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热点资讯>

夏至的五大禁忌是什么

艺洁分享

今日夏至,夏至作为我国古代流传下来的二十四节气之一,在我国民间是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下面给大家分享关于夏至的五大禁忌是什么,欢迎阅读!

夏至的五大禁忌是什么

夏至的五大禁忌

一、忌久卧

夏至当日,天气十分炎热,人体很容易感到浑身疲乏无力,就会长时间久卧沙发或床,来缓解人体的疲劳。其实这样是不对的,我们都知道生命在于运动,传统医学注重人体的“精、气、神”。“气”是维持生命延续的能源。如果长时间久卧或睡眠,时间一长必定会影响健康,但是在此不提倡剧烈运动。

二、忌夜食生冷

中医认为夏至节气是进入阳气最旺的时节,这一时节的养生保健,要顺应夏至养生忌夜食生冷的食物开始。进入夏至以后,夏至夜短,年事稍长之人,或体质稍弱者,腹中常冷,或者是经常感觉到肚子冰凉,不易消化摄入的食物。最忌夜里是生冷的食物,否则会引起腹胀、吐泻等情况。

三、忌坐木头

进入夏至以后,陆续会有雷雨天气,空气潮湿闷热,此时露天的木头也经过了雨淋日晒,虽说外表看着木头是干燥的,但是里面却被雨水已经浸透,如果我们还长时间坐在木头上,既容易使潮气进入体内,也容易被各种蚊虫咬到。所以在夏至当日,我们都忌坐在木头等潮湿阴凉的地方。

四、忌理发

理发我们都非常熟悉,我们平日里理发都是随时有空随时去理发,没有一点关联和忌讳的。但是却不是每天都适合理发的,就像夏至当日还是忌理发的,根据《清嘉录》记载,“夏至日为交时,日头时、二时、末时,谓之‘三时’,居人慎起居、戒剃头,多所忌讳……”所以,在夏至当日是不可以理发的。

五、忌冷水洗浴

夏至预示天气越来越热,这个时候养生还是有讲究的,不能做的事千万不要做,要不然容易伤身。例如夏至忌冷水洗浴,因为我们用冷水洗浴,会使血管收缩,体温下降,身体受凉,导致感冒,且寒气极易侵入人体,导致阳气暗损。因此,夏至当日忌冷水洗浴。

夏至要注意什么?

1.饮食要多吃“苦”

夏至后要注意饮食清淡,多吃苦味蔬菜:如苦瓜、香菜等,有除燥祛湿、清凉解暑、清心明目等作用。不过,苦味食物多属寒凉,体质较虚弱者不宜多用。

2.忌夜食生冷、空腹饮茶

一些体质较弱或是上了年纪的人,经常会感到肚子冰凉,不易消化摄入的食物。夜间要注意不要吃生冷、粘腻之物,否则会引起腹胀、吐泻等情况。

空腹饮茶,易伤人体阳气,咸味引茶入肾,易伤肾阳,容易引起腹泻、痛经等症状。

3.忌冷水淋浴

夏至天气炎热,人的汗腺处于开泄状态。

因此,寒气极易侵入人体,导致阳气受损。容易引起手足发冷、小腿抽筋等症状。即使是热水洗浴,亦要注意浴后避风,对小孩尤其如此。

4.忌夜卧贪凉

头部是人体阳气的汇聚之处,夜卧吹冷,极易导致阳气折损。因此,晚上睡觉整夜开冷气,易导致伤风、关节疼痛、腹泻腹痛等症状。

5.宜晚睡早起

起居调养,应顺应自然界阳盛阴衰的变化,宜晚睡早起。顺应阳气的充盛,利于气血运行。此时天气是昼长夜短,中午午休一会儿,对恢复体力消除疲劳有一定好处。

夏至的民间风俗

一.观莲节

夏至是观赏莲花的最好时节,民间把6月24日作为荷花的生日,早在宋代就有“观莲”节了。荷花亭亭玉立,集花、叶、香三美于一身,成为历代文人墨客歌咏的对象,“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经典诗句,描绘了荷花的风姿神韵,“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更表现了荷花,圣洁无瑕的气质,也是人们追求的理想人格。

