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教师资格考试指南 需要掌握的易混点
教资笔试不好考,因为很多知识点很类似,但教资笔试拿分也不难,前提是你得弄懂教资易混知识点。下面我们就来看下教资的易混点都有哪些吧。
教师资格小学教育教学与能力易混知识点汇总
一、教育的社会属性:历史性和历史继承性
教育的历史性是指在不同的社会或同一社会的不同历史阶段,教育的性质、目的、内容等各不相同。如西汉时期的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文教政策。它强调不同历史时期教育具有不同内容。
教育的历史继承性是教育相对独立性的体现,是指不同历史时期的教育都前后相继,后一时期教育是对前一时期教育继承和发展。如孔子“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至今都有重要的教育价值。它强调不同历史时期的教育具有相同的内容。
二、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
再造想象是根据言语的描述或图样的示意,在人脑中形成的相应的新形象的过程。如“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莱特”。这里新形象的形成有一定的凭借。
创造想象是是在创造活动中,根据一定的目的、任务,在人脑中独立地创造新形象的过程。如建筑师在头脑中构思建筑蓝图,它的新形象的形成是在头脑中独立形成的。
三、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和个别差异性
阶段性是指个体在不同年龄段表现出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教学启示是不能“一刀切”或“一锅煮”。如童年期的学生主要是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因多使用直观教学。这里强调的教学是针对具体的年龄阶段的学生发展特点,因此体现的是阶段性。
个别差异性主要包括群体差异和个体差异,教学启示是“因材施教”。主要强调的是因为群体或个体的不同而进行的不同方式的教育。如:高一班的班主任认为对班里学生教学不能“一刀切”或“一锅煮”,要有针对性进行教学。这里虽然说“一刀切”、“一锅煮”,但是他强调的是具体班级里的每一个学生,因此针对的是个体之间的差异性,体现因材施教,所以这题应该是个体差异性而不是阶段性。
四、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和顺序性
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在上面已经提到,它主要强调的是个体或群体之间的差异,简单来说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差异。而顺序性是指个体身心发展是按照一定的顺序发展变化的,强调的是个体内的发展变化。如我们常说“聪明早慧”和“大器晚成”,大家很容易把它理解为顺序性,但是一个人不可能既聪明早慧又大器晚成,因此强调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差异,因此是个体差异性的体现。
五、小学德育方法:榜样示范法和陶冶教育法
榜样示范法是利用人物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有意成绩来影响学生的思想、情感和行为的方法。一般会有具体的榜样人物。而陶冶教育法是教师利用环境和自身因素,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强调潜移默化,而不是直接进行榜样示范。如教师组织学生去烈士陵园扫墓。这里就是教师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接受潜移默化的影响,而不是将某个烈士的具体事迹对学生进行教育,因此是陶冶教育法。
阅读理解掌握这5步
第一步,看题干。
拿到材料题第一步先看题干,将题干中的关键词画出,增加印象,为后期在文章中定位做铺垫。
第二步,读材料。
带着第一步看过的问题读材料,有目的读,有筛选信息的意识。
第三步,圈点勾画。
大家在做材料题的时候一定要有圈点勾画的意识,逐步锻炼筛选信息和将信息分层的意识。
在圈点勾画中,有五大类信息一定要注意:
1.题干关键词
2.文末标题
3.首尾段、每段的首尾句
4.划关键词。转折类(然而、不过,但是)、举例类(比如)、总结类(一方面,也就是说,其实,因此,总之)。标点符号(——,“”)。边读文章边勾画关键词,理清文章逻辑,将文章分层。
第四步,筛选总结
将勾画出来的信息进行筛选总结,分别作答。
第五步,分条列点
在答题时一定要注意答案组织的条理性,分条列点答出。第一问4分的题,一般2-3点,简单概括;第二问10分,要答得全面一些,基本上3-4点,尽量用原文的话来作答,保证答案的准确性。
以上是做阅读理解题时候的解题思路和要点,考生更多地要注重实际答题,在练习答题的过程中,找到自己答案和参考答案的差距,不断提升阅读理解能力。
教师资格证考试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