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政治一轮复习备战的重点有哪些
高考的复习时间非常紧迫,而政治又是特别大块的科目,掌握重点提高效率才是正确的行径。下面是小编分享的高考政治一轮复习备战的重点,一起来看看吧。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备战的重点
一、全面把握考点,强化记忆
记忆是巩固知识的重要手段。高考政治命题强调能力考查,但是很大程度上是通过对个体记忆能力的考查即再认、再现所学政治学科的基础知识来实现的。所以在冲刺阶段要强化记忆考点知识。怎么记忆?长时间记忆的方法有两个,一是准确的复述,二是不断演练。
准确地复述政治学科的概念和基本观点即背考点。高考范围大,要记忆的基础知识较多,要定时定量地记,讲究效率。首先纵向记忆知识点,即逐个记忆知识点。可以每天安排固定的时间1-2个小时,也可以利用零碎时间随时背,早上背几个考点,中午背一些。无论怎么安排时间,老师建议,发出声音来,可以放录音听,也可以同学之间互相检查。
在逐个记忆知识点的基础上,进行总体知识的整理与记忆,即把散见在不同课、节的相关知识点,归纳出知识专题。既要宏观上记住知识体系,又要在微观上将界限把握准确清楚,这对提高解题能力十分有益。
如《生活与哲学》模块中,大专题辩证唯物论的主要观点包括哪些,辩证法的主要观点有什么,历史唯物主义的范围有哪些观点等。小专题如:规律的相关知识、认识的相关知识(实践观)、联系的观点。辩证法的发展观、矛盾分析法包括哪些具体内容,人民群众的相关知识有哪些等。
二、适当限时做题,提高能力
文科综合试题注重考查考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注重储备(记忆)知识的同时还要通过做题、分析试题提高自己解读信息、调动运用知识、描述阐释事物、论证探讨问题的能力。
在把握知识的基础上做题,一方面提高解题能力,另一方面可以起到强化记忆的作用,但是要适当有选择地做题。
一是做近三年的高考题。不仅做北京的高考题,也可以做其他地区和全国试卷的高考题,当然在做题时要注意时效性的问题。注意国家经济形势和社会生活及发展政策的变化。做过的题注意分析其思路,如何解读设问、如何提取、回应有效信息即答案设置与背景材料中的具体联系。
二是做各区的模拟题。各区的模拟题是各区教研员精心打磨出来的,每一次考试的功能不同,期末试卷比较注重考查知识的全面性,同学们可通过做这些试题检验自己知识点的漏洞,发现漏洞立即补上。“一模”比较注重能力考查。解读信息的能力直接影响运用知识的能力答题的质量和速度。描述即分析说明事物的能力、论证问题、探讨问题的能力会在不同的试题中体现出来。通过认真做题检查训练自己的学习能力。在知识点记忆没有问题的情况下,自己能力差在哪一点上,有意识地多做一些同类型的题。
所谓“限时”是为了提高效率。选择题基本是一分钟一个,非选择题,一般一问限定在5-8分钟内完成。
三、回归教材、关注热点,查漏补缺
在高考复习中,一定要注重教材的使用,不要过分依赖复习材料。《考试说明》的知识点基本是教材中的节和框标题。新课程的教材,分为正文、辅助文。不仅要读正文而且要重视辅助文,比如教材中的“专家点评”栏目,是对疑难问题的解析和拓展性说明,仔细阅读对于解答选择题辨别选项非常有用。“相关链接”往往是出题的背景材料。另外,教材每个单元的知识体系图对于专题复习非常有益。
关注热点的目的是理论联系实际。所谓理论联系实际是指具有内在联系的知识同现实的呼应。关注热点,一个十分有效的途径是用好《时事》手册。通过阅读《时事》手册了解国内外重大时事、了解党和国家重大方针政策,了解社会生活、中学生的生活即身边的事情。比如关于“通货膨胀”与“国家宏观调控”问题,通过阅读《时事》知道,我国政府在应对通货膨胀时采取什么样的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在刺激经济增长的时候主要采取什么宏观经济政策。“滞涨”同时出现的情况下如何应对。
高中政治也与初中很不一样。背的成分少了,灵活运用的成分多。大部分题都是要求运用课本上的原理去分析时事。首先,当然还是课本。必须把课本上的每一条原理都记清楚,原理后面的阐述和举例也很重要。各个不同的例子是对应哪个原理的要分清楚,这在选择题中很可能会用得上。经济学比较简单,只要把原理背熟,把分析题的基本思路记清楚就行。
总之,政治是一门趣味性很强的学科,只要我们采取积极认真的学习态度,有明确具体的学习目标,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正确有效的学习方法,持之以恒地走好每一步,相信我们不仅一定能学好政治,而且还能领略到其中非常美妙而深奥的乐趣!
