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农村数学教学的论文
农村的教育普遍比较落后,怎样才能改变现状呢?关于探讨如何提高农村的数学教育方面的论文会有哪些呢?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你整理的关于农村数学教学的论文,欢迎阅读!
有关农村数学教学的论文
一、教育存在的不足
1.学生成绩
学生成绩分化大,中差生偏多。每班都有不少学生对数学没有信心,学习无兴趣,对数学基本上是一无所知,考试只能考几分。
新课程已经进行十余年了,也不算是新了,但农村中学数学课堂满堂灌,教师讲学生听的方式随处可见,严格遵循教材,上课循规蹈矩,不敢越雷池半步,课堂气氛沉闷,学生睡觉、看小说……也有标新立异的,但不分析教材的编写意图,随意改换内容,今儿改、明儿变,想方设法迎合新课程而倡导“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师生互动”的教学方式与课改理念,合作化学习浮于表面流于形式、学生学习效果差、效率低、厌学情绪严重……表面上课堂气氛活跃,实际上学生学习漫无边际,课后一无所知。
3.学习方法
学生学习方法不科学,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课前不预习,上课只听不想、只注意结果不重视过程、相当一部分学生继续沿用小学的学习方法和习惯。大多数学生解题时不遵循步骤,或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过程缺乏逻辑性,对知识不会灵活运用,对方法不会归纳总结。
二、原因分析
1.学生
学生的小学知识欠账。我县是九年义务教育普及达标县,取消了小学升初中考试。学生原先就读的学校是本乡镇内的一般村小或教学点,在办学条件、师资水平、教学管理等方面与城市里的小学都存在一定差距。特别是一般村小,教师缺乏,还有不少代课教师,他们大多是没有考上大学的高中生,教学水平低,教学方法单一。代课教师工资较低,在校代课是找工作的过渡期,所以工作没有动力。学生的知识欠缺从进入中学后的模底考试便可看出。进入中学再想去学好数学,因为知识脱节,加上自己又不愿意去下苦工夫,没有毅力,同时学习的成就感低,自然也就产生厌学情绪从而导致连锁反应,越差越不学,越不学越差。
2.家庭和社会
现在农村留守儿童较多,负责监护的一般是爷爷奶奶,由于溺爱心理和“代沟”,对他们的监管不到位,对学习不关心。近几年来,由于非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学费提高,而农村经济增长缓慢,农民实际收入减少,农村家庭送学生上学普遍感到困难,特别是上大学。加上受周边社会环境的感染和一些社会因素,一部分学生认为即使考上高中,如果考不上好大学,将来也不好找工作,还不如初中毕业就工作,学好学差无所谓,所以相当一部分的学生缺乏忧患意识,缺乏竞争意识,抱着无所谓的态度,整天无所事事上课随便听听,作业练习马虎应付,抄袭了事。并且一部分家长也是这么考虑的,甚至有的学生来学校上学是因为家长认为孩子小,来学校呆三年,混个毕业证长长年龄之后好上班。
3.教师和学校
(1)农村教师的流失严重,骨干教师一般都流向城镇、县城。我校现在职教师66人。从我工作至今从我校出去的教师约20人之多。其原因很多,社会地位偏低是主要原因。农村教师在最基层、最艰苦的地方教书育人,但社会地位却比城市教师和发达地区教师低得多,特别是工资待遇,我们市里的教师比我校教师在同种情况下要高出好几百元,而两地距离就几十公里;与我校仅有几公里之隔的县局属完中,学校补助就可以达到我们的工资水平,而我们一点也没有。学校管理和机制的缺陷也是教师流失的一个原因,学校论资排辈现象严重,裙带关系盛行。
(2)部分农村教师的负担重,惰性大。由于农村学校与教育主管部门距离较远,学校的评价机制也不到位,很多学校出现干多干少、干好干坏一样,学校的待遇评优论资排辈、裙带关系严重,导致大多数教师的积极性不足。一般的新教师前两年的工作比较勤奋,几年下来就慢慢淡化了,工作的惰性也就慢慢地养成了。农村教师的家属很大一部分没有正式的工作,家庭经济相对困难,教师需要花时间花精力照顾家庭,帮助家里做农活等,从而使自己的工作精力大大缩水。
(3)培训学习跟不上,教学方法单一。农村教师真实有效地外出学习机会少,参加的一些继续教育培训也只是走走形式,没有什么收获。学校的培训更是缺少素材教学方法一直没有很好的突破,只能依靠老教师的经验,教学方法单一。
(4)评价考核单一。对农村教育的考核,社会和上级主要是看学校中考的优秀成绩。家长和学生、社会单纯地追求升学,学校片面地追求升学率在这种教育理念支配下,教师对少数优生倍加照顾,对升学无望的学生放任自流。
三、几点思考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本人从事农村中学数学教学二十余年,从教学实践来看,农村中学数学教学现状还有很多困境和不足的地方,值得我们深思。
1.能否改革分配制度,城乡同酬;2.加强学校管理,能否避免论资排辈、裙带关系。加强教师自身管理,侧重教师对教育的奉献;3.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使自己变成学习的主体,成为学习的主人,掌握科学的学习教学的习惯;4.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低起点重基础、勤练习快反馈、多激励增信心、精设计激兴趣。
农村数学教学的论文(课外作业的布置)
课外作业是学习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程度的依据之一。它对于学生巩固课堂所学知识,形成技能技巧、培养和发展能力,提高学生的素质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随着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倡导学生建立新的学习方式的理念已被我们广大教师领悟并付诸于实践。
