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论文大全>学科论文>形势与政策论文>

2022公共卫生管理论文5篇

杨杰分享

公共卫生机构的管理水平、硬件条件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公共卫生机构效益的高低,而对这些因素起决定作用的是公共卫生机构的人才。以下是小编整理了关于2022公共卫生管理论文_关于公共卫生的论文5篇,希望你喜欢。

▼▼目录▼▼
2022公共卫生管理论文
公共卫生管理论文
公共卫生管理论文范文
关于公共卫生管理的论文范文
公共卫生管理优秀论文

2022公共卫生管理论文

浅谈社区公共卫生服务健康教育工作内容

社区健康教育是指以社区为单位,以社区人群为教育对象,以促进社区居民健康为目标,有组织、有计划的健康教育活动。发动和引导社区人民树立健康意识,关心自身、家庭和社区的健康问题,积极参与社区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规划的制订和实施,养成良好的卫生行为和生活方式,提高自我保健能力和群体健康水平。

健康教育的核心是促进个体或群体改变不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从而使健康状况得到提高。要改变不良行为和生活方式就要采取各种方法帮助群众了解他们自己的健康状况,根据卫生保健知识做出自己的选择;为他们提供技术和方法来改善他们的健康状况,而不是单纯的强迫他们改变某种行为。健康教育并不是简单的卫生知识的宣传,它必须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开展教育,才能达到促进健康的目的。健康教育更需要提供物质的、社会的、经济的、环境的支持,提供积极的卫生政策和可获得的卫生服务。因此健康教育不仅是教育活动,也是社会活动。

1 现代社会发展对社区健康教育的要求

由于社会的发展进步,人们的价值观发生变化,提高生活质量和健康长寿已成为人们主要关注的问题之一。我国已进入老龄化,慢性病以及与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有关的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糖尿病等已逐渐成为危害健康的主要疾病,当代社会竞争力加强,工作节奏加快,造成人们精神紧张,也增加了青壮年对健康的需求。

2 社区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

根据居民不同需求,为其解决存在或者潜在的健康问题,更好的普及卫生科学知识,树立正确的卫生观念,健康教育的类型主要分为三种:帮助了解增强个人和人群健康的基本知识的一般性健康教育;针对社区特殊人群常见的健康问题进行教育的特殊健康教育内容;帮助居民了解法规,提高责任心和自觉性的卫生管理法规的教育。

3 健康教育的方式方法

3.1 健康教育讲座

举办健康讲座是是健康教育的重要方式,是提高居民自我保健意识,促进社区人群健康最经济有效的途径。顺利高效开展社区健康讲座,需要精心科学的计划安排、积极组织,事先安排好讲座时间、地点、听课对象以及讲课人员,授课时尽量选择通俗易懂的语言词汇,避免使用生僻的医学术语,以此帮助听课对象接受理解讲课内容。

3.2 公众健康咨询活动

公众健康咨询活动,是医务人员利用各种健康主题日,针对辖区内主要健康问题和居民健康教育需求,面向公众或目标人群开展义诊、健康咨询活动、发放宣传资料,为群众答疑解惑,帮助群众作出健康行为决策,以增进身心健康的过程。每次活动前,需先确定活动主题内容、时间地点、目标人群、专家领域及人数和宣传资料发放种类及数量。准备活动中需要用到的横幅、展板、发放礼品、相关仪器设备。并提前通知周边居民活动?_展的时间地点,确保服务到人。

3.3 个体化健康教育

个体化健康教育就是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病的治疗控制均需要临床治疗与生活方式密切联系,而很多患者没有认识疾病的危害性,在饮食与运动等生活方式方面不加以控制,在充分药物治疗前提下仍然不能取得理想效果。而个体化健康教育就是根据病人的特殊病情给出特定的治疗方案,这个治疗方案不单单包括临床意义上的治疗,还有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一些干预措施。因此说有针对性的适时地个体化健康教育对患者的康复具有特别的意义。

3.4 以家庭为单位的健康教育

通过以家庭为单位的健康教育模式,使家庭成员自我保健意识和能力增强,自觉主动建立健康生活方式,控制危险因素水平,达到早诊断、早治疗;同时通过完善家庭支持系统,提高了患者健康知识水平及自我管理能力,患者治疗的主动性和依从性明显增加。

