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清闲”背后的隐痛是什么?
如今的社会,很多人都在羡慕教师这个职业,认为当老师不是双休就是放假,一年也上不了几节课,生活过的特清闲。我敢说,如果老师们真的选择了“清闲”,那才是今天教育的悲哀。
一次坐车,一司机醋意十足地对他的搭档说:“我认为这个世界上最最舒服的工作就是当老师了,一个月拿几千块钱,一星期就上那么几节的课,可清闲死了!”
说这话是羡慕?还是嫉恨?我听了却如此别扭。
再说,大家口中的“清闲”也不是谁哭着、求着谁“讨要”的,那可是国家法定的。如果老师没有假期,应该也能扛得住,不过学生扛不能扛得住就不好说了。
人往往就是这样: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上上下下,里里外外,总有一些人喜欢对别人的职业、职位评头论足,三分仰慕,七分醋意,还说的头头是道,让人生厌!
三百六十行,行行有“蜂糖”,行行有“苦浆”,咱总不能蘸着自己忙碌的“苦”往死里想别人的清闲的“甜”吧。
谈到清闲,还真得好好审视一下老师们的“清闲”。如果我们有的老师真的选择了“清闲”,那教育就应该另当别论了,有的“清闲”老师真的不想要!
职评路上捡“清闲”
暑假接近尾声,全国各地的学校里又开始响起教师职称评定的钟声。
钟声传来,小杨在心里默默念叨:今年,我也可以评高级职称了,前面排队等候的人那么多,路那么长,名额那么少,什么时候才能轮到我呢?嗨,别“癞蛤蟆想吃天鹅肉――痴心妄想”了!
小杨是外镇的我的一个亲戚,在镇中学教两个班的数学。
小杨还清晰的记得,去年,他们学校老师为职称评定弄的风生水起,同事们为评高级,各人都把“护身符”从柜子里翻出一大堆,抱到学校,当面争的面红耳赤,背后弄的伤痕累累,关系都弄的疏离了。
你说,大家都辛辛苦苦干了多少年,谁好谁差?又能有什么客观的依据证明某些人做的一定就比另外一些人好呢?上面就给五个名额,十几个老师去争夺,难免有个别人会受伤。小杨作为旁观者,看得心里甚是不舒服。
小杨还有一个同学,他至今都是中二职称。说起他,可谓是方圆百里的大能人,教学成绩好,各种活动搞得有模有样,从国到省,从省到市,从市到县,荣誉证书一大堆。论本领有本领,论资格有资格,论教龄有教龄,就是学校没名额,就是不能评一级,谁也没办法。
上次小杨见到他,他还竟然“高大上”的说:“一辈子评不评高级又能怎样,还不是照样为教育做奉献?”
“拉倒吧,你!”小杨瞥了他一眼,“别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了!”小杨分明看到他说话做事的精神劲儿大不如以前了,从不钓鱼的他偶尔还去钓个鱼了,对着平静的河水看上个半天,心里没准也找到了人生的清静。或许他已经看破了,也无奈了,终于沉浸清闲里与世无争了。
我的一个同事说她老公学校里有一对夫妻,他们对老师所谓的职称评定,想都不想,更不愿意去挣,夫妻两个一天上了几节课后自寻其乐,小日子过的清闲自在而又舒心如意。听着让人羡慕,实则应该是部分老师特有的悲哀吧。
莫说人有高尚情怀,什么无私奉献,世上谁又会嫌恶用自己的汗水换来的名誉和金钱?职称评定这条路上,千军万马,浩浩汤汤,烟尘滚滚。能跑的,斗志昂扬,奋勇前行;禁不住跑的,摔下来,可能被马蹄踩踏。有人力衰,怕踩,所以他自愿主动放弃奔跑,选择清闲。
你说一个人一旦心向往“世外桃源”般的生活,还可能在“太阳下最光辉的事业”中大干一场吗?如果大家都怕踩,都选择安逸清闲,我敢说,那才真是今天教育中最大的不幸。
我不懂,也不太清楚教师职称评定的城府和城规,局外人更不懂老师们的无奈和苦衷。
因为不懂,所以也想不通,大家伙干了十几年,甚至几十年,该评了,你老还不给人家评,一律按照规章制度办事:师生比例不协调,没名额。
学校如今变迁几十年了,还拿过去供十个人吃的饭菜,喂今天的一百多人,怎么够吃?我在一个“区外教师引进交流群”中看到各地老师在群里也是一路飙升,跑着、喊着、怨着下面学校没有评职称名额,评个“小一”都很难。
其实,个别学校也不是一个名额都没有,给两个名额,调调大家的神经,激激大家的士气:谁干的“好”,谁就评。这也确实是教育对老师工作的奖赏性激励。想评,那就得拼命地干。
我们学校有个老教师,59岁评上高级职称,60岁退休。人家可真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大半辈子都是兢兢业业地干着教学,一刻也没有选择停下休息,这着实令人感动。
我常叹那些“老骥”等的是两鬓苍苍,累的是气喘吁吁。还好,到底还是评上了高级职称,也算是功德圆满,日后尽享真正的“清闲”了。
教书路上逢“清闲”
身为老师这一行,总是对众说纷纭的评价很敏感。
常常听到:有人说城里的孩子难教,有人说农村的孩子难教。无论是城里还是农村,都别把老师往“清闲”里逼就好。我觉得,一个人的心“清闲”比身体上的“清闲”更可怕,这是责任心的问题。
刚放暑假,我见到当了多年班主任的老同学,闲聊时,他说他不干班主任了,好清闲啊!
