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新闻资讯>教育>

想要孩子数学学得好你要这样做

睿柠分享

  许多的爸爸妈妈都非常烦恼,在教孩子数学的时候孩子总是很排斥。其实,如果父母掌握了方法,正确引导孩子,孩子会很快爱上数学,并能将数学学得很好。下面是小编分享的让孩子把数学学好的方法,一起来看看吧。

  让孩子把数学学好的方法

  1.积极向上的态度

  不要因为你自己不擅长数学,就影响孩子对数学世界的接触。事实上,孩子会知道数学有助于他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他而言,学习数学是一种乐趣。

  2.每天使用数学

  让孩子明白在日常生活中,数学技巧是多么重要,数学使用是多么频繁。比如,邀请孩子一起算账、为新家具测量房间尺寸等。告诉孩子医生、药剂师、建筑师和宇航员在工作中时如何使用数学的。这些都会让孩子知道数学在日常生活中很有用。

  3.扩大数学的概念

  数学不单单是几个数字,它们更是:

  (1)辨认形状:在这幅画里面,你能够看到多少个小星星?

  (2)发现规律:这幅图画先出现一个红色的圆圈,再接着出现了一个黄色的五角星,然后是蓝色的方块,你猜猜,接下来是什么?

  (3)做比较:这两个杯子,哪个比较大?

  越早让孩子接触到数字,孩子就越容易弄懂几何学和复杂的数字概念。

  4.多去问问题

  带孩子去超市、家具店或在家时,大声说出你正在计算的数字。比方说,在带孩子吃东西的时候,你可以问问“一共有5块饼干,你刚刚已经吃掉了两块,现在还有几块?”鼓励孩子独立算出答案,让孩子说一下计算过程。

  另外,在孩子计算的时候,如果答案是正确的,也可以给孩子一些奖励。

  5.让孩子使用计算器

  孩子很喜欢新鲜的事物,可以给孩子一个计算器,让孩子使用计算机来进行加法和减法,这对孩子来说是一件非常新鲜的事情。

  以上就是让孩子爱上学习数学的一些方法。爸爸妈妈千万不可急躁,孩子的成长不是一蹴而就的。

  幼儿数学学习方法

  一.数感与计数(即数数)

  培养数感并不仅仅是会数数。数感指的是能很轻松地用数字思想和工作,并理解数的各种用途和数字间的关系,它涉及到数数、数字的加减等小学数学方面。计数有助于孩子理解数学的各个方面,应从婴幼儿期就开始注意培养。

  父母的做法:

  让孩子数一切可以数的东西!数实物能帮助孩子通过亲身体验更好地理解数字。因此,你和孩子间做数学游戏的最佳选择就是让孩子去数生活中的实物。如数街上的电线杆或路灯,不仅练习了数数,还培养孩子的节奏感以及感受时间和空间的关系。为了使孩子学会正确、有效地计数,可以这样:1、告诉孩子待数的对象共有多少个;2、大人在讲出某一数字时,同时用手指着相应的实物对象;3、利用手指当;4、有意识地帮孩子连续数数,不要跳过某个数;重复多数几遍;简单的几个数倒着数,增强孩子对数的固定顺序的理解。

  鼓励孩子挑选出颜色、形状或大小相同的东西,即找相似性;或找不同处,如挑出最大的盒子,让孩子理解数字是用来描述量及关系的。

  找生活环境中的数字,如门牌号、楼号、汽车牌号、信箱号,等等,并与孩子一块讨论数字的用途,例如比赛中的计分,可以用数字给东西命名,根据数字找到房子或街道的地址,也可以给食品标出价格等等;还可以玩“牌照”游戏;大声朗读各类牌照上的数字;找一个上面有“2”的牌照或找上面有宝宝年龄的牌照,这样来训练孩子对数字的识别力。

  对1到10间的数字进行适当的思考。可以给孩子提供线索,如大一点的,小一点的,然后让他们猜数。除了有趣之外,还有助于在孩子的大脑中形成一种“数字序列”来理解不同的数及数间的关系。