3.5 视听资料的应用

视听资料的应用是为社区居民服务的有效手段。它具有传播知识快、新、广、精的特点。新科学、新技术通过录音、录象,即刻可以与居民见面,而且可感性强,形象、生动、易懂,是一种很便捷有效的知识传输方式。

4 社区健康教育的价值体现

通过社区健康教育,实现人人享有卫生保健、提高社区人群的自我保健能力,改变错误的行为方式和生活习惯,降低人群患病危险因素,执行预防为主的保健方针,降低医疗费用,社区健康教育渗透于社区卫生服务的各项工作,为社区居民创造良健康的社区环境打下了基础。

返回目录

公共卫生管理论文

流动人口公共卫生管理的研究

中图分类号:R19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7)14-0305-03

1 引言

相对于城市常住人口,大多数的流动人口对相关健康知识的掌握较为缺乏,再加上流动人口的经济条件普遍较差,导致流动人口的公共卫生管理利用率相对较低,从而流动人口卫生服务的管理工作不能有效实施。

2 流动人口问题成为社会热点问题

从20世纪开始,对流动人口的研究从未停止,直到现在已有近120年的历史。人口经济学指出,人类的出生、死亡以及迁移等会决定人口本身的规模是增大还是减小,也对人口的结构变化起导向作用,这对整个社会的经济发展产生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因为人口的流动表示人类的生存和进步,而随着人类出生率和死亡率趋于稳定,人口流动成为影响社会经济变化的重要因素。

据我国公安部门统计,1978年底我国流动人口的总量还不曾达到1500万人,到1992年,我国的流动人口总量已经达到8000万人,而到了2000年,人口普查显示:我国流动人口居然已经突破1.2亿人。一方面,城市中大量涌入的农村人口可以很大程度上促进城市的建设发展,另一方面,这也会对城乡结构造成有力的冲击。因为我国绝大多数地区的资源规划是以固定户籍人口为基础的,而农村人口大量涌入城市会大大影响流入地的各种资源配置,从而引起许多社会问题。而且流入城市政府常常在经济建设上依赖流动人口,又会或多或少地产生抵触心理,认为他们会影响当地的社会生活。

除了工作原因,旅游也是产生流动人口的主要原因。自从1999年开始,每年的“五一”黄金周和“十一”黄金周都会在短时间内产生数以千万计的流动人口,这一方面能给旅游等行业带来非常可观的收入,但是同时,也会产生各方面的问题,比如造成交通堵塞、住宿和卫生管理问题,甚至会发生各种公共卫生应急事件。

近年来,国家和各级政府的相关部门也陆续出台了如《暂住证申领办法》、《关于城镇暂住人口管理的暂行规定》等法规来加强对流动的人口管理。

3 流动人口容易发生的公共卫生问题

健康是每一个人最基本的个人权利。保障每一个社会居民的健康权,不仅是为了社会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也是一个社会重要的目标。 为了使每个国家一级地区的每一个民众都能享有基本的健康权,提高总体的健康水平,世界卫生组织在20世纪70年代末提出了全球性社会目标希望“2000年人人享有卫生保健”,并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将“初级卫生保健服务”作为主要途径。我国也做出了承诺来支持该社会目标,并且把改善农村基本卫生状况作为主要目标。随着在全国各地深入开展初级卫生保健工作和在全国范围内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将使农民实现享受基本医疗服务权利。但是一个棘手的问题日益突显:当农民作为主要的流动人口流入城市后,如何来保障他们应该享有的卫生保健和基本医疗服务?当前来看这还是一个管理的盲点。流动人口公共卫生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 孕产妇保健

一个地区的孕产妇的死亡率是评估该地区妇女是否处于健康状态的非常重要的一个指标,这个指标能充分体现国民的健康水平,于是,加强妇女产前的保健活动,对于有效降低产妇死亡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有研究分析表明,主要因为产科原因,非户籍孕产妇的死亡率比户籍孕妇高出不少,而且其中大部分是可以避免的。

