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论文大全>职称论文>

高级老师职称论文写作(2)

家文分享

  高级老师职称论文写作篇二

  从老师问到学生问

  【摘要】新课程教学凸现全新的理念:课堂提问的主体,应该从教师转变为学生.本文结合多年教学实践,从五个视角全面阐述了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让学生敢问、想问、会问、做中问和有机会问,全面提高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问题意识 化学课堂

  爱因斯坦说过:“系统的提问比解决问题更是必不可少。解决,仅仅是数学或实验技能的事。但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认识老问题,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并标志着科学上的真正发展。”这段话体现了提问的重要性。在新课堂实施的今天,课堂提问的主体不应再是教师而应是学生。这是因为:1)教师提问,是教师想要学生知道或明白什么,属“要我学”。学生提问则意味着我想知道或明白什么,发现什么,属“我要学”。后者正是新课程所要求的。2)以学生提问为主,能克服教师的主观片面性。3)从提问时效上讲,强化学生提问,可及时反映学生的认知发展。

  那么,怎样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在课堂中提出有意义、有价值的问题呢?笔者归纳了如下五个方面供大家参考。

  1、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让学生“敢问”

  教育心理学认为,学生的问题意识源于求知欲和好奇心,而能否激发问题意识,则取决于一定的教学环境。可在传统应试教育的课堂中,师道尊严的思想,教师绝对权威中心的行为,完全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拉远了师生间的心理距离,扼杀了学生原本“心欲求而尚未得,心欲言而尚不能”的状态,使学生在课堂中不敢问也不屑问。教育家洛克说过:“教师不可以把自己当成惊吓鸟儿的稻草人……教师应‘蹲下身子’上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走下讲台,融入学生中,做学生的朋友,从学生的角度看问题;民主、平等地对待学生,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提问,鼓励学生求新求异;正确对待学生的提问,不讥讽、不嘲弄,挖掘其可贵之处,保护学生的积极性,建立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例如,采取开诚布公的方式对学生说:“任何一位同学在课上遇到听不懂的地方,都可以立刻举手向我提问,请相信如果你听不懂某个问题,一定还会有别人听不懂的。”以此打消学生的种种顾虑。并且正确而及时地评价学生的提问,多用欣赏和赞美的语言如“不错”、“你真行”、“能这样考虑,很不容易”等,给学生以自信,提高他们参与提问的兴趣。

  总之,要把爱心、童心、信心、诚心带进课堂,学会宽容和赏识,让每一位学生处在积极向上、民主、轻松、和睦、融洽的课堂氛围中,和教师站在同一方向,共同去发现、思考问题;通过心灵的撞击,激发处于先天与后天边缘领域的“人的潜力”不断产生和成长。这样,学生在课堂中才真正“敢问”。

  2、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想问”

  学生提问的意识依赖于一定的知识基础,适宜的外部环境,还依赖于教师高超的教学技能,通过多种手段呈现问题情境,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诱发学生的问题意识。本人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设计问题情境。

  2.1利用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创设问题情境。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对自己感兴趣的事总是力求去探索它,认识它。因此,在化学教学中,教师若能根据教学内容,结合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和现代科技的实例及实验中的现象,使学生们产生认知矛盾,就会使学生自然而然地想问“为什么”、“怎么会这样”等。例如,在学习二氧化硫的性质一节时,先创设这样的问题情境:市场上的白木耳有两种,一种很白很漂亮,另一种略微偏黄,你们愿意买哪种?从健康角度来说,我们应该选择略微偏黄的,而不是很白很漂亮的。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为什么不买好的漂亮的呢?这与学生原有认知产生矛盾,因此学生自然就“想问”上述问题了。

  2.2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问题情境。多媒体教学手段通过丰富的图、文、声、动画等鲜活的情境,多渠道地对学生展示微观世界的化学,学生的多个感官受到刺激,思维活跃,问题火花由此迸发。

  2.3通过实物展示,实验等直观方法创设问题情境。例如,学习硝酸的性质时,可先做稀硝酸与铜反应的实验,因为在初中化学学习中,学生们已经知道,稀盐酸或稀硫酸与铜不会反应,而现在铜却慢慢地“溶解”在稀硝酸中。学生一定会想,这和金属活动顺序不是有“矛盾”了吗?硝酸是一种什么酸?它和盐酸、硫酸有什么不同?

