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生活课堂>旅游知识>旅游攻略>

厦门中山路旅游攻略

郑翔分享

  “中国历史文化名街”厦门中山路始建于1925年,连接着“海上花园”鼓浪屿和万石植物园两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享有“中华十大名街”、“中国闽台风情第一街”、“南洋风情商业街”等美誉,是厦门保留较完整的展现近现代历史风貌的旧城街区,有“厦门商业活化石”之称。今天小编带给大家的是厦门旅游攻略,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中山路简介

  中山路街区的历史浓缩了厦门的城市建设史,明洪武年间,厦门城以如今的公安局为中心建立,“厦门城”自此列入史册。清初,清政府在今文安小学附近设“闽海关厦门衙署”,确立了厦门由“海防门户”向“通商门户”的重要转变。鸦片战争后,厦门成为五口通商的口岸之一,英国占领“太古码头”,并在海后滩(今惠通巷、升平路(旧称番仔街))一带设立英租界。

  厦门中山路是厦门最老牌的商业街,人流旺,商品多,名气大。

  这个时期,位于中山路南面的水仙码头、太古码头等,成为厦门与台湾等地商贸往来的主要港口。民国年间,华侨回国投资兴业,建成骑楼风格的中山路街区,南洋文化与闽南文化水乳交融。新中国成立后,中山路街区成为厦门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厦门日报社、民主大厦、第一百货、鹭江宾馆纷纷在此设立。宽阔的街区,优美的骑楼,迷人的夜景,中山路逐渐成为外地游客来厦旅游的必逛之路,显示厦门城市品位和城市发展的名片。

  不论往昔还是如今,人们一提及厦门,就言必中山路,好似纽约的曼哈顿、东京的银座、香港的中环、北京的王府井、上海的南京路。

  中山路街区形似一张动人画卷,以鹭江道、思明东西路、新华路、镇海路四条道路相互连接,思明南北路、中山路将街区分隔为四大区块,形若“田”字。加之鼓浪屿隔海相望、东朝中山公园及植物园、南临鸿山寺及老铁路公园、北接大同路八市,将中山路街区编织成“画”。

  到厦门,中山路是不能不去的,因为它代表了厦门的繁华,富有和时代韵律。

  走进中山路街区,骑楼间,巷陌中,古厝牌坊,青砖绿瓦,雕栏画栋,海风中杂糅着历史的气息,轻轻嗅来,那是老厦门的味道,使你沉醉其中、流年往返,使您领会厦门老城历史文化的厚度与韵味,宛若“画”中寻觅,“诗”中畅游。

  中山路是厦门人的骄傲,到这里可享受丰富的物质世界,领略现代风采。骑楼这种建筑有着浓郁的南洋风情,粉红和乳白是主色调,经过岁月的洗礼,斑驳的墙体与古旧的木窗更为骑楼增添了几分特有的神韵。

中山路景点介绍

  江夏堂

  江夏堂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该建筑群最早开始在清宣统二年(1910年)由武状元黄培松募捐兴建,为江夏黄氏宗祠。今存祖堂大殿1座,坐南朝北,建筑于石彻方形台基上,正面镶嵌浮雕及阴刻花鸟、博古图案的石板。

  大殿为重檐歇山顶,砖木穿斗抬梁式结构,殿内中央天花为八边形穹窿式藻井,以雕花漆金的梁架和斗拱层层叠架而成,此建筑无论在建筑规模和斗拱构架特色,或是石雕、木雕、彩绘等工艺技术和艺术水平等方面,均可称得上是厦门地区独树一帜的祠堂建筑,有相当高的艺术价值。

  江夏堂在中山路片区的文安小学内,是一座古老的宫殿式建筑。

  这是一段隐于闹市中的古城墙,现今已有600余岁,据《重修厦门城隍庙碑记》等记载,厦门城建于明洪武二十年至二十七年间(1387-1394),清康熙二十年(1681)城毁,二十二年(1683)靖海侯施琅重修。城平面略呈方形,东西、南北各长约150丈(480米),设四门,东门“启明”、西门“怀音”、南门“洽德”、北门“潢枢”,墙体以条石砌成。20世纪20年代拆城修路时破坏严重,今仅存北门城墙一段约70米,西北-东南走向,呈斜坡状。最高处巨石平台面积约200平方米,为后建军事阵地。1994年重修城址并复建城垛。厦门城是福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天一楼庆让堂

  天一楼庆让堂位于思明西路民主大厦后的天一楼巷21号,始建于1915年,是吴文渥、吴文启兄弟所建。据说兄弟俩因经营的物品都隐有“火”,因此建筑布局中隐有“天一生水”,水能制火、水能生财之意,因此民众纷纷将此楼称为“天一楼”。

  水仙路口和鹭江道交接处的“水天一色”石刻,原有水仙宫,民国时期拆除。

  兰琴古厝

  兰琴古厝位于大字酒巷25号的厦门兰琴古厝是翁俊明的故居。翁俊明,字寅清,祖籍广东汕头澄海,出生于台湾台南。早年加入同盟会。1915年台北医学校毕业后,到厦门开设俊民医院,因密谋刺杀袁世凯被捕。1916年迁居厦门。1921年任浙江樟脑总局局长,后在厦门创办医学专科学校及开放医院。他抗日立场鲜明,1943年春任国民党第一任台湾党部主任委员。同年11月在福建漳州遇刺身亡。其孙女翁倩玉,为日本著名艺人,为正大版本《爱的奉献》和《祈祷》的演唱者。《祈祷》歌词作者为翁倩玉父亲。

  陈化成故居。陈化成(1776年~1842年),福建同安人,清道光22年(1842年)在上海吴淞口率军抗击来犯英舰,孤军奋战,以身殉职。摄影/陈杰明

  兰琴古厝高堂大瓦,水榭歌台,曲径幽通,庭院深深,系厦门现今保存最完整的一座典型闽南风格古建筑。现古厝改建为特色旅馆,提供配套设施齐全的高档客房及休闲茶舍,厝中盘桓小憩,恍若阳春召烟景。陶渊明诗云“结庐在人境,心远地自偏”,游客可在喧嚣的城市外体味闽南古厝里不一样的平和。

  中华第一圣堂

  1842年美国归正教会牧师大卫·雅俾理来厦门传教,1848年建成此教堂,此系国内第一座专供华人使用的基督教堂,故称“中华第一圣堂”,为福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33年重建,教堂坐东南朝西北,占地面积1100平方米,建筑面积368平方米,砖混结构,钢制三角形梁架,双坡红瓦顶,正面为宽敞的行廊,设三个出入口,主体一层为礼拜堂,其下为地下室,系典型的欧式教堂建筑。教堂正面三角形檐口中央嵌有椭圆形石匾一方,上镌“敬拜真神大主宰之堂AD 1848”等字样。中门左右两侧墙面上嵌有“中华第一圣堂”和“耶和华驻跸之所”石刻两方。屋顶建有八角形攒尖顶钟楼一座。教堂东南侧原有牧师楼一座,1988年改建为综合楼。

  新街堂位于是中国大陆第一座供华人做礼拜的基督教堂,被称为“中华第一圣堂”。现在仍是厦门老市区_的重要聚会场所。

    785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