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版与人教版七年级语文教材助读部分对比
教育部版与人教版七年级语文教材助读部分对比,欢迎阅读借鉴,希望你们喜欢。
摘 要: 与人教版教材的助读系统相比较, 部编本的插图画质清晰, 色彩丰富, 编排方式合理;单元导语使用口语化的语言, 学习要求清晰明确。在注释部分增加了旁批和阅读提示, 脚注的排版井然有序;习题的设置具有层次性, 并鼓励课外阅读;资料的补充丰富且具有系统性。一线教师要重视部编本教材的助读系统, 在教学时利用插图帮助学生理解文本, 利用提示语明确重难点, 鼓励学生利用注释自主学习, 在讲解课文时利用习题串联文本内容, 并利用补充的资料扩展学生的知识面。
关键词: 部编本; 人教版; 七年级; 语文教材; 助读系统; 比较;
一、基本概念界定
部编本语文教材指的是由教育部编写的《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 (2016年第1版) , 人教版语文教材指的是由课程教材研究所编写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 (2013年第3版) 。助读系统是帮助学生初步读懂课文, 培养学生的预习能力而设计的一系列辅助材料。它包括课文导语, 单元提示, 文下注释, 插图和补充资料等等。
二、部编本与人教版七年级语文教材助读系统的比较
(一) 插图比较
1.插图数量比较。对部编本和人教版七年级语文教材的课文数量、人物肖像图、随文插图进行比较。从中发现, 虽然部编本的课文比人教版少了6篇, 但人物肖像图和随文插图的数量却比人教版多了两倍。
2.插图质量比较。第一, 色彩。部编本教材的插图大部分是彩色, 人教版教材只有扉页的插图是彩色, 其余均为黑白两色。第二, 清晰度。部编本的插图采用高清画质的图片, 清晰可辨。人教版的插图有部分图片清晰度不佳, 如七年级上册扉页“海伦·凯勒与莎莉文老师”的合影图, 图片较为模糊, 只能看到人物的大致轮廓。
3.插图编排方式比较。人教版的插图大部分集中于扉页, 这使得学生在学习课文时经常要翻到扉页找图片, 这种图文不对应的情况给师生增添了麻烦。而部编本将插图放置在相对应的课文中, 给学生和教师减轻了负担, 方便实用。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也会受到图文契合度的影响, 图文契合度越高, 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就越好。两个版本的插图编排各有优势, 只有优势互补才能达到最佳效果。在使用部编本教材教学时, 教师可以将人教版的图片投影出来, 最大化的利用插图辅助教学。
(二) 提示语比较
1.单元导语比较。在语言风格上, 部编本的单元导语更加轻松活泼, 如同与学生进行对话一般, 而人教版更注重语言的优美性。在学习建议上, 部编本的要求更明确, 指出本单元要掌握的学习方法, 提供了具体的操作步骤, 学习要求更符合学生实际。
2.课前导语比较。在排版方面, 人教版的课前导语用的是word文档里的“字符底纹”效果, 看起来比较暗沉。而部编本的课前导语取消了这种阴影效果, 采用清新自然的淡蓝色, 写明了导语的作用是“预习”, 并给段落标明“项目符号”, 整体感觉清晰明了。在语言方面, 部编本的课前导语更贴近学生生活, 语言亲切自然。而人教版的课前导语语言优美也有其优势所在。在内容方面, 部编本多用提问的方式引发学生思考, 明确提出预习的具体要求, 并指明课文学习的重点, 给学生以引导, 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人教版的课前导语虽也有指明课文重难点, 但不够明确和具体。
(三) 注释比较
1.阅读课文注释比较。部编本教材给自读课文添加了旁批和阅读提示。旁批的设置既能够让学生发挥阅读的主体性, 又有一定的阅读指导, 体现了新课标中对7~9年级学生的阅读要求。阅读提示则是配合单元重点, 选取文章的独到之处进行点评, 给学生的自主阅读提供了指导, 并尽可能向课外延伸, 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如七年级上册的第八课《散文诗二首》, 对课文内容进行点评, 指出这两首诗异同, 鼓励学生课外阅读《泰戈尔诗选》和《繁星》《春水》, 扩大阅读量, 提高阅读品味。
2.诗歌注释比较。部编本教材的诗歌注释均由脚注改为了旁注。诗歌注释的位置变动有两个好处:首先, 使排版更加简明清晰。诗歌的注释数量较多, 且集中放在底部易导致视觉疲倦。第二, 有助于学生的学习。注释位于底端使得学生在学习时眼部上下扫描多次, 再次查找也较为麻烦。
3.文言文注释比较。在排版方面, 部编本的注释采取“一词一行”的做法, 井然有序, 方便查找。而人教版的注释比较随意, 一行数个且过于密集。第二, 部编本的教材对课文中的疑难字词进行了重新整理, 删去了简易的字词, 增加了重要的文言实词。第三, 习题中的疑难字词也添加了注释。
(四) 习题比较
1.课后习题比较。部编本教材将人教版教材中的“研讨与练习”改名为“思考探究”与“积累拓展”, 明确将习题划分为两个部分。“思考探究”主要是对课文主题和重难点进行思考探究, “积累拓展”则是注重积累和延伸, 与文本之外的内容建立起广泛的联系。在排版上, 人教版的排版过于密集, 显得习题量很大。而部编本划分开两个部分后, 看上去习题变少了, 但实际上题量并无变化。在设计上, 部编本更具有层次性。或是按课文内容顺序, 或是遵循人的思维模式, 由课内延伸到课外, 由文本解读到语言积累, 层层递进。另外, 部编本的课后习题只出现在教读课文之中, 自读课文不设置任何练习题。这种习题设置可以使教师有目的地进行教学活动, 学生也可以轻松的享受阅读。
