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励志文学>名言大全>名言警句>

出自论语的名言警句

邓镇分享

格言,是指可以作为人们行为规范的言简意赅的语句,是人们机智的精华,众人汇成的睿智,是指导人生走向成功之路的.法宝,时刻激励人生取得进步。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出自论语的名言警句,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

出自论语的格言警句(精选句)

1、君子欲衲于言,而敏于行。

2、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3、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

4、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

5、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6、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7、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8、巧言令色,鲜矣仁。

9、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10、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11、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12、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13、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14、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15、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16、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17、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18、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19、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20、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21、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22、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23、君子周急不继富。

24、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25、《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26、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

27、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自省也。

28、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29、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30、汝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31、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32、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33、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34、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胡?

35、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36、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37、放于利而后行,多怨。

38、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39、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40、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

41、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42、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43、巧言令色,鲜亦仁!

44、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45、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46、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47、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48、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49、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50、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论语》经典名句

敏于事而慎于言。——《论语·学而》

做事勤快敏捷,说话谨慎。

这句话告诉我们,做人要多做实事,少说废话,不乱说话。

温、良、恭、俭、让。——《论语·学而》

温和、善良、严肃、节俭、谦逊。

孔子每到一个国家,就能听到有关那个国家的政事,这是他靠“温、良、恭、俭、让”的美德和态度获得的。这更是我们求知、做人应具备的品格和态度。

子曰:“学而时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

孔子说:“学习以后,能经常温习它,不也感到很高兴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感到很快乐吗?别人不理解我,我却不埋怨,不也是一位有教养的君子吗?”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学而》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否尽心尽力了呢?同朋友往来是否真诚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过呢?”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力

则学文。”——《论语·学而》

孔子说:“后生小子在家就要孝顺父母,外出就要尊敬长辈,谨慎而且守信用,博爱众人,亲近有仁德的人。这样修行实践之余,还有精力和时间,就再在书本文字上下功夫好好学习。”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孔子说:“只知道读书,却不动脑筋思考,就会茫然不解;只是空想而不去读书,就会疲惫而无所获。”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

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真正的聪明智慧。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为政》

孔子说:“温习以前学过的知识,能从中有新的发现、新的收获,就可以担当别人的老师。”

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论语·为政》

孔子说:“做一个人却不讲信誉,我不知道这怎么能行。就像大牛车没有輗,小马车没有軏,这车怎么行走呢?”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

孔子说:“我十五岁时,开始有志于学问;三十岁时,说话做事都有把握;四十岁时,我对一切道理都能通达而不再感到迷惑;五十岁时,我明白了什么是天命;六十岁时,我对听到的一切都可以明白贯通、泰然对待了;到七十岁,我便随心所欲,不会有越出规矩的可能了。”

这是孔子晚年对自己一生学习修养的概括总结,说明他一生从不间断地学习修养,而且每隔一段时间就有一个较大的进步,直至晚年达到最高境界。几千年以来,无数的人都把这段话作为勉励自己的座右铭。而其中的“而立”、“不惑”、“知命”、“耳顺”也分别成了三十岁、四十岁、五十岁、六十岁的代名词而广泛流传。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里仁》 孔子说:“见到贤人,就应该想着向他学习;看见不贤的人,便应该自己反省,(有没有同他类似的毛病)。”

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论语·里仁》

孔子说:“早上得知真理,即使晚上死了也值得。”

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论语·里仁》。 孔子说:“父母在世时,子女轻易不要出门远行,如果非要远出,首先要安顿好父母,并告诉父母确切的行踪。”

三思而后行。——《论语·公冶长》

经过反复考虑然后才采取行动。

这话适用于莽撞行事的人。

不迁怒,不二过。——《论语·雍也》

不将对甲的怒气转到乙的头上,也不重犯同一种过失。

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论语·述而》

孔子说:“君子通常襟怀坦白心气宽广,小人则一般心气局促忧戚。”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

孔子说:“几个人走在一起,其中必定有在某些方面可以做我的老师的人。我选择他们的优点去学习,不好的地方便改正。”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论语·述而》

孔子说:“(把所见所闻)默记在心,勤奋学习而不厌倦,教导别人而不倦怠,这些事对我有什么困难呢?”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论语·述而》

孔子说:“教导学生不到他想弄明白而又不能的时候,我不会启发

他;不到他想说出来而又阐述不清的时候,我不去开导他。教给他一个方面,他不能由此而推知多个方面,便不再教他了。”

出自论语的名言警句

1、君子欲衲于言,而敏于行。

2、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3、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4、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5、名不正,则言不顺。

6、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7、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自省也。

8、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9、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10、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11、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12、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

13、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

14、望之俨然,即之也温。

15、未能事人,焉能事鬼。

16、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17、子罕言利,与命,与仁。

18、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19、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20、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21、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22、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23、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24、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

25、巧言令色,鲜亦仁!

26、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27、斯人也而有斯疾也。

28、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

29、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30、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31、文犹质也,质犹文也。

32、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33、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34、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35、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36、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37、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19237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