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个全面的时代内涵与内在逻辑
“四个全面”中的每个“全面”都有各自丰富的思想内涵,四个“全面”之间又有紧密的内在逻辑联系。下面学习啦小编给大家介绍时代内涵与内在逻辑思想,希望对你有用!
全面的时代内涵与内在逻辑
作为治国理政的总方略,“四个全面”中的每个“全面”都有各自丰富的思想内涵,四个“全面”之间又有紧密的内在逻辑联系。
“四个全面”中的第一个“全面”,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是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首要的一步,其余三个“全面”都属于重大举措:全面深化改革是改革助推力,全面依法治国是重要法治保障,全面从严治党又是“四个全面”根本保证,也是是其他三个全面的保证条件。“四个全面”有机统一于现代化建设全面进程,凝聚了13亿中国人民的共识,吹响了中国改革发展的新号角。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四个全面”之首,这说明党和政府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与国家的发展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已经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实现这个目标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步。”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一论述,看似简单的几句话却内涵深刻,是一项事关13亿中国人民福祉的大工程。这句话鲜明揭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对中国梦大格局的战略性影响,对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意义。
全面深化改革是2013年十八届三中全会的主题,意在破改革开放难题。这次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正如当时所言,目前的改革越来越艰难。我国30多年改革,已进入深水区。
2015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不仅说明改革阶段的递进,更有改革难度的增加。在对2015年工作总体部署中国曾指出,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是硬道理,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但是中国的发展改革之路并非一帆风顺,30多年的实践证明,只有全面深化改革才能保证国家的富强和人民的富裕。因此,“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第一次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确定为“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此举就是意在扫除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的一切障碍。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对依法治国的更高要求,只有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才能保障人民群众和企业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稳定的保障,自古有云:“国,无法则乱;民,无法则贫”,若社会缺失了法治保障,必将导致人民和社会的动荡不安。从国际大环境来看,中国正处在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刻,只有培植出文明的法治才是中华民族崛起之魂和复兴之梯。欧洲弹丸之地荷兰,总人口不过1000万,却凭借良好的法治,成为世界公认的高度法治化的国家,令世界人民尊重。
奉法者强国恒强,奉法者弱国恒弱。“中国梦”的成功实现,不但需要高度完备的法治环境,更需要我们每一个人和每一家企业都要遵纪守法,这关系到中国能否全面把握重要的战略机遇期。从大局观来讲,中国经济转型才能够顺利迈向结构调整的“新常态”。
全面从严治党是决心,更是摆脱一切危机、解决一切矛盾的保障。领导干部,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的一贯态度和要求是:“党要管党丝毫不能松懈,从严治党一刻不能放松。”因此,不管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推进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等,都需要党的领导做坚强保障。只有依法治党才会使党越来越坚强和越来越有凝聚力,这是解决中国面临的各方面严峻危机以及各种错综复杂的社会矛盾的源动力。
当下,“四个全面”显得格外耀眼,它不但是中国经济转型成功的基石,更是未来五至十年治国理政的总方略,若完全落实到位,中国梦将实现关键的一步。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崭新内涵
“四个全面”中的每一个“全面”如果把它单列出来,大家并不陌生。但是,只要我们把握了这些提法的前后变化,尤其是以来在总结我国改革开放30多年实践经验基础上所作的新论述,并且把“四个全面”有机结合起来,我们就能清楚地看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常态后提出来的,就能清楚地看出“四个全面” 战略布局己经有了崭新的内涵。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小康”这个概念,是邓小平在20世纪70年代末,把它与“翻两番”“中国式现代化”等概念一起提出来的。后来,“小康”成了我们党制定的“三步走”发展战略前两步的目标。随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推进,我们对“小康”的内涵的认识不断深化和拓展。从“总体小康”目标在20世纪末基本实现,到21世纪初开始建设“全面小康”。从十六大论述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四个方面内容,到十七大增加了建设生态文明新的内容。从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要求,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到新常态阶段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论述。美好的蓝图越来越清晰,中国共产党要实现的 “第一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在一步步地接近。
根据《谈治国理政》一书关于全面小康的论述,今天我们要建成的全面小康,是“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的全面小康,是“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建设农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的全面小康,是“国家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都增强,全国各族人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改善”的全面小康,是“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的全面小康,是“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全面小康,是“以改革创新精神开拓国防和军队建设新局面”“为实现中国梦提供坚强力量支撑”的全面小康。
