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神节的来历
财神节的来历
财神何许人也?根据《封神榜》所载,财神姓赵名公明。他原在峨眉山罗浮洞修道,因助纣攻打武王,死后被封为金龙如意正一龙虎玄坛真君之神,并统领招宝天尊、纳珍天尊、招财使者、利市仙官四个部下。他们的职责都与财有关。道教供奉的财神,也是赵公明。根据道教传说,赵公明本为终南山人,自秦时就隐居深山,精修至道,功成之后,玉皇大帝封他为正一玄坛元帅,简称赵玄坛。旧时财神庙和各家各户所供的财神,其尊容颇凶,乌面浓须,怒睁圆眼,头戴铁冠,一手执钢鞭,一手捧元宝,身下还跨有黑虎,故又有黑虎玄坛之称。传说这位赵公元帅职掌除瘟翦虐,驱病禳灾。凡有冤抑难伸,他会主持公道;人们买卖求财,他可以使之获利。他原先的职分并不是专职的财神,但能使人获利,别无他人可以代替,民间便把他看作财神了。过去,财神还有文武之分,崇文尚武的不同人家各有所司。崇文的人家供奉文财神,尚武的人家供奉武财神。文武之道虽不同,却都各有财可发。
七月二十二财神节,道教中这一天是财帛星君李诡祖的成道日。李诡祖去世后在这一天羽化得道,位列仙班,成为天上星宿中的财神,在天庭的职衔是“都天致富财帛星君”,专管天下的金银财帛。因此民间在这一天要举行规模宏大的庆祝活动。后来民间有人说这是财帛星君的生日,实际上是成道日。
财神节最早记载见于《玉匣记》:七月二十二日,“增福财神圣诞”。
《玉匣记》作者许真君,是集各类占卜之术之代表作,亦称之为《玉匣记通书》。许真君,为晋代道士许逊,字敬之,南昌(今属江西)人。按《十二真君传》:“许真君名逊,字敬之,本汝南人也。祖琰、父肃,世幕至道。”史书记载, 许逊得其妙要,传录于世,名之曰:玉匣记 。但是,史书也记载:《玉匣记》,后人或有增补,进而衍生出许多不同版本,为一般假托诸葛孔明.鬼谷子.张天师.李淳风.周公.袁天罡等先贤之名而作。
值得注意的是,许真君为晋代人,李诡祖为南北朝时期曲梁县令,后人不可能出现在前人的著作中。因此,七月二十二增福财神圣诞的记载很有可能是后人所加。比如袁天罡就是隋唐时期人物。史料记载:袁天罡,唐初天文学家、星象学家、预测家,益州成都(今四川成都)人。隋时为盐官令,入唐为火山令。
明代临川名人伍福有诗作《谒嬷嬷幢李相公墓》也有记载:
太白陨落何茫然,相公飞升列仙班。
足蹬般河长流水,头枕天齐连绵山。
玉书神护星君位,圣赐财帛石室间。
惠泽万民增福公,平施天下福善仙。
山东地区有不同的传说。
淄川传说:在五松山北侧有一个山岭叫天齐岭,岭的北侧叫嬷嬷幢,嬷嬷幢上有一个增福财神庙,里面祭祀的是财帛星君增福财神李诡祖,人称李相公。嬷嬷幢东侧山谷中有一个地方叫淌钱眼,是山里人过往的必经之地。
说起淌钱眼,有一个传说。很久以前,有一对贫穷的父子靠乞讨为生。有一次,爷俩一天也没有讨到多少东西,就坐在大路旁边休息。老人望着饥肠辘辘的儿子,十分心疼,无意间把手放进石壁上的一个石洞,自言自语的说:“老天爷,你就开开眼,发发慈悲,救救我们吧。”话没说完,就听到洞里有声音,老人被吓了一跳,迅速把手缩回来。让他惊讶的是,竟然从石洞里滚出一个元宝。爷俩在惊喜之余,对着石洞就磕头。这时飘来一个白胡子老神仙,对老人说:“老人家,我是岭上李相公,专门为天界看管天齐岭下的金库。石洞里有元宝,你要多少就能淌出多少。”老人说:“大慈大悲的神仙呀,一块元宝已经足够了。但我们庄上吃不上饭的人还很多呢。”白胡子老神仙说:“既然如此,那就让村里人都到这里来拿元宝吧。”说罢就不见了。村里人听说后都来拿元宝,但是山里人实诚,每家只拿一个,从不多拿,从此都过上了幸福生活。为了纪念李相公,人们把这个石洞叫做淌钱眼,并在每年的七月二十二这一天,都到嬷嬷幢给增福财神李相公上供,后来就演变成了远近闻名的财神节 。
淄川地区有民谣《财神节求财神》:
财神节,请财神,财神一早进家门。
送来一个金元宝,送来一个聚宝盆。
财神节,迎财神,财神一早进家门。
又增福,又进财,又保平步上青云。
财神节,求财神,财神一早进家门。
抬头喜,出门顺,还有全家幸福运!
农历七月二十二正是核桃成熟的时候,所以还有民谣《财神节摘核桃》:
白露到来财神到,财神散发金元宝
金元宝儿心气高,高挂枝头等咱敲
敲打元宝有门道,丰收在即莫焦躁
上树之前心情好,祭拜财神要记牢。
周村有传说:隋文帝年间,周村有一个姓李的掌柜,在齐州府(济南)经营一家叫“财帛永兴”丝绸店。他在七月二十一日那天夜里,一连做了3个完全相同的梦。梦中的他清楚的记得自己正在照顾生意,门外突然来了个耄耋老者,一进门就坐在一把椅子上对他念叨说:“明天是我的诞辰。谁给我过,保证他财运亨通,生意兴隆……”李掌柜为讨个吉利,于是第二天一早就准备好香纸、供品、鞭炮,并根据梦中老者的嘱咐,燃放鞭炮,奉献香火,祭奠先祖……说来也怪,那天来看热闹的人不少,看完后都纷纷涌到店内买绸布,本来冷清的生意立马红火起来。李掌柜迎财神的事儿很快被好事者一传十,十传百……所以,每年阴历的七月二十二,齐州(济南)府的家家店铺都效仿,流传至今,形成了迎财神的习俗。
在青岛,也有类似的传说:光绪年间,在即墨古城有一个姓周的掌柜,经营一家叫“春兴永”布匹丝绸店。门外突然来了个披头散发的老者,一进门就坐在一把椅子上对他念叨说:“明天是我的生日,很多年没有人给我过忌辰了,谁给我过,保证他生意亨通……”周掌柜是生意人,为讨个吉利,第二天一早,他就早早准备好香纸、供品、鞭炮。在梦中老者的嘱咐下,燃放鞭炮,祭奠先祖……说来也怪,那天来看热闹的人不少,看完后都纷纷涌到店内帐割绸布,本来冷清的生意立马红火起来。 周掌柜迎财神的事儿很快被好事者一传十,十传百……所以,每年阴历的七月二十二,即墨城的家家店铺都效仿,流传至今,形成了迎财神的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