3.2 流动人口传染病的管理

3.2.1 HIV/AIDS

艾滋病现在已经成为全世界最关注的传染病,我国在1985年首次发现AIDS病例,目前艾滋病已经进入快速增长期,其中流动人群是艾滋病的高发人群。

3.2.2 结核病

结核病是世界卫生组织公认的传染病第一杀手,已经成为严重的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它严重地危害着人类地身体健康,使人们处于疾病与贫困的恶性循环之中。而流动人口中肺结核的发病率远远高于户籍人口的发病率。由于流动人口一些经济、工作等特点,他们很难对结核病进行规范性地治疗,甚至有时候他们会为了就业而隐瞒病情,从而成为结核病主要的传染源。

3.2.3 麻疹

我国现在已经基本控制了麻疹的传播。但是由于流动人口很少接受计划免疫接种,而且即使接种可能也不规范,所以麻疹病例时常在流动人口中出现,并导致流动人口主要聚集地麻疹的流行。流入地对流动人口麻疹的控制已经成为麻疹控制的重点。董蒲梅等分析了郑州市2000~2001年麻疹确诊病例后得出,在2000、2001年,市区确诊病例中流动人口占57. 23%。由于流动人口群体中的儿童没有得到及时的免疫接种,极易为感染麻疹埋下隐患。

3.2.4 疟疾

疟疾是一?N社会性疾病,它由蚊媒传播,而且它与人们的社会活动有着密切的联系。在20世纪50年代之前,疟疾是我国的主要传染病之一,现在经过40多年的防治,我国许多省份已经彻底消灭了疟疾。但是,由于流动人口大多来自于疟疾流行地区,所以他们的迁移往往会导致其流入地的疟疾流行,还有许多人因为社会经济活动以及各种原因而进入疟疾流行区,然后他们在感染疟疾后又进行迁移活动转而成为传染源引起下一个流入地或其原来流出地疟疾的流行。

3.3 职业安全

流动人口中大多数人一般是体力劳动者,一些企业为了减少开销,在工人工作中没有实施相关的劳动保护,再加上劳动者自身缺乏防护意识,所以存在着各种安全隐患,常常会发生很多职业安全问题,甚至会导致劳动者致伤、致残和致死等严重后果。   3.4 食物中毒

一般情况下,流动人口普遍收入较低,所以他们就餐经常会选择一些没有营业证、环境简陋的餐馆,这些餐馆的食具不经常消毒,而且食品经常交叉污染,很容易引起食物中毒。根据相关数据分析,在一个城市总的食物中毒人群中流动人口会占到一半以上。

3.5 儿童计划免疫

由于一般情况下,儿童的免疫接种是按照户口来进行分地区管理的,但是由于许多父母流动而使儿童脱离了原户籍的所在地,而其流入地的流动儿童计划免疫管理可能不是很完善,再加上流动儿童的父母大多缺乏保健预防知识,不是特别重视相关的儿童计划免疫工作,导致儿童计划免疫率较低。

4 我国的流动人口公共卫生管理成效

4.1 与户籍居民卫生服务有所差距

在很多比较发达的城市地区,流动人口公共卫生问题已经被逐渐重视,但是与户籍居民卫生服务相比仍然有不小的差距,这主要表现为相关经费投入不足,尤其是一些卫生院以及区疾病防控中心的补贴较少,很难切实实行流动人口的疾病预防工作。除此之外,由于流动人口非常多,而且暂住人口登记不充分,导致很难顺利地进行相关管理工作。另一方面由于从事流动人口公共卫生管理工作的人手不足,不能设置固定人员来服务与监测传染病患者。关于流动人口传染病的监测范围依然有待扩大。而且由于流动人口的流动无序可循,这又大大增加了控制传染病的难度。由于受流动人口的经济工作以及生活环境的影响,他们往往在就医时选择一些收费较低的私人诊所,或者自购药品,导致疾病不能及时得到有效的医治,但是医院就诊又是传染病主要发现途径,所以流动人口中的传染病往往不能早发现早治疗,不能得到及时的控制,更对社会公共卫生构成严重的威胁。由此可见,必须重视监测流动人口的传染病情况,按照传染病具有周期性的特点,针对流出地的传染病流行情况,科学制定传染病监测方案。

