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比心理政治论文
攀比不是学生的独有现象。自古以来,就有“既生瑜何生亮”的攀比感慨。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攀比心理政治论文,希望你们喜欢。
攀比心理政治论文篇一
探析学生攀比现象
[摘要] 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面对多方面的诱惑,认识能力不足,自制力不坚定,就会受周围环境的影响而失去自己,进而盲目与人攀比。要想杜绝攀比之风,必须从根本做起。需要家庭、学校及学生本人等各方面共同努力,培养学生独立、自信、健康的人格,才能避免与人盲目攀比。
[关键字] 攀比 教育 价值观 自信
我们近几年来一直提倡素质教育,培养学生自主发展的创新态度,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可是在素质教育贯彻了这么多年以后,自我认识能力及与他人合作能力,到底发生了多少改变?在社会、学校、家长各个方面的影响下,学生素质仍然存在许多问题。他们没有很好认识自己,因此在学习生活中很容易受外界事物的影响,在追求不正确的目标中失去自己。这就是普遍存在学生身上的攀比问题。有的学生因为攀比而心理失去平衡变得自卑,越是自卑越容易看到别人的好处,进而更加自卑,形成恶性循环而无法自拔。有的学生呢,在攀比中获得了一点点胜利的感觉,这种感觉促使他更加不满足,会追求更高的要求,进而形成自负、自欺欺人等不健康的心理。
一、攀比原因
首先,认识局限性。攀比不是学生的独有现象。自古以来,就有“既生瑜何生亮”的攀比感慨。攀比是人类容易犯的通病。人类的攀比往往是对自己的认识不够全面造成的。看到别人优秀的方面而自己没有,可能就否定了自己,不去开发自己身上存在的更多的优点。荀子曾说过:“凡万物异则莫不相为蔽,此心术之公患也。”任何事物都有差异,只看到事物的相异的一面就会造成认识上的片面和局限,这是认识方法上的共同毛病。所以因为人类的认识局限性,攀比自然容易发生。只有通过自身认识能力及心性修养提高之后才能突破这种局限。
其次,家长原因。家长在一言一行中影响着孩子的行为,在孩子成长过程中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很多家长喜欢争强好胜,没有意识到自己的攀比行为会影响孩子。有的家长经常在孩子面前说谁谁多漂亮阿,谁谁多聪明阿,无意中给孩子攀比心理作了引导。而有的家长为了孩子能出人头地,不顾孩子感受,强迫孩子上各种辅导班。在有的家长心目中,孩子不够优秀的话,有失颜面。他们对如何扮演模范父母以及维持其形象的重视程度,更甚于对孩子的关切,忽略了孩子本身的幸福。殊不知,真正的教育是让孩子健康的成长,而不是让自己的孩子比过别人的孩子。“比较”是为了找到合适的参考点,更好的发展自己。而“攀比”就是不切实际的盲目追求,失去了自己。
最后,学校及社会原因。学校是专门培养人才的教育机构。对学生的发展起着主导作用。学校教育只有立足于每个人一生的发展,才可能是对人的发展起主导作用。而我们大多数学校整天喊着实行综合素质教育,实际上还是应试教育。只是关注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成绩,很少关心影响学生一生的人格的形成。在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学生长期“被考试”,“被比较”,“被评价”,慢慢形成自己的价值由外界来做定论和评判的习惯。并且这种单一的评价体系使学生不能全面认识自己,不能形成自己的判断、评价能力。在这种环境中成长的学生,很容易发生攀比心理。看到别人说好的地方,不加思考就去追求,没有自己的判断标准。此外,随着社会各个方面的进步与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有了很大提高,而人类的欲望却更加膨胀。人们为了改变现状,在一个个攀比目标中寻求满足。而学生的自制能力不足,在经济各方面发展带来的诱惑下,很容易盲目追求,深陷攀比泥潭之中。总之,在社会、学校、家长等各个方面的影响下,处于成长期的学生很容易进行攀比。
二、攀比矫正
首先,家长及老师给予正确引导,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要想拔掉孩子身上的攀比之风,须从根本做起。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生活经验少,认识水平较低,容易模仿别人的行为,受周围环境影响。有些父母出于疼爱孩子,不想孩子受半点委屈,别的孩子有的,自己孩子也要有。这种做法会让孩子形成错误的概念,认为别人有的东西他也应该有,无形中使孩子产生了攀比的念头。孩子与人攀比说明他有竞争心理,父母可以引导孩子在学习、才能、意志力、好习惯、好品质等方面与其他人攀比,从而激发孩子的上进心,促进孩子各方面的发展。在教育过程中,以孩子自身的健康全面发展为出发点,给孩子一个自由、自信、和谐的家庭教育环境。往往一个健康、自信的孩子不容易进行攀比。
其次,学校老师在学生成长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对学生有很大的影响力。在学校传授知识的同时,多给与每个学生以鼓励。不要只关注学习成绩好的学生或自己感兴趣的学生。大教育家裴斯泰洛齐认为教育的首要功能应是促进人的发展,尤其是人的能力的发展。每个人生来都有天赋的潜能,都要求并可能得到发展。所以学校的教育及评价应该多元化,从小让每个学生都能找到自己的发展基点,开发自己独有的潜能,使学生成为人格上真正独立的人。学生在慢慢独立过程中,攀比之风自然远离。在教学过程中或实践活动中,应该重视素质和道德的培养,引导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学生独立、自信的品质。
最后,通过自我教育,突破认识局限,增强自信。攀比是因为自己人生方向的彷徨和迷失,是因为我们没有正确认识自己及他人,没有给人生正确的定位。随着慢慢长大,自我教育就成为学生自我成长的主要动力。在一次次自我反省中,寻找自己的价值。因为人怎样认识自己,就会怎样要求自己,就会按自己认定的角色去生活。不断反省会促使自己不断比较、分析、推理和判断。这是一个曲折、复杂的过程,通过这一过程,将得到比较客观的自我认识。反求诸己,只有自己内在的人格完整后,我们才能独立,才能不受外界的影响,事事能自我掌握,自我操作,而非受制于人。假使人格不能独立,价值观与安全感建立在别人的眼光上,一旦无法取悦别人,个人便失去方向。情感上独立的人能够肯定自我,不在乎外界的毁誉。这样就不容易和别人盲目攀比。改“不良攀比”成“合理比较”,找到正确的参考点,全面提高自己。
万物的自然本性不同,其自然能力也各不相同。可是有一点是共同的,就是在他们充分而自由地发挥其自然能力的时候,他们都是同等的幸福。所以,我们说人生价值的真正意义不在于比别人多拥有什么东西,而在于怎样开发自己本身的能力。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你只要把注意力放在自己身上,关注自己,去尽量发挥自己的优势,在成长过程慢慢找到属于自己的真正东西,你就可以接近或者实现你的目标。毕竟生活也不是用来攀比的,而是用来热爱的。
参考文献
[1]安小兰译注.荀子[M].北京:中华书局,2007
[2]叶澜.教育概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
[3]吴式颖主编.外国教育史教程[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4]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攀比心理政治论文