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新闻资讯>热点>

关于电影湄公河行动的影评(2)

乐平分享

  我们都知道,电影是现实的浪漫演绎,那么现实中抓捕毒枭糯康的“湄公河行动”是怎样的呢?

  让我们回到2011年10月5日,从“湄公河惨案”开始,回顾抓捕主犯糯康的全过程。

  2011年10月5日上午,中国籍船只“华平号”和“玉兴8号”在湄公河流域被两艘不明身份的武装快艇劫持。

  随后,又传来了泰国军方枪击“华平号”和“玉兴8号”的消息。

  接着,泰国媒体传来相关报道,声称“华平号”和“玉兴8号”涉嫌武装走私毒品,在受到泰国军方拦截时开火,泰国军方还击打死一人,并在船上搜到95万粒麻黄素药丸和1支AK47自动步枪。

  但是,随着大量船员尸体从湄公河上打捞上来,死者呈现出手脚被捆、嘴被堵、眼被蒙的状况,再加上附近的另一艘中国船只“华鑫6号”上目击者的描述,以及泰国方面的调查取证,真相逐渐大白,中国船只“武装贩毒”一说纯属栽赃陷害,这其实是“金三角”地区特大武装贩毒集团首脑糯康及其集团骨干成员与泰国个别不法军人勾结策划、分工实施,绑架并杀害13名中国船员的一起重大案件。

  惨案发生后,党中央、国务院要求尽快查明案情、缉拿凶手,给遇难者家属一个负责任的交待,切实保护我国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受国务院委托,国务委员、公安部部长孟建柱率工作组于2011年10月23日在云南西双版纳召开会议,专题研究处理案件有关事宜。同时,公安部副部长张新枫任团长的中国公安高级代表团赴泰国,实地了解案情,督促泰方尽快破案。

  2011年10月28日,泰国军方中的9名涉案士兵已经归案,交由泰国军事法庭进行审判。于是,糯康及其手下就成为重点抓捕的目标。

  2011年10月31日,在中国政府倡导下,中、老、缅、泰四国在北京决定建立湄公河流域安全执法合作机制,该机制的建立为协作侦办专案奠定重要基础。随后,专案组分别向老缅泰三国派出了200多人,共6个工作组,有的是从事秘密侦查,有的是与当地警方合作,全力抓捕糯康及其手下。

  而这个行动无疑是艰巨的,因为糯康是金三角地区最大的毒枭,涉嫌杀人、绑架、勒索、制贩毒品、贩卖人口和金钱贿赂,堪称无恶不作。糯康曾效力于泰缅边境民族地方武装坤沙,1996年坤沙投降后,糯康收编残部,逐步形成多达100余人的武装暴力犯罪势力,配备有AK冲锋枪、M16步枪、火箭筒、机枪等武器。他作恶多端,过去15年,他曾枪杀过15名缅甸缉毒警察,在老挝和泰国也犯下重罪,曾被中、缅、老、泰四国通缉,但是由于他身处边境,而且持有重武器,给抓捕工作带来很大难度。

  面对困难,专案组采取了顺藤摸瓜、步步为营的抓捕策略。最先锁定缅北一名毒贩,此人特务出身,人脉较广。专案组干警化装潜伏,待此人被诱骗进入中国境内时,将其逮捕审讯。“审了一周,他供出糯康集团底下一名小头目——位名叫岩相宰的船主。专案组获知,岩相宰每十天半月就会从“金三角”溯流而上到缅甸第四特区。中国联手相关国家警方设下埋伏圈,在岩相宰的船经过时将其抓捕。

  经过突击审讯,岩相宰交代了糯康集团的内部组织结构、人员分工、重要成员情况。据岩相宰的交代,糯康集团的一号人物是糯康,二号人物是桑康,三号人物是依莱,四号人物是翁蔑。糯康的指挥部设于湄公河老挝和缅甸交界处的江心小岛孟喜岛,沿岸有百余名武装人员巡查警戒,这伙人边贩毒牟利,边以保护费为名勒索过往船只。

  专案组首先决定抓捕三号人物依莱。此人“老奸巨猾”,有一定文化程度,是糯康集团的出谋划策“军师”。专案组捕捉到其从老挝万象乘车离开的情报,一场精心设计的抓捕令依莱落网。据“10·5”案专案组审讯组长描述,这伙人被捕后说,他们没想到,中国政府办案力度这么大。

  据依莱交代,“10·5”案幕后主使就是糯康,他本人一手策划此案,并亲口下令“将船上的中国人全部干掉”。而“华平号”和“玉兴8号”上13名中国船员惨遭杀害,只因船主未缴保护费,且两艘船被误认为是缅军征用来袭击糯康指挥部的船只。中国商船在湄公河流域是吃水最深的,船大而坚固。