4.2 现有服务利用率差

我国现在部分发达城市对于流动人口的公共卫生管理主要是减少孕产妇死亡、传染病控制和儿童免疫等方面。比如北京市主要给外来务工人员进行免费流脑疫苗和麻疹接种,而且还给新发现的结核病患者免费提供抗结核药物,并设立了定点医院来主要为流动孕产妇服务。但是由于流动人群各方面都不固定,而且他们的健康意识较差,相关部门很难开展相应的服务以及监测,造成结核病患者不能连续保持治疗、儿童不能持续按要求接种等。一般情况下,流动人口在1年内很少体检,远远不及国家相关医疗卫生服务的基本标准,说明流动人口并没有完全享受到国家的公共卫生改革成果。

4.3 健康宣教不到位

在卫生服务的整个过程中,宣传教育是比较重要的一个环节,它贯穿了卫生服务的整个过程。而在我国,宣教不到位导致的流动人口健康意识差等问题依然普遍存在。流动人口是接受宣传教育的一方,需要积极地参与、主动地配合宣教,但是很多流动人口因为工作、生活以及个人素质等问题,常常不会自己主动接受教育,不能认识到公共卫生问题的重要性,导致健康宣教收效甚微。流动人口常流动的特点,也决定了健康教育不能连续地进行。

5 关于解决流动人口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问题建议

5.1 以医改精神统领研究工作导向

我国现存的一个问题是对公共卫生服务的概念不统一,内涵一般都局限在传染病、计划免疫、孕产妇保健等方面,普遍存在着不同程度的不统一的问题。2009年出台的《关于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的意见》,明确了以下9项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①建立居民健康档案;②健康教育;③预防接种;④传染病防治;⑤儿童保健;⑥孕产妇保健;⑦老年人保健;⑧慢性病管理;⑨重性精神疾病管理。在此基础上,各级地方政府也接连做出行动,纷纷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陆续出台了一些规定,用以提示相关研究人员和政策制定者,应该根据医疗改革的需要,切实实行对流动人口公共卫生服务的研究和实践,重点关注政策保障、可操作方案等方面。

5.2 研究流动人口流动性的特征

当前我国的研究者大多将研究的重?c集中在流动人口公共卫生服务的内容上,而他们却忽视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由于流动人口具有很强的流动性所以与所提供的服务不相适应而造成服务利用不足。相关研究需多探索如何一方面适应流动人口的流动性,另一方面还能持久有效地服务,真正实现让流动人口公共卫生服务流动起来。当然,要实现这一愿望,流动人口积极主动地配合是关键。一方面,要研究怎样才能使流动人口通过对其宣传教育的方式让他们能真正认识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好处,另一方面,也要研究相关法律法规是否会对流动人口寻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产生约束。

5.3 研究流动人口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投入的规律

当前我国的公共卫生服务人员的人数是按照户籍人口来配备的,而且经费也主要是以户籍人口数量和对流动人口的估计数量为标准来进行配备的,所以由于现在的流动人口大大增多,导致现有的服务人员和经费己经不足以满足流动人口基本公共卫生的服务需求,这对相关公共卫生服务工作来说就是一个很大的挑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各级政府应从当地的流动人口的实际情况出发来加大投入相关资金和加强一些政策研究。一些研究者提出,应该研究如何收取费用,不但能减小政府的经济压力,还能使流动人口都享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权利。

5.4 研究流动人口的动态管理

在流动人口的公共卫生服务管理中,还需要研究相关地方人民政府的职责以及相关医疗卫生机构的职责,在各个部门之间实现流动人口信息共享,还可以开发关于流动人口的信息共享平台,使不同的地区、不同的部门拥有不同的权限,在需要的时候可以很方便地在信息平台上添加或者获取流动人口的信息,从而方便、快捷、高效地掌握流动人口相关动态。

5.5 进行政策研究加大对流动病患者的救助和关怀

一般情况下,大多数流动人口是从事体力劳动的,他们虽然为国家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但是由于流动人口这个群体的经济收入普遍较低,在生病时不能得到及时有效地治疗,导致一些传染病或职业病对患者家庭带来很严重的影响,所以国家在研究和制定相关法律或政策时,应该有意识地考虑到对流动人口的具体情况的特别研究,以此来加大对流动人口的救助和关怀,防止由于经济原因而导致的疾病扩散。

