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黄牌专业”就业并非都亮“黄灯”
若木分享
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15届大学毕业生大学生749万,较2014届增加20余万人。本市曾发布被称为“黄牌专业”的就业预警专业,在新的“就业季”里冷暖如何,引人关注。
黄牌专业就业呈现冷热不均
2012年,市教委发出“对部分本科专业实施预警的意见”,社会工作、广告学、公共事业管理、材料化学等18个高校本科专业,因在本市高校中重复设置多,且毕业生签约率和就业率低等因素,被列入当年预警专业名单。2013年,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环境工程、工商管理、艺术设计等15个专业上榜。
其中,信息与计算机科学连续两年因就业率较低被亮“黄牌”。然而,前不久举行的复旦大学校园综合招聘会上,计算机专业应届硕士聂忠星信心满满,他说:“班级内就业形势很好。整个专业学硕和专硕共100人左右,很多都已经拿到了招聘意向书,甚至有同学拒绝了业内‘大牛’华为。”他还透露,目前班上同学的“薪情”普遍在每年20万元以上。据了解,在同济大学相关专业,每年华为、中兴等企业前来招聘的原则是有多少要多少,常常供不应求。不过,在其他一些高校,情况并不乐观。此前在松江举行的联合招聘会上,来自本市东部一所大学计算机专业学生小沈说,他和同学已经专门跨校跑了多场招聘会,投了不少简历,但回应者寥寥。
学校口碑、企业认可度是主因
同样预警专业就业,因何几家欢乐几家愁?专家分析,原因有二。
上海大学招生毕业办公室主任叶红告诉记者,预警中的一些专业,过去吸引了不少高校一拥而上办学,但办学成果如何,各高校冷热自知。如艺术设计专业,绝大部分高校都有开办,各高校办学条件各不相同,育人口碑不同,求职时的竞争力也有高低。
另一个原因,要从“社会工作专业”案例说起。在同济大学,这一本市连续两年上榜的“黄牌专业”就业情况一般;然而在上海政法学院,这一专业去年就业率达到92%。校招生毕业办公室主任张军认为,社会对这个专业的了解度、接纳度如何,行业企业对学校培养的认可度如何,都是可能造成“弱势”的原因之一。对症下药,才能更好地助推专业发展和毕业生就业。“社会工作”专业的就业,原本更多面向社区服务、政府基层岗位等,然而这一专业修读的社会管理、心理学、法律基础等科目,与不少物业管理企业的需求非常匹配,这些企业吸纳了不少这一专业毕业生。转换思路拓展就业渠道,越来越多企业慕名而来。
上海万科物业人力资源经理张雪媚今年再次来到上海政法学院招人。她说,去年招收的一位学生,不仅在相关学科成绩好,还在养老机构进行了一段时间的社会实践,招聘到岗后,与社区老人沟通得非常好,工作的方式方法也很有效,她说“我们希望招收更多这样的学生”。
预警指标应更丰富,考虑时间差
据了解,本市明确要求,设置“预警专业”的高校,须加快研究预警专业的社会需求和人才培养模式,评价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分析专业教学和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等;对于确属培养数量超过社会需求的专业,应明确限制或减少招生规模。
同济大学学生就业指导中心主任徐迅认为,这是本市从宏观上完善高校专业结构设置的关键一步,有助于科学合理布局专业,也敦促高校提升教学质量,根据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培养学科专业人才。
然而,是否提出预警的决定因素仅仅是就业率,显然不够。专家认为,对“预警专业”的评估,其指标可以不局限于就业率,可更丰富全面,如企业和毕业生对专业培养的满意度,专业课程与行业需求的对口度,可预测的市场供需比,国家产业发展趋势与专业发展的相互影响等。同时,高校培养人才一般需要4—6年,这个“时间差”因素,同样需要考虑在内。