还用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很接地气的话语,把再过几年我国就要实现的全面小康具体化。“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从而赋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以新内涵。
全面深化改革。自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改革开放的决策后,30多年来,改革开放一直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旋律。改革是我们党、国家和人民的面貌发生历史性变化的根本原因。用言简意赅的两个“关键一招”加以概括:“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如果说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的最强音,那么全面深化改革就是党的以来最鲜明的特征。
翻开《谈治国理政》一书。在18个专题中论述篇幅最多、分量最重的是全面深化改革。强调了改革开放是有方向、有立场、有原则的。改革是不断推动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的,而不是对社会主义制度改弦易辙。指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改革要坚持战略思维、辩证思维、法治思维、系统思维、底线思维和创新思维。论述了要处理好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关系、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的关系、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的关系、胆子要大和步子要稳的关系、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要有序、协调地推进改革,要发扬钉钉子精神,把全面深化改革的蓝图落到实处。关于改革的系列论述,给全面深化改革增添了新内容。
全面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的2014年,被称为“全面深化改革元年”。这一年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确定的80个重点改革任务基本完成,中央有关部门共出台370项改革举措,完成了108项改革任务,数量之多、频率之高、力度之大、效果之显,前所未有。以来迄今,全面深化改革步入一个新高度,中国改革开放进入了一个新境界。
全面依法治国。以研究并作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决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和以全面深化改革为主题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一样,受到了举世关注。因为这是外部世界观察以同志为的党中央如何治国理政的“窗口”。现在世界上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都看到了十八届四中全会对于中国今后发展的极端重要性。因为他们看到了这是中共历史上第一次以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为主题的全会,第一次确立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第一次概括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第一次论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等等。他们评论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决定》是中共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纲。
在我们看来,要把全面依法治国放到以同志为的党中央治国理政的大棋局中来考察,要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紧密联系。只有这样才能体会这一战略部署的重大现实意义。党的以来,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无不以法治为框架、用法治作支撑、由法治来贯穿。从简政放权不断深入,到民生事业逐渐完善;从经济改革纵深推进,到反腐倡廉抓铁有痕,法治都提供了制度保障。如果把治国理政比喻成书写一篇大文章,那么写好依法治国就是其中的精彩篇章。治理体系中,法治体系是关键环节;治理能力中,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工作是最重要内容。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依法治国,如同奔向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鸟之双翼。
全面从严治党。整个中国近现代史尤其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历史雄辩证明:我们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必须有一个主轴,中华民族要实现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这振奋人心的目标,必须要有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这个领导核心无可替代,这就是执政的中国共产党。“打铁还需自身硬”。 中国共产党人只有自身过硬、能力过人,才会有“主轴”的支撑力和“核心”的凝聚力。正因为如此,中国共产党自建党以来,高度重视自身建设。从首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到党要管党;从我们党要做到“三个代表”,到继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无不围绕着要把党自身建设好这个主题。
党的以来,在继承优良传统、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在我们党90多年历史上首次提出“全面从严治党”。这既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推进伟大事业和伟大工程的必然要求。以来,以中央八项规定为肇始,以作风建设为突破口,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载体,以反腐倡廉为抓手,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思想在实践中不断落实。全面从严治党,核心问题是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重点是从严治吏、正风反腐、严明党纪,目标是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从而在理论和实践上开创了全面从严治党的新境界,这对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