  但是,在“10·5”案件发生后,糯康已经离开了自己的大本营。境外办案,中国警方处处受限,尤其是大规模的搜捕行动,只能请求、协同、主要依靠当地军警完成。由于糯康长期在老挝、缅甸、泰国边境地区活动,为了在当地生存发展,获得当地居民的支持,经常拿钱贿赂当地的基层军人、警察和村干部,甚至给当地修桥铺路,很快就赢得了当地人的信任,一旦联合抓捕糯康,都会有人给他通风报信,抓捕工作难度很大。追捕过程中,糯康从中国专案组手中逃脱了三次。

  2011年12月6日,专案组接到确凿线报,糯康藏身在老挝波乔省一个山村,该村有他的一个小老婆。专案组紧急协调老挝的军警,包围村庄,准备搜查,但是遭到了当地人的阻挠。天黑以后,糯康在村民的保护下,悄悄地跑到河边,划船到缅甸一侧,逃跑了。

  为了加强情报收集和安全联络,专案组甚至动用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同时,驻缅甸的工作组继续加大与缅方合作力度,专案组抓获了一个与糯康联系密切的人。通过审讯,他供出了糯康在缅东北大其力山区的藏身处。营地位于崇山峻岭,离湄公河很近,而且有十几名全副武装的手下。专案组协调缅甸的军警开展合作,准备突袭营地。营地在深山老林里,戒备很严,到晚上,糯康就在营地周围都埋上地雷,结果一名队员碰到糯康的暗哨,开枪,但行动组的包围圈尚未合拢,糯康等人闻声四散逃脱。

  虽然糯康几次凭借狡猾的本能逃脱了追捕,但是他的生存空间被挤压得越来越窄小,组织内部开始分崩离析,糯康手下骨干先后落网。专案组发现二号人物桑康离开了大本营。2012年4月2日,桑康落网。

  此后,专案组一次次突袭糯康营地,使他们在缅甸一侧很难立足。4月25日,专案组接到情报,几乎已是孤家寡人的糯康惊惶中从缅甸深山出逃。专案组敏锐地猜测到糯康想从重重包围的缅甸逃往老挝躲藏的意图,立即协调老挝警方加强沿岸布防和戒备盘查。当晚,糯康和两名手下在老挝波乔省孟莫港附近刚一上岸,就被已部署在此的专案组及老挝警察擒获。

  此后,中老两国警务合作渠道就移交糯康开展交涉,经过紧张而富有成效的磋商,老挝政府同意由老挝警方向我国警方移交糯康。此举创新了通过国际警务合作渠道快捷移交犯罪嫌疑人的新模式。5月10日,糯康在老挝万象瓦岱国际机场被移交给中国警方。

  据糯康交代,负责案件具体实施的是四号人物翁蔑。专案组继续组织抓捕,走投无路的翁蔑和手下五六十人向缅甸政府投降。8月28日,经过艰苦谈判和具体交涉,根据中缅协商结果,翁蔑被移交给中国,以协助中方调查。

  至此,案件主要犯罪嫌疑人全部抓

  电影湄公河行动影评篇4

  定档于9月30日上映的《湄公河行动》,在档期上显得难免有点尴尬。前有根据张嘉佳小说改编的影片《从你的全世界路过》,后有郭小四导演的第五部影片《爵迹》,这两部影片理应是《湄公河行动》的最大威胁,但反过来有成就了这部影片。国庆档的高潮中,少的是热血和激战,多的是文艺和青春,自然给了厌倦者选择这部警匪片的机会。以拍摄警匪片出名的导演林超贤,近年一直游走在金像奖题名的边缘,看得出《湄公河行动》展现出了导演娴熟的技艺和成熟的叙事模式。可以肯定的是,这部影片是成功的,而成功的关键不仅仅在于对真实案件改编造成的轰动和影响,更在于导演本人对于影片叙事的把握和安排。

  《湄公河行动》取材来源于2011年10月发生在湄公河的惨案。我国13名船员惨遭毒手后,公安部成立特别行动小组和缉毒侦查队,潜入到号称“毒品基地”的金三角揪出幕后黑手的故事。影片在最大程度上还原了惨案的真实性,同时导演兼顾电影故事的流畅性和生动性。同为真实案件的改编,去年香港上映的《踏血寻梅》侧重于电影中人物性格的塑造,带有明显的压抑和无力,而《湄公河行动》却丰富充盈的向世界呈现出了中国当代的警察新形象,有力的表现出国家对于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关注,树立了有担当的大国形象。

