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新闻资讯>理财>

积极财政政策解析

坤杰分享

  积极的财政政策是就政策作用大小的比较意义而言的。积极的财政政策是就我国结构调整和社会稳定的迫切需要而言的。积极的财政政策不是一种政策类型,而是一种政策措施选择。今天小编要给大家分享的是积极财政政策解析。下面为大家做分享!

  积极财政政策解析

  其一,积极的财政政策是就政策作用大小的比较意义而言的。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多种原因,我国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 以及中央财政收入占全部财政收入的比重不断下降,出现了国家财政的宏观调控能力趋于弱化,"吃饭财政"难以为继的窘境。面对中国经济成功实现"软着陆"之后出现的需求不足、投资和经济增长乏力的新形势及新问题,特别是面对亚洲金融危机的冲击和影响,必须使我国财政政策尽快从调控功能弱化的困境中走出来,对经济增长发挥更加直接、更为积极的促进和拉动作用。这就是"更加积极"或积极的财政政策的主要涵义。

  其二,积极的财政政策是就我国结构调整和社会稳定的迫切需要而言的。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市场化程度的不断提高,我国社会经济生活中的结构性矛盾也日渐突出,成了新形势下扩大内需、开拓市场、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严重障碍。而作为结构调整最重要手段的财政政策,显然应在我国的结构优化和结构调整中,发挥比以往更加积极的作用。此外,由于社会收入分配差距扩大,国有企业改革中下岗、失业人数增加,城市贫困问题的日渐显现等原因,作为社会再分配唯一手段的财政政策,也必须在促进社会公平、保证社会稳定方面发挥至为关键的调节功能。这是市场机制和其它政策手段所无法替代的。形势的变化,紧迫的客观需要,使中国的财政政策不能不走上前台,充分发挥其应有的积极作用。

  其三,积极的财政政策不是一种政策类型,而是一种政策措施选择。中外的经济理论表明,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财政政策,大体可分为扩张性财政政策、紧缩性财政政策和中性财政政策三种类型。如本世纪30年代美国的"罗斯福新政",及其与之配套、至少实行了10年之久的扩张性财政政策;日本自60年代以来所奉行的扩张性财政政策等,都具有这种政策特征和政策取向。而我国当前实施的积极的财政政策,只是在适度从紧财政政策大方向下,根据变化了的新情况、新问题和始料不及的某些外部因素而采取的一种应对性财政政策举措,并非是一种政策类型。

  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不会挤压民间资本的投资空间

  3月5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开幕,国务院做政府工作报告,重申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这不由得叫人想到前一阵引发舆论关注的“45万亿经济刺激计划”。虽然事后发改委出面解释,称这种说法混淆了“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和“投资刺激计划”这两个不同的概念,二者不是一回事,不具有可比性,仍有声音质疑政府得了“刺激依赖症”,认为在企业杠杆高企、财政压力增大的情况下实施刺激性财政政策,将给中国经济带来不利。

  这种担心并非全无道理。虽然现在我国中央政府的杠杆不算很高,地方政府债务和大型国企的债务却不少,根据北京大学中国公共财政研究中心林双林教授的核算,如果加上地方政府债务和中央政府必须承担的大型国企的债务,我国政府实际债务规模与GDP的比率已经超过60%。虽然这个比率远低于欧美发达国家,但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在这方面不能和发达国家比。到2016年底,中国的实际政府债务/GDP比率在所有发展中国家中名列第三,仅次于巴西和印度。去年财政赤字突破3%,创了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历史之最,同时也首次碰触了欧盟所谓的“3%国际警戒线”。如果真的再走大规模财政投资的老路,不但会挤占民间资本的空间,还将陷入经济拉美化的危险。

  但实际上,这些担心都是对政策误读造成的。如果仔细算一下账,就会发现我们的政府是非常清醒的,不会搞大规模财政投资刺激计划。2016年国家财政计划安排中央财政赤字1.4万亿元、地方财政赤字7800亿元、地方专项债券4000亿元,共计25800亿元;实际执行情况是28300亿赤字加上4000亿地方专项债,总计赤字32300亿。2017年的预算仍然按赤字率3%安排,其中,中央财政赤字1.55万亿元,地方财政赤字8300亿元,安排地方专项债券8000亿元,共计31800亿元。如果按照预算执行的话,2017年的实际财政刺激总量与2016年可能持平。但现在经济形势开始变好,6.5%的GDP年增长率被普遍认为能够实现甚至还会超过,这样随着经济总量变大,财政刺激的力度实际上是相对缩小的。

  有人担心实际操作中会远远突破3%的赤字目标,这种可能性其实不大。由于去年的财政刺激力度较大,很少有结转资金留到今年使用。2016年国开行共发行了1.6万亿的专项金融债用于支持地方政府基建项目,由于专项金融债的财政贴息数额太大,财政负担趋重。2016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59552亿元,比上年增长4.5%,低于GDP增速2.2个百分点,延续了增幅逐年回落的走势,为1988年以来中国财政收入最低增速。

  从数据来看,今年政府会比去年更注重风险控制。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表态“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大力度”后,紧接着专门解释了增加赤字的原因——“适度扩大财政赤字,主要用于减税降费,进一步减轻企业负担。”一句话,政府加大积极财政政策力度的原因是为了减轻企业负担,而不是要挤占民间资本投资空间。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接着说明,要在降低企业和个人税负的同时,“适当增加必要的财政支出和政府投资,加大对民生等薄弱环节的支持。”

  从财政结构性支出来看,财政政策正在从以往的投资的职能中松绑,其功能要从政府直接参与投资转向为供给侧改革服务,用来保证民生方面的支出比例将有所提高。除了增加比例外,还要“创新财政支出方式,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不仅仅是增加数量,同时要提高效率。今年其实是在保持去年规模的基础上略有收缩,根本不存在“大规模政府投资刺激计划”,民间资本大可不必担心被挤压。

  2017年全国32个省级单位(含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将会达到65.44万亿,其本质是在提升中国经济整体水平造福全民的同时,为民间资本提供基于优质资产的投资机遇。财政的投入就那么多,这65.44万亿实际上是要靠推动企业投资来实现的,要延续通过“大基建+PPP”模式拉动经济增长的政策。投资的方向也不仅仅是明文指出的基建、市政、交通、民生等领域,因为修建基础设施的各种采购势必会带动建材、电子、服务等相关领域的发展,经过有效传导,将进一步促进产业结构提升,拉动持续消费升级。可以说,政府采用的财政经济政策并非是单纯依靠政府财政和国企的片面拉动,而是放手发动群众的全面拉动。

  
看了“积极财政政策解析”的人还看了:

1.积极财政政策的含义

2.积极的财政政策在我国的作用

3.积极的财政政策的作用

4.2017年财政政策分析

5.宏观财政政策含义

    2789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