高考政治最后冲刺复习妙招
第一、重视对基本概念的记忆和理解,以不变应万变。如果对某个知识点一无所知或知之不全,一旦考到就很难得到高分,对于考点的理解,必须抓住概念“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样”。知其然,知其所以然 。
第二、学会对重点知识的整合和重组,真正做到融合贯通。例如,要正确回答“如何看待农产品价格变动带动市场物价的变动”,必须对导致商品价格变动的各种因素都有所了解,包括商品的价值、供求关系、货币本身的价值、纸币的发行量、国家的政策、营销策略、消费心理等。
第三、注重政治概念的敏锐性。近几年的高考政治往往迎着社会热点上,以现实问题为载体,设置一些新情景、新材料、多角度、多层面、全方位立意问题,所以,必须对热点问题予以高度关注。如2012年热点问题相关的概念有价格、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政府职能、党的领导、文化产业等等。
除了以上三点复习建议,何老师还提醒考生应该在平时训练有素,把每次练习当高考。此外,在高考考场上需要注意答题技巧与规范:
① 做选择题时要在审题的同步找出关键词和题目材料的主旨,通过“排误(表述不正确的)和排无(与材料无关的)”,选出表述正确的选项。通过比较、对照,找出正确并符合题意的答案。
② 做材料题时审材料中心和关键词,从设问的角度切入,找到材料与所考知识的结合点,有条理地写出答案。注意写材料题的答案时,要全面具体、重点突出,恰当运用经济、哲学、政治、文化等知识和术语,条理清楚的表述。
高考政治备战怎样提高效率
一、明确考试要求,掌握考试特点,提高学习的针对性
进行的综合能力测试与全国统一考试单科试题相比,不论试题的形式还是内容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具体表现在:
1、试题的目标和要求不同。单学科考试侧重于学科知识和学科能力的考核,多以基础性、典型性和单一性呈现出来,所强调的能力,主要是学科能力。综合能力考试多以与现实生活有关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立意命题,要求更加真实和全面地模拟、反映现实。试题要求学生的主要不是对事物发展的某一要素、某一局部或某一阶段进行描述,而是注重学生对事物的整体结构、功能和作用的认识,以及对事物变化发展过程的分析理解。能力的考核要求不是学科知识和能力的“总汇”。另一方面,综合能力考试也不是在测试所谓的“一般智力”或“一般能力”,它测试的是学生在学科学习中已经得到一定发展的能力。这些能力是学生素质的一部分,是学校教育的结果,是在学科学习中逐渐发展起来的,但它又相对独立于各学科的知识、方法和能力。
2、试题的结构和特点不同。无论是文理小综合或大综合测试,Ⅰ卷均采用单项选择题,取消了单科考试中的不定项选择题;Ⅱ卷取消了单科考试题型中的辨析题和论述题,只剩下了问答题一种形式。政治学科试题量急剧减少,考查的知识覆盖面变小,且知识考核的知识点分布不均,但单题的分值却大大增加。试题取消了纯时政题,考试的侧重点逐步趋向多学科的综合。政治试题仍然以大量的热点问题为载体进行命题,但一些次热点问题也常见卷面。在考查能力上,更加凸现对考生的综合能力的考查,所涉及的知识多以多样性、复杂性和综合性呈现出来,主要考查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试题的综合上,无论是第Ⅰ卷选择题还是第Ⅱ卷问答题,均采用了组合式设计,即“一材多题”的形式来考查学生。它需要考生用学科内外的知识渗透交叉分析,综合考查的力度逐渐加大,在评分标准上也更加体现了多样性和灵活性。
二、立足学科基础,注重学科能力,扎扎实实学好基础知识
