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学设计>环境设计>室外设计>园林设计>

天津私家园林

其芳分享

  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综合治理高标准,“补、造、提”相结合,自东向西以线带面,加大对东区道路及生活区绿化景观改造提升力度,那么你知道天津私家园林吗?下面由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天津私家园林,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天津私家园林

  传统社会是讲究诗意的;国人本来就有悠久的园林文化传统,近代以后,西洋园林艺术与中国传统园林艺术结合,给天津造就出多姿多彩的园林文化景致。从今天起,我们开始讲述咱们津城那些公园和花园的故事。

  今天,您了若去河西区西楼一带办事,劳累之余,去人民公园那里边歇会儿,是个不错的选择。您知道吗,那里原来叫做荣园,俗称李家花园。是早年间天津富商李春城在清同治元年(1863年)营建的。

  原来清朝的时候,西楼一带东起小刘庄西至谦德庄的土地,称为“八镶旗地”。在这里向佃户收租的代理人,叫做“揽头”(俗称“皇粮庄头”)。清同治元年,李家花钱买了这个“揽头”的差事,这片土地就被李家掌控了。他家就在这片土地上动工建起了私人花园——荣园。

  李春城,也就是人们熟知的李善人(李士铭)的父亲。李春城字筑香,在清咸丰年间做过翰林、进士,后来兼营盐业,在华北各地拥有大片引地(享有专权的卖盐之地)。还在华北一带开设钱庄、煤矿,成为富甲一方的巨贾,在东门内二道街东头的冰窖胡同建起大宅院,堂号亿善堂。他家也就成为那时的“天津八大家”之一。

  《天津地理买卖杂记》里面写道,“高台阶,黑大门,冰窖胡同李善人”,说的是李士铭的往事。1893年,山西省大旱,粮食绝收,当地巡抚请求赈济。此时,李士铭上奏折称,赈济山西灾民不用清廷出钱,可在李家盐引龙票上略加盐税,即可以此款赈灾。光绪帝批准了奏折,并在李家盐税中每斤增税四文,李家遂预支了不少白银赈济灾民。灾民得救,李善人之名自此而生。他们家的好名声是这么来的。

  那时有头有脸的人,不仅要有好名声,而且还有很多讲究。清朝时候,天津的很多读书人来自江浙,他们把江浙的许多文化品位带了过来,比如这私家花园的风格。

  荣园建筑风格大体依照西湖园林设计,颇有江南水乡之风。园围筑有花墙,进园后最先映入眼帘的是一片沼湖,湖中设亭台、曲桥,后人取名“水心亭”、“曲虹桥”,湖上芦花最胜,湖中锦鳞游泳。环湖筑堤岸,宽四米许,远远望去,园西北方是一座人工堆起的土山,山上种有各种树木。园西南方设小榭和养静室,与土山之间铺一条碎石甬道,甬道两侧灌木丛生,怪石林立。花园中心建一座别致小亭,名曰“咏诗亭”,由名生意,便知这里是文人墨客雅集之所。园中另有一座假山,山虽不高但山上之“中和塔”却是伟岸挺拔。为了体现李家书香门第的出身,园主人还煞费苦心地在东南角处建起了一座藏经阁,阁分三层,高四丈许,古朴典雅,雕梁画栋,朱漆门窗,气势恢弘。园中亭台楼阁,浑然天成,山水花木相映成趣。亭桥点缀于假山之间,塔影映照于波光之中。可谓树木葱郁,丘壑幽秀,曲水回环,美不胜收。

  荣园建成后,引得各方名士慕名而来,清朝遗老郑孝胥在津时,曾先后数十次来园造访,为“挹清堂”、“淼薮”、“柏岭”、“苇湾”、“因树榭”等十几处景物题词,并作《李园十咏》一诗。李善人曾自诩此园为“都人士所游集地”。为了体现李善人家的与民同乐,每逢端午节、中秋节,荣园还免费向公众开放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