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脑力开发>想象力>

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想象力

卓洵分享

  其实教教材对于培养学生想象力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特别是文学作品,那在教学过程中要如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呢?今天学习啦小编为大家带来了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想象力相关资料,一起来看看吧!

  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想象力

  一、充实表象内容,丰富想象基础。 表象是头脑中所保持的过去感知过的事物的映象,人对这些映象进行加工改造产生新形象就是想象。可见,想象是以丰富的表象为基础的。表象越丰富, 其想象越开阔、深刻。因此,要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学生的头脑中就必须有可供“加工改造”的表象。多观察事物,积累知识和生活经验,是培养想象力的前提。 1.学会观察 叶圣陶先生说:“想象不过是把许多次数、许多方面所观察得到的融合为一,团成一件新的事物罢了。假如不以观察为依据,也就无从谈起想象的作用。”大自然是神奇而丰富的世界,我们应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观察自然,接触社会,感受生活,丰富学生的感性经验,并在观察过程中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大胆探索,发展好奇心和广泛的兴趣爱好,逐步打开学生想象的大门。例如,组织学生参观展览、名胜古迹,引导学生观察东升的红日、秋日的田野,欣赏悦耳的音乐、迷人的图画等等,使他们增加头脑里的表象储备,为想象提供取之不尽的素材。 2.重视积累知识和生活经验 从心理学的角度讲,想象的活动始终是对感觉与知觉所给予的那些材料的改造,想象力是在过去知觉的基础上的一种新的形象的创造力。丰富的想象来源于生活,来源于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感受。因此,要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应教育学生热爱生活,关心生活,引导他们积极参加科技、文艺、体育等活动,引导他们在生活中捕捉形象,积累表象,为发展想象力创设良好的条件。同时,还应重视学生知识的积累和记忆力的培养,因为学生有了广博的知识,才便于发现各种知识之间的联系,并受到启示,触发联想和想象,产生知识的迁移和连结,最终达到认识上的新飞跃。

  二、营造氛围,着力渲染。 古人云:“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用心灵去感应,进入或悲或喜,或叹或愕的动情状态,产生情感共鸣。情景的模拟、创设,音乐感染,深情朗读,对人物命运的深切关注等均可运用。 一位教师在讲授《登高》时,首先是一段深情的导语引入,显得肃穆凝重,接着放音乐《二泉映月》,忧伤凄婉的气氛中,教师开始深情朗读:“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凄恻动人,“情动于中”,令人美不胜收,一个老病孤独,衣衫褴褛,登高望远,漂泊天涯,心系天下的“忧”者形象已跃然纸上。 又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运用大量新鲜贴切的比喻,写得有声有色有味,动静相生,浓淡相宜。这样的文章,要引导学生反复阅读,细细品味,潜心体验作者创设的一种朦胧、素雅的意境美,并进一步感悟作者因不满现实而寄寓其中的一种复杂心境。