  整个影片的风格明显区别于昔日里内地的警匪片。在影片的开始,大量的运用了资料和新闻的展示,这种展现背景的方法在好莱坞影片中已经成为一种基本的铺垫方式。在资料的滚动和插入中,以记录化的方式呈现出了影片的风格——真实,加之少量的解说将观众迅速的带入到事件之中。这种好莱坞模式的铺垫方式对于整个影片的风格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在影片的结束更是利用真实的资料直接点明了影片的主题。在刚开始的环境渲染和气氛营造中,导演更是直接将镜头抛向北京方面,通过天安门,人民大会堂,公安部,四国联合会议等环境和事件的还原,表明了国家的意志和态度。这点能最大程度上满足了观众个人的需求,即个人爱国情感和国家决策的相互结合。影片始终都在保持着对观众需求的满足,在张涵予饰演的高刚和彭于晏饰演的方新武这两个角色塑造上显得极其典型,林超贤导演放弃了其他影片中人物塑造的单一化和模式化,或许是观众既希望他们是接地气的民警,又希望他们是穿越于雨林中的特种战士,影片最大程度的满足了观众的心理需求。彭于晏和张涵予对人物的拿捏是恰到好处的,满足了观众对于暴力和热血的渴望,又体会到了人物内心的纠结和恩怨情仇。为了迎合审查制度和避免错误,内地传统警匪片中人物的脸谱化已经达到了一定程度,而该片中对于警察形象的开拓是相对于成功的。《湄公河行动》这部影片中,出现大量警察的伤亡,指挥中心被炸掉的场景,通过各种残酷的事情及尽展现出犯罪势力的猖獗,这种残酷性恰好凸显出当代警察不畏生死,维护正义的决心和形象。

  导演在影片中对于事件的安排和叙事模式上有着自己的特点。在前半部分事件的演绎中,影片显得虽有点臃肿和低沉,大量的切换人物和场景有些让观众措手不及,但是这种积累和描绘的方法也为影片后面蓄力爆发做了最好的铺垫。从北京、云南、缅甸、老挝等多个环境的切换,从决策者、执行者、行动者、潜伏者、犯罪者、普通人多个方面去交代事件,多视角的展示了湄公河案件的扑朔迷离。在影片剧情慢慢的堆积过程中,观众抓住了人物的性格特点,如高刚的人情味,郭氏兄妹的细腻情感,方新武的人生轨迹,都如溪水潺潺,流进观众的内心。导演为了避免线索的混乱,只安排了一条时间线索将人物和事件进行串联,这和传统的警匪片的差异较为明显。在单线索虽然不能很好的将人物立体化,但是却能更好的体现出湄公河事件的波折性,而昔日的警匪片将案件往往用作多线索并行,导致案件及其复杂化,最后连导演自己不能很好的进行处理。

  好莱坞式警匪片的镜头剪辑为影片的叙事做出了最大的贡献。在影片的后半部分,影片已经进入到高潮,观众不会担心没有好看的画面和剧情,前半部分的蓄力在后半部分彻底的爆发出来。快速剪辑在战斗中极其娴熟,剪辑师大卫·理查森剪辑过多部香港警匪电影,曾经凭借杜琪峯2004导演的《大事件》拿到第41届金马奖最佳剪辑。在《湄公河行动》这部影片中的剪辑更是出神入化,一扫国内警匪片的亢长无力。在最后一场抓捕诺卡战争戏中,导演大量的采用特殊视听语言所能带来的独特效果。爆战的静场效果营造出眩晕感和冲击力,主观镜头所带来的独特视角和观众视点都展示出导演的独特风格。林超贤导演曾经在《逆战》这部影片中对于战争戏的把握已经相当的成熟,在这部影片中对于画面调度的驾驭更是轻车熟路。

  如果说影像的美感来源于视觉和听觉的冲击,震撼的体验则来自于故事的张力和剧情的延伸。可以说,《湄公河行动》这部影片不仅是在技术和故事上达到了警匪片合格的标准,在叙事模式上也是多数国内影片不能企及的。快速流畅化的剪辑,好莱坞式的叙事风格,给国产警匪片注入了一针强心剂。对于一部产生于内地的警匪大片,虽然带有了某些制度下的特点,但是丝毫不会影响它成为一部值得品嚼的动作大片。

  查获归案,案件、案情全部查清。

  2012年11月6日,云南省昆明市中级人民法院宣判“10·5”案,以故意杀人罪、运输毒品罪、绑架罪、劫持船只罪数罪并罚,判处被告人糯康、桑康、依莱、扎西卡死刑。2012年12月26日云南省高院终审驳回上诉、维持原判。2013年3月1日,根据最高人民法院院长签发的执行死刑命令,云南省昆明市中级人民法院依法对糯康、桑康、依莱、扎西卡四名湄公河案罪犯执行了死刑。

关于电影湄公河行动影评相关文章

1.湄公河行动票房

2.湄公河行动经典台词语录对白大全
3.
2016国庆电影档期 2016国庆电影上映时间表 2016国庆节上映的电影

上一篇:天龙座流星雨光临在哪

下一篇:湄公河行动电影影评

1609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