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提高地理成绩的有效方法有哪些
高中地理是文科中偏向理科性质的一门学科,不少学生抱怨地理太难,其实这是没有掌握方法造成的。下面是小编分享的高中有效提高地理成绩的方法,一起来看看吧。
高中有效提高地理成绩的方法
1.认真听讲,做好笔记。
这是最简单也是最关键的一步,通过听讲,我们可以知道重点所在,通过做笔记,我们可以加深对难点的理解。
2.多看地图,多画地图。
地理高考中空间定位非常重要,而对空间定位能力的培养根本还在于地图。对于地理基础差的同学来说,看到地图就会产生恐惧感,厌恶感,要想除去这种感觉,就必须坚持每天强迫自己去看一遍地图,看得多了,不仅在麻木中适应了地图,或多或少也能记住一些主要地理事物的位置,空间概念慢慢也能培养起来。在看地图的同时,最好能把地图画下来,不仅加深了对地图的理解,也能逐步把地图从纸上装进脑子里。
3.联系整体,分析差异。
地理环境包括自然环境(气候,地形,土壤……),社会经济环境(人口,城市,工业,农业……)。在地理环境的大背景下,各项地理事物之间都是有联系的,看到一种事物就要试着去牵出与之相关的其他内容。以日本为例,我们首先可以想到它的气候---季风气候,接着地形---山地多,平原少,河流---短小,水能丰富,工业----外向型工业为主……
不同地区,地理环境差异也显著。像长江中下游平原与东北平原,同为我国东部平原,气候,土壤,农业却不一样,平时在学习的时候就要善于发现,善于总结。
4.勤于练习,勤于质疑。
理论知识的记忆是基础,知识的运用才是目的。运用知识的途径就是要多做题,勤问题。做的多了,问的多了,书本上的理论自然也就熟悉了,命题人的意图也能渐渐了然于心,到高考时就可节省不少分析问题的时间。
如何让学生在地理试卷中提升成绩
精准掌握概念
在准确理解地理基本概念,把握地理基本规律、成因和原理的基础上强化记忆,使知识系统化;突出主干知识,理解主干知识与知识分支间的关系,尤其是有关地理意义、地理规律和各种地理因子一定要完整、准确地在理解的基础上牢记。
例如在学习海水的盐度时,一要记住影响海水盐度的主要因素,二要根据教材中“海洋表层盐度、温度随纬度的变化”图,在理解的基础上记住盐度分布的规律,三要运用影响海水盐度的主要因素,分析盐度分布的一般规律及一些特别的分布规律(北纬600处海水盐度比南纬600处低、长江口盐度随季节的变化、世界最高盐度海区出现在红海、最低盐度海区出现在波罗的海等)。
学会科学用图
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要养成良好的读图、用图、分析图的习惯。
在平时读图时要不急不躁,一定要按“程序”读图。1.读图名,这一步很重要,但往往被同学们所忽略。通过读图名,可知该图的类型,是示意图、分布图还是成因图。2.看图形,是扇形分布图、曲线图还是雷达图等,不同的图有着不同的读法和分析法,在平时的学习中,要特别注意培养学生对不同类型图表的读法。3.看图例,图例是图的语言,要准确分析图,必须要看图例。4.看极值,如:在看气候图时先看最冷月气温,再看最大和最小降水量出现的季节。5.看图所表示的是哪种地理事物间关系,还是哪种地理事物的分布变化规律,或是哪个区域。最后结合问题再分析图,只要每道读图题均按此“程序”看题,就能很快形成良好的读图习惯,提高地理图表题的解题能力。
高中地理的优秀学习方法
抓 “ 概念 ” 重 “ 消化 ” 。
在学习地理时,要重视概念的学习,要对所有的地理概念一一消化、理解、吸收,不留夹生饭。只有概念清楚了,判断、推理问题才能正确无误。要把那些特别容易混淆的概念罗列出来,一一对比其差异。诸如:天体、天球;日冕、日珥;近日点、远日点;恒星日、十太阳日 ; 角速度、线速度;时区、区时;短波辐射、长波辐射;气旋、气团;天气、气候;寒潮、寒流;矿物、矿产、矿床;岩溶、熔岩;生态系统、生态平衡、生物群落;地质作用、地质构造;国土、领土 ; 等等。当然,概念学习不是孤立的,要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行。
抓 “ 原理 ” 重 “ 理解 ” 。
从基础知识抓起,扎扎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地过 “ 地理原理 ” 关。如:地球表面热量分布不均的原因;四季、五带的产生和划分的依据;海陆热力差异形成的季风与季风气候;气温与气压的关系;海拔与气温、气压的关系;空气的水平运动与垂直运动的成因;水循环的动力及其过程;内力作用与外力作用的发生及其变化机制;生态平衡的条件;光、热、水、土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影响工业布局的因素;人类与环境的对立统一等等。掌握了这些原理、法则和规律,分析事物就有了说服力。