  三、充分利用教材,培养想象能力。 叶圣陶先生说:“我们鉴赏文艺,最大的目的无非是接受美的经验,得到人生的受用,要达到这个目的,不能拘泥于文字,必须驱遣我们的想象,才能通过文字,达到这个目的。”这就告诉我们,要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得到美的享受,教师就应该充分利用教材,启发学生想象,鼓励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让他们在语文艺术的天空中翱翔,从中得到美的体验。教材中的文学作品很多,教这类作品,必须启发学生凭自己的实际经验和生活知识,运用联想、想象、类比等方法去感知和欣赏作品的境界和情调,即进入意境。 具体来说,教师可充分利用教材,从以下几方面培养、训练学生的想象能力: 1.品味细节刻画 好的作品往往通过生动的细节描写打动读者,令读者与之产生共鸣。教师应充分利用教材,引导学生品味文章的细节刻画,通过细节展示的生活画面,引发学生用自己的生活积累加以想象,变抽象为具体,让学生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真切地感受到作品的人、物、情、景。 如著名散文家朱自清先生在《背影》一文中,用极简练的背影轮廓画创造出一种意蕴丰富,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给人留下自由想象的广阔天地。教师可引导学生结合生活中的感受,细细品味望父买橘的细节,帮助学生透过字面想象父亲为儿子买橘时努力挣扎,攀登月台的吃力神态,或咬牙使劲,或汗溢面颊,学生在想象中品味,体会到父亲对儿子深挚的爱。 2.蜻蜓点水,留有空白。 我国古代的诗文写作,主张“不著一字,尽得风流”(司空图《诗品》),“望表而知里,扪毛而辨骨,睹一事于句中,反三隅于字外”(刘知已《史通·叙事》更是为人推崇。由此可见,文字是语言的艺术,也是“空白”的艺术,如何让学生发现它,填补它,是提高语文教学成效的重要途径。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一文中,恩格斯一开头就以沉痛的笔调写了马克思逝世的情况:“3月14日下午两点三刻,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停止思想了,让他一个人留在房里还不到两分钟,等我们再进去的时候,便发现他在安乐椅上安静地睡着了——但已经是永远地睡着了。”最末句用了破折号,留下了太多的“空白”。从语法意义而言,它表示话的暂时中断,后面的话对前面的作补充说明。但更重要的是它所蕴含的情感,要引导学生去挖掘。“——”它在这里反映了恩格斯内心情感上的矛盾和巨大悲痛,他希望马克思是真正的暂时的,像往常一样“安静地睡着”,而不希望不愿意想到并说出“永远地睡着了”的话,但却不能不说出这样的话。显然,这个破折号起到了“潜台词”的作用。 有了空白,便会有感悟,便会产生“余味绕梁,三日不绝”之感,学生学习的动因会大大增强。

  四、指导写作实践,拓展想象空间。 知识的积累和观察感知活动,只是为想象提供了大量素材,打好了想象基础,课堂教学中借助课文进行“悟境”式的想象,也只是再造知觉想象,以便深入情感深刻理解课文。虽然这些都具有某种创造成分,但仍以再造想象为主,要真正巩固和发展想象力,尤其是创造想象,还必须依靠在上述基础上的写作实践。 1.想象作文 想象作文,是发展创造想象力的一朵奇葩。《2050年的班会》、《当我三十岁的时候》、《二十年后回母校》等这样的文题一布置,学生就兴趣盎然。写作之前,我先给学生介绍想象如何推动着世界的进步,人们如何凭借想象实现了龙宫探宝、嫦娥奔月、沧海变桑田的愿望,又找来资料,告诉学生多少预言家在作品中的大胆想象几十年后变成了现实。学生的好奇心被调动起来了,创作的欲望被激发。这时我又对学生说:“看谁的想象最新颖、独特、大胆,老师会把所有同学的作品珍藏起来,几十年后我们再来看有多少同学的想象变成了现实。”这样精心设计的想象作文训练收效是明显的:“光脑”、“小飞行器”、“智能汽车”、“人造太阳”、“超强理解仪”等等令人耳目一新,星际间的旅行,人的寿命的不断延长等等,在作者笔下变成了生动的现实画面,学生想象之大胆、丰富令人佩服。 2.续写、扩写课文 有些课文,写得含蓄蕴籍,人物最后是活是死、是福是祸、是吉是凶,由读者自己去想象、去推断,如莫泊桑笔下的于勒、契诃夫笔下的奥楚蔑洛夫、白居易笔下的卖炭翁等等。教完这样的课文,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在把握主题基调和人物性格特征的基础上,对人物的命运作出合理的推断,续写课文,对此,学生必然要对原材料进行选择、提炼和概括,并结合生活中获得的事物表象重新组合,想象活动参与其中,新形象就创造出来。 学生想象力的培养还有很多方法和途径。这里还需指出的是,离开生活本身的胡思乱想不是创造性想象,只有与生活愿望本身结合并指向未来,开拓思维的广度与深度,才是特殊的创造性想象。所以,在培养学生想象力的时候,要善于调控把握,不可没有逻辑,过于荒诞。

  提升孩子想象力的书

  小真的长头发

  3-8岁 适读

  内容简介:

