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妻职业骗薪2年入职300家公司
夫妻职业骗薪2年入职300家公司,他们是如何做到的呢?之前套路企业骗底薪53名犯罪嫌疑人被刑事拘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夫妻职业骗薪2年入职300家公司,欢迎大家分享收藏!
夫妻职业骗薪2年入职300家公司怎么做到的?
夫妻俩两年,入职公司超300家月工资超60万
在这伙人里,比洪凯作案更疯狂的是徐玲玲夫妇俩,作为“时间管理大师”,两人在两年多的时间里,入职的公司超过了300家。
毫不夸张地说,徐玲玲每天的生活,不是在面试,就是在去面试的路上。
导航记录清楚地还原了她的极限工作状态:
早上6点起床化妆,7点出门,8点到达A公司打卡签到,9点多她来到隔壁商务楼参加B和C公司的面试。下午1点,她横跨半个上海,参加D公司的例会,再去E公司办理离职手续。随后,她又去了F、G公司面试。晚上,她去各种酒会交际应酬,挖掘新的公司资源,到家已经是凌晨3点。
徐玲玲曾创下单月入职28家企业的行业记录,可以说,她几乎每天都在不同的公司领工资,夫妇俩仅月工资收入就超过了60万元。
由于徐玲玲选择的都是小规模金融公司,因此,当她拿出那份满是高净值客户的名单,大多数老板都舍不得放手。
一般情况下,头一个月还能蒙混过关,当老板开始催促,他们就会召集群众演员。
群众演员 杜阿姨:穿得蛮好的,就说我有多少资产什么的,那么人家老板一看很相信,你是有钱的。演一次几十块钱。
为了最大化薅取企业“羊毛”,这些头部骗子就开始发展下线,招募不同的层次相对较低的犯罪嫌疑人一同入职公司。
而这些犯罪嫌疑人则需要将工资的20%甚至更高的50%、70%返给徐玲玲夫妇。
因此,徐玲玲夫妇俩除了工资收入,提成也相当可观。正因如此,本来一个小范围的犯罪行为,被肆意扩张到上百人。
骗子们自以为有《劳动法》对于试用期员工的保护,拿捏住了部分企业的软肋。
正因如此,这起案件才能够潜伏两年之久。截止目前,警方已经核查的涉案金额超过了5000万元。这群骗子就像是癌细胞一样,吞噬着正常求职者的就职渠道,也导致企业的经营陷入恶性循环。
骗薪是犯法吗?
员工骗公司钱属于违法行为,未构成犯罪的可以责令退还,造成用人单位损失的需要承担赔偿责任;未构成犯罪但严重违反单位规章制度的,单位可以单方面解除劳动合同;构成犯罪的,单位可以直接报警,在劳动者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时开除劳动者。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九条
【用人单位单方解除劳动合同(过失性辞退)】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一)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
(二)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的;
(三)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的;
(四)劳动者同时与其他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对完成本单位的工作任务造成严重影响,或者经用人单位提出,拒不改正的;
(五)因本法第二十六条第一款第一项规定的情形致使劳动合同无效的;
(六)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二十六条
【劳动合同的无效】下列劳动合同无效或者部分无效:
(一)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或者变更劳动合同的;
(二)用人单位免除自己的法定责任、排除劳动者权利的;
(三)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强制性规定的。
对劳动合同的无效或者部分无效有争议的,由劳动争议仲裁机构或者人民法院确认。
套路企业骗底薪53名犯罪嫌疑人被刑事拘留
记者日前从上海浦东警方处获悉,浦东公安侦破了上海全市首例“套路应聘”诈骗案,团伙53名犯罪嫌疑人全部落网。现场,警方查获大量伪造的公司印章等制假工具和学历证书、个人履历等虚假材料,有力保护了企业合法权益。
2022年8月30日,中国青年报刊发了《“求职者黑名单”流传 沪多家中小微企业疑落陷阱》的报道。报道指出,一份由用人单位HR和企业负责人组建微信群拟定的“求职者黑名单”在企业间流传,这些进入“黑名单”的求职者,存在伪造履历、旷工、聘请演员假冒“投资人”骗取企业信任等嫌疑,给疫情下的企业用人造成困扰。报道刊发后,引起了多方关注。
“这些人声称能为公司带来多少多少投资。但实际上,我们发现他们同时在多家企业任职,有的还伪造学历、工作经历等,啥业务也拉不到,却在一个月里同时赚取多家公司支付的底薪。”上海一家影业公司负责人李达(化名)告诉记者,当时自己收集到的有相似情况的企业40多家。实际上,从2020年开始,就陆续有企业遇到这种问题。
这些“职场老手”通常应聘的岗位为不用坐班的融资经理岗,即为企业的各种项目找到合适的投资。以李达公司为例,他提供的工作岗位不需要每天到公司打卡上班,只需要按时完成公司业绩要求即可,试用期为3个月,每月税前底薪8000元,如有投资入账则再按约定从投资款中获取提成。
骗薪算诈骗吗?
根据用人企业招聘岗位需求,不法分子伪造学历证明、虚构工作履历和过往业绩等材料,将自己精心包装成岗位的“完美应聘者”,入职后却消极怠工甚至在多家企业同时就职,以此套路骗取用人企业工资底薪。
近日,上海警方从一起用工纠纷的报案入手,经过分析研判敏锐发现背后隐藏的犯罪团伙,成功侦破全市首例套路应聘诈骗案,现场查获大量伪造的公司印章等制假工具和学历证书、个人履历等虚假材料,团伙53名犯罪嫌疑人全部落网。
不法分子通过伪造学历履历、虚构优质客户、编造投资项目等方式,套路诈骗用人企业支付薪资,极具隐蔽性和危害性,不仅直接侵害用人企业合法权益,造成企业财产损失、影响企业经营发展,而且还挤占就业机会,致使正常人员无法就业,严重破坏人力资源市场的公平环境。
用人企业在招聘时,要根据岗位需求,采取多种方法核实应聘人员提供的相关材料,确保学历履历、过往业绩等真实可信,以免不法分子使用虚假材料入职而给企业造成损失。对新入职的员工,要依法依规签订劳动合同,落实各项工作制度,加强日常监督管理。如遇诈骗等违法犯罪行为要及时报警,公安机关将全力维护企业合法权益。
骗工资算什么行为?
诈骗领工资员工会构成诈骗罪。根据相关法律的规定,诈骗公私财产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诈骗公私财产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诈骗公私财产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二、诈骗罪的构成要件
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诈骗罪侵犯对象不是骗取其他非法利益。其对象,也应排除金融机构的贷款。构成要件如下:
1、客体要件
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公私财物所有权。有些犯罪活动,虽然也使用某些欺骗手段,甚至也追求某些非法经济利益,但因其侵犯的客体不是或者不限于公私财产所有权。所以,不构成诈骗罪。
2、客观要件
本罪往客观上表现为使用欺诈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
3、主体要件
本罪主体是一般主体,凡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能构成本罪。
4、主观要件
本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直接故意,并且具有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