二.夏至吃面

中国民间有一句谚语,“冬至饺子夏至面”。意思是说冬至日要吃饺子,而从夏至开始则要改变饮食,以热量低便于制作清凉的食物为主要饮食,面条通常为一般家庭的首选。这是因为夏至是农家最忙最累最欢喜的日子。夏至一到,刚好是大麦小麦收割完毕的时候。

三.夏至祭祀

在古人看来,夏至不是一个简单的节气,而是阴阳升降,天道循环的转折点,是重要的节日,所以夏至又称夏节、夏至节。在节日举行祭祀是理所应当的,但祭地是皇上的特权。祭的礼仪是国之大典。

宋朝夏至时节,百官可以放假三天。到了明清两朝更是修了地坛,让皇帝在夏至日举行盛大的祭地仪式,现在北京市东城区安定门外的地坛公园,就是明清留下的祭祀遗址。

官方重视夏至的祭祀,渐渐到了民间夏至日,也有荐新祭祖的仪式。中国人是特别讲究对祖先的祭祀的。夏至鼎盛的阳气催熟了瓜果蔬菜。这些新鲜的食物摘下来以后,活着的人不是自己来享受它,而是呈上新收的麦子与祖先共享。不过时至今日,祭祀的习俗已渐渐被人们淡忘。

四.放荷灯

放荷灯也是夏至的民间风俗。这个习俗主要是表达对逝去亲人的怀念,对活着的人们的祝福。千百盏河灯在夏至夜晚被人们释放到河中,闪闪烁烁就像散落到人间的点点星光,很是令人心醉。

夏至风俗活动

祭神祀祖

夏至时值麦收,自古以来有在此时庆祝丰收、祭祀祖先之俗,以祈求消灾年丰。因此,夏至作为节日,纳入了古代祭神礼典。《周礼·春官》载:“以夏日至,致地方物魈。”周代夏至祭神,意为清除荒年、饥饿和死亡。夏至日正是麦收之后,农人既感谢天赐丰收,又祈求获得“秋报”。夏至前后,有的地方举办隆重的“过夏麦”,系古代“夏祭”活动的遗存。

消夏避伏

夏至日,妇女们即互相赠送折扇、脂粉等物。《酉阳杂俎·礼异》:“夏至日,进扇及粉脂囊,皆有辞。”“扇”,借以生风;“粉脂”,以之涂抹,散体热所生浊气,防生痱子。在朝廷,“夏至”之后,皇家则拿出“冬藏夏用”的冰“消夏避伏”,而且从周代始,历朝沿用,进而成为制度。

“麦粽”与“夏至饼”

江南食俗,一般有麦粽、角黍、李子、馄饨、汤面等。《吴江县志》:“夏至日,作麦粽,祭先毕,则以相饷。”不仅食“麦粽”,而且将“麦粽”作为礼物,互相馈赠。夏至日,农家还擀面为薄饼,烤熟,夹以青菜、豆荚、豆腐、及腊肉等,祭祖后食用,俗谓“夏至饼”,或分赠亲友。

冬至馄饨夏至面

自古以来,中国民间就有“冬至馄饨夏至面”的说法,江南一带夏至吃面是很多地区的重要习俗,民间有“吃过夏至面,一天短一线”的说法。南方的面条品种多,如阳春面、干汤面、肉丝面、三鲜面、过桥面及麻油凉拌面等,而北方则是打卤面和炸酱面。“因夏至新麦已经登场,所以夏至吃面也有尝新的意思。”

夏至朋友圈文案简短

1、日久天长,如约而至。

2、夏木新荫,万物始茂。

3、夜比昼短,梦比情长。

4、夏至日长,万物逐光生长。

5、长日当空夏正盛,江湖入海尽奔腾。

6、门前敛光影,清风心生静。

7、最当空的阳光,最盛夏的情长。

8、夏早日初长,南风草木香。

9、夏至是太阳对北半球最亲密的问候。

10、在最长的白昼,遇见更多美好。

    1941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