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脑力开发>思维方式>创新思维>

阻碍创新的偏见思维

杨杰分享

  阻碍创新的思维模式,即偏见思维。偏见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关于阻碍创新的偏见思维,欢迎借鉴参考。

  (1)经验偏见

  人们在自己的经验里生活,在自己的经验中思考,很难接受经验以外的事实。经验似乎比科学更直接、更亲切。但欢呼的人们可能忘了:经验往往比科学更肤浅、更狭隘,有时甚至更顽固。比如18世纪的天文学家绝不相信陨石确实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当时的天文学家坚持认为这是从某处捡来的或是大风刮来的,要不就是目睹者撒谎,甚至伟大的法国科学院也对民间传说加以嘲笑,直到1803年4月26日,竟有几千块陨石眼睁睁从天而降,落在法国莱格尔镇,天文学家才不情愿地承认这是从天上掉下来的。

  (2)利益偏见

  所谓利益偏见,不是指由于你的利益关系会导致你立论的有意识的明显偏颇,而是指一种无意识的偏斜——对公正的微妙偏离。笔者听到一个故事:有个朋友曾作为大学辩论队的主教练带队参加全国名校辩论赛,在抽签之前,他们对辩题双方的立场并无特别的偏向,觉得抽到任何一签都属于中性的,难易程度相差无几,可一旦真的抽中某一立场时,最初几天他们竟会觉得自己抽到了下签,不合算,这也许是利益所导出的“这山望着那山高”。然而,随着问题的深入,大量的资料被搜集上来,各方专家参考意见陆续汇拢,又因他们对辩题立场义无反顾地强制维护,日夜苦思冥想,加之模拟战的屡屡获胜,以至于到后来,他们竟然都觉得己方的观点有利。非但有利,简直越想越有理。

  这其中,一定有一种偏见在悄悄地渗入,这是一种超越理性的,不知不觉地由立场所决定的观点偏移。事实上许多公正的裁判和审判,往往需要超然于双方利益以外的意志来裁决,这里,一方面得杜绝利益的有意识干扰,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免除利益的无意识介入。

  (3)位置偏见

  有一则禅的故事说的是小海浪与大海浪的对话。

  小海浪:我常听人说起海,可是海是什么?它在哪里?

  大海浪:你周围就是海啊!

  小海浪:可是我看不到?

  大海浪:海在你里面,也在你外面,你生于海,终归于海,海包围着你,就像你自己的身体。

  的确,当我们只是小海浪的时候,我们比较,我们痛苦,我们不知道自己是什么(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当我们将要告别小海浪(某种个别的生命形式)的时候,这种特殊的位置又让我们重新认识自己。莫里之所以能想到自己是大海的一部分,那是因为他快要死了,他的位置与我们已经不一样。那也是因为他想活,而活着的唯一途径就是归于群体,归于大自然。一个人只有在真正融入群体(或某种集体、组织、阶级等)后他才没有对死亡、对一己私利的特定恐惧,因为集体是不会死的。

  站在什么样的年龄、位置就会有什么样的感受,这与站在什么样的物理位置,就会得出什么样的认知是一样的。

  (4)文化偏见

  著名华裔人类学家许烺光(曾任美国人类协会主席)在《美国人与中国人》一书中十分严肃地举了一个例子:“在一部中国电影中,一对青年夫妇发生了争吵,妻子提着衣箱怒冲冲地跑出公寓。这时,镜头中出现了住在楼下的婆婆,她出来安慰儿子:‘你不会孤独的,孩子,有我在这儿呢。’看到这儿,美国观众爆发出一阵哄笑,中国观众却很少会因此发笑。”这两种截然不同的反应所透出的文化差异是明显的,在美国人的观念中,婚姻是两个人的私事,其间的性关系是任何别的感情无法替代的。而中国观众却能恰当地理解母亲所说的含义。

  这正如一些美国留学生在读了《红楼梦》后,总是不解地问中国教授:“为什么宝玉和黛玉不偷些金银财宝然后私奔呢?”中国教师知道这不是一个工具性问题,很难用一两句话解释得清。直到今天,大多数美国人仍不相信中药,更断然不敢以身试针(针灸),在这种恐惧的深处是一种不可救药的文化偏见。看来,杜威的说法没错——个人相信什么在很大程度上是他自己文化的反映。

  (5)以偏概全——点状思维

  在白纸上画一个黑点,而后问:你看到了什么?

  答案至少有一百种:芝麻、苍蝇、图钉、太阳的黑子、污迹......这些都是常规的联想,有的人的思维就更活跃一些,他可能会回答说:我看到了缺点......我看到了遗憾......我看到了损失......

  但是,为什么就没有想到其它的?

  为什么你的眼睛仅仅盯住那个黑点?而没有看到黑点旁边的那一大片的白纸?而正是这个黑点束缚和禁锢了我们的思维,使我们看不到其余更多的更好的更丰富的东西。某些人一件事情没有办好,就垂头丧气——“我真没用,我真窝囊,我是天底下最愚蠢的人。”透过别人不经意的一句话或一件事就给这个人下定义——“他品质有问题。”其实,更重要的是我们要关注广阔的存在,而不是那个黑点。

  (6)固执己见——刻板印象

  刻板印象指的是人们对某一类人或事物产生的比较固定、概括而笼统的看法。

  刻板印象的形成,主要是由于我们在人际交往过程中,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和某个群体中的每一成员都进行深入的交往,而只能与其中的一部分成员交往,因此,我们只能“由部分推知全部”,由我们所接触到的部分,去推知这个群体的“全体”。刻板印象固然有省事省力的好处,但不少情况下却会出现耽误大事的判断错误。

  (7)霍布森选择——封闭思维

  300多年前,在英国剑桥有个商人叫霍布森,从事马匹生意。他说,你们买我的马、租我的马,随你的便,价格都便宜。霍布森的马圈很大,马匹也很多,然而马圈只有一个小门,高头大马出不去,能出来的都是瘦马、赖马、小马。大家挑来挑去,自以为完成了满意的选择,最后的结果可想而知。人们自以为作了选择,而实际上思维和选择的空间是很小的。有了这种思维的自我僵化,当然不会有创新。后来,管理学家西蒙,把这种没有选择余地的所谓“选择”讥讽地称为“霍布森选择”。

  (8)信念约束

  信念是人们在一定的认识基础上,对某种思想理论、学说和理想所抱的坚定不移的观念和真诚信服与坚决执行的态度,是认识、情感和意志的融合和统一。信念往往被定义成正向的情感,是达成某一目标的内推力。但是部分信念也可以理解为执念,对于创新思维来说却是障碍所在。

  俗话说凡事都有三种以上的解决方案,只要思考我们总能找到更好的方法。信念的力量是强大的,但当我们过于执着于自己的信念这条路时,就放弃了思考的可能性。


相关文章:

1.关于创新思维的障碍

2.创新思维和想象力的重要性和意义

3.创新思维包含哪些方面

4.创新思维的重要性

5.形容创新的短语(2)

    41857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