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炊烟的味道散文(2)
炊烟的味道散文:又见炊烟
从前的乡村,夏天的夜晚是不缺少炊烟的。
每当夕阳西下,暮色降临,我们伫立在故乡空旷的原野,有微微和煦的风袭来,把那家家产户屋顶上升起的炊烟铺得平平缓缓,慢慢飘荡在村野上空,像一张巨大的薄薄的轻纱,缓缓随微风舒展着。
然而,我们长久以来,游走在城市的大街小巷,穿梭在钢筋混泥土的建筑群中,几乎忘记了炊烟的模样和味道。为了寻找那熟悉而又陌生的炊烟,在国庆期间,我打点心情,踏上了回乡之路。
于是,又见炊烟,在故乡老家的农村。
“山上层层桃李花,云间烟火是人家。”是啊,有烟火处有人烟,有人烟处有仁慈。难怪人们在迷路时总是朝有炊烟的地方去询问,因为那里有生命,有希望。透过那冉冉升起的屡屡炊烟,我找到了我在农村生活的童年时光,看到了母亲在灶前夹柴生火做饭的忙碌的身影,闻到了比海味山珍还要香甜的白米饭的香气。
看着那炊烟,我还看到母亲将桐子叶洗净,包着调好的麦粑放在灶里烧,熟了就剥开烧焦的叶子,将香喷喷的麦粑分给我们几姊妹吃的情景。如果不够吃,居然连焦糊的叶子也一并进了肚子,还有父亲偶尔在犁田时捉到一条鱼鳅黄鳝之类的美味,也用菜叶包着,放点盐,烧给我们吃,那味道简直不可比拟。虽然有许多柴灰包裹,但那时,我们绝对是吃得津津有味,连灰也一起吃掉,因为这灰是香的并且可吃的。不信你看,在我们老家农村,但凡有人感冒了,就有年长者指点迷津一用干陈艾叶(端午那天扯的最好)烧成灰,然后化在水里喝,很快就会立竿见影,药到病除的,连我也吃过好几回,那味道除了涩还是涩,很难喝的,不过只要你一想到”良药苦口利于病”的道理,你就不会嫌弃它,而且稍不留神,你就会一饮而尽的。
有几回,母亲用菜叶包着茄子烧,然后将烧熟的茄子放到碗里,淋上事先调好的作料,看起来闻起来吃起来都与用水煮的茄子不可同日而语。那个香味,只有柴灰才能孕育的香味,那是烟火的味道,是人烟的味道,那是只有在故乡老家才有的特殊的味道。
那飘飘袅袅的炊烟,牵出了我对母亲,对故土的缕缕深情,也使我抑郁的心灵无比熨贴。因为生活中总有些烦恼如影随形,我也是食人间烟火的,不能超然物外。幸好,笔墨和宣纸构筑起我的精神家园,只有在这里,我才能彻底的放松自己,找到自己的生存依据,暂时忘却俗世的烦恼和不堪。
又见炊烟,才发现这里没有城市的喧嚣与纷扰,心灵透彻而纯净。看那纵横交错的羊肠小道,有一种诗意的闲散。远望青山如黛,如一幅水墨山水画。眼前,袅袅炊烟飘飘荡荡,如一股乡思自心底升腾。那饱和了炊烟的相思啊,纵然我万水千山走遍,抬头望一眼月缺月圆,故乡,你仍是我心中唯一的牵念!”又见炊烟生起,暮色照大地,想问炊烟你要去那里?夕阳有深情,黄昏有画意,诗情画意虽美丽,我心中只有你……”
炊烟的味道散文:那一缕炊烟
很多记忆早已被尘封,只是,我从来都不曾忘记从前乡村的那缕缕炊烟。
住在城里已很多年了,如今我已很少回乡村。或许是因为我从小生长在乡村的缘故吧,所以,我对乡村总有难以割舍的情结。那乡村里曾经的小桥流水、篱笆矮墙,还有那袅袅炊烟,至今让我记忆犹然、一一深刻。
每每念叨起马致远的词“古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和陶渊明的诗句“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我总不由地怀想起乡村的一幕幕,其中想起最多的便是那乡村屋顶上的袅袅炊烟。
记忆中的炊烟时常会撩拨思念的弦,轻奏起别样的幽曲,牵引出莫名的淡淡乡愁。
炊烟,是乡村屋顶上朴实的风景,是诗人眼里的一首首情诗,是画家笔下不可抹灭的线条,是游子梦里辗转的思念。
炊烟里有幸福的味道,有母亲殷殷的目光。有炊烟的地方,就有纯朴善良的父老乡亲,就有亲人的呼唤和等待。
在我眼里,轻烟若雾,风情万种,那一缕缕飘曳的炊烟是一道道美丽的风景线。
小时候,清晨、中午,或傍晚时分,乡村里家家户户高低不一的烟囱里先后飘荡起或白,或青,或灰的缕缕炊烟。那炊烟似一条条飘带,在瓦片上、毛草上,跳着优美的舞,那柔美的线条飘逸而美丽。尤其是在细雨绵绵的日子,炊烟如雾,淡淡的弥漫在屋顶上、天空中,那一派朦胧景象让整个村庄增添了无比的魅力,炊烟渲染成的一幅幅水墨画哦醉了多少诗人,让人沉醉其中,不舍稍离。
还记得那时我常在灶肚里使劲塞一把柴,然后飞快地跨出门槛,转到屋后看那烟囱里飘出的轻烟,因为那炊烟是我亲手创造,所以感觉特别的美。
我和小伙伴们一起在生产队的社场上玩耍时,或是在放学路上,我的目光会时不时的望向自家的烟囱,每当看到自家的炊烟袅袅升起时,一种亲切、温暖的感觉便油然而生。当我看到自家屋顶上的炊烟由浓变淡时,我便不由地撒开腿,飞快地冲向家门,边跑边喊:“妈妈,我回来啦!”……
那时,炊烟飘起,空气中弥散着阵阵菜肴的芳香,天空中总回荡着各家父母长辈呼唤调皮晚归的孩子回家吃饭的声声音响。
犹记得在夏天晚上,乡亲们围坐在一起,或是纳风乘凉,或是边剥着玉米棒子边听着老人讲着古老久远的传说,而那平日里乡邻乡亲间的一些磕磕绊绊随着笑声,随着炊烟,渐渐飘散、无踪。
乡野村庄正是因为有了那一缕缕炊烟,才使原本宁静平淡的空间多了一抹色彩,一份动感,一份乡情。
我记忆中的炊烟还总是和烤玉米、烤红薯连在一起,至今想来,依然满口生香,回味无穷。
那袅袅炊烟下,有我最爱的娘亲,有我最温暖的家。再回首,那些炊烟弥漫的日子,虽简单,却幸福。
如今,乡村里的土灶已渐渐被液化气燃气灶、电池灶等替代。再回乡村,我已很难再见到那缕缕炊烟了,但是,每次回乡村,我总不由地望向那一家家屋顶,目光不断地去搜寻那记忆中的炊烟。
哦,乡村的那缕缕炊烟,是我理不清的乡恋,剪不断的乡愁。
记忆深处,乡村的炊烟依旧在升起、袅绕不绝……
看过炊烟的味道散文的人还看了:
1.炊烟的味道散文
2.炊烟散文
3.乡村的味道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