我惊愕他如此有能力,一个班主任怎么说不干就不干了呢?
他苦笑道:“累!不但身体累,心更累!”我知道他是一个绝对的不知疲倦的工作狂。是什么事让他累到不想干?追问下去,他终于道出了自己的苦:
有一次,他把考试成绩发在家长群里,结果被一个没考好的孩子的家长狠狠臭骂了一顿,并质问他:别人家的孩子都考那么好,你怎么把我们的孩子教那么差?是谁给你送礼了搞偏心?
我一听说“送礼”,差点笑岔气。这年头还有人给老师送礼?真是太阳打西边出来了。
他极力向人家解释他对孩子们是一视同仁,同等相待,也从来没收过什么“礼”。没想却遭几家围攻。唉!他叹息:发吧,落个如此的下场;不发吧,一些成绩好的孩子的家长不愿意,他们得“关心”孩子在校的考试成绩。这确实是个棘手的难题。
信息膨胀了,家长对着硬梆梆的手机都能骂老师,这已不是今天的什么新鲜事了。不怪大家,这是网络的不幸和万幸,万幸的是“愤怒的小鸟”抬手摔的是手机,而不是摔了老师。
不过,不当班主任,少和家长打交道,就会少了这样、那样的麻烦,自己也清静了不少。对此,我也深有体会。
当了十几年班主任,去年没干,感觉压在身上的一座山一下子消失了,再也不用担心学生吃呀,睡呀,病呀,打架闹事呀,偷偷早恋呀……只要好好备好、上好属于自己的每一节课,就OK了!
也突然在学生心里由“巫婆”变成“天使”了,下课学生围着、喊着甚比亲娘。我倒不是被别人逼成“清闲”,是自身因素。但是,深感班主任的职责和一个普通老师的职责的不同,班主任是没理由选择“清闲”的。
班主任若选择“清闲”,那定是班将不班;普通老师若选择“清闲”,也不是什么怪诞行为。许多老师现在都在自己的教学中小心翼翼,不敢怒,不敢斥,更不敢体罚学生。
下面的是我看到的一篇文章里的对话:
问:“大家都在群里骂什么?”
说:“什么都骂!比如说,一个孩子不交作业,老师批评孩子语气强硬了些,家长就跑上来骂;两个孩子打架,老师罚他俩停课写检查,家长也跑上来骂;放假前,有个孩子上学迟到了,由孩子的爷爷送孩子去上学,老师说:你家孩子习惯性迟到,大人要从自己身上找找原因。这个爷爷就不高兴了。在群里说,他管过上万人的大厂子,像这个班主任素质这么差的还是第一次见到……”
这种奇怪现象很让人纳闷:老师教书育人,认真负责了去管理自己的学生还会招来这么多的骂,还真有点像“光头往刺丛里闯”。但老师本着自己的职业道德和良心还得硬着头皮往里闯呀。
我们也知道现在社会上有很多正人君子为教育主持公道,义正言辞:当老师,要么就好好教,不教的就撤,别那么闲着误人子弟!
告诉你,老师们当年也是背着行囊、踏着年轻时豪迈,斗志昂扬地跨进校园的!
别把老师们往“清闲”里逼
当然,现在老师也在日日自省其身:一个月拿着上面发的两三千块钱的工资,不能狂吃,不能大喝;搀着别人家的孩子,不能打,不能骂;挤着职称评定独木桥,不能急,不能躁;批着学生的作业、写着自己的教案,不能停,不能闲……如履薄冰。
不过老师们肯定希望摆在自己面前的不是用薄冰铺就的路,而是厚实的明亮的宽敞的柏油路。
只希望,别在为难生活中隐痛的老师了,给予老师属于自己的东西和空间,让老师们静下心置身于教育教学中领好、管好、教好大家伙的娃崽子!若有不慎之处,请亦理性指正批评,千万别把老师们往“清闲”里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