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证抗战胜利70周年大阅兵的十个精彩瞬间
2015年9月3日上午,为隆重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9月3日在天安门广场举行了大阅兵。世界的目光再一次聚焦中国,聚焦北京,聚焦天安门。学习啦小编整理了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大阅兵十个精彩瞬间,见证了激动人心的历史时刻。
出发,接受祖国的检阅
9月3日0时,浩浩荡荡的重装备运输车队缓缓驶入工人体育场,标志着重装备运输分队顺利完成了任务中最重要的一步。分队四级军士长刘源将车稳稳地停在划定区域,熄火等待卸装。
进驻阅兵训练基地的前一天,刘源得知6岁的孩子右脚骨折,而其父亲因为长期腿痛,被医院确诊为双侧股骨头坏死综合征。曾经是军人的父亲深知儿子的责任和压力,在电话里让他放心。
同样在黎明前完成准备工作的还有南海舰队副参谋长李晓岩少将。作为两栖突击车方队领队之一,他和战友们很早来到天安门广场做准备。
亲历,向世界诠释和平
凌晨3时,在中华世纪坛,来自国内外的记者已经排起了长长的队伍,等待安检。
法国国防部下属新闻网站Sitta特派摄影记者法布里斯·贝里尼是第一次来中国,作为一名平时负责科技新闻的记者,他对中国这次抗战纪念日的阅兵装备显得格外感兴趣。
“中国这次阅兵会展示自己在国防和科技上的进步,很多武器设备是第一次公开展示,这体现了中国人的公开和自信。”法布里斯说。
西班牙巴斯克公共电视台记者韦一沙从今年2月成为常驻北京的记者:“欧洲与中国有很密切的贸易关系,很多人也对中国的阅兵表现出了很大的兴趣。”
自强,用科技贡献力量
胸前挂着3枚奖章,观礼台上的席东升显得又激动又兴奋,为了观看这次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他前天晚上刚从唐山遵化市的工地赶到北京。
席东升是北京送变电公司架线班班长,新中国成立50周年和60周年大阅兵的时候,曾在北京市的电力抢修队为阅兵做后勤保障工作。“咱们中国人,就是要自强!”席东升说。
“当威武的装备方队走过眼前时,我为国家的成就感到骄傲。”山东电力检修公司一线工人王进说。
砥砺,阅兵场也是战场
早晨8时30分,接受检阅前的最后一遍训练结束,“刘老庄连”英模部队方队总教练王恒强显得颇为轻松。这位39岁的山东大汉,已是第三次参加阅兵。“我要把方队练得整整齐齐,直线加方块。”
长安街北侧的人行步道上,同样身着三军礼服,挂95式自动步枪的一列战士肃立等待。他们是三军仪仗队方队的预备队员,他们站在此处,为战友们完成受阅任务作坚强保障。
相比2009年的国庆大阅兵,这一次,三军仪仗队方队中增加了51名女队员。1995年出生的夏若淇和庞宵宇位列其中,进入阅兵村后,所有队员自觉放弃休息时间,加班加点。
骄傲,为民族奋进歌唱
7时整,天安门广场,解放军联合军乐团和联合合唱团入场完毕。这是阅兵史上首次有合唱团参与。海军工程大学研究生张蒙是其中一员。在整个阅兵过程中,合唱队伍站立时间最长。
军乐团演奏员郭千熙和她的战友丝毫不觉得辛苦:“3个月来,我们被激励鼓舞着,为自己骄傲,为祖国自豪!”
震撼,为祖国强大自豪
在参加观礼的数万名观众中,官健普通得不能再普通,她很珍惜这次机会,6点刚过,就带着孩子来到了观礼台。
同样早早带着孩子来到现场的还有69岁的成秀芝。她领着15岁的外孙女刘轶凡来到人民大会堂北侧临时观礼台:“要让外孙女接受一次爱国主义教育。”
出生于1937年的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的杨先材用“很震撼,很感动”形容现场观感, 从大学毕业后,他一直从事中共党史教学和研究工作,并编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清晨,全国政协委员、北京一轻食品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李奇,和大家一起从驻地赶往天安门广场。临行前,他没忘记单位的两位抗战老战士:86岁的董国锦和93岁的王田锁,专门安排人陪同他们前往阅兵现场。
铭记,为了永久的和平
上午9时30分,88岁的杨志温面色红润,精神矍铄,第一次来到天安门广场观看阅兵。
杨志温是北京手表二厂离休干部,老家在山东商河县,自小就积极参加抗日活动,为八路军游击队站岗放哨,收集情报。
今天参加检阅的抗战老兵,以及在抗战中为国捐躯的英烈们的事迹,尹浩可以说有很多了解。尹浩是高级工艺美术师、民间剪纸艺人。他用剪纸刻画抗战将领——刘伯承元帅、陈赓大将、冯占海将军等。英雄肖像自剪出,续写讴歌山河魂;勿忘国耻要自强,齐心共创中国梦。
拥军,致敬最可爱的人
“无论多远,不管多忙,我也一定要来! ”江苏华西村党委书记吴协恩说,“因为我曾经也是个战士。”作为 “天下第一村”的党委书记,吴协恩的职务和荣誉有很多,而他最钟情的莫过于“全国优秀复员退伍军人”。
同样激动不已的还有全国劳动模范、河南省新乡市张村乡裴寨社区党总支书记裴春亮。他带领太行山区一个人均收入不到1000元的贫困村,不到10年时间,发展成为人均收入超万元、富裕文明的新农村示范社区。裴春亮说,今后一定要在基层把拥军工作做得更好,因为他们始终是时代最可爱的人。
奉献,彰显青春的担当
“其实我特别想亲眼看看阅兵场景,但我的岗位不允许我这么做。”北京团市委组织的首都大学生英才学校志愿者张艺文说。
阅兵期间,从凌晨3时抵达服务区到中午大会结束,张艺文一站就是数小时。作为西侧临时观礼台背后紧急疏散口的志愿者,张艺文的工作是保证疏散口正常状况下的封闭和紧急情况下的畅通。
此次参与纪念大会服务工作的志愿者共有1299名。他们的服务范围涵盖了6个远端集结点、2个地铁换乘站、5个观礼台周边集结区、6条行进路线、8个观礼台和12个停车场。
瞩目,中国崛起的力量
75岁的刘树德,是第三次受邀参加国家重大庆典活动观礼。他说:“国家强盛,华侨就可以挺直腰杆;国势衰微,华侨在国外就会遭受欺凌。”
自拿到参加3日上午纪念大会的邀请函,马嘉阳和蒋德利娜小两口就一直处于兴奋之中。他们今年5月底刚从美国研究生毕业归国。一上午,马嘉阳发了10条微信,刚到中午,就已经收获了160个赞和几十条评论。
来自俄罗斯的老战士舒德洛说:“很高兴来到中国参加抗战大阅兵,我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同龄。我18岁就随苏联部队到中国东北境内同日军作战。俄中友谊是世界和平的保障,今后两国需要进一步加强军队合作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