  和孩子一起听天气预报,或读出家中温度计的温度值,也可比较室内和室外的温度。同时还可以问孩子这样的天气应穿什么样的衣服等,这样让孩子理解温度的概念及其高低。二.度量

  时间用小时、分钟和秒来度量,长度、高度及重量等各有相应的度量单位。通过度量方面的练习,孩子能明白事物的具体尺寸并学会如何用度量单位表示。

  父母的做法:

  米、毫米等是度量用的单位,可鼓励孩子创造自己的度量单位,如“宝宝现在是5个盒子高了”。

  日常的家务中处处有度量:做饭,购物(尤其食品),缝衣服,园艺等。父母做家务时,可向孩子解释你正在做什么,或请他做帮手。

  较小的孩子不明白时间的概念,不妨这样试试:

  1、先让孩子理解有些事情花费的时间要比其他的长。如比较两件事情,看看哪一个需要更长的时间,可从简单的问题开始训练,例如:“谁单脚站立的时间长?”

  2、设置时间期限。“你再玩5分钟,然后我们就要去赶公共汽车了。”早上起床也是练习的好时机,用表或数数,先设定一段时间,看孩子在设定时间内能否把衣服穿好。一开始孩子并不明白分钟等时间量度是什么意思,逐渐地,小家伙就会理解时间的持续。

  3、把时间单位同计数联系起来。父母可用手表来计时,按秒计的走动说:“l秒,2秒,3秒”,这种计数的方法,有助于孩子感知时间的流逝。

  4、孩子的时间感训练,应从与他们日常生活中一些固定的事件相联系开始,如“午饭后”“晚饭后”“睡觉前”。只有孩子长大些后,他们才能理解像昨天、今天和明天之类更抽象的概念。

  三.几何与空间感

  几何描述了人们生活的世界,并把其分类。指导孩子通过观察周围的世界知道形状、大小、方向等。

  父母的做法:

  通过让孩子识别不同的形状、立体图形帮助孩子理解几何的概念。可以让他们描述不同的形状,用手指在空中比划出来或在纸上画出来。一两岁的小家伙能知道不同形状的名字,街上的交通标志就是学习的好道具。如高速公路标记为长方形,停车标志是八边形等。可以这样问孩子:“这个标记和刚才那条街上你看到的一样吗?”同孩子讨论标记有几条边或几个角。大点的孩子能对他所看到的做更多的描述,但对幼儿,大人要多和孩子讲,如“这个标记是黄色的,它的形状象三角形。”多让孩子在空中比划出形状。

  孩子学几何的最佳途径就是手工制作。只要孩子能拿住的积木、盒子等都是很好的道具,把孩子常吃的三明治、饼等切成各种形状,再让他们重新组合或排列,这些都十分有利于孩子对几何的理解。

  几何与空间感可培养孩子的方向感及认路的能力。让孩子在盒中爬进爬出,在各种家具中出、进、绕行、上、下等等,都是在体验空间感。早上孩子穿好衣服后,让他们尽情舒展自己的身体,在房间中跳、爬,即便是小贪睡鬼也会觉得伸展肌肉有意思,这些活动能让他体会到自己在空间中的感觉。四.分数

  分数代表整体中的部分。年龄较小的幼儿看着大人把东西切成三份,他会认为东西比切前的多。这一现象很典型,做父母的不要为此担心,这仅是孩子与思维方式不同而已。

  父母的做法:

  大家共同参与的活动有助于孩子对分数的理解,如分食品、做家务等。把饼切开或几个人分吃一块巧克力都是帮助孩子学习分数的很好的办法。

  小学生学习数学的方法

  一、指导学生阅读数学课本,启迪学法

  数学课本是学生获得系统数学知识的主要来源。指导学生阅读数学课本,首先应该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在教学实践中,我首先指导学生预习,要求学生养成边读、边划、边思考,手脑并用的好习惯。每次教学新内容,我都向学生指出要学习内容的要点,并要求学生根据要点,新授例题下面的提问和提示,带着问题去预习。在指导学生课内自学时,我重点指导学生读懂课本,分析算理的文字说明,让学生深入思考知识的内在联系,启发学生找出其它的解题思路。