  留着妹妹头的小真,在有着漂亮长头发的两位好朋友面前一点儿也不服输。她津津有味地描述着当自己的头发长得“老长老长老长”时的情景,那些奇特的用途让两个好朋友听得入了神,原本有着长头发的她们也开始羡慕起小真的“长头发”来。

  本书特色:

  马行空的想象和充满天真稚趣的问答,使得整个故事充满了戏剧张力。鲜艳明快的画面、妙趣横生的情节、智慧幽默的对白,带领我们走进了一个美好的童趣世界。

  如何互动:

  可以试试让孩子留长头发哦~!

  小黑鱼

  2-7岁 适读

  内容简介

  大海的一个角落里住着一群小鱼,大家都是红色的,只有一条是黑色的。有一天,一只凶猛的金枪鱼吃掉了所有的小红鱼,只有小黑鱼逃走了。他孤身一人在海里游荡,遇到了很多稀奇古怪的生命,又高兴起来。小黑鱼又遇到的一群躲在礁石后的小红鱼,为了生存,不再躲避,他想了个好办法,教他们游成大鱼的样子,而自己来当眼睛!就这样,他们在清凉的早晨游,在明媚的中午游,把大鱼都吓跑了。

  本书特色

  我们很容易看到这是就是一个表达齐心协力的故事,但细细品味,李奥尼大师还给我们传达了更多的内容,那就是关于——想。

  如何互动

  和孩子一起想象,如果别的小鱼都是黑色,只有一条红色的小鱼怎么办呢?

  画了一匹蓝马的画家

  3-8岁 适读

  内容简介:

  奔放吧!想象力!艾瑞·卡尔用主观的色彩,画出动物独特的灵性与活力,激发孩子无穷的想象潜力。看啊!一头鲜黄色的牛在星星点缀的湛蓝夜空下凝视远方,火红天空下一只绿色的狮子,自信地展现原始的生命力!

  本书特色:

  没有任何颜色是错的,不必永远墨 守成规,艺术本该是自由随性。这本书鼓励孩子发挥想象力,创造自己的颜色、创造自己的动物

  如何互动:

  给孩子买上画板和颜料,一起创造和想象吧~!

  如何提高孩子的想象力

  1.要养成多提问题的好习惯

  好奇心是每个孩子都有的,它是推动我们进行创造性思维的内在驱动力。所以当孩子不断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时,你要做的就是引导他独立思考来寻找答案。当孩子解决不了、问一些问题时,就爱张不要武断地制止,应通过语言配合手势等肢体语言耐心回答。让孩子通过家长解答建立形象感。

  2.丰富头脑中表象的储存

  表象是外界事物在人的头脑中留下的影像,是具体、形象的。因为表象是想象的基础材料,所以头脑中的表象积累得多,就有进行想象的丰富资源。经常去博物馆参观、到郊区游览、参加各种公益活动或走亲访友等,都可以让孩子记住许许多多的表象。为了记得多、记得准、记得牢,可以让孩子通过写日记,把头脑中的表象再现出来。

  3.扩大语言文字的积累

  想象以形象为主,但离不开语言材料,特别是需要用口头语言或书面语言将想象的内容表述出来时,语言材料起着重要作用。因此,要让孩子扩大语言文字的积累。比如,让孩子备一个摘妙本,把阅读中遇到的名句、名段摘抄下来,平时可拿来翻冈。

  4.多在实践中获得知识

  俗话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多接触社会、接触大自然,开阔眼界和心胸,在玩耍中增长见识。再者,学一门乐器或学学绘画,这些都是培养创造力的好办法哦。让孩子积极参加课外兴趣小组活动。每一种兴趣小组活动都有大量的形象化的事物进入孩子的脑海中,且需要进行创造性想象才能完成活动任务,这对提高想象力十分有益。


看过“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想象力”的人还看了:

1.如何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

2.浅议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科学评价

3.如何培养想象力

4.浅谈在阅读中培养孩子的想象力

5.探究美术课堂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美术素养

6.如何培养丰富的想象力

    3683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