抓 “ 综合 ” 重 “ 联系
综合性即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统一性,就是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内在联系及其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例如:为什么亚马孙河流域成为世界最大的热带雨林?这不仅仅是纬度决定的,与大气环流、地形结构、洋流影响也有密切关系。西欧为什么成为典型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影响因素也是多方面的。在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综合性分析问题上,要做如下努力:
有计划地做一批综合性典型训练题,学习从自然因素到经济因素全面考虑问题的方法。关于这一点,你要多注意老师或网校中的典型例题分析,将其积累起来,转化为自己的知识。
地理环境是一个整体,要注意因素之间的内在联系。
抓 ” 共性 “ 重 ” 个性 “
地理环境既有共性,更具个性。因此在学习过程中要重视事物共性的总结和个性的分析。如陆地上的自然带,从赤道向两极,大致可分为热带雨林带、热带草原带、热带荒漠带、温带草原带、温带森林带、苔原带和冰原带。这是共性。但实际分布中,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又具有纬度地带性、经度地带性、垂直地带性及非地带性。这就是个性。具体实际情况中可能个性更具特点。
抓 ” 归纳 “ 求 ” 规律 “
这是归纳推理的思维方式,从特殊性的地理事物中,归纳出普遍性的规律。如通过观察,分析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三大洋的洋流系统后,根据分布和成因,可归纳出:( 1 )每个大洋都有完整的洋流系统;( 2 )除印度洋北部外,各洋流在北半球热带、副热带海区呈顺时针方向(反气旋型)运动,南半球呈反时针方向运动;( 3 )在中、低纬度海区,每个环流系统的西部都是暖流,东部都是寒流。上述结论,就是通过对三大洋洋流分析后,推及出来的普遍规律。
抓 ” 一般 “ 推 ” 特殊 “
” 一般 “ 往往代表的是普遍现象,当这种一般现象出现了异常,就必然有其特殊性。那么,这种特殊性的产生是必与其当地的特殊地理事物有关,从而,我们就可得出相应的结论。如,太阳辐射在地理表面的分布是沿纬线分布的,根据其热量的分布状况,我们将全球化分为五带。 由此可知,等温线、陆地自然带等分布也应沿纬线分布。但在实际中,我们发现,它们的分布并非都沿纬线分布,那么,这又是什么原因呢?经仔细观察和分析,我们发现它们的分布还与地表形态、海陆热力性质、洋流、人为活动等因素有关。具体分析时,就看当地与其它地区之间的差异是什么?特殊的差异,也就决定了其特殊性。
抓 ” 对比 “ 找 ” 异同 “
在地理学习中,你会发现许多相似或类似的概念、原理、规律等。理解它们较好的方法就是用图表进行比较,找出异同。如同纬度的欧洲西部和北美,为什么欧洲西部是以温带海洋性气候为主,而北美却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解决此问题,我们可以对照两个区的地形图,用表格来比较它们所处的纬度。
抓 ” 运算 “ 促 ” 智能 “
地理计算在 ” 双基 “ 中是一种不可忽视的能力。为了培养、提高地理运算能力,要做如下分类练习;
1 . 比例尺与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换算。
2. 地方时与区时的换算。
3. 绝对高度、相对高度与等高线的计算。
4. 垂直气温的计算。
5. 太阳高度角的计算。
6. 恒星日与太阳日的换算
7. 昼夜长短的计算。
8. 人口密度与人口自然增长率的计算。
9. 各种百分比的计算等。
通过反复练习,熟练掌握计算技巧,从计算结果中,阐明地理事物的性质、特征及其变化规律。
抓 ” 读图 “ 明 ” 空间 “
地图具有形象、直观的作用,可以培养观察力、想象力,发展思维能力和记忆能力,可以进一步明了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空间联系、空间组合。
为了培养查阅、填绘地图习惯,要求: 1. 书上的图必须一一理解,学会分析、应用。2 .充分利用填图册,按要求和规格填写地理事物。3. 无论是平面图、立体图,还是示意图、景观图,要求能画出大体轮廓,以加深印象和记忆。
猜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