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学设计>环境设计>室外设计>园林设计>

中西古典园林差异

其芳分享

  古典园林是国家的文化瑰宝,中西都有自己的园林,又因为中西文化和地理环境的不同,就产生了园林的差异,下面由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西古典园林差异,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中西古典园林差异一

  中西古典园林文化上的差异

  从西方哲学发展的历史看,是把美学建立在“维理”的基础上。古希腊的比达哥拉斯学派认为万物最基本的元素是数,著名的“黄金分割”最早就是由这个学派提出来的,这种数字的或几何的审美思想强调整一、次序、平衡对称,推崇圆、正方形等几何图形,企图用一种程式化和规范化的模式来确立美的标准和尺度,深深地影响到园林。同时,西方自然观的发展,是把人与自然分开来认识自然、探索自然规律的,强调人与自然的抗争,强调人工美高于自然美。

  中国古代以农业立国,形成了依赖自然、热爱自然、敬畏自然的心态,并深受儒教、道教的影响,崇尚“法师自然”,注重从总体观察事物,注重事物之间的联系,注重观察事物的对立面及其相互转化。这种观点渗透到园林活动中,形成了一种独特的群体空间艺术,力图去模仿自然、再现自然,把人工美与自然美相结合,追求一种人与自然和谐、相融的自然美的园林风格。

  中西古典园林差异二

  中西古典园林造园手法上的差异

  (1)西方古典园林的造园手法

  西方古典园林造园手法的一个特点就是强调人工美,整齐一律,均衡对称,具有明确的轴线引导,讲究几何图案的组织,甚至连花草、树木、水体都方方整整,一切都纳入到严格的几何制约关系中去。园林中所有的景物,无论是建筑物还是山水树木都有人工穿凿的明显印记,楼阁亭台排列整齐,花木修剪成形,水源理成喷泉等等。立足于用人工方法改变其自然状态。

  西方古典园林中最典型的是图1中法国的凡尔赛宫,王宫、教堂、剧院等都是规整排列,柱廊、花坛、草坪、雕像、喷泉等秩序分明,充分体现了人工改造自然的力量。

  (2)中国古典园林的处理手法

  中国古典园林的处理崇尚自然,“虽由人作,宛如天开”运用人力,艺术地再现自然的天地万物及其壮丽景观,布局灵活,山水喻道,潜心会意,复归自然。古典园林艺术注重意境的创作与表达,皆以自然为比喻,采用象征、联想、比拟和隐喻等手法再现自然美,把建筑、山水、植物有机地融为一体。

  无论是北方御园还是江南私园,都强调顺应自然。颐和园的昆明湖、万寿山,及其中的二堤、六岛、九桥,均显得自然和谐,如图2;而苏州园林中巧妙设置的山水树木、亭台楼阁,亦显现出浓郁的自然韵味

  中西古典园林差异三

  中西古典园林自然环境上的差异

  (1)西方古典园林的选址

  西方古典园林的选址一般在城市边缘地区或离城较远的地区,范围很大,注重轴线的强调与处理,周围以人工培植的花草、喷泉、雕塑来表现其气势恢宏的人工美。按照法国著名造园史家-?格罗莫尔的观点,西方古典园林选址的四大要素是地点、地形、朝向和水源。远离城市可以获得大片的空地;起伏的地形,高地与沟谷形成反差可以得到优美的效果;良好的朝向有利于布置园林景观;而水则赋予园林以生命和活力。

  (2)中国古典园林的选址

  计成的《园冶》一书中对中国古典园林的选址有比较详细的描述,“园基不拘方向,地势自有高低”,“得影随形”,即使方寸之地也可以营造出一个别致小巧的天地,列举了选址的几个必要条件:“远来往之通衢”、“藉参差之深树”、“如方如园,似偏似曲”等等,并针对山林地、村庄地、郊野地、城市地、傍宅地等各自特点提出了“园地惟山林最胜”,“市井不可园也;如园之,必向幽偏可筑”,“郊野择地,依乎平冈曲坞,叠陇乔木,水浚通源,桥横跨水”,“江干湖畔,深柳疏芦之际,略成小筑,足证大观也”,“宅傍与后有隙地可葺苑……竹修林茂,柳暗花明……”等一系列观点。

  中西古典园林差异四

  从园林的建筑风格看,古典园林有西方古典园林和中国古典园林两大系统,规整园林和风景园林两种基本形式。古今中外,园林都是因地制宜,巧妙借景,使建筑具有自然风趣的环境艺术,它们是自然的艺术再现。如果说中外园林在艺术风格上存在基本差异的话,那就是中国古代园林重在体现“天人合一”的观念,而西方园林则重在表现人为的力量。;西方古典园林以法国的规整式园林为代表,崇尚开放,流行整齐、对称的几何图形格局,通过人工美以表现人对自然的控制和改造,显示人为的力量。它一般呈具有中轴线的几何格局:地毯式的花圃草地、笔直的林阴路、整齐的水池、华丽的喷泉和雕像、排成行的树木(或修剪成一定造型的绿篱)、壮丽的建筑物等,通过这些布局反映了当时的封建统治意识,满足其追求排场或举行盛大宴会、舞会的需要。其最有代表性的是巴黎的凡尔赛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