  数学知识有着严密的逻辑性和系统性,在指导学生阅读数学课本时,我启发学生用联系的观点,转化的观点去自学。如在新授教学简单的百分数应用题时,我先出示下面两道分数应用题:(1)、一桶油重30千克,倒出3/5,倒出几千克?(2)、一桶油倒出3/5,正好倒出18千克,这桶油重几千克?我先让学生讨论并解答这两题,然后再出示例3:一桶油重30千克,倒出60%,倒出几千克?例4:一桶油倒出60%,正好倒出18千克,这桶油重几千克?因为例3和例4这两题是在分数应用题的基础上来的,新旧知识的联系点就是把百分数(60%)转化成分数(3/5),因此,在指导自学过程中,我紧紧抓住了这种联系,让学生将这两题同原来的两题进行比较,从而因势利导,使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顺利地解决了新的问题,也使学生学得轻松,既启迪了学法,也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二、引导学生参与教学过程,渗透学法

  为了摆正教与学的关系,真实地体现学生主体,教师的主导作用,是为了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因此,在教学中,我注意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让他们在参与中主动探索,学会学习。在课堂教学中,我采用跟学生共同商讨的教学形式,师生平等相处,引导学生去思考、解决问题,真正使学生在成为学习的主从。而教师的主导作用,我则表现在善于控制教学的双边活动,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和思维的主动性、积极性和独创性,在学生充分参与教学的过程中,将教法转化为学法,使学法教法配合默契,以取得较高的教学质量。

  如教学“圆的面积”时,为了使学生形成正确的空间观念,我从学生的知识特点出发,组织学生积极参与操作实践,探求规律,推出出圆面积的计算公式。教学时,我先用教具演示,将一个圆8等分,拼成一个近似的平行四边形。然后组织学生参与操作,把一个圆16等分,拼成一个近似的平行四边形,再引导学生观察得出:两个拼成的平行四边形,后者更近似于平行四边形。接着引导学生想象,把一个圆32等分、62等分……当把圆无限等分时,就转化成了一个长方形。最后让学生将刚才16等分的两个半圆收拢,并将其中一个半圆及半径分别涂上红色,再展开拼插。这样学生很快发现了拼成的近似长方形的长等于原来圆周长的一半,长方形的宽等于原来圆的半径,从而就很快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为:S=∏R2 这样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学生学习热情高,并能创设“想学、乐学、会学”的课堂情景。

  三、鼓励学生敢于质疑问难,掌握学法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在教学中,学生思维的源头,就是在教师的鼓励与引导下,对教学设计的题材提出问题,展开思维,并力求抓住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解决实际问题。在教学中,我注意引导学生敢于质疑问难,善于提出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并引导他们展开讨论,在解疑的过程中掌握思维方法。例如:教学了“圆柱的体积”后,我出示了这样一题:“一个圆柱体侧面积是30平方厘米,底面半径5厘米,求它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对于这题,学生的一般解法是先求出圆柱体的高,再进而求出圆柱体的体积:圆柱体的高为:30÷(2×3.14×5)= 150/157 (厘米),圆柱体的体积为: 3.14×5×5× 150/157 =75(立方厘米)。这样做显然较为麻烦。我启发能否用简捷的方法解答这题。学生用质疑的目光瞄向了我,我启发学生用圆柱体的教具自己动手演示。学生就用拼接的方法,把一个圆柱体转化成长方体,然后我再让学生将这个长方体变换位置,把拼成的长方体横放下来,并将有圆柱侧面的一半作为底面,这样再启发学生,这个长方体的高就是原来圆柱体的什么?学生很快就能回答,这个长方体的高就是原来圆柱体的底面半径,这时我再启发学生能否想到更巧妙的方法求出这个长方体即原来圆柱体的体积?这时学生马上想到这个长方体体积为:V=S侧÷2×r=30÷2×5=75(立方厘米)。这样培养了学生的质疑能力,能使学生在探索中掌握学习方法,培养学习能力,最终实现“学生”到“会堂”的转化。


猜你感兴趣:

1.女生怎样学好数学的方法

2.小学生学习好数学的好方法

3.学好数学应该掌握的3个核心

4.如何提高孩子学习数学的能力

    37504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