2.读读写写比较。部编本的“读读写写”严格参照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中《字表 (二) 》的内容, 用专门软件筛选得出必学的生字词, 避免教材随意性。另外, 主要以词语形式出现, 词语当中包含着要求掌握的生字, 并邀请着名书法家丁永康先生以楷体书写在田字格中, 落实了课标对书写方面的要求, 增加了审美因素。
(五) 资料补充的比较
部编本教材的课文补白在数量上比人教版教材多, 且有系统性。它按照新课标的学段目标要求来细化必须掌握的知识与能力, 把知识点落实到各个单元、各篇课文。例如, 一些必要的语法修辞知识, 人教版是将它集中到课本尾页的“附录”, 而部编本则删去了“附录”, 将语法修辞知识融入到课文的补白当中, 随文学习, 倡导“一课一得”。
三、部编本与人教版七年级语文教材助读系统比较的启示
语文教材助读系统最重要的功能在于辅助教学, 但助读系统“便教利学”功能的有效发挥依赖其自身系统的合理化构建。因此教材编者和教师都应该重视助读系统, 使得助读系统对教学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
(一) 对初中语文教材助读系统编写的启示
1.助读系统的编写理念应落实新课标要求。《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2011年版) 》中明确提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人教版教材较为注重语文课程的人文性, 关注每篇课文的思想内容。而部编本教材则强调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单元导语、课前导语与习题都明确提出具体的学习要求, 课文补白也增加了许多知识点, 让教学做到“一课一得”, 将语文教学目标落在实处。另外, “读读写写”也根据课标附录部分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常用字表》来进行调整, 避免教材的随意性。
2.助读系统的编写内容应具有弹性和灵活性。部编本教材的助读系统内容丰富, 具体明确, 但也会因此限制住教师和学生的思维发展。如课文的注释内容过于丰富, 易导致学生对注释产生依赖感, 对问题不进行自主思考;自读课文的旁批设置过多, 也会降低学生的阅读体验;教师在教学时会受到单元导语、课前导语的影响, 过多的学习要求会降低教师教学的自主性。因此, 教材编者在编写助读系统时应给予教师和学生一定的空间, 便于师生发挥主观能动性。
(二) 对教师运用助读系统进行教学的启示
1.利用插图理解文本。插图是理解文本的工具, 其直观性、形象性等特点可弥补文字描述的不足。部编本教材的大部分插图都是经过精心挑选的, 可以借此了解编者的用意, 契合的图文还有助于深入理解文本。因此教师在讲解课文重难点时可利用插图, 对学生加以引导和提示。
2.利用提示语明确重难点。七年级学生的学习水平使他们往往只能关注到单篇课文, 而较难从单元的角度出发去把握四篇文章的重难点。因此教师可以利用单元导语了解本单元的重难点, 在讲授课文时落实单元目标。例如, 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单元导语提出:重视朗读课文, 把握好重音和停连。这就要求教师在授课时重视学生的朗读情况, 这都是学生在自学时不会注意到的知识点, 需要教师有计划的将单元目标融入在教学中。
3.利用注释自主学习。部编本教材在注释部分增加了旁批和阅读提示。教师在讲授自读课文时要引导学生利用旁批和阅读提示自学课文, 根据这些提示或是进行提问, 或是邀请同学分享阅读感受, 以此激发学生的阅读体验。另外, 诗歌和文言文的注释排版井然有序, 方便教师的教学。在授课时, 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利用注释初读课文, 保证学生阅读的自主性, 避免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4.利用习题串联文本内容。习题是引发学生思考和积累知识的一种方式, 也可以将它运用在课堂当中。例如, 教师可以选择一些涉及课文主线内容但又比较浅显的问题, 让学生带着疑问读文章。教师还可以把课后习题作为分析课文的辅助工具, 将课文主线用一两道习题串联起来, 更好的把握课文内容。另外, 部编本教材对于学生的课外阅读非常重视, 鼓励教读、自读和课外阅读三位一体的阅读模式, 在课内习题中也体现了这一点。因此, 教师应重视习题中的课外阅读题, 也可以布置一些与课文相关的文章, 扩大学生的阅读量。
笔者主要运用文献法和比较法来研究部编本和人教版七年级语文教材助读系统的异同点, 从插图、提示语、注释、习题和资料补充五个方面进行横向的比较, 分析两个版本助读系统存在的优势和不足, 在此基础上对初中语文教材助读系统的编写理念, 编写内容进行了思考, 并站在教师的角度上分析如何利用部编本教材的助读系统来辅助教学。
职称论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