5.6 研究借鉴国内外的经验与做法

现在的社会大环境下,世界各国为了解决由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人口流动加速的问题,都对流动人口的公共卫生服务的管理工作作出了比较先进的研究,美国人口流动率一直位居世界前列,而他们的每一个居民都享有几乎相同的公共卫生安全保障的权利,这是因为美国对流动人口先进的管理方式,他们主要依靠社会保障号对流动人口进行管理。社会保障号管理系统己经在美国境内实现全面联网,用于为全体居民提供公共救援和医疗援助等服务。

6 结语

对于流动人口的公共卫生管理是一个城市卫生管理的重要内容,政府以及相关机构必须加以重视,不断提高对流动人口公共卫生的管理水平,共同促进城市卫生服务较快较好发展。

返回目录

公共卫生管理论文范文

农村公共卫生服务中的问题及优化方式分析

农村公共卫生服务是医药行业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任务内容,作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重要前提条件,直接关系着农村公共卫生服务质量的提升以及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有效性。但当前我国农村公共卫生服务中存在诸多问题,严重影响农村公共卫生服务质量。因此,加大力度探讨农村公共卫生服务中的问题并提出可行的优化方式,是当前农村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所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

一、当前农村公共卫生服务中存在的问题

1.项目管理思路不清

(1)管理架构不清

当前,农村公共卫生服务中普遍存在多头管理的问题,机构互动机制不足,各科室之间协调配合不到位,使得农村公共卫生服务效果并不理想,严重制约着农村公共卫生服务的优化。

(2)管理目标不明

农村公共卫生服务中部分部门的分管领导与专业人员的岗位职责不明确,无法准确把握农村公共卫生服务的具体指标和质量要求,导致农村公共卫生服务工作无法与实际有效接轨,严重影响农村公共卫生服务质量。

2.项目服务理念落后

就农村公共卫生服务的实际情况来看,在医疗改革后,其主要职能定位是以公共卫生服务为主,并提供预防、保健和基本医疗等综合职能,但实际上,农村公共卫生服务中项目服务模式理念落后,忽视了公共卫生服务的重要性,导致农村公共卫生服务的有效性较低。

3.网络信息化建设滞后

农村公共卫生服务中网络信息化建设相对滞后,期信息系统共享性不足,在医疗改革的大环境下,无法实现资源共享与融合,可操作较低,在统计、分析、搜索以及更新等方面的能力无法满足农村公共卫生服务的实际需求。

二、农村公共卫生服务的优化方式

1.加强项目管理顶层设计

在农村公共卫生服务中,为促进各项问题的有效解决,应当加强项目管理顶层设计,以实现农村公共卫生服务管理模式的不断优化,保证项目管理的有效性。这就必须要做到以下几点:

(1)明确组织领导

要在农村公共卫生服务中不断优化管理架构,打破以往模式下农村公共卫生服务中多头管理的局面,组织成立农村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管理办公室,保证其运行的独立性,明确组织领导的基础上,加强各部门之间的沟通与配合,促进农村公共卫生服务中各项问题在统一协商和科学调度后得到有效解决,实现农村公共卫生服务的不断优化。

(2)明确管理思路和岗位职责

农村公共卫生服务的优化,需要以清晰的管理思路和明确的岗位职责为主要依据,保证项目管理顶层设计的科学性。具体来讲,在农村公共卫生服务中应当依据地区具体功能定位明确责任分工,积极落实公共卫生服务具体任务,充分发挥农村公共卫生服务智能,建立科学化的运行管理机制,实现农村公共卫生服务的不断优化。

2.建设健康管理服务平台

在农村公共卫生服务的优化中,应当基于农村公共卫生服务基本现状进行分析和研究,加强公共卫生服务健康管理服务平台建设,监理慢性病资讯门诊,为服务对象创造咨询条件,促进被动接受服务向主动适时上门资讯转变,有助于促进农村公共服务的不断优化。因此农村公共卫生服务中应当积极建立健康管理服务平台,组织建立高效的健康管理团队,对先进健康管理服务技术加以科学应用,将其与农村公共卫生服务相互融合,不断规范农村公共服务健康管理服务平台,为百姓提供高质量的健康管理服务,提高社会满意度,真正推进农村公共卫生服务的不断优化和完善。

