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环境在人像摄影构图中的应用有什么
在建筑环境下拍摄外景人像是人像摄影中常见的表现手法之一。拍摄外景人像的首要问题是选择一个漂亮的风景,对于建筑而言也同样如此。建筑的美主要表现为:对称之美、线条之美、质感之美、光影之美等。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你整理的建筑环境在人像摄影构图中的应用有什么,希望能帮到你。
对称之美的表现
“对称”是建筑美学中一种非常常见的形式。由于工程力学的要求,绝大部分建筑物从某个方向看过去都是对称的。特别是我们常见的东西方古典建筑尤为如此。所以对称的表现也是非常常见的手法。在构图上基本采用中心对称式的构图方式。
故宫的角楼是中国建筑史中的经典之作。对称的美也发挥到了极致。拍摄时将建筑的转角位置放在画面的中央,左右对称。此时要注意,被摄者的姿态设计也应该是对称的,稳定的,这样才能保证整个画面的平衡稳定。图中左上角有几支枝丫来破除阴暗的天空。就画面背景而言有树枝的左侧在视觉上要重于画面的右侧,此时可以通过调整人物的姿态来保持画面整体的平衡。被摄者的脸朝向画面的右侧,使画面视觉保持平衡。图2的背景是一扇欧式的大窗,背景极度平衡,左右对称。所以在安排被摄者姿态时也采用比较平衡稳定的姿态。
对称的表现形式是非常稳定的,但同时也略显保守。所以建筑的拍摄经常会使用到黄金分割式构图以及三分线式构图。图3中,故宫午门与侧面城墙的交汇线正好处在画面右侧1/3处(这条线被人物挡住了),属于典型的三分线构图方式,画面的视觉重点在左侧,为了达到整体平衡的效果,被摄者被安排在画面的右侧,而视线转向左侧,画面整体平衡。
线条是在建筑摄影中一个重要的元素。主要包括:垂直或水平线、斜线、平行线等。在图4中,建筑物外墙的立柱形成了多条垂直的线条,对于这样的垂直或水平线条而言一定要保证其横平竖直,也就是相对于画面的边框平行或垂直。如果拍摄时摄影师的相机没有保持水平就会使上面说的两条线不能保持垂直或水平,进而影响画面中建筑物的透视效果。可以说垂直或水平线是画面稳定的基线。简单来说,以建筑为背景的画面,在画面中一定要存在垂直线或水平线。这些线有可能是建筑的边线也可能是建筑的面的交汇线。如图5,故宫午门的正面与侧墙的交汇线垂直于地面。
斜线,交叉的斜线可以很好地表现多个建筑物之间的空间关系。在图6中画面上部的交叉的斜线以及图7中城墙剪影的轮廓和河堤护墙形成的交叉的斜线都很好的表现出了不同建筑物的空间关系。这就是所谓的 “之字”构图。
平行线,由于透视的关系,画面中的平行线都会表现为汇聚线。这就是所谓的“A字”构图。图8中,地面的石板的边缘线就形成了汇聚线的A字构图表现。
线条的表现不在于寻找,而在于当画面中出现某种形式时应该将其呈现的样子。 比如,当画面中出现平行线时应该将其表现为A字形。这和摄影师的拍摄角度机位高低有很大关系。
质感简单地说就是材质、质地。建筑表面粗糙的质感总能给人以厚重感。粗糙的墙面,开裂的表面都有这样的表现效果。图9就是利用这样的构思拍摄的。拍摄时一般让被摄者靠近背景以免由于景深的问题导致质感的效果下降。
光影也是在以建筑为背景的人像外景中经常使用的拍摄手法。建筑物由于侧光的照射经常出现明暗转化的变化。图10中,现场的光线为侧逆光,建筑物形成的明暗变化增加了画面的厚重感。图11中,简单的墙壁上树枝藤条的投影除了为画面增加了很多艺术性外,还增添了几分宁静安详之感。
广角镜头的使用
以建筑为背景的人像外景中经常使用广角镜头,但相对而言,广角镜头更加难以控制。控制不好会经常出现不合理的变形和透视。这里有个小窍门:对于建筑物而言,画面中一定要有水平线和垂直线,要注意机位的高度不能太低;对于人物而言,被摄者无论以任何姿态呈现最好都向镜头方向倾斜,保证人物没有太大的变形。
简单易学的建筑环境在人像摄影构图技巧
(一) 放射式线条
若果你细心留意,身边总有一些「放射式线条」,试试找寻一个角度,把这些「放射式线条」拍下来吧!
(二) 空间感
对比于「填充构图」,这个便是另一个极端 - 营造空间感。只要利用一个干净的背景,把主体利用三分法或中间构图拍下,便可以更突出地表达意思。
(三) 制造平衡
平衡不一定要是绝对平衡的,可以是一个意境上的平衡,目的是把两样东西很平均地放在相片,大家也是互相的衬托。但要留意「主体」最好不要过多,以免产生混乱,得不偿失。
(四) 运用前景作衬扥
主角要突出,也一定要有配角来作陪衬。摄影也一样道理,为主体找一个前景,不但可以令画面更丰富,更可以令读者对现场环境有更深入的了解,因此建议多为你的作品找一个前景。
(五) 虚拟框架
这种构图方法很常见,也很容易使用,就是找一样东西可以像相框般把你的主体包围着 - 「相框」可以是实质的框,也可以是虚拟的,取景时把「相框」包着你想拍的东西便可以了!!
上一篇:人像摄影构图的应如何用光和布光
下一篇:摄影构图原理之张力和主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