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新闻资讯>教育>

孩子依赖心理重的行为表现有哪些

睿柠分享

  孩子的心理健康父母一定要认真重视,特别是对于那些依赖心比较重的孩子,父母要以合理的方式对其进行引导,培养孩子的独立性。下面是小编分享的孩子依赖心理的表现,一起来看看吧。

  孩子依赖心理的表现

  很多人在心理和行为上都有依赖的行为,如果我们身边有第二个人存在的时候,我们永远仰仗他去做事,而我们则成为那个享受成果的人,我们盲目地以为身边的人应该帮助我们解决问题,而不是亲力亲为。很多时候,这种依赖性是人格障碍的一种体现,如果过于强烈的话,就是一种心理上的疾病,而不是爱。

  依赖不是爱,是什么呢?是对寂寞的恐慌,对无助的排斥,对自卑的掩饰。他们往往由于年幼时缺乏母爱和父爱,而怀疑自己获得爱的能力,所以,一旦他们学会索取,就疯狂地展开攻击,他们必须与所爱的人寸步不离,以证明自己正在被爱而且并不孤独。他们会被形只影单吞噬,他们不能忍受可能被遗忘的结局。正是由于这种高度的恐惧,反而可能造成悲剧——他们饥不择食,来者不拒,索取无度,依赖的对象往往是容许他们去依赖的人,而不是他们真正所爱的人。

  当这种对他人的需要逐渐成为识别自己和生活质量的唯一标准,当这种依赖完全控制了一个人的生活和情绪,他就已经换上了消极性依赖人格失调。我们很难想象这样的人会真正爱上另一个人。无

  论是不肯给男人一丁点自由的女人,还是上了大学还坚持接送儿女上学的母亲,他们表现出来的是一种不肯定放手的依赖和自私,而不是真爱。当我们愚蠢的以为那是爱的时候,会发现,隔天他们对我们如痴如醉般的爱就完全转移到另一个男人或者一只宠物那里去了。是的,如果那个男人或者那条狗比我们更容易摆布和控制,我们就会立即失去所有的“爱”。

  真正相爱的人是不需要无时不刻在一起的,他们需要的是精神上的沟通和默契,是对彼此心灵的助长和赞许。他们尊重对方的生活方式,宽容以待;他们同时拥有自己的人格和世界,不容破坏。他们相容,并且相让。过分的依赖,特别是对他人身体、时间、空间、物质的无度占据,不是爱,只是一种人格不够健全的表现罢了。

  孩子依赖心重的纠正方法

  虽然小孩对父母存在依赖是一种正常现象,但是父母如果都像伊梅一样,“包揽”孩子任何事情,不仅会自己感觉累得心烦,更是对孩子手脚和头脑的束缚,久而久之,会让孩子形成不良的依赖心理和懒惰情绪。幼儿的成长是身体和心理成长的结合,如果孩子只是在食物中得到充足的营养,而心理无法得到“营养”的教育,他们正在发育的自主思维就会被束缚。那么,如何才能矫治孩子的依赖心理呢?

  首先,父母要有意识地树立孩子的自信心

  自信心是人类生存的根本,小孩自信心的建立,应采取“参与”教育。从孩子懂事开始,父母可以在适当场合多征求孩子的意见,让孩子参与一些事情。如买什么玩具,购什么图书,都要适时地放手,这样既办好了事情,遵循了他自己的意愿,也潜意识地培养了他“自作主张”的积极性,让孩子在“参与”中收获成功的喜悦与自信心的提升。

  其次,父母要适时让孩子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多承担一些责任

  要注意提出与其年龄段相适应的合理行为准则,随着孩子的成长也应相应地加大给予他的“自由度”,让孩子自己决定的“权限”不断放宽。如4岁时可让孩子学着自己洗手帕;5岁时,让他开始学着收拾自己的床、抽屉;6至7岁时,教他做一些简单的饭菜……