3.推行项目管理信息化

国家发展与规划中明确指出,要对现代信息技术加以科学化利用,建设现代信息管理平台,从而实现项目管理的信息化,因此农村公共卫生服务也不例外,应当积极推行项目管理信息化,以切实提高农村公共卫生服务的总体质量和工作效率。具体来讲,农村公共卫生服务信息化的推行,应当建立动态化的信息管理模式,保证覆盖面扩大到市、乡、村三级卫生机构,保证农村公共卫生服务的深度和广度满足居民的实际需求,实现上下左右纵横覆盖,保证农村公共卫生服务的高效性和畅通性,最大程度上解决农村公共卫生服务中的问题,实现农村公共卫生服务的有效优化。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农村公共卫生服务是医疗改革大环境下实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重要内容,直接关系着公共卫生资源的优化配置以及2022年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目标的实现。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应当直面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中的问题,并从项目管理顶层设计、公共卫生服务平台建设、项目管理信息化等角度入手,实现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不断优化。

返回目录

关于公共卫生管理的论文范文

关于流动人口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研究综述

流动人口城市的现代化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其工作多集中于高危险、高体力以及低收入领域,加快推进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已成为改善流动人口公共服务研究的落脚点。

1 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基本研究

在研究公共卫生均等化时,多数学者先对均等化做了研究分析,目前资料的研究视角多从公平的角度出发,强调权利、选择和机会。

庄琴认为实现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理念是每个公民享受公共卫生资源的机会均等,接受公共卫生服务的权益平等,服务提供者的服务水平相对平衡。[1]刘琼莲认为基本卫生服务是要尽量使全体社会成员大致均等地享有物质与非物质医疗卫生方面的基本公共服务,是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方面的“底线”均等,绝非平均化。[2]

2 流动人口公共卫生服务的现状研究

流动人口在享有公共卫生服务方面存在卫生资源配置不足、可及性差以及人力资源差异等等的问题,不能均等的享有卫生服务。刘金伟通过对北京地区住院床位和医生数的调查发现,北京市的三甲医院多分布于四环以内的城市中心地区,而郊区、山区等地区的医院数量较少,且该地区的卫生人才也多以低学历的年轻人和老年人为主,卫生技术人员中多为大学以下学历,服务的数量与质量都为有限;[3]李烟然和高瑞分别对四川省和山西省的流动人口使用公共卫生服务的情况进行调查,均得出与上述观点一致的结论,即流动人口建档率低、健康教育普及率不足以及流动人口孕产妇和儿童的健康管理有待改善。[4-5]王芳和潘京海也指出,面临流动人口规模巨大、收入偏低等特点,流动人口聚集地区的公共卫生服务的需求与利用相对不足,流动人口的健康意识淡薄以及经济能力有限,流动孕产妇保健、流动儿童的免疫以及传染病的控制都有所不足。[6]

3 流动人口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难点探析

3.1 二元分割与户籍制度

在流动人口难以享受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问题上,研究强调历史性的二元分割体制是流动人口不能享有均等化服务的主要原因。相对户籍人口来说,流动人口所能得到医疗保障范围以及保障水平,是远远无法和同地区的城市人口相比的;[7]他们难以承受高昂的医疗卫生负担,劳动、医疗卫生等保障相对缺乏, 健康生活方式难以形成。[8]一些地区政府对流动人口的预防保健服务专项经费投入是户籍人口经费的一半,经费的减半自然导致服务的减少,[9]特别是流动人口孕产妇所享有的基本卫生服务存在机会难以均等、选择难以自由,健康结果难以均等的问题。[10]

3.2 财政制度

我国政府的公共卫生服务投入严重不足是公共卫生服务研究基本达成的共识。对于政府公共卫生服务投入不足的原因,部分学者将其归结为目前政府财政体制下政府间资源配置和事权配置的不合理。[11]公共服务支出,包括公共医疗卫生服务支出成了地方政府,特别是县一级政府的责任,对于大多数财政状况不足以支撑公共卫生服务的县级政府,实际削弱了政府的公共卫生服务职能。[12]而地方政府更加偏好于经济建设支出和除教科文卫之外的其他部门事业费的支出,和居民的福利息息相关的教科文卫支出则会降低。[13]