然而目前农村小学教学中往往还是临近放学,语数老师才慌慌忙忙地走进教室,布置大量的课外作业。学生在极不情愿的情形下勉强接受任务,结果作业质量就可想而知了。
数学课外作业常见的问题表现如下:
一、作业量过多。
一般学生完成每天的课外作业起码要两三个小时,完成了老师布置的课外作业,还要完成家长的。其实这种盲目的“题海战术”,导致学生思维活动空间减小,不利于能力的发展,并且使学生作业效果降低,作业抄袭现象严重,造成了很大负面影响。
二、形式单一,内容乏味。
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课外作业内容拘泥于课堂知识、拘泥于教材,往往以试卷中出现的形式作为课外作业的模式,完成同步练习,机械重复的较多。作业陷入机械抄记、单调封闭的误区不能自拔。那些限于室内、拘于书本的静态作业,使学生埋头于繁琐重复的书面练习而苦不堪言,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
三、应用意识不强。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很少讲知识的来源和实际运用,学生应用意识淡薄。做课外作业时学生只会按类型做题,不会应用。他们既不知道数据从哪里来,也不知道解决问题需要哪些数据,更不知道怎样去获得数据、解决问题。虽然学生在考试中取得了高分,但创新能力、实践应用能力却受到了极大的压制,泯灭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这样传统的数学课外作业不但不能发挥它应有的效果,而且会使学生产生“厌学”的负面影响。如何科学合理地布置课外作业?我认为关键是老师如何精心设计课外作业,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本人在实际教学中对数学课外作业设计进行了初步探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课外作业设计要体现出趣味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外作业设计时要考虑学生的生活实际,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避免单一的计算,可以把数学的计算作业设计成多种形式。如学习了两位数加减,为了巩固知识点,把计算变成有趣的猜数游戏,如:2516=41,不一定非要写,可以这样猜一猜:我比25大16,我是谁?这样的猜数不但提高了学生们的兴趣,而且连思维能力稍差的同学,计算能力也得到了提高。除了猜数,我们还进行了猜年龄、猜吃的、玩的、用的东西,这里看起来很简单,其实有很多数学知识。这种猜数内容的方法可以在家庭中猜,也可以在同伴间进行。
二、课外作业布置要体现出层次性。
由于受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及自身因素的影响,学生之间的数学知识和数学能力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我们的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要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为此,在课外作业设计时,不能“一刀切”应该从学生实际出发,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设计层次性的作业,为每一个学生创设练习提高发展的环境,使每个学生成为实践的成功者。根据学生之间的差异,设计些具有不同的解决方式和结果的练习题,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要。
农村数学教学的论文(口算能力的培养)
一、重视让学生通过学具的亲手操作,获得数概念,领会计算方法。
认数是计算的前提基础,反过来,计算可以加深对数概念的认识,两者是通过数的组成和分解有机地连在一起的。要使学生获得正确的数概念和计算方法,不能离开学生的亲手操作,这是培养学生计算能力的重要环节。正如心理学家皮亚杰所指出的“数学首先是,也是最重要的,是作用于事物的动作。”
从本学期一开始,我特别重视学生通过学具的亲手操作,去获得数概念,领会计算方法。在教学10以内数的认识部分,每认识一个数后,我们都通过图画或实物图片,使学生了解数的组成和分解,然后再让学生通过反复的亲手操作巩固数的组成和分解,并且注意让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动作、思维、语言密切结合,培养他们的注意力,观察力、动手能力、数学语言的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在教学20以内的进位加法时,我没有急于揭示计算方法,而是花了较多时间让学生进行“圈十”操作,使学生从操作中领会“凑十法”。这样做,使我班学生都较好地掌握了“凑十法”,为学习20以内的退位减法打好了基础。
二、生活实际引出计算教学,理解算理是提高计算能力的关键。
要想会算而且算得快、算得好,理解算理是教学的关键。而理解算理主要靠激发学生要算、想算、怎么算的意识。如何达到这种效果呢?那就是从生活实际引入,让学生在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中探究出合理的算理。例如教学9加几的进位加法时,可以设置情境,激发兴趣,让学生主动去探究,去发现。首先在引入环节设置情境,小兔子要请客,它为好朋友准备了两盒牛奶,第一盒里有9瓶牛奶,第二盒里有8瓶牛奶,小兔子一共准备了几瓶牛奶?小朋友你能帮小兔子算一算吗?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小动物进行引入,学生会感到很有意思,愿意帮助小兔子算一算,学生的兴趣就被激发出来了。
