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新闻资讯>育儿>

别被这些流行育儿理论洗脑了,最简单有效的儿童训育方法进来看

小依分享

  作者 | 超超爸爸

  过去教育孩子,没有太多理论依据,爸妈都是根据自己的成长体会来管教孩子,我妈怎么管我的、我就怎么管儿子,原生家庭的生活方式深深影响着新生家庭。

  后来,有个叫斯波克的医生把60年的育儿经验写成了《斯波克育儿经》,成为我的父母那一辈人的育儿圣经。

  到了我们这一辈人升级为父母,育儿理论已经呈现门派林立、各领风骚的局面。有的爸妈认识到科学育儿的重要性,买书、听讲座、参加培训班,成为某一门派中的高手;有的泡论坛、刷朋友圈、碎片化阅读,成为某一门派的俗家子弟;也有的雨露均沾、各门派武功兼收并蓄,成为像郭大侠那样的侠之大者。下面列举几个江湖上的主流门派。

  江湖门派

  正面管教

  正面管教(Positive Discipline),以下简称PD,基于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发展而来。建议爸妈采用和善而坚定的态度,以赢得孩子合作为出发点,采用自然后果(任由孩子去做并从后果中吸取教训)、逻辑后果(针对不同后果人为制定奖惩规则)等训育方法,让孩子的不良行为终止。

  父母效能训练

  父母效能训练(Parent Effectiveness Training),以下简称PET,是基于托马斯·戈登博士理论的育儿理念。把儿童和父母之间的矛盾划分为来自儿童的问题和来自父母的问题,对于前者采用接受性语言来处理,对于后者采用“我-信息”等技巧来应对。

  倡导积极倾听的理论

  一些倡导积极倾听的理论,权且归为一类。比如海姆·吉诺特博士的《孩子,把你的手给我》,阿黛尔·法伯的《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会说》。这一门派强调积极倾听孩子的倾诉,但在解决实际问题方面比较薄弱。

  以上这些主流门派的理论,虽然理论基础、训育手段有所不同,但有一点却是惊人的一致——对“说教”采取无条件否定态度。

  说教的悲剧

  说教,简单的说就是讲道理,告诉孩子应该做什么、怎么做,或不应该做什么、为什么不可以等。说教是为人父母对孩子错误行为的直接反应,最常用的套话是“我这样说都是为你好……”。

  比如,冬天你的孩子一定要穿裙子去学校,你第一反应当然是直接告诉她穿裙子的后果——会感冒,而不是采用PD的自然后果工具,让她尝到受凉感冒的苦头后就学乖了。

  再比如,孩子忘记在约定好的时间回家,好让你带她去买鞋,你的第一反应一定是告诉他,做人诚信守约是最重要的。而不是考虑到底采用PET的“你-信息”还是“我-信息”。

  说教,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是最直接、最省心省力的。但是江湖各大门派无一例外地批判和唾弃它,有图有真相。

  如果江湖上有个叫“说教”的教会的话,一定会和各大门派一较高下(你是不是想起了《倚天屠龙记》中的明教?)。想想的确这样,我的老爸老妈那一辈人,他们不懂什么PD、PET,都是传统的说教高手,一路把我们说到长大、教到成家,不也成功养育了我们姐弟几个,也没成为问题青年给社会添堵给国家添乱。

  如果有个说教的话,教主一定会和其他各派叫板——PD派的,你们的自然后果太狠,我可狠不下这心来,逻辑后果又太繁,如果为孩子吃饭喝水上厕所都一一制定规则的话,清规戒律也太多了吧。还有倾听派的,我承认积极倾听很重要,但是光倾听也不能解决所有问题啊?!

  教派纷争,弄得不好的话,从此江湖上血雨腥风、永无宁日。是时候为这些派系斗争做个了断了。

  说教无效

  客观的说,说教是一种简单有效的训育方法。只是爸妈在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场合、一而再再而三地使用说教,把它当成万金油,最终让孩子抵触反感,不愿执行,让说教背上乏力、无效、有害的恶名。那么,在哪些情况下,说教是毫无用武之地呢?

