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生活课堂>旅游知识>旅游攻略>

西双版纳的旅游景点介绍

炳卓分享

  西双版纳,傣寨泼水的热情喧闹与原始森林的茂密幽静,会激发想象力,让人寻找到久违的温暖与感动。让我们一起走进西双版纳的的世界。

  概述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位于云南的最南端的,与东南亚的老挝、缅甸组成“金三角”,是连接东南亚与南亚的重要通道,也是西南重要的对外开放窗口。

  这里少数民族众多,傣族、哈尼族、拉祜族和布朗族等13个少数民族和睦友好的聚居在这片土地上,其中以傣族人数最多。西双版纳,古代傣语称为“勐巴拉娜西”,意思是“理想而神奇的乐土”。

  茂密繁复的原始森林、热情洋溢的民族风情、多汁甘甜的热带水果,使这里散发着独特的魅力,不断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人。每年4月13-15日举行的泼水节,激发了人们对于狂欢和祝福的想象,是最不可错过的“东方狂欢节”。

  自然环境

  西双版纳位于北回归线以南,属热带季雨林气候,日照充足,雨量充沛,年均气温21℃左右。一年分为两季,即雨季和旱季.雨季长达5个月(5月下旬—10月下旬),旱季长达7个月之久(10月下旬—次年5月下旬)。该区域热量丰富,终年温暖,四季常青。从地图上可以看出,与西双版纳同纬度的其他地区几乎都是荒无人烟的沙漠或戈壁,惟有这里的2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像块镶嵌在皇冠上的绿宝石,格外耀眼。

  在这片富饶的土地上,有占全国1/4的动物和1/6的植物,是名副其实的“动物王国”和“植物王国”。

  民族

  版纳的傣族人最多,傣族先民为古百越中的一支,汉代称“滇越”。魏晋后有“摆夷”等多种他称,但族人自称“傣”,意为酷爱自由与和平的人。傣族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创造了灿烂文化,傣历、傣文和绚丽多彩的民间文学艺术尤为显著。傣族人早期创作的小说诗歌如《召树屯与楠木诺娜》、 《葫芦信》等纷纷被改编成电影、戏剧,好评度很好。一些类比和美化动物行为举止的舞蹈“孔雀舞”、“象脚鼓舞”等流传广泛。

  傣族有水傣、旱傣和花腰傣之分,村寨分布在平坝地区,临江河湖泊,每户一座竹楼、竹篱环绕,果树、翠竹掩映,环境优美。四周田地肥沃,物产丰富。傣族是与水有缘的民族。其民谚就有“泡沫跟着波浪漂,傣家跟着流水走”、“水创世,世靠水”。傣人心目中的水,是孕育万物的乳汁,是生命的血源。傣族创世史诗《巴塔麻嘎捧尚罗》中讲到,开天辟地的英叭天神,就是用水混合其他物质造成了地球。

  傣族无论男女,出门总喜欢在肩上挎上一个用织锦做成的筒帕(挎包)。挎包色调鲜艳,风格淳朴,具有浓厚的生活色彩和民族特色。图案有珍禽异兽,树木花卉或几何图形,形象逼真,栩栩如生。

  历史

  西双版纳原名勐泐(měng lè),即泐人区域之意。傣历522年,即公元1160年南宋高宗时期,傣族军事首领帕雅真受命率部进入勐泐,长期征战后统一北方各部,于傣历542年建立勐泐国。

  1951年至1952年,国务院、云南省同意建立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区,1955年改名为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1993年12月22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景洪县,设置景洪市。自治州下设景洪、勐海、勐腊一市两县和三区。

  文化

  西双版纳素有“民族文化博物馆”的美誉,在这块神奇的土地上,千百年来十几个少数民族在这里诞生滋长、和平共处、相互照应,缔造了丰富多彩、活泼灵动的民族文化。版纳少数民族占到全部人口的70%左右,傣族、哈尼族、拉祜族、布朗族、基诺族、彝族、瑶族等13个少数民族聚居于此。

  旅游季节

  由于西双版纳是热带季风气候,因此旅游旺季是在10月下旬到次年5月下旬的旱季,这段时间气温不会太高,降水较少,紫外线相对较弱,适合出行。但这段时间的住宿和餐饮费用较高。

  淡季是在5月下旬到10月下旬,这段时间炎热潮湿,外地游客较难适应,花费相对较少。这段时间是热带水果的集中成熟期,可以品尝到鲜美的水果。但4月傣族泼水节期间是个例外。

  最佳出游时间

  11月到5月最适合去版纳旅行,这段时间可避开高温,降水相对较少。每年4月13日至15日的傣族泼水节,可以感受到热闹的节日气氛和独特的民族风情,也是出行的最佳选择。

    45102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