在学生考虑了一会儿后,教师再提出一个问题:你有什么办法能让别人一眼看出有多少瓶牛奶吗?这时学生就会深入思考该怎么办,于是凑十法就自然而然的被学生发现了,既从第二盒中拿出一瓶放在第一瓶中,第一盒凑成十,加上第二盒中剩下的7瓶就是17瓶;或者从第一盒中拿出两瓶放到第二盒中,第二盒凑成十,加上第一瓶中剩下的7瓶就是17瓶。学生从动手操作中,很快并且很直观地理解了凑十法的算理,这时教师再进行总结归纳,学生就会在头脑中形成表象,进而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学会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而理解算理更有益的地方还在于学生能够举一反三,在计算8加几、7加几、6加几的进位加法时能够进行知识间迁移,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另外,一旦学生在计算中遇到了问题也能根据算理推算出不会算的题目。所以在数学教学中设置生活实际,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理解算理是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基础,
三、从实际出发选择练习形式,提高课堂练习效率
在引导学生在感性材料的基础上,形成数的概念,领会计算方法以后,还必须通过及时的,充分的练习,逐步形成熟练的计算能力,为了提高课堂练习的效率,而又不加重学生的负担,我十分注意选择练习形式,尽可能使每个学生在课堂上都有较多的练习机会,同时又便于教师及时检查。除了采用集体视算、听算之外,还改进了过去教师出几张卡片选几个同学口答的练习形式,要求学生制作1—20的数字卡片,并统一涂色要求。例如,教师出“9—6”的卡片,学生就纷纷举起黄色的“3”卡片作答,学生人人动脑动手,教师从卡片颜色上很容易检查。我们还要求学生根据黑板上出示的一些算式,找出相应的数字卡片,然后请找得又对又快的学生把数字卡片贴在相应算式上。这种练习形式很受学生欢迎。
四、练习要有针对性,更要帮助学生发现计算中的规律。
虽然多练是提高计算能力的方法,但一味地注重数量,只会损伤学生计算的兴趣,最后得到的是适得其反的效果。因而练习一定要有针对性,针对那些易错、易混的题目进行练习,让学生在辨析中真正提高计算能力。这里所说的针对性可以是针对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也可以是本班学生经常出现的错误,还可以是一些不同题型的计算题,如直接写出得数;看谁算的有对又快;在圆圈中填上大于号、小于号或等号;在方块中填上合适的数……在不同的题型中既可以提高学生计算的能力,也可以使学生灵活掌握所学知识。
很多计算题都有它的规律可循,让学生掌握这些规律,既可以提高计算的正确率、提高计算的速度,又能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归纳推理的能力。例如:教师可以出示这样一些题目:2-2,7-7,9-9,10-10,13-13,4-0,6-0,8-0,0+2,3+0,11+0……先让学生计算,算完后思考,你能把这些题目分类吗?怎样分?你的理由是什么?在分类的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学生在这一系列的活动和思考中,学生可以发现相同的两个数相减必得0,一个数与0相加还得这个数,一个数减去0还得这个数……这些规律。
五、开展竞争,形成技能
开展竞赛符合儿童年幼好胜、不甘落后、喜欢表扬的年龄特点,竞赛中,通过竞争可以促使学生计算技能的形成。
常见的竞赛形式有:夺红旗、数学接力计算、抢答等。“夺红旗”比赛,就是将山画在黑板上,山上有3条路,每条路上有6道算式题,抽出18位“登山队员”,分成3组,每组一人算一道,最先完成且全对的一组为赢,可夺得一面小红旗。这样,让学生在“玩”中练,既能达到复习旧知提高计算能力的目的,又能培养学生集体主义观念。
“数学接力计算“比赛,分组进行,每组人数相等,各组竞赛题相同,开始各组由第一个计算,接着交给第二、第三……,直到做完为止,看哪一组算得又对又快。
学期结束前,还可以出示这一样一组口算抢答题:
9+2+18+6+25+7+3
5+4+57+4+62+5+8
通过教师的点拨,让学生初步知道像这样的连家题也可以“凑成十再相加”,同时又初步渗透了加法的交换律,这样的竞赛题有利于学生计算技能的形成。
六、高学生计算能力一定要先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很多教师在教学中经常会发现学生在做计算题的时候会出现很多错误,而这些错误并不是学生不会计算,也不是学生不懂算理,而是因为不良的计算习惯造成的。这表现为:抄错数、看错符号等等。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就显得尤为重要。首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要求学生认真书写阿拉伯数字和运算符号,只有写对写好才是计算正确的前提。其次要养成认真审题的习惯,也就是要看清题目要求,在正确理解题意的基础上去解题,以免出现答非所问的现象,这里还要重视提醒学生做题时要看清运算符号和数字,以免出现因为看错题目而算错的现象。最后要培养学生检查的良好习惯,检查的习惯不能说说而已,要教会学生检查的方法,只有会检查才能去检查。不管是哪种良好的计算习惯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只有在教师严格要求下的反复训练,坚持不懈,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逐步形成。
低年级学生的计算能力要靠教师的精心设计、认真指导、形式多样的练习和良好的习惯相结合才能得到提高和发展,才能达到新课标的要求。
有关农村数学教学的论文推荐:
4.农村教育问题论文
5.小学农村教育论文
6.农村小学教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