  ① 处于自我中心阶段时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把儿童道德发展分为四个阶段,其中第一阶段称为自我中心阶段,大概在2-5岁左右。这个阶段时期的儿童大多以自我为中心,按照自己的想象去执行规则,还不能理解成人或周围环境对他们的要求。也就是说,对处于这个阶段的孩子谈理论、讲道理,是对牛弹琴、杯水车薪。还是祭出自然后果、逻辑后果这样的法器比较管用,不谈理论、完全用行为和结果说话。

  皮亚杰曾举过这样一个例子:两个男孩去给妈妈买生日礼物,7岁的哥哥选了一串珠宝工艺品,3岁半的弟弟则选择了一辆小汽车,小心地包装好送给妈妈。可以看出这个3岁半男孩的行为就是“自我中心”的,因为他完全没有考虑到妈妈的兴趣与自己的兴趣并不相同。对这一阶段的孩子进行说教,即使再和风细雨苦口婆心,孩子也还是囿于自己的世界,无法站在你的角度看问题,最终让说教成为徒劳,还让孩子背上“说了总不听”的罪名。

  ② 不能有效理性思考时

  人际神经生物学专家丹尼尔·西格尔博士认为,孩子的大脑可以分为下层大脑和上层大脑,前者负责与生俱来的情感和冲动,我叫它本能脑;后者控制高级思维分析功能,我叫它理智脑。小孩子由于理智脑还没有完全发育成熟,所以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当孩子被本能脑控制、丧失理智、歇斯底里时,你跟他讲道理有什么用?还是等孩子心情好的时候进行说教才容易被接受。

  ③ 和爸妈有沟通障碍时

  当孩子开始撒谎、和父母产生隔阂、出现价值观、人生观分歧时,哪儿还听得进你的苦口婆心,他们或阳奉阴违、或背道而驰。然后你还找个借口来安慰自己,称其为“叛逆期”,好吧,希望这个“叛逆期”能够有始有终。

  说教有效

  好了,背负千载骂名的说教终于可以咸鱼翻身了——不是说教无效、不是孩子太淘,而是爸妈使用的时机场合不恰当。如果孩子已经渡过了自我中心阶段、理智脑渐趋成熟并居于主导、和爸妈价值观一致并沟通顺畅,那么爸妈就可以放心大胆地使用说教了。

  能够理解和接受说教的孩子,其实已经基本学会了“共情”(empathy)。共情力,也叫同理心、换位思考能力,是一项很重要的儿童情商力。具备共情力的孩子,能站在父母的角度来看问题,能够和你秉持相同的立场,体会你的苦衷和难处,自然能听进去你讲的那些逆耳忠言。

  如果要求孩子有共情力,爸妈当然先得具备共情力。也就是说,爸妈也要学会换位思考,站在孩子的角度看问题,并把说教言辞尽量编译成孩子能够听懂、理解和接受的语言,从而提高说教的接受率。

  说教案例

  之前我是个坚定的PD践行者。我在和超超相处的过程中发现,跟小孩子讲道理实在是枉费口舌。只有使用自然后果,让孩子学会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同时制定奖惩制度,用逻辑后果对孩子的行为进行约束。

  但是,随着超超逐渐长大,我发现,以前一直不被待见的说教,逐渐有了市场。只要在超超心情好的时候,用合适的措辞直接说,他能听得进去。

  上学期超超数学期中考试成绩不佳。我就直接和他说:超超,这次数学考得不理想,我们一起想一下,怎样在最短时间内把成绩提升上来。我不想和其他爸妈一样每天让你大量刷题做教辅试卷。我会每天出八九道数学题、针对你经常出错的知识点,你每天完成学校作业后、再花半小时就能完成。爸爸每天上班很忙,还要腾出时间出这些题,就是希望用最少的时间让你取得最快的进步,你愿意配合吗?

  这是一段纯说教,没有配合任何配套奖惩措施,我也不想用下次考试的成绩来进行自然后果教育。没想到超超听进去了,每天自觉花半小时认真做我出的题目,虽说中间有些小插曲小反复,但总体配合得还算不错(具体方法参见《用半学期把孩子成绩提高30分》)。

  我想,这段成功的说教得益于孩子共情力的提高,能够换位思考,体谅到我的辛苦,真正理解了什么叫“我是为你好”;同时,我也换位思考,站在孩子角度看问题,告诉他,虽然多占用你半小时,但是是用最小的痛苦来博取未来的快乐。

  其实,每种教育方法都有其优势和劣势。说教,作为一种简单直接的传统教育方法,不应被歧视。随着孩子逐渐长大、变得更加理性、尤其是具备同理心之后,说教有了更大的应用空间。PD、PET、积极倾听、说教,这些教育方法,爸妈都需掌握,针对孩子的不同个性和不同年龄段灵活运用。如果要我用一句话对这些教育方法进行总结的话,就是:小时管教,大时说教。

作者公众号:超爸育儿经

  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40454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