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论文大全>政工论文>

2017我国当前经济形势发展论文2000字

家文分享

  当前,随我国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我国的经济实力不断加强。下面是由学习啦小编整理的2017我国当前经济形势论文,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谢谢你的阅读。

  2017我国当前经济形势论文篇一

  《试谈金融危机影响下的我国经济形势析》

  摘 要:尽管受价格因素影响,今年以来我国投资实际增速有所下降,但投资需求持续增长的潜力仍然很大,投资增长的长期动力没有因为短期调整而明显衰减,因此不会出现投资增速大幅下滑的局面。

  关键词:经济发展 扩大内需

  当前经济形势的概述

  随着世界金融危机的不断扩大与蔓延,已经对我国的当前经济形成了明显的影响与冲击,特别是对外进出口贸易造成的影响是最为突出的,外销产品不论是数量还是种类都大幅度的减少,受成本激增、外部需求减弱、人民币升值等因素影响,中国部分以出口为主的企业生产经营压力加大,一些中小企业面临停产甚至倒闭的困境,原油、钢铁、水泥等原材料价格的大幅度下降。但是,我国的经济发展状况与趋势还是被各国所看好。首先,虽然世界金融危机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带来了困难,但是我国的经济发展趋势还是一直保持向上的。其次,我国政府积极地进行宏观调控,积极稳妥的推进中西部大开发和新农村建设,开拓国内市场、及时的调整货币政策、扩大内需,以此来拉动我国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再次,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出台相关的扶持政策,尽快改变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不利影响。第三,积极采取相关优惠措施,以资金来支持,加大大学生就业,确保就业率稳步上升。就总体而言,中国经济的增长只不过速度缓慢了而已,但对世界经济早日走出困境将会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与影响。

  国际环境现状对我国经济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压力

  中国的外汇储备盘踞世界首位,多数用于对美国的投资(包括持有美国的国债),国际经济形式的下滑,人民币被迫不断升值,使我国的外汇储备缩水近四成;全球市场萎靡及各国的保护政策以及国际市场的疲软,使我国的产品出口大幅度的下降。

  国内经济发展的不利因素

  1、经济社会生活的现象层面上看,现在最突出的是两个问题,一个是资源短缺和环境恶化的问题日益突出。一些基本的自然资源短缺的程度越来越严重,最近几年一些可贸易资源因为中国需求量的急剧增长,把全世界的价格都抬上去了;至于一些不可贸易的资源,比如石油,则出现了供应短缺甚至造成了社会生活的困难。另外一个突出问题,是社会环境的恶化。其中最严重的问题,一个是腐败的蔓延,另一个是贫富差距扩大。这些,都渗透目前社会经济生活中。

  2、从宏观经济的深层结构看,问题的发生可以归结为内外两个方面的失衡。内部失衡的主要表现是投资和消费的失衡--过度投资而消费不足。

  3、内部失衡和外部失衡在宏观经济上的集中表现,是货币的过量供应或流动性泛滥,而货币的过量供应又必然导致房地产、股票、收藏品等资产泡沫的形成或通货膨胀,即消费物价指数(CPI)的上升,或二者兼而有之。

  从中长期的观点看,这一问题的危险还在于,它会使我们的金融体系变得非常脆弱,当遇到外部或者内部冲击的时候,就会出现严重的系统性风险。东亚许多国家和地区都曾经经历过高成长的时期,成就了所谓“东亚奇迹”。但是,它们大多数都因为内外失衡的处理不当,而没有逃脱金融系统的危机,以致损失了几年、十几年的时间,造成了很大的危害。所以,我们必须尽力地防止出现这样的问题,防止我们大好的经济成长形势出现逆转。

  我国经济发展的有利因素

  1、我国市场潜力依旧很大 经济持续增长可期望。

  尽管受价格因素影响,今年以来我国投资实际增速有所下降,但投资需求持续增长的潜力仍然很大,投资增长的长期动力没有因为短期调整而明显衰减,因此不会出现投资增速大幅下滑的局面。一方面,当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市化快速发展的阶段,同时,新农村建设、中西部大开发建设正在积极稳步推进,产业结构升级和产业转移的步伐不断加快。另一方面,当前我国地区差距和城乡差距依然很大,为保证中西部地区、农村地区的较快发展,保持较高的投资增长率是必不可少的条件。

  2、大规模的基础建设投资与政策的扶持。

  节能减排、扶持农业、灾后重建等也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比如,我国将筹集约1万亿元资金用于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同时,近期国务院又出台了十项政策措施,目标直指“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从加快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到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从加快铁路、公路和机场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到加快医疗卫生、文化教育事业发展、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再到加快自主创新和结构调整、提高城乡居民收入等等这些投资在一定程度上都会对扩大内需,对经济的发展产生积极的拉动作用。

  3、我国现存劳动力资源丰富,高科技人才不断的涌现使产品生产成本降低,生产周期缩短,提高经济效益。提高了企业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为开拓占领世界市场提供了前提条件。

  从当前中国经济的基本态势看,中国经济的内生机制与内在发展潜力明显。目前受影响的,多是一些出口加工贸易企业及相关行业。随着相关行业因应世界经济形势调整企业的发展战略,因应国家出台的这些措施及时调整发展方向,所受的不利影响或将加速消除。增速保持平稳,符合调控预期,最新数字显示,2008年1至8月我国城镇固定资产投资为84920亿元,同2007年相比增长27.4%。与2007年同期相比,增速加快了0.7个百分点。 综观今年以来各月增长情况,投资月度增速基本保持在25%左右,投资增速呈加快趋势。随着十项政策措施的调整和实施,中国经济的活力、发展的动力将在投资与消费的推动中进一步显现。