3.3 管理制度

在流动人口卫生服务管理方面,管理的难度有所增加,加之各职能部门协调配合和跨地区协调机制不够,部门职能也未能明确,流动人口管理多以属地化管理为主,跨地区管理尚难,且公共卫生机构还不能及时、准确掌握流动人口信息,[14]导致流动人口不能全面享受公共卫生服务。   4 关于改善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建议

针对改善流动人口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建议。首先应转变流动人口卫生服务观念,树立流动人口与户籍人口“同等对待”的意识。[15]同时多数学者同意并强调应突出政府的角色,将卫生财政支出置于公共财政制度框架和公共支出的优先领域,以支持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16]同时优化公共财政转移支付,以提供有效保障;[17]在卫生管理方面,进一步改善流动人口卫生服务,如改善其居住地的卫生条件、加强健康教育,从依赖于强制手段的思路,逐步转变为强调引导教育的思路,[8]以强化流动人口健康管理。

除此之外,社区也成为解决公共卫生服务的有效途径,社区服务所提供的横向公平和垂直公平能够保证普遍的和特定的卫生服务,[18]并且社区卫生服务由于可及性高、贴近基层,[10]也能够很好进行服务。

5 述评

上述文献充分分析了流动人口的公共卫生需求以及公共卫生均等化的相关问题及建议。综上,流动人口享受公共卫生服务的有限以及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难以推进的障碍因素中,从需方角度看,二元结构之下流动人口缺乏获取全面均等的公共卫生服务能力以及卫生健康意识;从供方角度看,流动人口的公共卫生管理和服务可及性差、医护人力资源不足,财政支付转移等限制了流动人口享受公共卫生服务的自由和能力,流动人口的公共卫生均等化仍需进一步推进。

返回目录

公共卫生管理优秀论文

社区居民健康档案在公共卫生服务中的应用分析

1 前言

社区居民健康档案是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记录的关于本社区全体居民健康信息的系统性文件,它是做好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主要信息来源。建立社区居民健康档案是2009年我国开始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产物。它是社区卫生开展医疗保健、疾病预防、康复治疗、健康教育和生育指导等社区卫生服务的前提和基础性条件。通过全面、准确的社区居民健康信息的记录,社区医生可以在较短时间内掌握本社区居民的主要健康问题,甄别高危人群,建立起动态的健康管理体系,从而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开展卫生干预,防止居民的健康状况恶化。近年来,各地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积极探索利用信息技术的试验,陆续采用社区居民的电子健康档案管理,改变了原来的纸质档案利用水平极低的状况,发挥了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的最大效用,提高了社区卫生服务质量的满意度。

社区居民健康档案是以居民个人健康为聚焦点,通过动态的形式从多个渠道采集的信息。它主要由居民个人信息和卫生服务的历史记录两部分组成,详细记录了居民的各项生命指标、疾病发生史、免疫接种史、预防保健信息和诊疗信息等的情况。电子健康档案管理采取计算机的全网式动态管理模式,便于及时调取居民的健康信息,提高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工作效率和质量。

2 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的应用

2.1 在社区居民享受基本医疗服务中的应用

通过电子化的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社区居民可以享受到更加便捷的社区基本医疗服务。首先,就诊居民只要在读取器上刷健康卡,社区医生即可通过远程阅读的方式从数据库中提取患者的健康档案信息。医生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获知患者的既往病史情况,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合理的治疗的方案,避免一些不必要的用药。其次,社区医生可以通过与其他高水平医院的专家在共享社区居民健康档案基础上的远程诊断,能够为患者提供更加高水平的准确诊断。这也将增加患者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信任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患者大病小病跑大医院的困境。第三,通过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的建设,基层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能够很容易地识别有健康需要的重点人群和高位人群,为有健康需要却未纳入社区卫生服务的重点人群提供相应的健康服务,提高社区居民的健康服务的覆盖面,让更多的普通人从中收益。

2.2 在妇女与儿童保健工作中的应用

首先,通过社区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社区医生可以建立孕产妇的专门数据库,并根据系统提示及时完成对孕产妇的随访工作和数据记录工作,实现了对孕产妇的动态健康管理和监控,从而提高孕产妇的健康保健水平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紧急情况的反应速度。其次,以社区居民电子健康档案为载体,可以实现对婴幼儿的各个生长阶段的全过程管控,提供从定期体检、免疫接种、保健、哺育和疾病治疗在内的全方位健康服务,为婴幼儿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2.3 在慢性疾病筛查和患者管理中的应用

