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政策对股市的影响机制
股票市场对货币政策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其规模的扩大和结构的不断变化影响着货币供给与需求,从而影响着货币政策的制定、实施和传导效率。今天小编要给大家分享的是货币政策对股市的影响机制。下面为大家做分享!
货币政策对股市的影响机制
随着资本市场的迅速发展和金融创新的深化,股票市场对实体经济的影响日益增强,股票价格指数与GDP之间呈现出一定的正相关性,股市已成为宏观经济的“晴雨表”。同时,股票市场对货币政策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其规模的扩大和结构的不断变化影响着货币供给与需求,从而影响着货币政策的制定、实施和传导效率。西方经济学家关于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与股票市场关系的研究很多,归纳起来大致有两类,即通过研究货币供给对投资或对消费的影响来揭示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与股票市场的关系。从西方发达国家货币政策的实践来看,股票市场传导货币政策主要包括以下几种路径:
1.资产结构调整效应渠道
资产结构调整效应以詹姆斯。托宾的q理论为支撑。托宾(James Tobin,1969)认为,货币供给通过利率变动影响收入变化,其间存在着一个股票市价或企业市价变化的问题和一个固定资本重置价格变化的问题,即货币政策是通过影响证券资产价格从而使投资者在不同资产之间做出选择而影响经济活动的。为此,托宾引入一个新概念“q”,即企业的市场价值与资本重置成本的比值。q的高低决定了企业的投资愿望,q高意味着企业的市场价值要高于其资本的重置成本,相对于企业的市场价值,新厂房和设备的投资比较便宜,因而企业可通过发行股票获得价格相对低廉的投资品,从而增加投资,经济呈现出景气态势。相反,如果q低,即企业的市场价值低于其资本的重置成本,则投资萎缩,经济不景气。
托宾的q理论突破了传统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囿于货币供应量和货币流通速度的局限性,将货币传导分析推广到整个金融结构,从而将货币部分地内生化。该理论为从资产结构调整角度解释货币政策的传导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思路。具体而言,当一国中央银行实行扩张性货币政策时,其货币供应量(M)的增加将导致利率(r)下降,而股票和债券的相对收益率将会上升,经由公众的资产结构调整效应最终促使股票价格(*)上升,q相应上升,带动企业投资(I)扩张,最终使国民收入(Y)增加。这一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可表示为:M↑→r↓→*↑→q↑→I↑→Y↑。
2.财富效应渠道
莫迪格利亚尼(Franco Modigliani,1971)在其生命周期消费模型中指出,消费者是具有理性的,个人将在更长的时间内计划他们的消费和储蓄行为,以期在整个生命周期内实现消费资源的最佳配置。因此,决定消费的不是现期收入,而是消费者的毕生资财,包括人力资本、真实资本和金融财富,股票是金融财富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因此,货币供给量的变动将通过改变利率和股票价格来影响居民的金融财富(w)及其一生的财富量(LR),进而影响其消费需求(C)和国民收入(Y)。财富效应理论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可描述为:M↑→r↓→*↑→W↑→LR↑→C↑→Y↑。20世纪90年代全球性的股票市场繁荣,尤其是美国股票市场的空前繁荣所引发的消费增长,为股票市场的财富效应提供了直接的实证支持。S.Ludvigson&C.Steindel(1999)对美国股票市场财富效应进行分析后得出结论:股票财富与社会总消费之间存在着显著的正向关系,股票市场的不断发展确实增加了市场中的消费。但计量结果同时也显示,股票市场财富效应相当不稳定,而且很难消除这种不稳定性。
3.流动性效应渠道
流动性效应理论认为,企业或居民在选择持有何种资产时会考虑流动性的要求。其原因在于耐用消费品(如汽车、住宅等)的流动性较弱,当发生财务困难而必须出售这些资产时,不可能完全收回它们的价值;而金融资产(如银行存款、股票或债券)的流动性很强,在需要时可以很容易地按市场价值出售而收回现金。当预期自己将陷入财务困境时,人们通常愿意持有流动性强的金融资产,而不愿意持有缺乏流动性的耐用消费品。因此,如果消费者陷入财务困境的可能性提高,耐用消费品支出就会减少;反之,如果消费者陷入财务困境的可能性减小,耐用消费品支出就会增加。
消费者的资产负债状况对消费者评价自己是否陷入财务困境具有重要的影响。具体说来,当消费者持有的金融资产与负债相比为数较多时,他们对发生财务危机的可能性的估计比较小,因而就更愿意购买耐用消费品。因此,当股票价格上升时,金融资产的价值将提高,消费者因财务状况比较稳定,对陷入财务困境的可能性估计就很低,因而耐用消费品支出将会增加。由此可见,货币和股票价格之间存在着比较密切的联系,它们之间的联系及对经济的影响过程也就是货币政策的传导过程。这一过程被米什金(Frederic s.Mishikin,1977)描述为:M↑→*↑→金融资产价值↑→财务危机可能性↓→耐用消费品开支↑→Y↑。
4.资产负债表渠道
伯南科和格特勒(Ben Bernanke&Mark Gertler,1995)在分析了美国20世纪30年代经济大萧条之后认为,传统的货币政策传导渠道没有考虑经济对货币政策的反应,因而是不完全的,甚至像“黑箱”,同时利率渠道的传导作用很难得到实证研究的支持。基于此,他们提出了资产负债表渠道(也称为净财富额渠道),认为货币政策可以通过影响潜在借款人(企业或居民)的资产负债表质量或财富净值而对经济运行产生影响。
借贷市场存在着一种非常重要的现象——信息不对称,而正是这种现象的存在,导致了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金融机构为了防止借款人的败德行为给自己带来损失,其授信额度控制以借款人的财富净值为基准,并采取抵押和担保的方式。企业净值的增加会减少逆向选择和降低道德风险,因为较高的净值意味着借款人拥有较多的担保品,逆向选择的损失将减少,从而鼓励对投资支出的融资贷款。同时,企业较高的净值意味着所有者在该企业投入了较多的股本,而股本投入越多,所有者从事风险项目的意愿也就越低,也不会将公司的贷款投向于个人有利但不能增加公司利润的项目,从而降低了道德风险。因此,当货币供给量增加、股票价格上升时,企业的净值也将随之提高,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减少,导致贷款和投资支出增加,从而促进经济增长。其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可描述为:M↑→*↑→逆向选择↓&道德风险↓→贷款↑→I↑→Y↑。
5.股票市场渠道
Ralph Chami(1999)等通过分析股票市场的内在作用机理,提出了不同于托宾q理论和财富效应的货币政策传导新机制——股票市场渠道。Ralph Chami认为,企业股东的收益包括股票红利和股票价格上升两个部分,但无论哪一种收入都表现为名义收入,其实际价值取决于价格水平或通货膨胀水平的高低。中央银行通过改变货币政策变量(如货币供应量等),影响经济社会的一般物价水平(通货膨胀水平),居民拥有的股票的收益和资本金(表现为名义收入)将会受到一般物价水平的影响,股票的价格便会发生波动,这样股票持有人就会随着通货膨胀的变化而改变其对股票投资回报率的要求,公司为了满足股东的要求就会相应调整生产,最终使总产量上升。这一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可表述为:M↑→P↑→股票除息价值↑→本期股票真实回报↓&消费↓→I↑→资本存量↑→下一期产出↑。
看了“货币政策对股市的影响机制”的人还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