  2017我国当前经济形势论文篇二

  《论新形势下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摘要]受国际金融危机及人民币升值等因素影响,我国对外贸易形势更加严峻,经济增长的结构性问题更加突出。金融危机为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我国应由过度依赖投资和出口拉动经济增长,转为依靠内需和消费带动。

  [关键词]经济增长方式;需求结构;消费

  一 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一)我国对外贸易形势更加严峻

  国际金融危机使发达国家陷入经济衰退,需求骤减导致我国对外贸易严重受阻。2009年我国出口总额同比下降16%,而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又加剧了我国对外贸易的困难。“中国制造”屡遭贸易摩擦,2009年美国采取的贸易保护措施包括反倾销和反补贴,“337条款”以及特保案等。2009年前三季度,有19个国家和地区对我国产品发起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特保等在内的贸易救助调查88起,涉案总额达102亿美元。2009年1―8月,G20成员对我国共发起贸易救济调查73起,同比增长27%。贸易保护不仅是对某一行业的限制,其负面效应还会通过传导机制影响到被制裁行业的上下游产业,造成整个产业链发展减缓。

  (二)经济增长方式的动力结构严重失衡

  在当今世界产能过剩,全球市场从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的背景下,需求拉动对经济增长的重要作用日益显现。消费、投资、出口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消费和出口形成最终需求,投资只是相对意义上的最终需求,缺乏消费和出口的投资只会形成闲置生产力和产能过剩。“十二五”期间重点强调需求结构的调整,让城乡消费和民间投资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结合2009年的经济数据可以看出,国内投资占GDP 42%,同比增长33.3%;而前三季度消费增幅只有15.1%,这说明我国经济增长方式已出现严重结构失衡。

  二 我国经济增长方式0

  (一)过分依赖投资导致产能过剩

  2009年我国的投资率上升至改革开放以来的最高水平46%,而消费则下降至改革开放以来的最低水平。投资和消费的严重失衡,意味着大量投资实现的生产力会出现过剩。我国目前已有许多产业存在产能过剩,如钢铁、水泥等传统行业产能大量过剩,数据显示2009年国内钢铁产量约为6.6亿吨,但国内需求仅为4.7亿吨,存在25%左右的过剩产能。而国内水泥总产量达17亿吨,存在约3亿吨过剩产能。

  单纯靠投资拉动的经济增长,在短缺经济条件下能发挥有效作用。但转向需求约束型经济后,买方市场占主导,投资增加的供给不能为市场所吸收而形成无效供给。在消费不足、出口萎缩的情况下,投资增加只会导致能源、材料的供给跟不上投资需求,进而对工业生产、物价水平和银行风险等造成负面影响。

  (二)居民消费需求严重不足

  金融危机给就业造成的压力,明显影响了我国城乡居民的收入和消费水平。2008年我国私人消费占GDP 35%,比2000年的48%下降了13个百分点。美国等高收入国家的平均消费率均在80%以上,这说明我国居民消费率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不仅低于发达国家也低于部分发展中国家。

  居民消费需求不足,主要是因为收入相对下降而并非过度储蓄。2009年10月,我国本外币存款达60万亿人民币,其中城乡居民存款接近24万亿,占总存款的比重比五年前下降一倍。居民收入占GDP的比重呈逐年下降趋势,而国有企业和政府收入增速却高于GDP增速。这说明经济增长的成果不为民所用,“国进民退”最终将削弱经济增长的原动力。

  (三)对外贸易依存度过大

  外贸拉动的经济发展模式容易受制于国际市场的变动。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对外贸易出口急剧下降。人民币升值等因素加剧了出口加工贸易的倒闭和产业工人失业。2009年上半年,我国进出口总额9461亿美元,同比下降23.5%。2009年净出口对我国经济增长贡献率为3%,即负向拉动作用。在外部需求萎缩、出口大幅下滑及贸易保护主义加剧的情况下,我国依赖出口和投资来拉动经济增长的方式会导致经济不可避免地出现滑坡。

  三 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对策

  (一)提高居民收入水平

  目前,我国正处于消费结构加速升级换代的时期,扩大消费需求的潜力巨大,而关键在于增加居民收入。因为增加居民收入是扩大消费需求的直接手段,只有居民收入持续提高,消费需求才能持续增长,产能过剩的压力和经济对外需的过度依赖才能得到缓解,从而促进经济的良性发展。提高居民收入必须改革收入分配体制,改变现有的分配结构。在初次分配中,2007年劳动者报酬占比为39.74%,较1995年的51.44%下降了11.7个百分点。而目前我国家庭收入最高的20%阶层和最低的20%阶层的收入差,从2000年的3.6倍扩大到2008年的5.7倍。所以要扩大消费需求,首先应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其次应加大对二次分配的调节力度,提高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

  (二)增加政府公共服务支出

  2009年12月我国居民消费保持了15%的增速,在公共和准公共消费领域的投资比重明显提高。从长远来看,应加大对学校、医院、养老院和其他民生性公共消费品的投资和生产,这对于拉动个人消费具有积极作用。政府增加公共服务支出,居民在医疗、教育、养老等方面的支出必然减少,其谨慎预期就会弱化,消费倾向就会提高。总体上,我国政府机构离公共服务型政府的要求还相差甚远,现在应让政府支出结构向公益性回归,增加政府公共服务支出,加快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将注意力从对GDP的关注转移到对人民生活需求的建设上来。

  参考文献

  [1]刘小芳,后经济危机时代对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的思考[J],特区经济,2010,(07)

  [2]蒲晓晔,赵守国,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动力结构分析[J],经济问题。2010,(04)

>>>下一页更多精彩的“形势与策论文”

2793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