社区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在慢性疾病筛查和患者管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首先,社区居民电子健康档案提高了糖尿病和高血压等慢性疾病的管理治疗,使随访效率明显改善。健康档案充分利用了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优势,可以有效降低人工识别的失误率和提高反应速度。当有管理对象来服务中心就诊时,系统可以及时提醒社区医生,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社区医生还可以根据系统提示的随访安排落实对病人的随访活动,避免错过随访时间。如果社区医生从系统查询得知有较多的管理对象应访未访时,可以采取主动上门或者到目标群体比较聚集的居委会、卫生室等处集体随访,从而提高了随访工作的效率。电子健康档案还可以提高的慢性疾病罹患人群的管理覆盖面,实现对患者的个性化随访和对象管理。其次,健全的健康档案有利于多渠道地进行肿瘤的早期筛查工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可以通过门诊就诊、社区体检、健康讲座和上门服务等多种形式展开肿瘤的早发现筛查工作,为对象人群建立分组的健康档案,以便实施动态的患者管理。通过对宫颈癌、乳腺癌、肺癌、胃癌、肝癌和大肠癌等的分类筛选,并把肿瘤初筛结果呈现阳性者纳入高危管理人群,由指定的社区医生提供上门随诊服务,提高对目标患者的有效的健康管理和动态监控。对于妇女多发的乳腺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可根据健康档案实行早发现、早治疗的医疗服务,联合民政部门等减除对贫困妇女和低收入妇女的部分诊疗、治疗费用,并强化随访。

3 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的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在建设健全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的过程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也面临了一些现实的问题。首先,部分社区居民的健康意识不太高,不愿意主动参与或者担心信息外泄而抱有抵制情绪,致使电子建档工作非常迟缓。由于政府对社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缺乏宣传的力度,加之一些居民看病就诊多去县级医院或其他大型医院,平时很少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发生联系,导致了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缺乏足够的信任度。对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人员上门服务时,他们也多采取敷衍、隐瞒或者回避的做法,致使建档工作一直不顺利。其次,由于建档操作中存在着一些失范的情况,档案的真实性有待提高,这使得居民健康档案的用处大打折扣。第三,部分健康档案并不完全符合规范化的要求,特别是对于一些重点管理人群和高危人群的记录表缺失,这会使进一步的随访工作和患者管理等发生困难。第四,部分社区居民不愿提供联系电话等个人信息,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下一步的健康管理造成了不便。第五,由于仍然存在社保报销不顺畅等原因,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本社区居民的工作仍停留在较低的层次上,档案的动态使用率不高。第六,由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有限和专业精神不足,服务中心与社区居民的双向互动仍存在诸多的困难。在相当程度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未能兑现对患者进行动态健康管理的初衷。

4 对社区居民健康档案使用的建议

就上述存在的实际问题,社区居民健康档案使用应进行有针对性地改进。首先,政府应当提高重视程度,为社区卫生服务提供各类必要的资源,夯实社区卫生服务的基础。第二,应当转变社区居民的就医观念,把小病和慢性病的康复治疗等留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第三,建立完善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健康管理的绩效考核机制,把动态管理落到实处。第四,加快社区卫生服务的信息管理水平,实现健康档案等信息资源在不同医疗机构间的无障碍共享。第五,提高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水平,更好地满足社区居民的健康和就诊的需要。第五,提高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服务质量,让社区卫生服务融入到居民的日常生活之中。最后,加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大型医疗机构的制度衔接,采取分级就医、合理转诊的做法,既缓解大医院的就医困难,又发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应有的作用。

5 结语

总之,社区居民健康档案在社区公共卫生服务中发挥着愈加重要的作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一定要使用好社区居民健康档案,更好地服务于本社区居民的健康管理工作。

返回目录

2022公共卫生管理论文5篇相关文章:

2022护士长年度考核登记表个人总结(2)

博士生毕业论文致谢5篇

最新医院副院长个人工作总结范文

2022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宣传月活动方案

幼儿园半年工作计划精选5篇

学校开学疫情防控工作方案最新8篇

护士长年终工作总结精选2022

护士长个人工作总结十篇

2022医院年终工作总结

公共关系管理结课论文3000字

    4639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