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新闻资讯>财经>

食品安全:田头到餐桌如何更放心

冰芝分享

  食品安全,田头到餐桌如何更放心?下面小编整理的相关内容,欢迎阅读了解。

  食品安全:田头到餐桌如何更放心

  由过去的“吃了吗”变成现在的“吃点好的”,人们问候语的变化显示了新阶段老百姓对于食品的高要求。食品安全是老百姓最关心的事,今年两会上,代表委员纷纷就如何打造从田头到餐桌“质量安全链”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2016年,全国政协提案委与民盟中央针对“加快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建设”进行了专题联合调研。调研发现,近些年来,我国食品安全监管形势总体向好,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建设也取得明显成效,婴幼儿配方乳粉抽检合格率已保持在99%以上,主要农产品监测和加工食品抽检合格率保持在96%以上。而同时,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面临的问题仍然严峻,加快建立完善统一权威的食品安全生产、监管体系,增强民众对食品安全的信心迫在眉睫。

  1、重主体重权责重激励

  “食品安全是个良心工程,南江黄羊产业要长盛不衰,一定要守住绿色健康的底线。”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巴中市南江县五郎黄羊和红旗生猪养殖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汪其德认为,“合作社的黄羊都放养在山林间,除了给羊群撒点盐巴,决不给羊喂任何饲料——这是我们的准则和底线。”他介绍,农户加入合作社都要经过培训,了解食品安全知识,合作社统一防疫,也不存在乱用兽药的现象。

  “食品安全涉及的面、涉及的时空分布都很广,一直以来都是舆情监控的热点问题。”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农业厅副厅长王红玲表示,农产品质量安全法要求从田头到餐桌来构建安全链条。从农业生产来讲,现在从事农业的主体大多还是小农户,生产分散。从生产的基础情况来看,环境问题如面源污染、部分土壤重金属残留等,都会影响到农产品质量安全。提高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重点抓住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和龙头企业等规模经营主体,实现标准化生产、规模化经营势在必行。

  全国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委员张晓山曾经到四川一个茶叶专业村调研,一家茶叶加工公司在村里建立了食品安全追溯平台,企业和农户签订明晰双方责任权利的合同,有了共同的利益联结,形成利益共同体,优质优价就成为双方共同的追求。不仅如此,公司还发动村干部当片长,监督农户按照规范管理茶园,严守打药、施肥、采摘等关键点。茶叶的包装箱上都有二维码,消费者一扫就能知道产品信息,假如出了问题也能找出问题出在哪里。他认为,强有力的组织平台、清晰的权责利益激励机制很重要。

  2、抓生产抓监管抓全程

  “食品安全首先要抓源头治理,减少农药用量,田间档案要清晰可查,建立可追溯制度,查出问题立刻处罚。”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联合会副会长徐淙祥表示。现在,高残留、高毒农药已经禁止、限用,销售、使用都有严格规定,生产技术、安全技术都比过去好很多。

  全国人大代表、安徽天方茶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郑孝和也认为,广阔的田间地头是农产品生产的第一车间,因此,保障食品质量安全必须靠生产主体对农产品种植、养殖过程实施全范围全过程质量监控,对大气、水源、土壤加以保护。国家在政策上要重点支持生态农业建设,控制农业面源污染,引领生态农业健康发展,从源头上保证农产品安全。

  致公党中央提出,要以绿色防控手段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运用生态控制、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非化学防治技术与科学用药相结合的综合性防治技术,兼顾产量和产品品质、生态环境的安全。因地制宜、因作物制宜,集成配套技术,形成一批防治效果好、操作简便、成本适当、农民欢迎的综合技术模式。

  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食品药品监管局局长、党组书记柯俊认为,食品安全从田头到餐桌环节很多,包括生产、检测、流通、加工、销售各个环节,需要党政同责、社会共治,健全法律法规、建设社会诚信体系,是个系统工程。要严守各环节风险点,提高生产和监管能力,“产”的方面从源头把好关,“管”的方面提高检验检测技术人员水平、布局监测点等软硬件方面强化监管;加强行政和刑律的衔接,完善法律体系,严厉打击违法犯罪。现在只是处罚到单位,没有处罚自然人,因为和个人无关,所以有关从业人员责任心不强。“双随机、一公开”中要求信息公开,只有有关信息公开了,老百姓才对我国食品安全情况有更多的信任,社会各方面共同参与才能营造良好氛围。

  3、建标准建队伍建网络

  完备的法律法规和顺畅的运行机制对于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至关重要。全国政协副秘书长、提案委员会副主任徐辉认为,应该加快食品药品监管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建设。尽快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法、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等相关法律的修订工作。分品种形成更多细分领域的食品专门法律法规,实现立法的精细化,避免法律“真空”。同时,加强基层执法力量建设,实现监督执法标准化。完善食品药品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完善分层次、功能定位明确的检验检测体系,推进食品药品检验检测技术支撑体系全覆盖。完善地方检验检测体系,建立完善以省级检验检测机构为龙头、市级检验检测机构为骨干、县级检验检测机构为基础、乡镇快检为前哨的权威高效的地方食品药品检验检测体系。

  全国政协、民革中央副主席田惠光认为,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食品安全监管事权划分不清晰,队伍建设十分薄弱,支撑体系亟待完善,食品安全监管模式单一、水平低。要深入研究,建立科学合理的食品安全监管事权划分,明确各级监督机构所负的主要责任、具体分工。在此基础上,在省里进行试点,制定各级机构职责目录、工作内容与工作标准,各级机构结合辖区的工作量核定所需要的岗位数目并建立考核评估体系,逐步建立职业化食品安全监管队伍,制定人才培育计划和食品安全体系信息化顶层设计。

  全国政协、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教授、中科院院士田中群表示,要以科技创新强化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充分发挥科学仪器和信息科技的协同创新优势,从硬件和软件强化监管体系,尽快建立覆盖至乡镇的全国食品安全网络,以科技创新强化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大力推动快速检测仪器的研制和产业化。要加大在食品安全快检领域的资金投入,大力扶持发展便携快速检测仪器和产品。鼓励食品生产企业和政府职能机构与仪器生产企业开展试点性合作,推动一批可靠的快检便携仪器产品进入基层的食品安全监控系统。

  4、有尊严有底线有全局

  全国人大代表、华中农业大学校长邓秀新认为,监管也好,法律也好,只是一个底线约束,不可能每一碗饭、每一口菜都要经过监管,经过仪器来检测。道德的底线靠谁来把握呢?因此食品从田间到餐桌每个环节上的人都要有道德底线,生产者如果都获得不了应该得到的尊重,怎么能够有底线呢?而突破食品安全的道德底线有几种情况,一种是无知,不知道滥用了农业投入品会带来什么坏处;一种是无畏,无所谓,觉得生产出来的东西反正不是自己吃;还有一种就是无德,明知不好还要为了利益去做,这可以用法律约束,法律约束不了的模糊地带,还得靠道德去约束。从道德和法律两个方面,才能对从业人员形成约束。

  张晓山表示,食品安全工作不应局限于某个部门、某个系统、某个领域,它是事关全局的大事。食品安全需要政府、企业以及社会有关各方的共同努力,现在有很多新形式出现,如很多地方搞放心厨房工程、消费合作社和生产合作社的对接等,食品安全的社会共治正在形成。“共治”才能“共享”,“德治”和“法治”并举才是保障食品安全的治本之策。

食品安全相关文章:

1.食品安全基本常识

2.关于食品安全演讲稿

3.关于食品安全的名人名言

4.食品安全措施

5.新食品安全试题和答案2015

    27835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