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热点资讯>

处暑节气吃什么好

欣敏分享

处暑中“处”含有躲藏、终止意思,“处暑”是炎热离开的意思,也称“出暑”,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处暑节气吃什么好(一览),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处暑节气吃什么好

处暑节气吃什么好

1、丝瓜

丝瓜是当季蔬菜,此时的丝瓜营养丰富,含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皂甙、木糖胶、瓜氨酸、维生素、矿物质等成分,食用后有清热凉血、驱风化痰的作用。

建议︰丝瓜中含有大量的维生素C和其他美容成分,女性经常食用可以美容皮肤,防止皮肤老化、让皮肤自然白皙、细嫩有光泽。

2、蘑菇

蘑菇中含有蛋白质、维生素(主要是维生素A、维生素C、、维生素D)、钙元素、铁元素、人体所需的八种氨基酸、无机质、多糖等营养成分,食用后可以促进身体新陈代谢、提高身体免疫能力。

处暑的时候,雨水增多,山林里面很容易滋生菌菇,此时吃蘑菇是最佳的养生食物了,尤其适合云南、贵州、四川等地区的人们。

3、海鲜

海鲜中含有色素蛋白、不饱和脂肪酸、蛋白质、氨基酸、脂肪、蛋白质、铁元素、钙元素、磷元素、锌元素、碘元素等营养成分,食用后可以改善体质、益智健脑。

处暑的时候,是渔业收获的时候,这个时候鱼虾鲜美,天气凉爽,是最适合出去吃海鲜的时候。

4、苦瓜

苦瓜中含有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矿物质、膳食纤维、胡萝卜素、苦瓜苷、氨基酸以及其他营养成分,食用后可以清热解暑、清肝明目,是一道非常适合处暑节气吃的食物。

建议︰苦瓜性凉,孕妇、经期女性、脾胃虚寒人群不要食用,以免引起不适。

处暑习俗活动

1、出游迎秋 祭祖、迎秋处暑节气前后的民俗多与祭祖及迎秋有关。处暑前后民间会有庆赞中元的民俗活动,俗称“作七月半”或“中元节”。旧时民间从七月初一起,就有开鬼门的仪式,直到月底关鬼门止,都会举行普渡布施活动。据说普度活动由开鬼门开始,然后竖灯篙,放河灯招致孤魂;而主体则在搭建普度坛,架设孤棚,穿插抢孤等行事,最后以关鬼门结束。时至今日,已成为祭祖的重大活动时段。此外,处暑之后,秋意渐浓,正是人们畅游郊野迎秋赏景的好时节。处暑过,暑气止,就连天上的那些云彩也显得疏散而自如,而不像夏天大暑之时浓云成块。民间向来就有“七月八月看巧云”之说,其间就有“出游迎秋”之意。

2、放河灯 河灯也叫“荷花灯”,一般是在底座上放灯盏或蜡烛,中元夜放在江河湖海之中,任其漂泛。放河灯是为了普渡水中的落水鬼和其他孤魂野鬼。肖红《呼兰河传》中的一段文字,是这种习俗的最好注脚:“七月十五是个鬼节;死了的冤魂怨鬼,不得托生,缠绵在地狱里非常苦,想托生,又找不着路。这一天若是有个死鬼托着一盏河灯,就得托生。”

3、开渔节 对于沿海渔民来说,处暑以后渔业收获的时节,每年处暑期间;在浙江省沿海都要举行一年一度的隆重的开渔节,决定在东海休渔结束的那一天,举行盛大的开渔仪式,欢送渔民开船出海。2006年第九届中国开渔节,在9月6日浙江省象山县举行。因为;这时海域水温依然偏高,鱼群还是会停留在海域周围,鱼虾贝类发育成熟。因此,从这一时间开始,人们往往可以享受到种类繁多的海鲜。

处暑食疗推荐

薏苡仁粳米粥

薏苡仁、粳米各100克,大枣10枚,共同煮粥,适当加入调料为食。

功效:排毒祛湿

小米南瓜大枣粥

小米、玉米、南瓜、大枣适量,烹制而成。

功效:脾健养胃的食疗功效,脾胃为后天之本,脾胃健则湿自祛而身自安。

沙参粳米粥

沙参30克,粳米70克,冰糖适量,沙参水煎取汁,入粳米煮粥,粥将熟入冰糖即成。

功效:滋阴清热、润肺养胃、祛痰止咳,适于肺阴亏虚所致的虚热燥咳、干咳少痰、久咳声哑、咽喉干痛及胃阴亏虚致口渴少津、胃脘灼热隐痛和肺结核、慢性支气管炎、慢性咽喉炎、慢性胃炎等阴虚者。

处暑起居养生

处暑,是反映气温变化的一个节气。 处暑前后,冷空气南下次数开始增多,气温下降逐渐明显。 南方地区,往往在处暑尾声再次遭遇高温天,这就是名副其实的“秋老虎”。 处暑时节,白天气温虽然仍会很高,但早晚温度低,温差较大,人们应预防感冒。

处暑后,人体出汗明显减少,水盐代谢功能逐渐恢复平衡,进入生理休整阶段,机体于是出现疲惫感,产生“秋乏”。 化解“秋乏”, 要保证充足睡眠,早睡早起,避免熬夜; 饮食清淡,宜多吃西红柿、茄子、马铃薯、葡萄和梨等食物。

处暑之后,秋意渐浓,正是畅游郊野、迎秋赏景、登高望远的好时节。秋季运动可选择快走、登山、打球等,对于老年人来说,运动要以“不累”为标准。运动时间最好选在早晚,中午由于室外天气仍然炎热,要避免户外活动。

处暑农业谚语

处暑天还暑,好似秋老虎。

处暑天不暑,炎热在中午。

热熟谷,粒实鼓。

处暑雨,粒粒皆是米(稻)。

处暑早的雨,谷仓里的米。

处暑若还天不雨,纵然结子难保米。

处暑三日稻(晚稻)有孕,寒露到来稻入囤。

处暑谷渐黄,大风要提防。

    1999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