  3、传授提问技巧,让学生“会问”

  3.1因果法,即对平时所看到的实验或生活现象,运用已学知识,积极思考,问一问产生现象的原因是什么?例如,配制硫酸亚铁溶液时,要将硫酸亚铁晶体溶解在硫酸溶液中,而不直接溶解在水里,为什么?

  3.2变化法,即对引起某种结果的条件加以改变更换,会导致怎样的情况。例如做AlCl3溶液与NaOH溶液的实验时,先做NaOH溶液逐滴加入AlCl3溶液中的实验,再让学生做AlCl3溶液逐滴加入NaOH溶液中的实验,看结果如何。

  3.3反问法,即正面叙述的问题,若反过来思考,结论是否成立。例如最简式相同的有机物,其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一定相同,倒过来,碳元素的质量分数相同的有机物,其最简式一定相同吗?

  3.4推广法,即从某种特殊情况或现象中总结出来的规律,推广到一般情况下是否还能成立。例如甲烷能与氯气在光照条件下发生取代反应,是否能推广到一般情况下,所有烷烃都能与氯气在光照条件下发生取代反应;乙醇能催化氧化成乙醛,能否推广到一般情况下,所有醇类都能催化氧化成醛类?

  3.5对比法,即新旧对比求完善,相似对比明异同,正误对比找差距,正反对比求深刻。例如对比苯与甲苯的结构异同,提问“苯与甲苯的性质有何异同。”

  4、增加动手操作的机会,让学生“做”中问

  化学学科是一门实验科学,观察和实验是化学科学的基本研究方法。学生通过手动操作,学到了科学知识,体验了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方法,也增加了发现问题的机会,滋长了学生提问的欲望。杜威强调学生应“做中学”,而学贵有疑。因此,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应强调“做中问”。例如,在做乙醛与新制Cu(OH)2反应的实验时,不同的小组得到的实验现象不同,学生肯定想问:“老师,我做出的现象与他做的现象怎么会不同?我的是产生偏黑的沉淀,而他的是产生红色沉淀。”

  5、留足课堂“空白”让学生“有机会”问

  在传统化学课堂中,受“满堂灌,满堂问”思想的影响,教师占据了课堂大部分时间,学生只能跟随老师的思维与问题,根本没有独立思考与提问的时间。因此,课堂应合理分配师生活动的时间,让学生能随时问、处处问。例如,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我一贯尝试“课尾五分钟――学生提问时间”模式。在课堂设计中,总是提早5分钟完成教学目标,这样学生在最后五分钟能对本课知识加以消化与巩固。从教学实践反馈来看,课堂最后5分钟学生提出问题反而层出不穷,这不仅巩固了本课知识,而且学生所提的问题为下节课打下了基础,课堂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刘显国.课堂提问的艺术.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0.

  [2]陈美平.如何引导学生质疑和释疑.生物学教学,1999(8).

  [3]赵春华.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尝试.生物学教学,1999(3).

  [4]王坤.鼓励学生自己提问题.学科教育,1998(7).

  [5]张翰.改变提问角色 提高学生素质.生物学通报,2001,36(4).

  [6]吴月平.浅淡引导学生提出假设的方法.学科教学,1998(3)

  (作者单位:浙江师范大学2004级教育硕士)

  
看了“高级老师职称论文写作”的人还看:

1.高级教师职称论文赏析(2)

2.教师职称论文写作(2)

3.老师副高级条件职称论文

4.职称论文范文

5.老师副高级职称论文

2520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