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依赖网络发病率近10% 专家为青少年摆脱网瘾支招
近年来,青少年网络成瘾问题日益严重。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青少年过度沉溺于网络中的虚拟角色,严重影响了其身心健康,甚至成为家庭和社会的负担。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第六医院院长陆林在接诊时就遇到了一些孩子,本是青春年华却因网瘾而导致正常生活和学习难以继续。记者就此问题采访了他。
记者:据统计,全世界范围内青少年过度依赖网络的发病率是6%,我国的发病率稍高,已接近10%。您近年来在不同场合多次呼吁社会关注青少年网瘾。作为一名临床医生,您能说说网瘾对青少年身心造成的危害吗?
陆林: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危害面非常广。首先,长时间上网会影响青少年的生长发育,同时也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肥胖以及胃肠道功能紊乱等风险的发生,严重时甚至会导致猝死。其次,网络成瘾人群还多数患有其他精神障碍,如网络成瘾者中约有五分之一的人罹患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抑郁障碍或焦虑障碍远高于一般人群。
网络成瘾对家庭、社会和国家也造成巨大危害。《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2017年1月到11月网络游戏业务收入1341亿元,游戏直播用户规模达到2.24亿,其中青少年是网络游戏消费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青少年非理性购买游戏装备和打赏游戏主播等行为给家庭与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此外,沉迷于网络暴力游戏会增加青少年的攻击性行为,显著提高暴力事件的发生风险,严重影响社会公共安全。
记者:近年来,对于网络成瘾是否是一种疾病,社会争议较大。2018年6月,世卫组织宣布将游戏成瘾列入《国际疾病分类》中,“网瘾少年”再次引发社会关注。您对此怎么看呢?
陆林:网络成瘾,表现为过度使用互联网后导致较明显的学业、职业和社会功能的损伤,主要包括网络游戏成瘾、网络关系成瘾、网络色情成瘾、信息收集成瘾、网络购物成瘾等,其中以网络游戏成瘾最为常见。
2018年6月,世卫组织将网络成瘾列为精神疾病,这表明网络成瘾已成为全世界共同关注的医学和社会问题。医学界是有一些不同意见,但世卫组织的初衷是希望社会能够更加重视和关注这个问题,借此为有关人员提供更多帮助,包括将网瘾患者治疗费用纳入医保范畴等。此举的意义更多还是帮助青少年减少对网络的过度依赖。
记者:当前,青少年网络成瘾治疗成为某些医疗机构或个人敛财的手段,您怎么看?我国有没有网络成瘾的相关诊疗标准?
陆林:近年来,抱有“病急乱投医”心态的父母常被治疗网络成瘾的广告蒙蔽双眼,满怀希望地把孩子送到“戒瘾医院”和“戒瘾学校”接受“专业”的治疗。曾经,电击疗法治疗网络成瘾一度受到许多家长的追捧,然而,这种无临床研究和循证医学依据的治疗手段,给孩子的身心健康带来巨大伤害。
目前,我国还尚未发布针对网络成瘾的诊疗规范,但正在制定当中。网络成瘾是比较复杂的综合性问题,要经过较长时间的讨论和认识,才能形成诊疗规范。在这里需要强调的是,许多网络成瘾的孩子会伴随其他精神心理问题,比如与父母关系问题、学业问题、注意缺陷障碍、焦虑或抑郁等。对于青少年的焦虑、抑郁等其他精神心理问题,都有相应的诊疗规范。当孩子沉迷于网络时,家长应到专业医疗机构寻求专业人员的帮助,借助科学的治疗手段对其进行干预。
记者: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如何借助法律为青少年营造一个良好的网络环境?
陆林:由于立法缺失,一些不法分子为了经济、商业利益等利用网络平台传播诈骗、色情、暴力等不良信息,诱发青少年沉迷网络。2016年,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了《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草案征求意见稿)》,旨在营造健康、文明、有序的网络环境。此外,2018年两会教育立法修法期间,强调应加快相关法规的制定。因此,健全相关法律,尽快推动立法进程,有助于为青少年营造一个良好的网络环境。
记者:家庭和学校如何共同帮助青少年远离网络成瘾?
陆林:父母的教育方式与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紧密相关,家长应避免给青少年过多的压力和关注,注重了解孩子的内心想法,多表扬孩子,让孩子感受到来自现实生活的成就感。学校应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鼓励青少年积极参与文体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将注意力从网络虚拟世界转向真实世界。对青少年自身而言,要正确认识网络,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把注意力放在学习上,加强体育锻炼,积极参加自己感兴趣的社团活动。出现沉迷网络的想法时,要反复告诫自己网瘾的危害并积极寻求帮助,以抵制网络对自身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