目前,本市已有相关研究项目,聚焦高等教育体系的剖面,将就业预警分解到文科、理科,以及不同特点高校等多个“预警点”进行调查和分析,力求形成更为科学全面的专业评估体系,助推教学水平的提升和毕业生顺利就业。(记者:彭德倩)
黄牌专业就业呈现冷热不均
2012年,市教委发出“对部分本科专业实施预警的意见”,社会工作、广告学、公共事业管理、材料化学等18个高校本科专业,因在本市高校中重复设置多,且毕业生签约率和就业率低等因素,被列入当年预警专业名单。2013年,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环境工程、工商管理、艺术设计等15个专业上榜。
其中,信息与计算机科学连续两年因就业率较低被亮“黄牌”。然而,前不久举行的复旦大学校园综合招聘会上,计算机专业应届硕士聂忠星信心满满,他说:“班级内就业形势很好。整个专业学硕和专硕共100人左右,很多都已经拿到了招聘意向书,甚至有同学拒绝了业内‘大牛’华为。”他还透露,目前班上同学的“薪情”普遍在每年20万元以上。据了解,在同济大学相关专业,每年华为、中兴等企业前来招聘的原则是有多少要多少,常常供不应求。不过,在其他一些高校,情况并不乐观。此前在松江举行的联合招聘会上,来自本市东部一所大学计算机专业学生小沈说,他和同学已经专门跨校跑了多场招聘会,投了不少简历,但回应者寥寥。
学校口碑、企业认可度是主因
同样预警专业就业,因何几家欢乐几家愁?专家分析,原因有二。
上海大学招生毕业办公室主任叶红告诉记者,预警中的一些专业,过去吸引了不少高校一拥而上办学,但办学成果如何,各高校冷热自知。如艺术设计专业,绝大部分高校都有开办,各高校办学条件各不相同,育人口碑不同,求职时的竞争力也有高低。
另一个原因,要从“社会工作专业”案例说起。在同济大学,这一本市连续两年上榜的“黄牌专业”就业情况一般;然而在上海政法学院,这一专业去年就业率达到92%。校招生毕业办公室主任张军认为,社会对这个专业的了解度、接纳度如何,行业企业对学校培养的认可度如何,都是可能造成“弱势”的原因之一。对症下药,才能更好地助推专业发展和毕业生就业。“社会工作”专业的就业,原本更多面向社区服务、政府基层岗位等,然而这一专业修读的社会管理、心理学、法律基础等科目,与不少物业管理企业的需求非常匹配,这些企业吸纳了不少这一专业毕业生。转换思路拓展就业渠道,越来越多企业慕名而来。
上海万科物业人力资源经理张雪媚今年再次来到上海政法学院招人。她说,去年招收的一位学生,不仅在相关学科成绩好,还在养老机构进行了一段时间的社会实践,招聘到岗后,与社区老人沟通得非常好,工作的方式方法也很有效,她说“我们希望招收更多这样的学生”。
预警指标应更丰富,考虑时间差
据了解,本市明确要求,设置“预警专业”的高校,须加快研究预警专业的社会需求和人才培养模式,评价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分析专业教学和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等;对于确属培养数量超过社会需求的专业,应明确限制或减少招生规模。
同济大学学生就业指导中心主任徐迅认为,这是本市从宏观上完善高校专业结构设置的关键一步,有助于科学合理布局专业,也敦促高校提升教学质量,根据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培养学科专业人才。
然而,是否提出预警的决定因素仅仅是就业率,显然不够。专家认为,对“预警专业”的评估,其指标可以不局限于就业率,可更丰富全面,如企业和毕业生对专业培养的满意度,专业课程与行业需求的对口度,可预测的市场供需比,国家产业发展趋势与专业发展的相互影响等。同时,高校培养人才一般需要4—6年,这个“时间差”因素,同样需要考虑在内。
目前,本市已有相关研究项目,聚焦高等教育体系的剖面,将就业预警分解到文科、理科,以及不同特点高校等多个“预警点”进行调查和分析,力求形成更为科学全面的专业评估体系,助推教学水平的提升和毕业生顺利就业。(记者:彭德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