有人认为综合能力测试主要考查的是学生的综合能力,而且每科涉及的题量小,考查的知识点少,知识的覆盖面窄,因而只需要抓重点、热点就行,不需要系统地学习和复习,甚至认为基础知识的学习再也不重要了。其实,这种观点是错误的。教育部文件早就明确指出:“综合能力测试,决不应打乱目前的教学安排而新搞一套,新设一门综合学科”;“综合能力考试所测试的,是学生在学科学习中已经得到一定发展的能力。这些能力是学生素质的一部分,是学校教育的结果,是在学科学习中逐渐发展起来的”;综合测试主要“考查学生对学科内不同要素、部分、环节之间内在联系的掌握程度,以及运用学科知识和方法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可见,综合能力的形成首先是学生建立在对单科知识的理解和把握的基础之上的,没有对单科知识的系统把握,绝对不可能形成所谓的综合能力。而任何一门学科都有其固有的知识体系,人为地断章取义,分割支解,都势必造成知识的断层和知识把握的盲点,无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形成。因为任何能力的形成都是以知识为载体的。没有知识,绝不可能形成综合能力。更何况综合测试部分只占到整个试卷分值的20%,单科知识仍占考试的80%。而且随着单题分值的大幅度增加,使学生每错一题都会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因此,对单科政治课的学习,必须扎扎实实做好第一轮复习工作,对重要自然科学或社会科学中基本的、核心的概念与要点进行准确地记忆和理解,真正弄清其内涵和外延,并使之能成为自己随时可调用的知识。任何死记硬背、一知半解所得到的知识,在综合考试中都是无效的。另外,在第一轮复习中,还要注重知识间的区别和联系,寻找贯穿知识点的红线,通过比较、列表、画图等方法构筑知识体系,从而形成对知识的整体把握。
三、加强知识整合,构建知识网络,学会从整体上把握知识
综合能力考试多以现实生活中有关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立意命题,注重对事物的整体结构、功能和作用的认识,以及对事物变化发展过程的分析理解。考试所涉及的知识,多以多样性、复杂性和综合性呈现出来,所强调的能力,主要是学习能力,即选择、加工、提取信息的能力,以及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突出了对解决问题思路的宏观整体把握。因此,考生在第一轮复习中必须加强对知识的整合,学会从整体上把握知识。例如,对于《哲学常识》的学习,必须根据各个部分知识的内在联系加以梳理,形成完整的知识框架,从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和价值观四个方面来把握,然后再从宏观上形成对哲学的整体印象,这样才能真正做到融会贯通。另外,综合能力测试既反映学科知识的系统联系,又注重考生多层次、多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因此,对于规定的知识内容,不能仅仅满足于简单的记忆,还要挖掘它们的内在联系、弄清每个知识点在整个知识体系中所处的地位。为此,对于每个知识内容,我们必须懂得“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只有真正懂得了“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才能全面、准确地掌握这一重点知识点。这就要求考生更要重视挖掘知识,特别是主干知识的内在联系,必须在对基本概念、基本观点和原理的掌握的基础上,根据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打破章节界限,形成教材的知识网络,构建起科学的知识体系。然后在此基础上,形成学科内跨教材的知识渗透,把不同内容的政治知识融合起来。把一些看起来不相干的知识加以归类,并使之网络化、序列化和专题化,提高自己从变化中找不变,以不变应万变的能力。
猜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