  父母不要“干涉内政”过多

  如果对孩子这也限制,那也约束,会让他感到左右为难,产生怠慢情绪,使得他诸事都要靠“外援”。这种恶性循环比心理、体格发育不良更难矫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孩子都喜欢别人看到他的“成功之作”,家长就应该鼓励孩子以主人翁的姿态做自己感兴趣的事,对孩子主动提出的要求做出及时、亲切的回应,不要模棱两可,更不可直接粗暴地拒绝他,如果要求实在不妥,可适当引导。

  生活中父母如何与孩子相处

  不要成为絮絮叨叨的父母

  孩子的行为有他/她与生俱来的天性,孩子喜欢探索、喜欢观察、喜欢重复、喜欢尝试,这些优秀品质都是很多成人都不具备的,成人对于周围的一切熟视无睹,而孩子却能看到另外一番精彩。欣赏而不要阻止孩子探索世界的过程。做到这点十分困难,但要努力去做,因为这个过程对于父母来说可能很无聊、可能很脏、也可能很危险,但那是孩子认识世界的过程,如果剥夺了这个过程也就剥夺了孩子大脑发育的机会。

  立刻阻止十分危险的行为

  孩子的确不懂得危险,他/她会用自己所有的感官来体验任何事物,因此孩子在探索的过程中处处会有危险。作为父母需要在内心有一个明确的判断,哪些动作和行为是绝对危险的,发生这些动作的时候要第一时间制止并且制止之后跟孩子讲明原因,尽量用最简化的语言来解释危险的存在,这个过程可能会反复很多次,也可以设计相对安全的方式让孩子体验这种危险的存在,效果可能比较好,比如用比较热的水代替开水让孩子接触,明白什么是烫。

  引导相对不安全的行为

  这些行为可能不会立刻产生危险,但长远对孩子不好。比如孩子不懂得环境污染的问题,也不懂得尾气会对自己造成什么样的伤害,这个时候,父母需要用尽量简化的语言来让孩子明白呼吸进了尾气可能对他造成的伤害,同时尊重孩子的兴趣,可以建议孩子站在远一点的地方看汽车而不是强行阻止。

  不要怕脏不要怕湿

  在博文为什么要让孩子玩“脏”游戏中已经说明了脏游戏对于孩子大脑发育的好处以及孩子对脏游戏的热爱。因此父母应当理解孩子的这些行为,既然出去玩,一身泥、一身土的回家非常正常,这才是孩子。只有成人才会整整齐齐干干净净地站在那对周围的事物熟视无睹。父母省去一些唠唠叨叨的话而多洗几次衣服会让孩子受益很多。

  设定规矩很重要

  父母需要在孩子的日常生活中设定规矩,孩子在这些十分必要的规矩内可以自由地活动,这些规矩除了对于危险的规避之外还包括日常生活起居的安排。父母想明白自己需要设定的规矩之后就要以各种方式保证这些规矩的有效性,这些规矩坚决不能动摇,除此之外的行为不要再做多余的干涉和提醒,这样孩子会逐渐知道父母是言出必行的。在这样一个有规矩的自由环境下,孩子会感到安全和放松,因为孩子耳边不再会有背景音乐,而孩子又十分清楚自己的行为界限在哪里。Gerber女士曾经举了一个例子来说明规矩可以带给孩子安全感:假设你开车行驶在一个吊桥上,吊桥两边都有锁链,可能你永远都不会碰到那些锁链,但那些锁链的存在让你感到很安全,假设你开车行驶在去除了锁链的吊桥上会是什么心情?虽然你明确知道不会掉下去,但内心还是会觉得恐惧。因此千万不要觉得孩子讨厌规矩,孩子只是不喜欢到处都是规矩,父母所需要的规矩是孩子成长过程中路途两边的锁链而不是横在路中间的护栏。有了这些规矩,孩子的成长会更加自由、轻松而又安全。


猜你感兴趣:

1.教育孩子心得与感受有哪些

2.家长的言行举止对孩子教育的重要性

3.孩子依赖心理重的表现有哪些

4.有关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特点的论文

5.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小常识2017

    3811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