比例引入建筑之中,造就了多立克(Doric)柱式、爱奥尼(Ionic)柱式,继而又有了少女般纤细特质的科林斯(Corinthian)柱式。柱式建筑渗透着尊重人,赞美人的古典精神,散发着永恒的魅力。

  中西方园林风格有哪些四

  植物这一造园要素,在中国古典园林中,主要是观形、取色、赏花、闻香、听音,有很强的拟人化倾向。而西方园林中植物也是人意志的体现,表现为树丛、树篱、花坛、草坪等,有绿色“雕塑”之称。

  中国园林作为“替精神创造一种环境”,一种第二自然,花草树木既要表现自然美,又是园主人托物言志的重要媒介。其中运用频率最高的要数松、竹、梅、荷。孔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松柏是正义神圣的象征。梅古来就是春的信使,“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美其节操。竹乃“三教”共赏之物,积淀了很深的文化意韵,其潇洒飘逸,如翩翩君子,其虚心不阿,象征为人处事,其生而有节,视为气节,自魏晋以来,竹就成为名士理想的化身。荷也是三教共赏之物,出污泥而不染,花中君子也。

  在中国园林中,植物配置除了必须符合功能上、生态上的科学性,人格情操的表白外,还特别讲究吉祥如意,如紫藤有“紫气东来”之意,玉兰、牡丹、海棠、桂花,谐音“玉堂高贵”等。古树各木,还是门第高贵的旌表,如“中门种槐,三世昌盛”等。

  植物材料在西方园林中作为建筑的“折衷与妥协”,它们不能是完全自然状态的。设计师将他们当作建筑材料,代替了砖、石等,起着墙,背景,栏杆等作用。不同高矮、形状各异的修剪绿篱在园林中十分普遍,广泛运用于各种场景。植物的选择上,西方园林以常绿树为主,常绿的植物与建筑等在色调上形成对比,非常醒目典雅,如高大的丛柏往往种植在大道旁作为建筑、喷泉、雕塑的背景。冬青、月桂、黄杨等则是植物绿篱等雕刻的主要材料,阔叶树运用较多的是悬铃木,除此之外,园林更应用了大量富有色彩的花卉,作为刺绣花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